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法律知识 > 破产欺诈罪主要构成要件是什么

破产欺诈罪主要构成要件是什么

时间: 炜杭741 分享

破产欺诈罪主要构成要件是什么

  破产欺诈罪是破产犯罪中最主要也是最常见的犯罪之一。它是指破产人或其他破产程序参与人在破产宣告前一定期限内,或在破产程序中,以图谋自己或他人利益或以损害债权人利益为目的,而实施的应追究刑事责任的有关欺诈行为。你对破产欺诈罪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学习啦小编为你详细介绍破产欺诈罪的相关法律知识。

  破产欺诈罪主要构成要件

  (1)犯罪客体。

  对于妨害清算罪的客体,一般都认为它侵犯了公司、企业的清算管理制度。也有人认为除此之外,它同时还侵犯了债权人和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妨害清算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它既侵犯了公司、企业的清算制度,又侵犯了债权人和其他人的合法权益。


破产欺诈罪主要构成要件是什么

  (2)犯罪客观方面。

  首先,妨害清算行为必须发生于公司、企业清算过程中。公司、企业一旦解散或者破产,即应进行清算工作。只有在清算期间发生的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的行为能构成妨害清算罪。至于清算期间的具体界定,一般认为应当从清算组成立之时起,至剩余财产分配完毕之日止,也就是清算结束之日止。

  其次,行为人在清算期间,必须实施了妨害清算的行为,才能构成妨害清算罪。根据刑法的规定,妨害清算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隐匿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在未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

  再次,行为人实施妨害清算的行为,必须造成严重损害债权人或其他人的利益的后果。未造成严重损害后果的,不构成妨害清算罪。

  (3) 犯罪主体。

  有学者认为,妨害清算罪的主体不但能由公司、企业构成,还可由清算组的组成人员构成,甚至还可由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及财务人员构成,《刑法》第162条“公司、企业进行清算时”的规定是时间状语,并非主语,因此清算组的成员并未被排除在犯罪主体之外。通过对《刑法》第 162条的立法语义分析,妨害清算罪的主体只能由公司、企业构成。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则属于代罚制。

  (4)犯罪主观方面。

  妨害清算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其隐匿的财产,对资产负债表或者财产清单作虚伪记载,或者在清偿债务前分配公司、企业财产会损害债权人或其他人利益而有意为之。过失不构成本罪。

  2、虚假破产罪的构成要件

  虚假破产罪是指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假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财产、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和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包括公司、企业的破产制度和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破产制度主要是指国家破产法所保护的破产秩序;债权人或者其他人的合法权益则主要是指财产权利。

  (2) 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公司、企业通过隐匿财产、承担虚假债务或者以其他方式转移财产、处分财产,实施虚假破产,严重损害债权人和其他人利益的行为。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必须实施了隐匿财产、承担虚构的债务或其他转移财产、处分财产的行为。

  二是必须实施了虚假破产。这里的虚假破产是指,企业未达到破产界限,伪造破产原因,申请破产,而非真实破产。

  三是严重损害了债权人和其他人的利益。即必须是给债权人和其他人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的行为,才构成本罪。以上三个要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相关阅读:

  破产欺诈罪的法律规定缺陷

  (一)有关立法没有明确债权人权益优先的指导思想,而且不同法律、规章往往相互矛盾。

  《破产法》第37条、《公司法》第195条等法规规定,企业破产财产优先拨付破产费用之后,清偿顺序依次为:破产企业所欠职工公司和劳动保险、破产企业所欠税款、破产债权。虽然这一清偿顺序符合国际惯例,但对破产费用、职工工资和劳动保险费用发放标准无具体规定,有关方面很容易用多提破产费用,多发职工工资等手段转移破产企业资产。

  (二)迄今没有明确破产欺诈行为为刑事犯罪。

  在国际上,强化破产欺诈犯罪刑事立法工作已经成为普遍趋势,1963年法国刑法、1971年西班牙和瑞士刑法、1971年奥地利刑法均将破产犯罪条款从破产法、商法移入刑法,以引起大众及执法人员的注意,中国法规的现状不仅与国际法律发展趋势相悖,而且滞后于国内现实。

  (三)破产法规适用主体狭窄。

  现行《破产法》以全民所有制企业为唯一适用主体,而中国非国有经济成份已经提供了国民经济2/3以上的产出,非国有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其破产、重组案件也将相应增多,没有一个涵盖不同经济成份所有企业的统一破产法规,显然无法统一、有效保护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合法权益。

  (四)保护债权人权利的条款缺乏可操作性,往往流为空文。

  尽管《公司法》第7、8章以及《贷款通则》第46条等条款都规定保护债权,然而有关法规既没有从组织上保证清算组的中立、客观,又没有明确债权人对清算组有监督权,至于债权人如何调查破产欺诈行为等项事宜,更一概付之阙如,致使债权人会议在实践中沦为“橡皮图章”,只能对清算组自行确定的清算方案走走过场而已。

  (五)对破产欺诈行为主体定义狭窄,缺乏关于惩治债权人欺诈行为的规定。

  在实践中,破产企业一般都有多个债权人,某一个或几个债权人串通损害其他债权人权益的事例并非鲜见,破产案件中就常常出现最大债权人——银行被排斥在外的情况。中国有关法规没有惩治债权人欺诈行为的规定,不能说是一个严重缺陷。

  正如道格斯•诺思所指出,在一个分工和专业化已达相当水平的市场上,由于信息不完全、交易双方对交易品所拥有的信息数量不对称,加之有关经济主体逃避经济责任,使利益内化、成本和费用外化的机会主义动机,各种欺诈、违约、投机取巧等“道德风险”不可避免,在破产过程中亦不例外。

  抑制“道德风险”的根本出路,在于制度创新,中国需要吸取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进一步完善企业破产有关法规,方能有效制止不规范破产、重组行为的泛滥。

  看过“破产欺诈罪主要构成要件是什么”的人还看了:

1.破产欺诈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2.非法经营罪里的“情节严重”是什么意思

3.“自动投案”的认定与处理

4.提供虚假清算报告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5.浅析企业“破产”逃债及其预防对策

79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