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旅游知识>自驾游>

初游北京五日自驾游(13)

时间: 若木633 分享

  北锣鼓巷

  北锣鼓巷

  北锣鼓巷

  如今的北锣鼓巷就如同当初的南锣一样,尚未被商业气息侵袭过深,在一条条名字怪异的胡同小巷里,一些好玩的人有趣的店藏匿其中

  虽然骑着单车没办法安安心心地坐下来喝杯北锣的咖啡

  但是就这么一骑一逛,在北锣享受一下缓慢的小时光也别有一番滋味

  北锣鼓巷

  北锣鼓巷

  在有阳光的角落发个呆

  北锣鼓巷

  北锣的小时光多肉植物咖啡馆,环境走的是文艺zakka风

  虽然喝不了咖啡,还是被窗边那只乖巧的柴犬吸引了,原来它就是店里的招牌鹿先生

  身旁一位外国女孩不停地给它拍照,边拍边说:sweet!cute!

  的确,它真的很好脾气很讨人喜欢呢,可以随便摸~~

  略带遗憾地告别北锣,或许下次再来北京,不会再借自行车在胡同里面铺那么开

  而是直奔北锣找一间充满阳光的咖啡馆,伴一只萌物,过一个下午

  五道营胡同

  门上有亮点哦,后来在其他胡同也看到了这只兔子的涂鸦

  难道是某种不为人知的暗号吗?

  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

  戴先森作为我的专属人肉导航,也不免在走向无规则的胡同里没了方向

  要去五道营,转了几圈都找不着北

  幸亏偶遇在胡同里遛弯的北京老大爷,看我们六神无主主动问明情况并指明了方向

  末了还吐槽了句现代的手机地图导航:嘿您别说~那玩意儿有时还真不管用!

  为老大爷的霸气与犀利鼓掌!!

  五道营胡同

  一进入五道营,看到的就是人气店铺包子和饼饼

  作为加菲猫的狂热粉丝,赶紧停车进门朝圣去了

  五道营胡同

  它就是主人家的饼饼,又叫二饼

  特别懒,睡着了怎么摸都摸不醒啊~~~

  另外想说一句,胡同里的萌物怎么可以那么多!!!

  五道营胡同

  这家店是个DIY店铺,在空白的陶瓷猫花盆上展现自己的创意并作画

  画完了支付一点费用就可以带走

  其实类似的点子早有先例,最有名的就是鼓浪屿上那家在奶茶瓶上作画的小店了

  至于包子和饼饼为什么如此有人气,功劳大部分该归功于两只萌死人的喵星人吧

  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东起雍和宫大街,西止安定门内大街,南与箭厂胡同相通,北有二条支巷通安定门东大街。全长632米,宽6米,沥青路面。

  明朝属崇教坊,称武德卫营。据传此地为明朝守城的兵营驻地,故名。清朝属镶黄旗,称五道营。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小头条、小二条并入,改称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其实不长,也许是因为远离地安门和后海,远离商业化气息越来越浓的南锣鼓巷。这里几乎没有卖小吃的地方,除了咖啡馆就是西餐厅,文艺小店,个性小店比比皆是,小清新可以形容此处,没有嘈杂,文艺气息很浓

  五道营胡同

  虽然是小清新圣地,但也有寻常人家

  五道营胡同

  五道营胡同

  我们从五道营的西面进,往东走到头,马路对面就是雍和宫

  时间多的话,五道营胡同——雍和宫——国子监,这三个紧挨着,可以一起看看

  我们骑到雍和宫便不再往前

  已过3点,见时间不早,便原路返回

  复古vintage风,这里的小店质量普遍很高

  国盛胡同18号,这里拍过《时尚女编辑》、《我爱男闺蜜》《夫妻那些事》等电视剧,还接待过许多国家首脑与体育明星,算是北京最具人气的四合院了。

  门票:20元/人

  北京的四合院很多都是大杂院,能一家人居住的且保存完好又可对外参观的院落委实不多。

  据院子主人张阿姨介绍,这座四合院源于清代,曾是爱新觉罗奕寿的住所。张阿姨的祖辈于1936年花了55两黄金购买了此间院子,一家人便一直居住于此。因为北京正统的四合院越来越少,所以许多电影电视剧有类似取景需求的时候,都会来张阿姨这儿。因为慕名前来的人太多,没剧组拍戏的时候索性把四合院开放给公众参观,参观全程张阿姨都会陪同介绍。

  国盛胡同18号进门就是影壁,挡灾挡邪

  南面低的耳房地势比其他三面的厢房都要低,因为是给下人住的

  家里的小姐住西厢房,因为西面属金

  少爷住东厢房,东厢房的地势略高于西厢房

  大门的地面是被垫高的,这样进入四合院便有步步登高的感觉。当然,大门的高度或台阶的层数也要按规定设置,所以旧房子从大门就能估计出院主人的地位。这里的台阶经年累月,已经破旧,但是依稀可以数出来有五级台阶,可见皇亲国戚的院落果然台阶不同寻常。

  四合院不只是几间房子。它是中国古人伦理、道德观念的集合体,艺术、美学思想的凝固物,是中华文化的立体结晶。不是砌几堵墙盖上个顶,就叫四合院。一座四合院记载了中国人传统的家族观念和生活方式。

  院子里苍劲挺拔的树木,虽逢冬日,但在这碧蓝如洗的天空下也显得生机勃勃

  如今张阿姨居住的北厢房,屋子里的陈设让我们想起了以前看的北京本土电视剧

  电视里的北京人家里都是这般布置

  进屋时发现只有我俩,据张阿姨说,旺季的时候前后两大拨人如果恰好遇上,会把屋子占满

  极端时候,还需要在门口排队,限流参观

  赶忙在心理庆幸,淡季有淡季的好啊

  因为只有我俩,张阿姨便从容淡定地拿出旧时的老照片,一 一指给我们看哪个是她,当时几岁

  一起合影的分别又是家里的哪些亲戚

  午后的阳光漏进窗户,伴着张阿姨标准的京片子,亲切的儿化音,听老北京说老故事,感叹光阴似水,岁月悠悠

  屋子里的布置自然不算新潮,但处处体现了主人审美品味与生活情趣

  除了老照片,张阿姨同时像我们展示了剧组留下的通告单,她本人与众多明星的片场合影,剧照

1067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