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原创作品专栏>阅读推荐>

灵与肉的历史书籍推荐:带着肉身镣铐起舞的灵魂

时间: 玉凤635 分享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以表述为意识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哲学问题的探讨离不开人的主体,人是马克思哲学关注的重心,对于人而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便是对人的灵与肉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和探索。本文通过总结对于灵与肉的历史讨论历程,概括古典哲学和宗教哲学中对灵肉二元论、灵肉一元论、灵魂体三元论的探索,尝试分析灵与肉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对灵与肉的和谐给出自己的思考。

  带着肉身镣铐起舞的灵魂

  ——灵与肉的历史与将来

  哲学围绕着人为主体的基本问题无非就是灵与肉的冲突和和谐的问题。从古典哲学到现代科学以及科幻文艺作品,对灵与肉的关系讨论一直贯穿始终。灵与肉的斗争成为一个永恒的话题。

  灵与肉的历史讨论

  在古典哲学的漫长讨论中,灵肉问题早已被长期关注、探讨和争论。哲学泰斗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开始讨论灵魂和肉体的哲学家。他们对世间的生灵分为三个层次,即植物、动物和人类;灵魂也对应着三种阶层,第一阶层是植物、动物和人类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新陈代谢的灵魂,第二阶层是动物与人类才拥有对应痛苦、喜悦以及欲望的灵魂,而最高阶层的理性的灵魂则专属于人类。并且,柏拉图相信轮回转生,认为灵魂会在肉身死亡之际转移到新的躯体上,但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认为三种灵魂依附于肉体的均会在肉体湮灭之际随之消散[1]。

  而真正展开“灵肉之辨”的则是笛卡尔,笛卡尔明确提出了灵肉二元论,笛卡尔为“肉灵分离”(Mind-Body Distinction)一系列的论证所共同采用的策略是:

  (前提 1)A和B是同一个东西当且仅当一切A拥有的属性B也拥有。

  (前提 2)心灵和肉体具有不同的属性。

  (结论)因此,心灵和肉体不是同一个东西。

  前提 1 即著名的 Leibniz's Law(Identity of indiscernibles),前提 1 说明A和B相同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二者具有相同的属性。前提 2 的经典论证莫过于“我思故我在”的论证,身体的存在是可以被怀疑的,肉体是延展的不思考的实体,而心灵的存在是不能被怀疑的,心灵是一个思考着,不延展的实体,心灵和肉体拥有不相同的属性。因此笛卡尔可以结论出:心灵和肉体不是一个东西[2]。

  西方的哲学谈论往往离不开对宗教哲学的探讨,对于宗教哲学中灵与肉的观念主要有灵肉二元论、灵肉一元论、 灵魂体三元论。“ 奥古斯丁阿奎那传统” 是____二元论的典型,他不仅是古代和中世纪基督____论的主流,而且在宗教改革后仍有巨大影响。基督____上帝按照自己的模样创造了人,因此人的灵魂是和神相通的,灵魂是和肉体的物质世界是分开的。第一,相信它与人的肉身无关,而仅仅体现在灵魂的某种属性和能力中。第二,把灵魂视为与独一神相对应的单一存在,认为它既无肉身所具有的物质属性,亦无需借助肉身来实现与神的交流[3]。灵肉二元论明显带有视灵魂高于肉身的价值判断。对此,教父德尔图良从灵肉一元论的立场指出:

  “神圣的造物主用他的双手按照神的形象塑造了身体,用他自己的气息按照他自己的生命力的样式使之具有生命, 将它安排在他创造出来的所有作品中,使之享有和统治它们, 用他的圣体和教训包裹身体, 神喜欢它的纯洁, 赞同它的禁欲, 身体受到的痛苦在神看为珍贵,(我要说)与神如此相近的身体还会不复活吗?”

  灵肉一元论开辟了从人性中寻找神的形象的新思路,灵魂和肉身相统一是人和人性的体现。早期并非主流观点的灵肉一元论直到近代才逐渐被众多神学家认同和支持。灵魂体三元论则认为人是由灵(spirit)、魂(soul)、体(body)三个不同的部分组成。三元论观点里的魂是指人的思想、意志、情感、理性,灵和魂是可以分离开的,三元论者认为魂会对灵起着阻碍和干扰的作用,为了活出__的灵命,就得打破魂的生命[4]。

  在古老的中国,对于灵与肉也有着相关的思考。道家庄子经典典故“周庄梦蝶,梵我归一”,庄子认为人的灵也是脱离肉体而存在的,肉体只是灵的载体,在梦中幻化成蝶得以超脱,同时在妻子死后,庄子鼓盆而歌,认为妻子摆脱了肉体的束缚和困扰,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和逍遥。儒家也同样认为肉体的享乐会扰乱心智,君子要担当天下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同时,儒家也崇尚“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体也是道德精神的载体。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便是孔子“从心所欲,不逾矩”达到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儒家最终所追求的是君子灵与肉达到的统一——身心和谐[5]。

  现代视阈下灵与肉的冲突和辩证关系

  灵与肉关系的探求一直贯穿着整个哲学或者人类社会发展的轨迹。随着现代科技和医学的迅速发展,人们不断地深入了解自己外在的“形”和内在的“灵”。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构建了人格理论学说[6]。人体由三种能量构成,即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本我(id)是一种本能冲动,特别是性冲动,这也是人类的一个生理特点。“本我” 的目的就是在原始冲动的驱使下追求一切欲望的满足, 而性欲则是本我欲望中体现最为明显的一个。“超我”原则是人类文明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产物,表现为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这样一个意识。在弗洛伊德的精神结构里,自我的处境最为艰难:它既要承受本我的欲望冲击,满足本我的欲望冲动,又要使这种冲动符合超我所要求的行为准则。”“自我”既缺乏“本我的活力又没有“超我”的严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开创了人潜意识研究领域,奠定了现代医学模式的新基础。这里的本我对应“肉体”,超我对应着“灵”,而自我更类似于“魂”。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复活》中男主角青年贵族聂赫留朵夫引诱姑妈家女仆玛丝洛娃,“肉体”的冲动使她怀孕并被赶出家门致使其沦为妓女,因被指控谋财害命而受审判。而男主人公以陪审员的身份出庭,深受良心谴责,开启了内心“灵”的复活。他为她奔走伸冤,并请求同她结婚,以赎回自己的罪过,陪她流放西伯利亚。抛去作品对时代的批评,从“灵肉”关系上审视,作者认识到人都有“肉”的兽性和“灵”的神性,若是放纵了本我,就可能堕落,而只有超我的觉醒才能“复活”,玛丝洛娃最后原谅了聂赫留朵夫都完成了“灵”的复活[7]。

  对于“灵”的探索抽象飘忽,西方医学的发展不断尝试从肉体入手探索肉体心灵的影响。激素的发现无疑是找到一把困住人类肉身的枷锁。生理的幸福来源与多巴胺的分泌,多巴胺会促进人们产生欲望和冲动,就像实验室的小白鼠寻求快感不断电击自己直到力竭而死一样,多巴胺的快感是本能兽欲的源泉;另一方面,多巴胺也因为预见的快感而计划行动,促使人不断前进行动。与多巴胺相对的激素是压力荷尔蒙,使人在期待目标的时候也产生了焦虑[8]。多巴胺和压力荷尔蒙的相互矛盾共存,同样促使人变成一个压力和欲望交织的结合体。不恰当地控制激素,会使人性情大变,或是变得抑郁孤独,亦或是狂暴冷酷,现代医学对于某些精神疾病就采取激素注射治疗,人类似乎能逐渐开始通过控制肉体来间接控制自己的“灵”。

  医学的不断深入让人对肉体一步步深入把控,当有一天技术足够先进能够实现肉体的重现,那么“灵肉”关系是否会有答案。大量的文学和影视作品都在对这个哲学问题尝试进行回答。科幻小说《三体》之中大脑保存与重生技术使得人类可以度过几百年的岁月,为绝症病人提供了一个未来的治愈机会,在未来重造身体;主角之一的身患绝症的云天明更是通过将大脑发送到宇宙更高文明的三体人得到重生,现代科技文明似乎为人类灵魂的永生提供了一条途径[9]。我们不禁要思考,唯有一个相同大脑,但肉身就像是衣服一样可以随意更换,那么这个人还是最初的那个人吗?灵的独一无二和肉体可复制替换(比如克隆)的对立该如何调和?更进一步,如果是将人的意志形成芯片或者直接用人的大脑去控制机器人,那么这个“人”是机器还是“人”?《攻壳机动队》中的有着人类大脑和灵魂的机器人女警,《机械战警》因为歹徒炸弹袭击全身大面积烧伤被迫改造为机械人的警察,主角们不断思考的是自己的身份和存在的意义。人双重地存在着:主观上作为他自身而存在着,客观上又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些自然无机条件之中[10].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对于个体而言去思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然而作为社会的人确定个体的存在时,则不可避免地需要去选择何种参考体系(肉体行为)或者参考对象(思想或灵魂)。对于重造肉体的人,机器人或者克隆人,失去了曾经的肉体,也就意味着再也无法达到“灵肉和谐”的自然状态,即使有思想的存在,但自我存在的认知仍将一直困扰终生,或者“人”的定义将发生异化,对于人的哲学把握出现新的认知。

  人类进化与灵魂永生

  如今,对于灵肉关系,不论是灵肉二元论、灵肉一元论还是灵魂体三元论,不论是东方哲学亦或是西方哲学,我们一直所追求的是灵与肉的和谐,天人合一,人类自由的最大解放和全面发展。人类的认知不断促进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进步反作用于人类的自我认识,在这种螺旋式的上升之中,人类文明步入飞速发展的新时代,人类的“大脑”的进化能否像《超体》之中所描述的完全进化之后超脱肉体的束缚,变为永恒的存在,人类灵魂终于摆脱肉体的镣铐,起舞于煌煌宇宙,千年来人类追求的灵魂永生的终极梦想得以实现,人类灵魂的载体也不在是肉身,而是一种超越的新的存在。

  参考文献:

  [1]欧阳一荃.漫谈《攻壳机动队》——“灵与肉”的关系[J].戏剧之家,2017(18):94-95.

  [2]笛卡尔是怎么证明灵肉分离的? - 知乎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41700

  [3]徐弢,李思凡.____灵肉观念的人性论意涵及其解释之争[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70(06):72-77.

  [4]徐弢,陶晓辉.灵、魂、体三元论及其对华人教会的影响[J].世界宗教研究,2014(04):121-127+194.

  [5]王建华,张再林.肉体里隐匿着灵魂自身的秘密——灵肉二元论之身体维度探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0(06):57-63.

  [6]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7] [俄] 列夫·托尔斯泰:《复活》[M],草婴译,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版.

  [8] [美] 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M]. 文化发展出版社,2012.

  [9]刘慈欣.三体[M].重庆出版社,2008.1

  [10]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见《马恩全集》第46卷(上),人民版1979年.P491.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作者: 林镇阳-爷爷

  公众号:爷爷奶奶读书会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爷爷奶奶读书会”一个专注发布原创书评与生活随笔的读书共创平台。

  本文作者:林镇阳,90后博士,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博士,微信公众号“清小笛的杂货铺”创始人及博主,园子里游荡在物理和哲学边界的行吟诗人,镜头追寻着光与影,笔尖描绘着风和月

3884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