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知识百科 > 医学知识 > 生地的药用价值和食用方法

生地的药用价值和食用方法

时间: 燕华761 分享

生地的药用价值和食用方法

  生地具有益阴生津、清热凉血之功效,常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口干舌绛症状。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生地的药用价值及食用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地的药用价值

  1、生地治伤寒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并治鼻衄、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面黄,大便黑: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水煎,分三服。(《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2、生地治时气热毒在脏腑,欲发赤斑:地黄汁五合。上件药于锅中,以炼成了猪脂半斤相和,煎十余沸,滤去滓,入麝香搅匀。每服二合,尽服之,毒当从肉中为汗出,便愈。(《圣惠方》)

  3、生地治热病,初觉烦躁头痛,腰脚疼:地黄汁三升,黄芩二分,生姜一分,白蜜半匙。上件药,细锉黄芩、生姜二味,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次入地黄、蜜,更煎三两沸。不计时候,分温二服。(《圣惠方》解毒饮子)

  4、治小儿热疾,烦渴头痛,壮热不止:生地黄汁三合。上入生蜜半合和匀,时时与一合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

  5、治吐血:生地黄汁一升二合,白胶一两,以铜器盛。蒸之令消。(《医心方》单神方)

  6、生地治小肠实热,心中烦闷,小便出血:生地黄、白茅根各半两,葱白二茎。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地黄汤)

  7、治心热肠风脏毒出血:生地黄半斤,研取汁,连渣,黄连四两,二味拌匀晒干。上末,炼蜜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后麦门冬汤下。(《医统》千金地黄丸)

  8、生地治妇人伤血不止,兼赤白带下:生地黄汁、益母草汁半碗。上件药,取水半盏,同煎至七分,日三五服。(《普济方》地黄益母草汤)

  9、治跌骨碎破:用生地黄捣烂,熨热过之,日夜数易。若血聚,以针决之。(《卫生易简方》)

  10、治伤肢折臂,断筋损骨,但有皮相连者:用生地黄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连续;并杵碎,炒热封损处。(《卫生易简方》)

  11、生地治因劳损尿血不止:生地黄汁五合,车前叶汁五合,鹿角胶三两(捣碎),炒令黄燥。上件药,将二味汁相合,每于食前暧一小盏,调下胶末二钱。(《圣惠方》)

  12、生地治产后小便出血:生地黄、生刺蓟各半斤。上捣绞汁,每服一小盏,食前饮下。(《普济方》)

  生地的食用方法

  1、甘蔗生地茶

  材料:鲜甘蔗(去皮)200g、生地3g、绿茶3g。

  做法:将甘蔗切成小块,用水煎煮甘蔗、生地至水沸后,泡茶饮用,可加冰糖。

  功效:清热养阴,或热病伤阴者可饮。

  2、梨子生地茶

  材料:鲜梨子1个(去皮)、生地5g、绿茶3g。

  做法:用水煎煮梨子块、梨皮、生地后泡茶。可加适量冰糖。

  功效:养阴生津,清热,外感热病口烦渴、咳嗽。

  3、海带生地汤

  材料:取海带30克、生地18克、绿豆100克、陈皮3克、瘦猪肉100克。

  做法:将海带洗净泡发切丝,猪肉、陈皮洗净切丝,与生地、绿豆同置砂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煲2小时,加食盐少许即可食用。

  功效:此药膳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养阴、美容养颜之功效。

  4、生地排骨汤

  材料:生地黄1两、排骨半斤、莲藕半斤、红枣5颗、盐适量。

  做法: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约1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具有养血、润色美肤的功效,但感冒未痊愈、口干苦者,不适合食用。

  生地与熟地的区别

  生地和熟地都属于地黄,只不过是一生一熟而已,生地是被晒干的药品。《本草纲目》载:地黄生则大寒,而凉血,血热者需用之,熟则微温,而补肾,血衰者需用之。男子多阴虚,宜用熟地黄,女子多血热,宜用生地黄。“尤其是熟地,药用”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利耳目、黑须发、通血脉“,确系祛病延年之佳品。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猜你感兴趣:

1.白芨的用法、功效和作用

2.地参的食用功效

3.中药石膏的功效与作用

4.白芨泡水喝的功效作用和药用价值

5.鸭蛋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6.沙参的功效与食用方法

7.当归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介绍

8.竹叶的功效与作用和药用价值

381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