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语文知识大全 > 辨析病句教学设计

辨析病句教学设计

时间: 沙娣999 分享

辨析病句教学设计

  修改病句,指对一句有语病的句子进行修改,使其不改变原意,句子更通顺。辨析病句教学设计有哪些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辨析病句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辨析病句教学设计1

  一、 背景分析

  辨析病句是历年高考必考题型,它从语言的角度来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涉及语法、修辞、逻辑等知识。由于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在复习备考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了反反复复的各种各样的训练,效果甚微。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做题时感到一头雾水,得分率较低。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找到一条有效提高得分率的方法,我做了一些尝试。

  二、 教学对象分析

  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正确的表达习惯,在平时的口头表达和动笔写作时常常出现语病。在这种语言基础上,你让他去辨别别人语句中的毛病,无异于天方夜谭。因此,本教学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先知后辨,即先利用正确语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达习惯,再通过正误对比,突出明确何为正确的表达习惯、何为错误的表达形式,进而掌握对病句的分析判断方法,辨析句子的正误。

  三、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培养正确的表达习惯,辨析句式杂糅和缺少主语的语病。

  2.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对比、总结,明确设题点,以辨析句式杂糅类和主语残缺类病句为例提高病句辨析能力。

  3. 情感目标:体会准确表达的重要性。

  四、 教学策略

  只有积累了大量的符合常规表达习惯的语句,才有资格评判他人语句表达的正误。只有符合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并遵循这一规律,才能真正认识事物,进而掌握和运用这一规律。即先知后辨。

  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 教学过程

  辨析病句教学设计2

  (1)感读——凭语感,凡是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就可能有语病。

  如:她有一个女儿,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愿意把孩子打扮的漂亮一些。

  [辨析]谁“同许多年轻的妈妈一样”呢?读到这里,就含混不清。在“同”前加一个“她”字,语意就清晰了。

  (2)梳理——由主干到枝叶逐步检查。先缩掉句子的附加成分,化简后,留下句子的主干(即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然后检查句子的主干,再检查附加成分是否有语病。此法能迅速地确诊句子的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等病因,实践中最常用。

  如: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班长的报告。

  [辨析]此句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同学们……注视着和倾听着……报告”,“注视着”同“报告”搭配不当。应改为“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班长,倾听着他的报告。

  (3)类比——用同义词替换,关联词替换、仿照原句造句等比较法来检查语病。

  如:我们交流了意见,心情舒畅了许多。

  [辨析]用同义词“交换”替换“交流”加以比较,“交换”比“交流”通畅,合乎习惯。

  (4)分析——从事理上进行分析,检查是否自相矛盾和符合逻辑。

  如:清晨,雄鸡报晓三更时,我起床了。

  [辨析]“清晨”与“三更”不是同一时间,前后矛盾。

  (5)

  例1:我们的校长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动宾搭配不当,宾语是并列的两项,“接待”可和“来访”搭配,删去“和来信”。)

  例2:他的无畏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搭配。)

  例3:我们坚信,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主宾不搭配,“农业”不能成为“国家”,应改为“中国会成为农业发达的国家。)

  例4:只要增加投入,才能使粮食生产稳步增长。(关联词搭配不当,“只要……就”、“只有……才”。)

  例5: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主宾不搭配,可把“季节”改为“地方”。

  (6)

  例1:听了校长的报告,使我受到极大的鼓舞。(缺少主语。应去掉“使”。)

  例2:我们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谓语残缺,句末加上“而努力”才通顺。)

  例3:市政府严肃处理了水泥厂擅自提价。(宾语残缺,句末补上“的做法”才通顺。)

  (7)

  例1: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词语感情色彩与句意不合)

  例2:今年的产量减少了一倍。(数量减少不能用倍数,应改为“一半”或“百分之五十”)

  (8)

  例1:张老师才到我校,许多老师还不认识。(到底是谁不认识谁?不明确,应在最后加上“他”)

  例2:小明和小华的同学来了。

  例3: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9)

  例1:博物馆展出了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多层定语语序不当,应改为“展出了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例2:她做了两个丈夫喜欢的菜。(宾语的修饰语语序不当,产生了歧义,出现了“两个丈夫”的语义不清的错误,应把“两个”调到“菜”的前面。)

  例3:赵老师亲切地走过来对我说:“你要注意保护视力啊!”(修饰语语序不当,“亲切地”与“走过来”应对调。)

  例4:这里的情况,对于我们已经很熟悉。

  (10)

  例1:这悲壮的故事,怎能不使我不感动得流泪呢?(反问句中的否定词要注意,这句话最终表达了否定的意思,与本意正好相反。应把其中一个“不”字去掉。)

2667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