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自然科学知识 > 痱子怎么形成的痱子的治疗和预防

痱子怎么形成的痱子的治疗和预防

时间: 谢君787 分享

痱子怎么形成的痱子的治疗和预防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是什么原因导致痱子的形成呢?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来给你科普一下痱子怎么形成的。

  痱子形成的原因

  由于环境中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使表皮角质层浸渍,致使汗腺导管口变窄或阻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而于汗孔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可加重炎症反应。有人认为,汗孔的闭塞是由于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也有人认为痱子的发生与出汗过多无关,而与皮肤表面大量繁殖的微球菌有关。

  痱子的临床表现

  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晶形粟粒疹

  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皮损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有自限性,一般无自觉症状。

  2、红色粟粒疹

  又称红痱,由于汗液在棘层处汗管溢出引起。急性发病,皮损为成批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

  3、脓疱性粟粒疹

  又称脓痱。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脓疱。脓疱内容常为无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4、深部粟粒疹

  又称深痱,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当皮疹泛发时,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面部、腋窝、手足可有代偿性出汗增加,可造成热带性汗闭性衰竭或热衰竭,患者可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痱子的治疗

  1、局部治疗

  局部外用清凉粉剂如痱子粉外扑,或用清凉止痒洗剂如1%薄荷炉甘石洗剂、1%薄荷酊;脓痱可外用2%鱼石炉甘石洗剂、黄连扑粉。

  2、全身疗法

  瘙痒明显时口服抗组胺药。脓痱感染时选用抗生素。

  痱子的预防

  1、保持室内通风、凉爽,以减少出汗和利于汗液蒸发。

  2、衣着宜宽大,便于汗液蒸发。及时更换潮湿衣服。

  3、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常用干毛巾擦汗或用温水勤洗澡。

  4、痱子发生后,避免搔抓,防止继发感染。
看过“痱子的治疗和预防”的人还看了:

1.夏季如何防止长痱子

2.宝宝热痱子症状

3.痱子是什么原因

4.夏季宝宝长痱子应该怎么治

5.小儿痱子治疗方法

204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