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观后感 >

《本案终结》观后感:“英雄”与“魔鬼”的智斗

时间: 智明1010 分享

  编者按:《本案终结》是一部话剧。讲述了一个英雄战胜魔鬼,弘扬正能量的故事。

  在剧场,开演十分钟之后,我很快被这部话剧牢牢hold住了。没有一块景片,没有多余的场景,甚至没有一件紧扣主题的道具,而且还是在艺术中心180度扇形敞开式的音乐厅舞台上,观众与演员近得能听见彼此的喘息声。如此观演关系和形态,观众很难进入戏剧的规定情景。很容易会"跳戏"。

  台上几位省话年轻的专业演员再熟悉不过了,像这样近距离观看非常熟悉的演员演戏,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带入感"一般会很缓慢,会有杂念干扰。即便如此,这部剧的剧情,以及舞台上的他们扮演的所有角色,还是深深牵动着我的心理感应,撞击着我情感脆弱的那一面,甚至在我走出剧场很远之后,几位剧中人针锋相对,剑拔弩张的对白,还在我脑海中回旋,震荡。

  我真不敢相信这部敢于直面人生,直面官场,带有明显辛辣讽刺政治时事和抨击官场丑恶的正剧,是出自新闻专业,大四刚刚毕业,一位名叫"杨嘉牧"小年轻编剧之手的"处女作"。

  首先,编剧结构戏剧的能力极强,选择了几位与本案原本无关的年轻警官去追踪和突破案情,又为案情设置了多条纷乱的头绪和虚无缥缈的无关线索,使得那位警队一根筋的"陈队长"一路拧巴,依靠着他的师傅不得不违规办案。扑簌迷离,似是而非的人物和假象和迷雾渐渐散开,一一抽丝剥茧之后,露出"洪县长"的端倪,最终败露"黄市长"的魔鬼底牌。

  一位初出茅庐的年轻编剧,一出手就敢于触碰和揭示大时代,大题材,大背景,大形势下最为敏感和尖锐的时事新闻,动态资讯,社会怪象,高层腐败。勇于关注民生,为百姓申张正义,他算得上是一位当今正论体话剧和主旋话剧的弄潮儿,拳击手。

  他在他年轻的话剧试验场,成功组织了一场"英雄"与"魔鬼"的惊艳较量。

  起码在剧场这90分钟层层递进,跌宕起伏的剧情里,这位年轻编剧所用的创作技巧并不显得稚嫩,荒诞或者牵强,一切都铺展的水到渠成,自然天成,又手法老道。

  再说剧中人物的台词,撇开演员对各自角色的塑造和表达不谈,编剧用在人物对白的功力也可见一斑,不拖泥带水,也不矫情造作。角色个性色彩也渗透进角色台词当中,符合每个人物的语言特征,职业本能和动作轨迹。编剧没有去一味追求时髦的网络语言和先锋派新潮戏剧反转段位,而是用朴实本分的传统戏剧创作技法结构本剧,推演案情,塑造人物。

  因为所以,在他的剧作中才有了舞台上那位道貌岸然而又自命不凡,惟我独尊的能人黄市长那一大段大言不惭而又发人深省的另类独白:"我知道,我所做的一切的一切不会得到你们的回报,因为你们愚昧,你们是一群乌合之众,行尸走肉,我。。。。。。"

  这是一个具有具有现实时代特征的腐败官员万念俱灰后的一声长长的哀鸣,也是具有一定普遍意义和足以能在全社会引发强烈反思的一串大大问号和惊叹号!

  能将这样一部不容易驾驭的题材和探案类型话剧,较为娴熟的打磨成一部有思想内涵,有现实深意,有思辨价值,有理性张力和有探索空间的主旋律话剧,完全有冲动和理由为他喝彩和欣慰。

  还想说的是,本剧的导演在原剧本的基础上,在一切客观条件局限下,最大可能地调动了再度创作的功力和手法,使劲助推了剧作者和剧作本身。导演在本剧最低成本制作的无奈之举中,智慧,巧妙的省略了舞台上原本可以有的场景,灯光和其他戏剧辅助功能。一道黑丝绒背景黑幕,几把流动的椅子,几束顶光和侧光,隐喻着案情的艰涩,迷离,压抑和沉闷。在调动演员的表演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上,导演也用了巧力,使出了妙招。

  剧中饰演"黄市长"的省话青年演员杜春,这部戏突破尺度不小,"黄市长"这一人物拿捏精准,活脱,尤其那段以"英雄"自居的独白的表演,自负,骄狂,跋扈,悲壮。浑身释放出自身用功之外,能见导演的挖掘和曾经的恩师郝光老师的真传。另一位戏份并不算重的女演员闫蕊饰演的那个"老婆婆"角色,不仅跨越了她的年龄段,还为自己找着了形体依据和语言节奏,生动了角色,也提升了自己。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英雄的追寻和膜拜,爱戴和信仰,也有与心中刹那间悄然作祟的无形的"魔鬼"在做博弈,厮杀。英雄战胜邪恶,战胜魔鬼需要胆识,勇气,力量和智慧。《本案终结》这部话剧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了这一深刻的社会话题和时事主题。其实话题并未结束,"本案"并未终结。它留给我们的是无限的延伸和宽泛的命题,也在激活着我们的话剧在拥抱火热的生活,贴近发展的时代,弘扬社会的正能量。

作者:张波
公众号:张波纯文学杂志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26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