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教育心得 >

采访校长的教育活动纪实:新教育校长沙龙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编者按:这是一篇《新教育校长沙龙》的文字记录,校长向大家述说自己的教育情况与感悟,下面我们来看看吧!

  主持人:宋英丽

  校长:马梦莹 黄 帅 赵美安 袁拥军

  彭继胜 魏世伟 缑元政 谢伟彪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新教育同仁,大家下午好!

  有这样一所学校,他可以容纳任何一个孩子;有这样一间教室,它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只要有那样一位教师,有新教育这样一种课程,它就具备了承载生命的力量和包容个性的宽广。因为新教育,生命里充满了奇迹;因为新教育,世界变得温润而美丽;因为新教育,我们相聚在美丽的英民中学,共话新教育,共话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根据2017年教体局工作安排,教研室对全县所有新教育实验学校进行了观摩巡查。本次观摩巡查共分了八个小组,采取多种形式全面了解了各学校开展新教育的情况。

  今天呢,我们特别荣幸邀请到了在此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八位学校的校长,他们分别是:滑县四间房乡第一完全小学的袁拥军校长;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中学马梦莹校长;滑县产业集聚区英民小学的缑元政校长;滑县上官镇上官小学的谢伟彪校长;滑县赵营乡赵营小学的赵美安校长;滑县四间房乡第一初级中学魏世伟校长;滑县万古镇中心小学的彭继胜校长;滑县半坡店乡南街小学的黄帅校长。

  各位好,来,请坐!可以说,同新教育相遇到现在,我们努力践行着新教育的晨诵、午读、暮省,与孩子们一起穿越春夏,在每一间教室里进行着静悄悄的革命。

  主持人:我们用诗歌开启黎明,在诗歌中师生变得优雅、纯净。可以说,在营造书香校园这一行动中,很多学校都在做,也做得非常好。我特别想问一下南街小学的黄校长,你们学校的新教育做得那么好,尤其是师生共写随笔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方面很有自己的特色,您能不能跟我们详细谈一谈学校的具体推进措施?

  黄帅校长:

  我觉得在培养孩子读书方面,我们都在努力而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新教育提倡我们共读共写共同成长,我们可以把他变成这样一个公式: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成长。如果说读书是付出的话,那么写作就是输出。

  自2014年加入新教育实验以来,我们着力打造书香校园,营造共读共写的成长氛围,把教师读书写作纳入教师管理体系,比如每月一次的教师读书沙龙,间周一次的随笔分享等,我们都实行了量化管理。

  通过共读共写我们也确实看到了一部分教师在快速的成长,我们学校的李艳老师,平时没有别的爱好,除了读书就是写作,别人逛街游玩的时候,她更多的是选择阅读和写作,几年来读书笔记写下有几十本,读书心得,教育随笔,给学生的生日诗,每周一封的家书,再加上其他各类作品,少说也有五十万字左右,这几十万字就是她成长的见证。

  再就是我校的临时代课教师邢瑞华老师,邢瑞华老师是我们滑县实验区2017年新网师学员中唯一一位通过考核成为种子教师的。邢老师虽然只是一名代课教师,但她绝对是一个有着教育情怀的教师,除了自己读书,还积极引领学生读书,在看到学校图书不太适合孩子阅读时,为了扩大孩子的阅读量,在2015年和我校的刘瑞芳老师积极申请新教育基金会资金,同时为两个班级的孩子争取到近两万元的购书基金。在她所带的班级内有一个叫齐俊翔的孩子,年阅读量达二三百本,新教育所提倡的悲天悯人的教育情怀在他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当然,“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新教育实验也绝不是一蹶而就,未来的路还很长,在试验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我们只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一定可以走出属于我们的精彩。

  主持人:

  从黄校长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他是一个有心人,是啊,每个学校要打造亮点需要一位用心的校长,他需要建构自己学校的文化体系,进而形成学校的文化,并逐渐建构自己的特色文化。赵营小学的赵校长就打造出了自己的农耕文化,吸引着我县许多学校前往参观学习。赵校长,真的很佩服你!那么,就请赵校长跟大家分享一下您的思路与做法,好吗?

  赵美安校长:

  农村学校就应该有农村的样子,让学校回归自然。

  我校把“农耕文化”作为学校特色建设,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农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耕文化中的许多内容逐渐消失,祖辈们使用过的农具及农耕方式,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加之我校地处农村,为此我校把“农耕文化”作为学校综合性实践课程,通过了解石磨、墩子、石磙等农具,亲手参与适当的农具实践,学生参与度非常高,同时也是学生最爱,部分学生家长也参与其中;成为我校一道靓丽风景线。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家乡农耕的特点,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让学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激起他们读书的强烈愿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一个人走的更快。一群人才能走的更远,牵手新教育和尺码向同的人一起,我们一定会走向明亮的远方!

  我们学习“农耕文化”的主旨,让校园读书氛围更浓。也因此而更加美丽和精彩。

  主持人:

  是啊,新教育就像一颗种子,穿越泥土,一定会发芽、生长。每每踏进校园,聆听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那真是一种无法描述的天籁之音,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培养卓越口才,能培养出一群善于沟通交流的小毛毛虫,也是新教育人的幸福。四间房一完小就一直在努力,请袁校长与大家交流他的经验。

  袁拥军校长:

  好的,主持人!培养卓越口才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就是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让孩子愿说、敢说、会说,从而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自半坡店新教育开放日以来,我校把培养卓越口才作为我校的核心项目开展实验。

  培养卓越口才从课堂启航,课堂是孩子成长的主阵地。因此,我校创新课堂评价方法,每天上午第一节开展课前3分钟演讲,提前拟定演讲主题。同时要求老师每节课讲的时间不能超过20分钟,要充分把时间教给学生,把说话权还给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愿意与他人沟通。每周一节的阅读课,更是孩子展示口才和培养自信的舞台。

  让丰富多彩的活动成为孩子走向口才卓越的成长历程。为此,我校改变了传统的活动方法,升旗、表彰会、主题班会、家长会等均有学生主持,学生讲,而且,要求脱稿,用普通话,语言表达要清晰,富有激情。活动方式的改变,培养了孩子说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孩子自信心。

  通过庆典仪式,让孩子找到自信。每月一事汇报会、读书交流会、新教育开放日庆典活动,是孩子口才展示,享受快乐与幸福的美好时刻。记得五月份以“感恩”为主题的总结汇报中,五年级小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李千千同学演到动情之初,真的是泪如雨下,在场师生无不为之动容,我想,这就是新教育倡导的孩子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吧!

  相遇美好,相遇新教育,相信孩子!培养卓越口才,我们一直在路上------

  主持人:

  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孩子一生有用的习惯,这是我们每月一事的核心理念。那么,具体怎么操作,不同年级每月一事的主题怎么制定更为合适?这可能是大家共同的疑问,我想请彭校长给大家介绍一下,万古镇中心小学是怎么做的?

  彭继胜校长:

  “每月一事”的主题活动,是以“让学生养成一生有用的习惯”为教育目的的,我们学校是从两年前开始进行了尝试性工作,从我们实施的情况来看,应该说,每月一事的提出,是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的,是符合教育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的,也是符合养成一个习惯至少需要21天的基本规律的。

  我校的具体做法是:在每学期开始,根据学生的习惯性养成情况确定这一学期每月的主题(确定主题时师生共同参与)。具体到每一月的实施,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第一周)宣传发动的阶段,每月的月初,我们利用国旗下讲话,由项目负责人宣读活动的方案,向学生发出书面的倡议,齐读事先悬挂的主题口号。

  第二个阶段(第二周)主题阅读的阶段,学校先根据主题精心挑选一些共性材料发到各班,各班教师再根据年级的特点开发阅读的内容。采取师生共读、网上阅读、亲子共读等多种形式进行主题阅读。

  第三个阶段(第三周)是主题实践的阶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在体验中去收获好习惯。

  第四个阶段(第四周)是总结展示表彰的阶段。月末,让班内画一张班报、每个学生画一张手抄报、写一篇心得感想、评选出本月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

  两年多来,我校先后确立实践了“学会感恩”““学习雷锋”“学会阅读”“学会演讲”“学会问候”等等二十多个主题活动。实践证明,“每月一事”的主题活动确实让学生养成了一生受用的好习惯。比如说在三月份学习雷锋活动月时,学校为各班印制了“日行一善、日积一赞”的统计册,一直沿用到现在,好人好事越来越多,今年3月和5月,我校六年级学生都瑞丽和五年级学生刘新亚在上学路上分别捡到一部手机,到校后立即交到教导处,经过学校努力还给了失主,失主先后给学校送来了感谢信,感谢学校培养了这么好的学生。我觉得这就是“每月一事”主题活动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的结果。

  主持人:

  我们相信这样丰富多彩的生活,一定可以让学生健康成长,教室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所,每一间教室都透出不同的生命底色,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缔造完美教室也是我们很多实验学校在做的,我想请四间房一中的魏校长跟我们聊一聊他的做法。

  魏世伟校长:

  “完美教室”的魅力在于班级文化。新教育人一直强调:“文化是活出来的”。我们学校完美教室的缔造就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班级活动、学校活动一点一点的来实现的。

  学科活动,每学期各年级各学科都要组织开展自己的学科活动。诗歌朗诵会,汉字听写大赛、英语情景剧、趣味数学、地理拼图、历史故事等等。学科活动的举行,为每一名学生成长提供了着力点,使每一间教室充满了活力,增添了班级凝聚力。

  班级活动,班级的每月一事活动是有班主任指导,学生围绕着本班的活动主题自己编排节目。活动时,年级主任带领着同年级班主任到场观摩学习,活动结束后还进行总结。班级活动让每间小小的教室承载了师生大大的梦想。

  学校活动,学校每年举行新教育开放日和读书节两大活动,为学生和老师搭建了展示新教育成果的舞台。读书节上,从学生的朗诵、演讲到课本剧的表演,再到老师的读书沙龙,学生、老师全身心投入,各个精神饱满,充分展示了新教育人的风采。15年读书节六年级学生表演的课本剧《地雷战》,16年读书节八年级学生表演的课本剧《文天祥》,17年读书节九年级学生表演的相声《我要读书》深受全校师生喜爱和领导好评。

  活动,让师生享受到过程,享受到成长,为班级沉淀了丰富的文化,让班级有了自己的风格。在这些活动的滋养下一间间教室在渐渐长大。

  主持人:

  一间间教室里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教室里面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他们的教育生活也是完整的,新教育有这样一种课程,承载着生命的力量,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充满着独特的个性,这就是新教育的卓越课程。研发卓越课程,产业集聚区英民小学的老师们一直在努力,他们历经春夏,正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我特别想请英民小学的缑校长,请您谈一谈英民小学在研发卓越课程这一行动中是怎么层层推进的?

  缑元政校长:

  我们所进行的课程研发,是通过课程的建设使教室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带领学生将所有与知识的相遇转化为智慧。结合学校实际,我们研发的课程有:

  诵读课程,让积累在经典中穿行

  读写绘课程,让生命在叙事中绽放

  儿童电影课程,让人格在视听中丰盈

  毕业课程,让梦想在仪式中升华

  下面我以书香课程和电影课程为例说明。

  我校精选传统经典编写诵读读本《清晨你好》。一年级《弟子规》,二年级《三字经》,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笠翁对韵》、《朱子家训》,五年级《大学》、《中庸》,六年级《论语》、《道德经》节选。低年级侧重养正和识字,高年级侧重修为和做人,每天清晨诵读。学校为每年级推荐10本书,开展班级共读。低年级绘本为主,中年级侧重故事和童话,高年级以文学作品为主。每年学生买一本书,同年级进行10次漂流。6年下来,孩子就能读完60本书,就能完成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低年级5万字,中年级40万字,高年级100万字的阅读要求。

  电影课程组确定了四个主题:亲近自然,守护家园;品味真情,心怀感恩;自信自强,健康成长;红色经典,爱国情怀。然后围绕主题精心筛选电影。以五年级为例:人与自然主题的《奇幻森林》、品味亲情主题的《暖春》、《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健康成长主题的《草房子》、《城南旧事》,红色经典主题的《鸡毛信》,通过制作电影海报,电影人物评论,电影片段配音,影视作品与文学作品对比阅读等形式,让孩子经历观看、讨论、感悟的过程,不断丰富情感,健全人格。

  课程的终点,就是教室里每一个生命的成长。牵手课程,共筑幸福校园,是美好的生命朝向,也必将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主持人:

  课程承载着希望,社团张扬着师生的个性,相信种子,相信梦想,上官镇上官小学努力为孩子们搭建平台,经由岁月,我们已经可以聆听到孩子们生命拔节的声音,有请谢校长,请您与在座的各位分享一下上官小学社团活动的情况。

  谢伟彪校长:

  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我们学校在宋英丽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小乐器进课堂”、“戏曲进校园”活动,组织了全校性的竖笛社团,努力打造“笛声清脆,幸福童年”的艺术特色学校品牌。

  2016年12月8日,我们有幸请到教育局张荣照局长、教研室宋英丽老师,参加了我们学校“笛声清脆,幸福童年”活动启动仪式。会上,张局长殷切希望我们,把项目做好、做精,打造品牌,让孩子们切切实实的学到一门乐器;宋老师热情洋溢的演讲,激发了孩子们对艺术追求的兴趣,鼓舞了孩子们学习竖笛的激情;孩子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竖笛进课堂”活动中,学校给每个孩子免费配发了一支竖笛,我们学校的音乐老师以班级为单位,在每节音乐课的前十分钟进行竖笛教学,采用集中分散相结合的练习方式,即保障竖笛的教学质量,也巩固了音乐课的教学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孩子们对吹奏竖笛热情高涨,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学习,在课下,家里利用闲暇时间也积极吹奏竖笛,校园内外处处洋溢着孩子们清脆的笛声,幸福的笑声。目前我们的学生已经学会吹奏两三首曲子,有的学生甚至学会五六首曲子乃至更多。

  2017年,我校成功举办了“笛声清脆,幸福童年”文艺汇演,各班级精彩的竖笛演出,博得了孩子们阵阵掌声,特别是全校学生齐奏《龙的传人》,更是鼓舞人心,千人竖笛,千帆竞进的壮观场面给人以震撼!活动丰富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陶冶情操,也收获了我们的书香校园,同时也成就了我们老师的专业化成长。

  2017年3月27日,我校牛丽霞老师参加了“河南省‘戏曲进校园’示范课展示”活动,同时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戏曲进校园”送课下乡活动,并获得好评。

  在新教育的路上,我们愿和大家一同前行!

  主持人:

  当那悠扬的音乐响起,我们的心变得宁静而安详,新教育改变了学生的生存方式和教师的行走方式,达到了学生的自我发展。英民中学的老师们,与学生一起浸润经典,一起穿越千年,一起沉吟,一起沉醉,一起构筑理想课堂。马校长,您带领英民中学这个团队,肯定经历了很多风风雨雨,我想请您说一说您的体会和感受。

  马梦莹校长:

  谈到理想课堂,我觉得,这应该是每个教育人应有的追求和信仰,怎样才算是理想的课堂呢?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标准,我们英民中学自从接触新教育以来,了解到新教育目标中的四个改变,那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校的教研范式;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这让我们开阔了眼界,有了新的认识,目前,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将课堂的目标定位于“学生学的愉快,教师教的舒心,考试考的满意”,让课堂引领孩子的全面发展,不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培养尊重,真诚,宽容,自信的意志品质,即发挥课的堂求知功能,又发挥课堂的育人功能;

  我们相信:要想学生的健康成长,必须先有教师幸福成长,为此我们给教师搭台子,铺路子,打造教师成长共同体,举行庆典,具体做法有:

  (1)每学期举行一次理想课堂的阶段性总结。主题为“理想课堂没有跨不过的坎”;

  (2)每学期一次师生分享交流会,主题:“课堂带给我成长”,让师生分享课堂感悟,展示课堂成果等。

  (3)每学年一次“英民杯”教育教学现场观摩会。让优秀教师展示自己,既是对自身的一种激励,又起到榜样引领的作用;

  在构筑理想课堂的具体过程中,我们一直遵循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

  即--落实有效教学框架; 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内在的魅力; 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在这种理念的引领下,我校涌现出一批优秀的教师队伍,比如,我校的王辉霞老师,根据英语学科的语言特点,坚持学生在课前的口语练习,指导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的英语知识,结合生活实际,自行编制英语短剧或是英语对话,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轮流展示(一日一组)。既训练了学生英语口语、巩固了英语学科知识,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她的做法在全校英语课堂推广。2016年冬,王辉霞带领她两个班的孩子,在英民学校报告厅为全校七八年级师生,上演了一台精彩绝伦的英语大型晚会,一个个中外名著、自创小品、幽默情景剧等节目,活灵活现,全英演出,博得了七八年级师生的一致好评。在王辉霞老师课堂上,老师的一个眼神、学生的一个表情,不用言语,即能相知。实际上,在不知不觉中,王辉霞老师和她的学生已经达到了“理想课堂”的第三重境界——实现课堂知识、生活与生命的深刻共鸣。

  我们学校还有很多像王辉霞老师这样的优秀教师,通过“构筑理想课堂”的新教育实验活动,改变了学生学习状态,让课堂成为学生成长的理想乐园;改变了教师的行走方式,让课堂成为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理想舞台。通过“构筑理想课堂”这一实验活动,我们英民中学教科研范式及学校的发展模式,也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我们相信按照新教育这条路坚定前行,定能走出属于我们自己教育春天。

  主持人:

  感谢马校长热情洋溢的介绍!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台上的八位校长,感谢你们带来精彩的分享,相信也祝福你们在新教育的路上越走越好,也请带上我们大家一起走向明亮那方!

  主持人:

  教育就是一种感动,教育就是一种激情。享受教育,我们就多了一些生活的诗意。我县的新教育已走过两年的历程,前行的路上还会充满艰辛,但是我们坚信:(齐)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感谢大家的聆听!谢谢!

  作者|滑州杏坛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08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