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阅读推荐 >

有关昆曲的随笔文章:不在梅边在柳边

时间: 莉莎1168 分享

  学习啦: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不在梅边在柳边》这篇文章吧!

  远在广东的大学同学写了篇日志《不在梅边在柳边》,还配了几张她在现场观看昆曲时拍的照片,一下子就勾起了我那段迷恋昆曲《牡丹亭》时的时光,手痒难耐, 我也忍不住来说一下《牡丹亭》和昆曲。

  说来惭愧,我虽在昆曲的发源地昆山生活多年,之前却对昆曲并不感冒,而昆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也确实非常的没落萧索。

  真正让我对《牡丹亭》产生极大兴趣想要一窥究竟的,还是在看了《红楼梦》之后。我记得书里至少有两个地方提到了《牡丹亭》。一出是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折子戏,其中一出《离魂》,就是《牡丹亭》的一个片段,据脂砚斋的批语,《离魂》是伏黛玉之死。

  另一个地方是黛玉和宝玉在桃花树下共同看了《西厢记》之后,宝玉先被袭人拉走了,黛玉独自回潇湘馆时,经过梨香院,里面的小戏子正在演练昆曲《牡丹亭》,黛玉听到”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你在深闺自怜”等《牡丹亭》里的唱词时,为唱词的美惊得呆在那里。

  而等我真正看了《牡丹亭》之后,才发现曹雪芹其实还有第三处写到了《牡丹亭》,那就是薛小妹的十首怀古诗中,其中一首就是关于《牡丹亭》的,名字叫《梅花观怀古》,内容是:

  不在梅边在柳边,

  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

  一别西风又一年。

  说了这么多,到底《牡丹亭》讲的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样,对这个戏名如雷贯日,而对戏的内容则所知了了。

  那我就简要地讲一下这个故事:

  杜甫的后代杜丽娘是一个”养在深闺人不知“的美女,自从学了”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后,开始拥有了少女情怀,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杜丽娘”游园惊梦”,游自家的后花园,不知不觉在一棵梅树下睡着了,梦到一个手执柳枝的翩翩公子与她不期而遇,两人于是”转过这芍药阑前,紧靠着湖山石边”,来到牡丹亭,“把领扣松,衣带宽,忍耐温存一晌眠。”

  杜丽娘梦醒之后,倍感失落,还想重温旧梦,无奈故地重游,仍是好梦难再,于是相思成疾,日益憔悴。趁春容还在时,画了一副自画像,提了一首小诗,其中有一句就是“不在梅边在柳边”。杜丽娘猜测那个公子的名字里,肯定不是有“柳”字,就是有”梅“字,因为她是在梅树下做的那个梦,而公子手上又拿着柳枝。

  杜丽娘临死的时候,叮嘱她的丫鬟春香,在她死后,把那副画藏在湖山石畔,又叮嘱她的父母,一定把她埋在院子里的那棵梅树下,这出戏就叫到《离魂》。

  花开两条,各表一枝。话说柳宗元的后代柳公子,也和杜丽娘做了个一模一样的春梦,于是他便改自己的名字为“柳梦梅”。此人本来住在岭南,因为得到梦的启示,便到京城来赶考,正巧住在梅花观,所谓的梅花观,其实就是杜丽娘家的后花园,自从丽娘死后,她的父母为了方便给她做法事,便建起了这个道观。柳梦梅借宿于此的时候,正好杜丽娘的父母被派到别处护城去了。无巧不成书嘛,自然的,柳梦梅不仅住进梅花观,还在闲逛时得到了那副画,这出戏就叫《拾画》。

  后面一出便是《叫画》。柳梦梅迷上了画上的女子,没事就对画叫“姐姐”。

  接着便是《幽媾》。杜丽娘的魂魄听到了柳梦梅的呼唤,每晚来和柳梦梅幽会。

  再然后,杜丽娘说出实情,让柳梦梅去掘墓,于是,杜丽娘又重生了,最后的最后,当然是柳梦梅高中状元兼有情人终成眷属。

  他们的爱情,经历了梦里的第一世爱情,人鬼的第二世爱情,以及现实中的第三世爱情,所以是“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

  说完了《牡丹亭》,该说说昆曲是怎么来表现这个剧情的了。昆曲被人评价为具有“水墨山水画”的意境,意思是说,它的舞台道具是很少的,有大段的留白供你想象。当杜丽娘唱“朝飞暮卷,云霞翠轩”,你要自己想象满天红霞的样子;当她唱“雨丝风片,烟波画船”,你也需自己勾画烟雨蒙蒙,船儿在烟波浩渺的湖上若隐若现的模样。

  昆曲在表现你侬我侬时,不是像现在的电视电影一样,宽衣解带,让人看得血脉喷张,而是两个人互相甩动长长的水袖,你拉我的袖子一下,我缠你的袖子一下,用袖子的缠缠绵绵来表现人物的缠缠绵绵,非常的唯美浪漫,你根本不会心存杂念,而是深深陶醉在艺术的美感里。

  昆曲《牡丹亭》,或者说特别是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看了之后,让观者评价最多的就是这个字“美”。 唱词美、唱腔美、身段美、服装美、故事美、音乐美…..看完你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受:“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据说青春版《牡丹亭》在北大巡演之后,北大把《牡丹亭》抬到这样的高度,他们把人分为两种,一种是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一种是没看过青春版《牡丹亭》的。北大还开设了昆曲的选修课,很多现代的北大才子也扮演起了古代的才子柳梦梅。

  青春版《牡丹亭》之后,昆曲迎来了它的复苏之路,昆山有了自己的昆剧院,从小学就开设的昆曲班也如雨后春笋,我有幸看到了很多不同版本的杜丽娘和柳梦梅,神奇的是,常看常新,似乎永远也看不厌听不厌似的,这就是昆曲的神秘魔力了。

作者:杨春艳

  公众号:玉峰文苑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学习啦


394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