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生活课堂>

为什么要让孩子亲近大自然

时间: 陈响897 分享

  原标题:辣妈育儿丨我为什么要让孩子亲近大自然

  十一假期回老家,恰逢阳宝姨奶奶家玉米秋收之时,正好赶上趟儿的阳宝第一次切切实实的感受了一把大自然的“丰厚”。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整车整车的运送,农户们的身影在田地里穿梭,他们的喜悦之情仿佛就是从土地里生长出来,从脚底蔓延到心间。

  让孩子真实的接触和感受大自然是我期盼已久的机会,我甚至希望有机缘可以让阳宝在农村或大山中住一段时间,感受自然万物的灵性、生机和博大。这次能带阳宝一同参与“掰玉米”,既如了我的心愿,又着实让小家伙兴奋不已。看阳宝认真的样子,是不是一个很能干的小伙子呢?

  想让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想法源于我自身成长的缺失——我的成长过程中很少亲近自然,也很少接触体力劳动,过着商品化、快捷化、直观化的城市生活,对赖以生存的事物本源认知似是而非。

  我的父母不辞辛苦的为我提供好的物质条件,而忽视了对我身体、情感、意志的培养,学生时期不让做家务、不让玩太久,是为了“节省时间”让我更多地“学习”,以便以后有个“好前途”,这其实恰恰缺失了最原始、最质朴的自然教育。

  这种意识是我到基层工作后渐渐形成的,我认为孩子直观、真实的感知自然对他的成长至关重要。而很多父母出于心疼孩子,多数时间让孩子待在钢筋水泥、高楼深院构成的封闭空间中,几乎每天在与电视、电脑、游戏机亲密接触,与大自然的接触甚少。

  即使上了学,学校也就是几间房子,到处是围栏、铁门,为了安全起见,学校很少组织他们到校外切身感悟大自然。尽管这种方式减少了孩子意外受伤的几率,但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造成了不利影响。

  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一出生见到的就是经过加工过的风景,对各种花鸟虫鱼的认识也大多是从书本上获得的,越来越远离蓝天、阳光、植物、动物等大自然因素,认不出各种花草的名字,不敢接触动物,对大自然的感觉很陌生,很迟钝,甚至很胆怯。

  亲近自然是孩子心智成长、情感培养的需要。经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心智是按触觉、嗅觉、味觉、听觉、视觉的序列发展的,而且孩子是充满灵性的,他们天生就能与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交流”,从中获取丰富且生动的信息量,这种最自然的学习成长方式是其他方式是无法匹及的。

  但有的时候,大人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价值观传输给孩子:小狗会咬人,泥土很脏,虫子好可怕。这些负面的信息不断的重复和灌输,往往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或是发展出不健康的恐惧心理,所以这种信息的传递无论是从心智成长和情感培养都十分不利。

  亲近自然还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洞察力。大自然里充满丰沛的资源,不同年龄的孩子所体验的感受均不同。带孩子来一次远足、经历一次劳动,每一次与自然接触的经历都可磨砺小孩的意志。

  或到居家附近的公园、山上、河边等地玩耍,让孩子闭上眼睛,倾听风声、雨声或是虫鸣,鼓励他寻找声音的来源。

  另外,也可以带着他用双眼观察自然,看看云、雨、雪的变化,带他上山体验第一次看日出、日落的经验,或是看看花开花谢,听听孩子讲述他眼里的自然。

  亲近自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作用,就是培养孩子的怜悯心。研究表明经常活动肢体的孩子会在下意识中知道自己必须经历生命中的劳苦,同时在心灵深处持续准备练习受苦,于是形成悲天悯人的能力,所以进行劳动对孩子情感的培养很有益处。

  有心理学家就曾经呼吁:“上100堂早教课不如带孩子亲近大自然。” 因为知觉的深度与饱满度是生命智慧的土壤,孩子的心智成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块土壤是否肥沃和宽广,也只有大自然的广博和丰厚能给予。

  在结尾,我想起老人常说的一句话,“五谷不识,四肢不勤”,生活在便捷的城市的我们,忽略了生存之本,很难不怠惰成性,但面对我们下一代的成长,这种脱离于生活的根本的生活方式值得我们深思。

  作者:阳宝妈妈

  公众号:辣妈原创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为什么要让孩子亲近大自然

原标题:辣妈育儿丨我为什么要让孩子亲近大自然 十一假期回老家,恰逢阳宝姨奶奶家玉米秋收之时,正好赶上趟儿的阳宝第一次切切实实的感受了一把大自然的丰厚。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整车整车的运送,农户们的身影在田地里穿梭,他们的喜悦之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3867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