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健康养生知识 > 土茯苓的用药配伍有哪些

土茯苓的用药配伍有哪些

时间: 晓琼996 分享

土茯苓的用药配伍有哪些

  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土茯苓的用药有许多搭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带来的土茯苓的用药配伍,一起来看一看吧。

  土茯苓的用药配伍

  1、漏精白浊:雪白盐一两(并筑紧固济, 一日,出火毒),白茯苓、山药各一两。为末,枣肉和蜜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盖甘以济咸,脾肾两得也。

  2、痫后虚肿:小儿痫病瘥后,血气上虚,热在皮肤,身面俱肿。葳蕤、葵子、龙胆、茯苓、前胡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

  3、肾虚白浊: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茯苓等分,为末,米糊丸梧子大,每枣汤下三十丸。

  4.与半夏、陈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术同用,可治疗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停聚化生痰饮之症。

  5.配半夏、枳壳同用,可治痰湿入络、肩酸背痛。

  苏辙的茯苓养生法

  苏辙,北宋著名散文家,无志仕进,有意养生,对修身养性造诣颇深。

  苏辙少时多病,夏则脾不胜食,秋则肺不胜寒。治肺则病脾,治脾则病肺,服药而不愈。32岁那年,学习气功,食茯苓,一年疾愈。从此他便研究药物养生。他认为,茯苓是补肾脾的养生珍品,可“解急难于俄顷,破奇邪于邂逅”。为此特作《服茯苓赋并引》。服茯苓“可以固形养气,延年而却老者”。如久服则能“安魂魄而定心志”,“颜如处子,绿发方目;神止气定,浮游自得。然后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辨,以游乎无穷”。

  茯苓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腐生真菌,有利于消水肿,健脾补中,宁心安神之功效。魏晋时就把茯苓当作养生佳品。陶弘景辞官隐退时,梁武帝即令“每月赐给茯苓五斤,白蜜二升,以供服饵”。慈禧太后为祛病延年,命御膳房做茯苓饼进食,并赐宠臣。这之后,茯苓夹饼已作为北京的传统名点流传至今。

  茯苓以云南“云苓”为贵,既可入药,又可粥食。《直指方》中记载:“白茯苓粥,治心虚、梦泄、白浊”。《本草纲目》载曰:“茯苓粥清上实下。”古代医家多认为,茯苓药性缓和,善利水湿,若与粳米煮粥疗效尤好。茯苓粥的做法是,将白茯苓500克磨细粉,每次用白茯苓粉15克,同粳米50克煮粥食。

  土茯苓功效与作用

  《本草纲目》认为土茯苓能祛风湿,利关节,治拘挛骨痛。中医认为,土茯苓性平味甘淡,归肝、胃经,有解毒、除湿、利关节等功效。西医认为,土茯苓是一味作用较强的免疫抑制药,是治疗免疫病口腔和阴部溃疡之最佳中药。土茯苓也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关节炎、白塞病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等,与金雀根、山稔根、徐长卿、红藤等同用。土茯苓对免疫病之过敏性皮炎、天疱疮、湿疹等也有效。

  1、土茯苓善治湿热疮毒

  阴痒是妇女常见的多发病,症见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者,亦称“阴门瘙痒”。因肝肾阴虚,精血亏损,外阴失养而致阴痒,属虚证;因肝经湿热下注,带下浸渍阴部,或湿热生虫,虫蚀阴中以致阴痒,为实证。临床上以后者多见。余常用燥湿止痒汤治之,多获立竿见影之效。

  2、土茯苓外洗内服治鼻塞

  鼻塞:土茯苓外洗内服

  鼻窦炎、上颌窦炎等会引起鼻塞、流黄浓涕,并兼头重、舌红、苔黄腻等症状。此症多为脾胃湿热,肝胆郁热,致使湿浊之邪犯上所致。此症选用土茯苓内服外洗,且疗效明显。

  3、土茯苓有清热止带之功

  治疗妇人下焦湿热,阴道有豆腐渣样分泌物,兼有黄带,散发腥臭味,余自拟一方,名曰土茯苓易黄汤。


猜你感兴趣:

1.茯苓的用法用量介绍

2.有关茯茶的经典宣传广告词

3.中药养生茶饮

4.祛湿排毒最好的偏方

5.土茯苓种植多久有收获

374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