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随笔 > 中职普通话教学随笔

中职普通话教学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中职普通话教学随笔

  越来越多的中职学生认识到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普通话的应用也因此日益深入和广泛。那么,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中职普通话教学随笔,希望你喜欢。

  中职普通话教学随笔篇一

  晋江人讲普通话带着浓重的乡腔,还常夹带“土话”,尤为明显的是分不清普通话中的“zh.ch.sh”和“z.c.s”与“j.q.x”的发音区别。晋江方言中,只有舌面音“j.q.x”(舌头平伸),而没有翘舌音“zh.ch.sh”(舌尖顶住上腭)和舌尖音“z.c.s”(舌头顶住上齿)。所以凡是翘舌音和舌尖音,都读成舌面音了。由此,不仅会闹出笑话,甚至会引发错误,造成不必要的误会或损失。笔者见过一个“绕口令”,很能训练晋江人的正确发音。这“绕口令”是: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说好四和十,得靠舌头和牙齿。谁说四十是“xi.xi”,他的舌头没翘起;谁说十四是“si.shi ”,他(她)的舌头错位置。认真听,勤练习,十四,四十,四十四。

  不知是谁给晋江人编一个难以读准的句子,这句子是:

  “石狮市有只石狮子,不止一只石狮子,还有四十四只石狮子。”

  要读准这个句子,就要分清组成这个句子里的字,哪些字是翘舌音,哪些字是舌尖音,但没有舌面音,如果全都发成舌面音,就谁也听不懂你说的是什么了!

  其实,各个地区的人学习普通话都有他的难点。如福州人,“an”和“ang”很难分清;“iu”和“lao”也常含混不清。于是有人给编了个“顺口溜”,这“顺口溜”是:

  到大(qiu)(桥),买油(tiu)(条),跌了一(jiu)(跤),丢了一个手(biu)(表)。

  我觉得,学普通话,除了要把音咬准外,最不易学的是腔调,所谓“离乡不离腔”,真是这样。晋江人经常自嘲曰:“我是地瓜干腔,甘薯调。”所以从小学习普通话,就显得非常重要。

  语言学泰斗赵元任,曾写过一篇名为《施氏公狮史》的短文,全文引录如下:

  石室诗士施氏嗜(shi)师,誓食十狮。氏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氏视十狮。恃(shi)矣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招十狮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shi)拭(shi) 石室。石室拭,氏试食十狮尸。食时,始识是十狮尸实十石狮尸。

  多么难以读准确、读清晰!这是专为“zh.ch.sh”和“z.c.s”含混不清的人设计的吧!

  中职普通话教学随笔篇二

  我作为一名中职老教师,从小习惯了说山东话,说地方话,学校要求说普通话,开始觉得很不习惯,说不好。但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深深感到说普通话的重要性。我平时注意多听,多说,虽然说得不是很好,但是比以前强多了。我小时候没有得到良好的锻炼,不能再影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说的普通话不很标准,我就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听,学生模仿录音读课文,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陪同话说得很好。我在听课文录音的过程中,也学到到了不少知识。我想时时处处都可以学习,比如,在看电视的时候,听演员说话,他们说普通话就像家常便饭一样自然、流畅。有一次,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周涛和另一名男士在主持节目,他们说“即兴表演”的“即”,周涛读二声,而那一名男士读四声,显然这名男士读得不对。我有意识地听通话广播,听多了也就会知道普通话的某些音该怎样发,某个词该怎么说,某个句子该怎样组织。久而久之,对普通话的认识也就全面起来。当然,光听还不行,还必须大胆说,大胆练习。现在我一上课或在一个正式场合讲话不说普通话反而觉得不习惯了。

中职普通话教学随笔相关文章:

1.中职学生教学随笔

2.中职英语教学反思随笔

3.关于爱心教学随笔

4.总结教学随笔

5.成功教学随笔

6.综合实践教学随笔

7.中职英语教学反思随笔(2)

8.初中计算机教学随笔

9.中职教学心得体会

10.作文教学教学随笔

1282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