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优秀作品专栏 > 科普知识 >

螳螂属于什么科目

时间: 梓炫0 分享

螳螂是螳螂目螳螂科动物。螳螂头呈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

螳螂属于什么科目

螳螂属于螳螂目(学名:Mantedea),为昆虫纲有翅亚纲的1目,仅含螳螂科1 科。

螳螂目(Mantodea)的昆虫统称螳螂。螳螂属肉食性昆虫,成虫与幼虫均为捕食性,以其它昆虫及小动物为食,是著名的农林业益虫。螳螂产的卵有卵鞘包围,卵鞘称螵蛸。世界已知2200多种,中国已记载8科19亚科47属112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大部分地区。

螳螂的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末端各有一个钩子,用来钩住猎物。头呈三角形,能灵活转动;复眼突出,大而明亮,单眼3个;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渐变态。

形态特征

从外形观察,螳螂的体长从11~140毫米不等,体型一般较扁平,少数种类呈棒状,六足。头呈三角形或近五边形,能任意旋转。口器及复眼发达,上颚强劲;单眼3个,复眼之间着生一对触角,触角呈明显的丝状或念珠状,分节较多,通常雄性触角较粗,雌性较细。螳螂的前胸较长,能活动,前翅为覆翅,前缘具齿、刺、纤毛或光滑,后翅膜质,飞翔力不强,静止时翅折叠于腹背上;雌性后翅常退化,腿节和胫节具强刺;中足和后足细长,善于行走。螳螂内部结构较简单,唾液腺较发达;消化道弯曲或较直。腹神经索有8个胸神经节及7个腹神经节。胸气门2对,腹气门8对,气管具气管连锁。

螳螂卵包被于卵鞘中,雌螳螂产卵时开口于生殖腔中的卵巢附腺左侧附腺分泌一些蛋白质,右侧附腺分泌二酚醛类物质并立即被氧化成醌,从而构成坚硬的外壳,但卵鞘的外形也因螳螂种类的不同存在大小不同的差异。一般按其形状不同分为团螵蛸、黑螵蛸、长螵蛸,也有人指出还应该加上小螵蛸。

饲养繁殖

建棚

建棚位置最好选择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因螳螂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家庭人工笼养有一定难度。最好采用室外用 10×5×2 米大网笼罩饲养,建棚的材料可选用木桩、竹批、铁丝等捆绑成骨架,再罩上用丝网结成的网罩,四周用土埋实即可利用。笼棚内移植或栽种矮小树木和棉花等隔离物,供螳螂栖息,减少接触机会,避免自相残杀。

选种

初次养殖时种源可自己采集或从养殖场养殖户那里购买,以后自己留种繁殖即可。多种螳螂均以卵块在树枝、树干、草茎、墙壁或石块上过冬。一般在 9 月至第二年 2 月均可开始采卵。采卵时,选择卵块大,表面保护层较厚,光泽性强,卵块外无破口,磨损或被寄生虫蛀孔的优质、健壮卵,连同卵块的粘连枝条的一段剪下,插入放少许水的罐头瓶中。卵鞘内的卵开始孵化前(气温升至 20℃前),应做好饲养前的准备工作。将盛有种卵的容器集中放置在事先准备好的网棚内,要勤观察,若有小螳螂出鞘活动时,要及时投喂饲料。

饲料

螳螂属于捕食性昆虫,喜欢捕捉活虫,特别是以运动中的小虫为食。3 龄前的幼小若虫,如无活虫,成活率很低,因此,在螳螂卵块孵化前,应准备活虫饲料,如蚜虫和家蝇等。蚜虫繁殖力强,且易饲养。可预先在花盆或小型塑料阳畦中,种植十字花科植物,待出苗后,接种上菜缢管蚜,让其繁殖待用。其它饲料昆虫有棉铃虫、蝗虫、家蝇、玉米螟、菜粉蝶、土元、黄粉虫等。3 龄以后的螳螂随着个体的增大,有条件的还要加喂人工配合饲料。具体做法是:先将 250 毫升清水倒入容器中,取其中的少量水,将5克酵母片捣碎放入水中溶解,然后将 50 克鸡蛋黄、20 克蜂蜜、20 克蔗糖全部倒入,经过充分搅拌均匀后,放入锅中蒸沸,冷却后喂用


1936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