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随笔>

科学教育随笔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科学要有理有据,那老师如何上科学课的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科学教育随笔,一起来看看。

  科学教育随笔篇1:彩虹的古树

  接连几天的阴雨天气把孩子们弄的很不开心。他们总是问我:“小王老师,为什么我们不到楼顶上去玩?”我说:“现在外面在下雨,如果我们到楼顶上去玩,你们不是要被淋湿了吗嘛!”这是,坐在最后排的轩轩问我:“小王老师,一直下雨怎么看不到彩虹啊?老师以前不是说过彩虹会出现在雨后的吗?”这下,孩子们的好奇心都被调动起来了,他们睁着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大眼睛,纷纷问我:“老师,为什么啊?”我一下子被问住了,只能用我对彩虹所了解的仅有的一点知识去回答他们。可是,他们似乎显得意犹未尽,不断的向我提出关于彩虹的新的问题。于是我说:“小朋友们,如果你们想知道更多的关于彩虹的知识,能不能给老师一点时间,让老师去搜集更多的关于彩虹的资料,然后明天来告诉你们?”“那你可不要骗我们哦!”他们竟然异口同声的对我说。我既好气又好笑的说:“当然不会啦,我保证!”于是下班后一回到家,我赶紧上网去查找关于彩虹的资料。

  第二天,孩子们一到教室就迫不及待的问我:“小王老师,你什么时候给我们讲彩虹的知识啊?”我说:“午餐之前啊!可是我要看看你们上课的表现,表现不好的话就不讲了!”他们信誓旦旦的说:“一定好的!”果然,今天一上午的活动中,孩子们都显得特别认真。就连那几个平时坐不住的孩子都在其他孩子的监督下,认真了起来。

  终于到了午餐之前的时间,他们还是迫不及待的问我:“小王老师可以讲了吗?”于是我说:“你们知道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吗?”他们说:“知道啊。不就是下雨以后,太阳出来了,照在空气中的小水滴上,因为太阳有七种颜色,所以就出现了彩虹。”我说:“没错,这是我昨天对你们说的!其实说的更加科学一点,彩虹是因为阳光照射到空气中接近圆形的小水滴上,造成了光的色散及反射而形成的。而阳光射入小水滴时会同时以不同的角度入射,因此在小水滴内也是以不同的角度反射的,所以我们会看到七彩的彩虹。”我又问:“现在明白了吗?”“不明白,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彩虹啊!”这时,坐在后排的轩轩又发问了,他的问题也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赶紧解释道: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长的越大,形成的彩虹越明显,小水滴长的越小,形成的彩虹就越不明显。我们刚刚进入春天,气温还比较低,在空气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所以现在一般是不会有彩虹出现的。这下明白了吗?”“那为什么在夏天的时候,我也看不见彩虹啊?”这时,欣怡好奇的问起来了。我说:“小朋友们,彩虹在那么高的天空上,因此,空气中的灰尘一定要很少才能看得见彩虹。你们觉得,现在空气中的灰尘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呢?是什么造成的呀?”这下,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想要发言。有的说,马路上的汽车放出来很多黑色的烟雾飘到了空气里;有的说很多人都乱扔垃圾;有的说,看见了工厂的烟囱里放出白色的气。孩子们都想到了是空气污染使我们看不见彩虹的。我接着问:“那我们小朋友应该怎么做呢?”没想到,我一发问,他们就争先恐后的回答我:叫爸爸妈妈不开汽车、不乱扔垃圾、把工厂的烟囱封住……虽然有的回答不切合实际,但是孩子们想要维护清新空气的心是什么美好的。

  孩子是天真的,是善良的,他们对未知的世界总是充满了好奇心。我们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尽量去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去维护他们天真和善良的天性。

  科学教育随笔篇2:三年级科学教学随笔

  第二实验小学 陈明

  三年级科学作为小学科学课的起始年级,学生们对这门课充满了好奇心。而科学课作为一门实验新课程,它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研究性学习中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问题。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的评价。

  总之,通过开展科学课堂观察评价,强调了对科学学习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在学习过程,重在知识技能的应用,重在亲身参与探究性实践活动获得的感悟和体验,重在学生的全员参与,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这样的评价是与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这样的评价旨在发展,是为学生服务的;这样的评价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建构个体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科学素养的养成和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

  作为学生科学探究的引导者,在课堂上我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探究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激励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进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我觉得只有这样,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学生才有兴趣进行科学课的学习活动,他们才能在自己的探究活动中去发现和领会科学的乐趣,如在学习蜗牛一课时,课余我让学生抓蜗牛,课堂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身体和爬行,学生通过观察知道了蜗牛的身体有头部、腹部、尾部三部分。头部有两对触角,长触角上有一对眼睛。蜗牛是用它的腹部爬行的,蜗牛的腹部就是蜗牛的足,蜗牛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是因为它在爬行中留下黏液。这样学生产生成就感,增强了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自信心。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那么接下来的学习过程将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通过一个学期的小学科学教学,我深深体会到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一句激励性的评语、一个充满爱意的眼神、一个鼓动上进的动作;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我在教《神奇的水》一课时,我向学生提问:“如果老师将手中的纸巾放入红色的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纸巾会被融化”,“纸破了”,“纸不见了”,“水会沿着纸上升”等等,尽管学生们是根据自己的想象去回答问题的,并且有的学生回答的问题并非正确,可我仍适当的给他们一些鼓励性的评价,并进一步引导他们去耐心观察和试验,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通过对学生的评价,让同学们在积极、愿意探求新知识的心情来学习。不但使学生自主参与,而且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树立了自信心,同时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把课堂变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科学教育随笔篇3:小学科学教育随笔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学习科学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现将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感受谈一下。

  一、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种子埋藏在土里,只是具备了发芽的内部条件;只有当它感受了阳光的温暖才会发芽!

  我们要做的就是使学生感受到——我是课堂中的一分子,而且是不可缺少的!这对学生建立信心、合作意识、集体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1、教学中应注意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2、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作多种假设和预测。

  3、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思考行动计划,包括制定步骤、选择方法。

  4、注意搜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

  5、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6、组织好探究后期的小结,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综上所述,只是本人的一点点体会,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教学者必须重视小学科学教学。


科学教育随笔相关文章

1.大班教育随笔

2.大班安全教育随笔

3.爱的主题教育随笔

4.高中教育随笔

1612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