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科普知识>

《黄帝内经素论》第十五篇:玉版论要之二(中)

时间: 陈响897 分享

  SW23——《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23—C0101→C0113‖→‖SW15‖迁移说明:

  1、原篇《宣明五气》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

  2、所论为内容广泛之归纳要论,作为《玉版论要》组成,迁入本篇,正当其位。

  ‖SW23—C0109(名曰……不治)‖→‖SW23—C0108(阴出之阳则怒)‖→‖SW15‖迁移说明:

  1、原位C0109“冬得长夏脉”句后,与前后文意不属,窜简,当迁出;

  2、对照《九针论》LS78—Q0422“阳入于阴病静,阴出之于阳病喜怒。”可知:本句为《宣明五气》SW23—C0108句漏简,作此迁移,则迁出位、迁入位义理皆通。

  C0102噫:嗳气。

  C0102肝为语:《全本黄帝内经》译:“肝气失调会多言语。”

  C0102哕:yue3,呕吐象声词,干呕。

  C0102水:水胀,详见《胀论》。

  C0102癃:《宣明五气篇》SW23—C0102“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即为本解。

  C0107五病所发:本句与《九针论》LS78-Q0421句重简,义同。

  C0108痹:与《九针论》LS78—Q0422“血痹”有异,存疑待考。

  C0108巅疾:与《九针论》LS78—Q0422“癫疾”有异,存疑待考。

  C0108瘖:yin1,通喑,哑,失声。

  C0109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

  1、原位C0109“冬得长夏脉”句后,详见迁移说明;

  2、据《灵枢.行针》LS67—Q0401曰:“多阴者,多怒。数怒者,故曰颇有阴。”可知:全句意即名叫阴气出现在阳区,病易怒,不能治愈。

  C0110肾藏志:与《九针论》LS78—Q0423作“肾藏精、志也。”有异。因肾将膀胱、三焦两腑,故当从《九针论》“肾藏精、志”之义。

  SW24——《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SW24—C0101‖≈‖LS78—Q0425‖→‖SW15‖迁移说明:

  1、 原篇《血气形志》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

  2、 《血气形志》篇,似可迁入《调经论》,然《调经论》论述完整,无可容之位。而六经血气归纳著之玉版,形成要论,名至实归;两节虽有重简,所论亦有出入,集中于此,以利对照。宁重勿删,此之谓也。

  ‖SW24—C0102‖≈‖LS78—Q0427‖→‖SW15‖迁移说明:

  1、 原篇《血气形志》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

  2、 《血气形志》篇,似可迁入《调经论》,然《调经论》论述完整,无可容之位。而所论十二经阴阳表里关系及刺法著之玉版,形成要论,名至实归;

  3、 两节虽有重简,所论亦有出入,集中于此,以利对照。宁重勿删,此之谓也。

  ‖SW24—C0104‖≈‖LS78—Q0411‖→‖SW15‖迁移说明:

  1、 原篇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

  2、 《血气形志》篇,似可迁入《调经论》,然《调经论》论述完整,无可容之位。而所论形志之苦乐归纳著之玉版,形成要论,名至实归;

  3、 两节虽有重简,然所论亦有出入,集中于此,以利对照。宁重勿删,此之谓也。

  ‖SW24—C0105‖≈‖LS78—Q0426‖→‖SW15‖迁移说明:

  1、 原篇非独立论文,凑篇之简,宜迁出;

  2、 《血气形志》篇,似可迁入《调经论》,然《调经论》论述完整,无可容之位。而所论六经血气归纳著之玉版,形成要论,名至实归;

  3、 两节虽有重简,所论亦有出入,集中于此,以利对照。宁重勿删,此之谓也。

  C0101夫人之常数……此天之常数:本节与《九针论》LS78-Q0425、《五音五味》LS65-D0408重简且文字稍异,录以奉考。

  C0101多气少血:本句与《九针论》LS78—Q0425“太阴多血少气”相反,而据《血气形志》SW24—C0105“刺太阴出气恶血”可知:当从“多气少血。”

  C0102心主:

  1、《内经校释》注:“指手厥阴经。”

  2、心主即膻中,即手厥阴心包经。依据如下:

  A、《阴阳离合论》SW06-Q0102“阳予之正,阴为之主。”

  B、《胀论》LS35-Q0502“膻中者,心主之宫城也。”

  C、《周易.家人卦》:“《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黄帝内经》与《周易》所言,似具明显的母系社会特征,“心主”之名或与此有关,录以奉考。

  C0104醪:汁渣混存之浊酒。

  C0104嗌:yi4,咽喉。

  C0104苦:《内经校释》注:“有疾病或痛苦的意思。”

  C0105刺太阴出气恶血:

  1、本句与《九针论》LS78—Q0426“刺太阴出血恶气”相反,存疑待考;

  2、因太阴多气,气有余而当泻;太阴少血,血不足,故恶出血。

  LS78—《九针论第七十八》自然巡航之迁断校注释译说明

  ‖LS78—Q0411‖≈‖SW24—C0104‖→‖SW15‖迁移说明:

  1、所迁与原篇《九针论》所论九针主题不符,显见漏简,宜迁出;

  2、《黄帝内经》归纳之要论,迁入本论本位,作为《玉版论要》组成,名至实归;

  3、与《血气形志》重简,所论亦有出入,集中于此,以利对照。宁重勿删,此之谓也。

  ‖LS78—Q0425‖≈‖SW24—C0101‖→‖SW15‖

  迁移说明参Q0411。

  ‖LS78—Q0426‖≈‖SW24—C0105‖→‖SW15‖

  1、 《素问悬解》置于卷七《口问》篇末,黄元御云:“旧误在《九针论》,此与《素问.血气形志》相同。”从黄元御之识,不从其迁入位;

  2、 迁移说明参Q0411。

  ‖LS78—Q0427‖≈‖SW24—C0102‖→‖SW15‖迁移说明:

  1、 所迁与原篇《九针论》所论九针主题不符,显见漏简,宜迁出;

  2、 《灵枢悬解》置于卷七《口问》篇,并曰:“此与《素问.宣明五气篇》同。”黄元御所识,甚是;

  3、 《黄帝内经》归纳之要论,迁入本论本位,作为《玉版论要》组成,名至实归。

  ‖LS78—Q0412→Q0424‖≈‖SW23—C0101→C0113‖→‖SW15‖

  迁移说明参前。

  Q0402噫:《内经校释》注:“噫者,饱食之息,即嗳气也。”

  Q0411熨引:《内经校释》注:“用药物温熨导引。”

  Q0411咽喝:据《血气形志》SW24—C0104作“咽嗌”可知:“喝”为“嗌”之误,当从“嗌”。

  Q0411甘:据《血气形志》SW24—C0104作“百药”可知:“甘”为“百”误,当从“百”。

  Q0411筋脉:《血气形志篇》SW24—C0104作“经络”,与本句“筋脉”有异,存疑待考。

  Q0411是谓形:《血气形志篇》SW24—C0104作“是谓五形志也”,当从。“是谓形”之下,当脱“志也”二字。

  Q0412肾主欠: 与《宣明五气篇》SW23-C0102“肾为欠,为嚏”有异,录以奉考。

  Q0413膀胱不约为遗溺:与《宣明五气篇》SW23—C0102作“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对照,显见有“不利为癃”四字之脱,语译从《宣明五气篇》SW23—C0102之句,以括号()标明。

  Q0414淡入胃:《内经注评》注:“淡味在五味之外,因其优先进入属土的胃,当与属土的甘味同类。王逊:‘淡附于甘,故淡入胃’。”

  Q0421五发:

  1、《灵枢集注》注:“即《调神论》之所谓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犹沉之义,盖因本气自逆而发病也……故言五脏发病,有因所生之母气而为病者,有因本气自逆而为病者,以五脏错综而论之,皆能为病者也。”

  2、本句与《宣明五气篇》SW23-C0107“五病所发”重简,义同。

  Q0421阴病发于骨:

  1、《灵枢集注》注:“王子律曰:‘肾为阴脏,在体为骨,故阴病发于骨。’”

  2、张隐庵将阴阳实指,此解经之正法也,从之。

  Q0421阳病发于血:《灵枢集注》注:“心为阳脏,在体为脉,故阳病发于血。”

  Q0421阴病发于肉:

  1、 原作“以味发于气”,与前后文例大异,义颇费解,疑为错简。

  2、 《全本黄帝内经》作“阴病发于肉。”

  3、 《灵枢集注》作“阴病发于肉”,并注:“脾为阴中之至阴,在体为肉,故阴病发于肉。”

  4、 《宣明五气篇》SW23—C0107作“阴病发于肉”,从之。

  Q0421阳病发于冬:《灵枢集注》注:“肝为牡脏,逆冬气则奉生者少,春为痿厥,故肝脏之阳病发于冬。”

  Q0421阴病发于夏:《灵枢集注》注:“肺为牝脏,逆夏气则奉生者少,秋为痿疟,故肺脏之阴病发于夏。”

  Q0422血痹:《宣明五气》SW23—C0108作“痹”,录以奉考。

  Q0423肾藏精、志:《宣明五气》篇SW23—C0110作“肾藏志”,与本句有异。然考虑肾将膀胱、三焦两腑,当以本句“肾藏精、志”为是,从之。

  Q0425阳明多血多气……少阴多气多血:《内经校释》注:“六经气血多少的论述,并见于前面《五音五味》及《素问》血气形志篇。三篇论三阳经皆同,而于三阴经气血的多少略异。古代医家多认为以《血气形志》篇的记载,较为准确,为慎重起见,本文未从改,备作进一步研究的资料。”

  Q0425多血少气:与《血气形志篇》SW24—C0101“多气少血”相反,与《五音五味》LS65-D0408句重简。宜从“多气少血”,直译且从原文,存疑待考。

  Q0426出血恶气:与《血气形志篇》SW24—C0105“出气恶血”相反,与《五音五味》LS65-D0408句重简。宜从“出气恶血”,直译且从原文,存疑待考。

  Q0427足阳明太阴为表里……是谓手之阴阳也:

  1、 《太素卷十九.知形志所宜》,本句之后有接“凡治病必先去其血,去其所苦,伺之所欲,然后泻有余,补不足。”

  2、 《太素》后接之经文,王冰置于《血气形志》SW24—C0102句后部,录以奉考。

  公众号:其人颂经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87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