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教育资讯 > 热点 >

全国84地发布就地过节政策

时间: 舒淇4599 分享

国庆假期将至,多地发布了有关出行的防疫提醒。据界面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28日14时,全国至少有24个省市、84个地区,在国庆节前发布提示,倡导市民“就地过节”。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全国84地发布就地过节政策,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全国84地发布就地过节政策

全国84地发布就地过节政策

1天就有21地倡议“就地过节”

早在9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就曾倡导群众中秋、国庆假期在本地过节。同日,广州市、呼和浩特市、哈尔滨市等地,发布通知进一步倡导市民就地过节。截至9月28日,全国四大一线城市均发布了关于国庆假期“就地过节”的倡议。北京市在三日内连发两则通知,提倡市民减少出京活动。

从时间上来看,自9月21日以来,各地疾控中心和卫健委等部门,开始密集发布国庆假期“就地过节”倡导和假期防疫注意事项。截至9月28日,至少有73地发布了相关通知,仅26日一天就有21地。

各地“减少跨省市出行”叠加“三天两检”

具体来看,今年国庆节各地“就地过节”政策依旧包括“减少跨省市出行”“不去中高风险地区”等,不少省市还倡导市民采用短程游、市内游、周边游等出游方式。

从各省市国庆“就地过节”政策来看,目前各地的防疫政策坚持“落地检”“三天两检”,实行报备制度。部分省市要求有省外旅居史的人员抵达12个小时以内,需在当地做第一次核酸检测。

在国庆假期“就地过节”倡导下,各地旅游景区也纷纷升级了防疫措施,要求进入景区的外地游客至少要实行落地“三天两检”。

“非必要”仍为主流表述,从“短途游”到“休闲游”

据界面数据统计,“非必要”“风险”“尽量减少”是各地出台的“就地过节”政策的主流用词。

2022年国庆节,各地在表述市民跨省市出行时,更多使用“非必要”这一词语,来倡导市民“就地过节”。该词在全国各地的使用频率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风险”一词是为了提醒市民注意旅途防疫,现有政策基本都有提及。

近一年以来,官方倡导的出游方式和出游距离稍有变化。在2021年国庆,各地发布的有关“就地过节”的通知里,“山水游”“自驾游”是被提及最多的出游方式。今年“五一”,官方对距离做出了进一步限制,更倡导“短途游”,在用词程度上,也选择了“避免”这类较为严格的词语。今年国庆节,“本地游”“休闲游”被提及较多,官方未对出行距离做出更严格的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国庆、今年“五一”和2021年国庆关于“就地过节”的通知里,“报备”“报告”等词语出现较为频繁。据界面数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五一”至少有24地明确提出落地或离开前向所在地报备。

过节的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龙抬头、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下元节、冬至节、除夕等等。

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能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

假期防疫安全小知识

1、假期安排要注意减少人员流动、减少旅途风险、减少人群聚集、加强个人防护。

2、交通出行要注意不出境、不扎堆、不去中高风险区。

3、购物娱乐要注意错峰出门少停留、一米距离要坚守、冷冻食品不沾手。

4、走亲访友要注意少走亲少访友、不拥抱不握手、快见面快回走。

5、外出聚餐要注意家庭聚餐要减少、分餐公筷须倡导。

6、景区旅游要注意热门景点谨慎挑、网络购票比较好、人群聚集先绕道、安全距离不能少。

7、医疗就诊要注意身体不适早就诊、预约挂号最简便、私车到院才安全、进院以后先预检、发热病人很关键、专门门诊把病看。

8、居家防疫要注意消毒通风勤打扫、自测体温先做好、家庭访客要减少、风险人员早报告。

9、外地返乡要注意返乡回家要登记、少串门少走动、健康监测14天。

10、学会自我调节,适度进行体育活动,丰富业余生活。要保证充足睡眠,清淡饮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159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