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作文指导 > 2017高考语文作文立意

2017高考语文作文立意

时间: 淑琪1123 分享

2017高考语文作文立意

  语文高考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审好作文题目,立意准确。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的立意,供大家参阅!

  2017高考作文立意技巧

  指的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过程,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文章的材料、构思、表达都必须为主题服务。“立意”有时跟审题同步进行,有时则是先审题而后立意。但不管是哪一种情形,立意也由它特殊讲究。

  1:立意要深刻。

  要对所写的事物作一点分析。立意不是直觉的思维活动,不能单凭个人的意愿办事。“立意”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要挖掘出题目包含的深层含义,必须和社会、时代联系起来,揭示出文章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立意深刻,才能发人深思;发人深省,才能给人教育。

  2:立意要新颖。

  要解放思想,敢于创新。无论写什么,都要有点创新。表现的主题与众不同,才能引起读者的关注。“人云亦云”的文章是没有品味的文章,没有品位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3:立意要真实。

  要在审题的基础上,结合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感悟最深的主题来写才最有表现力。照抄别人的思想、因循守旧都不能写出好文章。写文章是为了表情达意,“情”和“意”密不可分。写作时自觉地把“情”和“意”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文章就会变得更加真实。

  审题和立意很难一步到位,草率的态度决不可取;特别是在限定时间的考场作文中,用于审题和立意的时间一般都比较短,更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疏漏,因此,在下笔的过程中如有所发现,就应当及时加以修正。

  2017高考语文作文点题的艺术

  “扣题准”是考场作文首要的评分标准。阅卷老师采用的是快速浏览式阅读。所以,考场作文必须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考生在文章中不失时机地点明题旨,回扣题意,就能大大加深阅卷老师对作文“思路清晰”与“中心突出”的印象。为此,探究作文“点题”的艺术很有必要。

  1.标题“点题”——亮人眼眸

  材料作文要求自拟题目,我们可以用标题来点明中心。题意即是文意,成功的标题,应融观点、有文采,这样一下子就能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

  2.篇首“点题”——直截了当

  好的开头,落笔入题,既要紧扣标题,又要引人入胜,使阅卷老师一下就抓住意脉“一见钟情”。

  3.结尾“点题”——余韵悠长

  精彩的结尾,正如撞钟,既锁定主旨,又让人感到余韵悠长。点睛之法,卒章显志,实为至要。

  4.行文“点题”——赏心悦目

  行文过程,要特别注意在一些段落的开头、中间或结尾,用重复的语句或标题点题,从而达到贯穿全文、突出中心的目的。

  点题时,可以用字面重复点题,也可以在行文过程中,似曾相识的词语、句子反复出现,不变的是基调,变化的是细节,不断强化主题,又在变化中给人丰富生动的感受。表现在形式上,在作文的多处反复点题,点题的形式每次都有变化,避免了字面重复点题法的生硬,变刻意点题为自然点题,显得机智圆熟。有时为避免前文点题不足的缺失,在结尾一段或几段文字点题,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以多方面反复强调的力度,实现最大限度的扣题效果。

  2017高考作文立意点拨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①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②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浓浓的母子情,刚上车的小男孩为什么等妈妈?因为妈妈残疾,体现了对母亲的体贴的关爱,孝心与呵护;乘客最开始抱怨,因为时间很宝贵,但当看到妈妈后车上的人沉默了,体现了可贵的宽容、同情,展示的是和谐与温暖。其次,考生们也可以剖析材料的思想,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下,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沉下来反思社会,体现和谐健康的走向。

  因此我们可以从这几方面立意:宽容精神,敬畏生命,道德价值,应保持善良、光明,平和心态,平和感受生命的温情等。

  3、高考优秀作文范文

  春风始处是理解

  理解,是春风开始吹拂的地方。(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观点)

  当满车乘客抱怨一位女乘客的姗姗来迟,当急躁甚至些微的愤怒化作秋冬时节阵阵冰冷的霜雪,封冻了人们原本宁和流淌的心泉时,是女乘客一瘸一拐的身影,是对残疾人行动不便的理解和体谅,让春风开始吹拂,让车厢内溢满包容与关爱的暖流。 (联系材料印证中心观点)

  而很多的时候,正是因为缺少互相理解才让生命,才让世界处于无休无止的“寒冬”之中。中东地区的炮火声,我们听见了,那是对各自信仰的质疑,所引发的争议、暴力、杀戮,医院门口鲜红的印着“还我生命”的横幅,我们看见了,那是患者家属对医者缺少理解而引发的争端;余秋雨笔下的“信客”,我们读懂了,那是人们对挪用一条“红绸”的不理解,让兢兢业业、老实诚恳的老信客名声碎裂……我们没有“看见”对信仰、对生命、对工作的理解,所以“寒冬”笼罩人间,“春风”迟迟不度。 (反面论证一)

  缺少理解,闭目塞听,会让肆虐咆哮的“寒风”更加猖獗。成都男司机殴打女司机的事件,就让我们体会到了人心“寒风”刺骨锥心的冰冷。正是缺乏理解与包容,才让他们之间的摩擦与对抗加剧。如果他们能心平气和听听对方的苦衷或缘由,也许和暖的春风就会吹散刺骨的寒风。 (反面论证二)

  令我们庆幸的是,这个世界上不只有春风不度的“玉门关”,还有春风常驻的“桃花源”。高考期间井然有序的行车道一改往日的拥堵,喧闹嘈杂的街市停歇了昼夜不息的高歌,这是对人生重要阶段的理解,让千万考生感知到社会的温暖“春风”。当救护车发出了声声紧急的鸣笛,车道上多少人的心被牵动,他们主动避让,硬是在拥堵狭窄的车道上开辟出了一条生命的“绿色通道”,这是理解,激发了人们心中的同情和善良,让春天来临。 (正面论证一)

  多些理解,学会聆听,会让春风吹拂,带来永恒的春天。人行道上凸凹不平的地砖曾让多少人抱怨,当考虑到盲人行走的需求,倾听到来自残疾人的呼声时,人们便在心里默默赞许。正是对残疾人的理解,激发了人们心底的关怀、爱心,让一丝丝春风,带来了整个美好和谐的春天。 (正面论证二)

  春风始处是理解。多考虑他人可能的隐情与苦衷,设身处地,倾听他人,温暖与爱会聚少成多,构筑成一个和谐安宁的世界。人性本善,人人心中都藏着一个充满慈悲与仁爱的春天,只等待着一点理解与懂得的激发,让春风吹拂,万物复苏。 (首尾呼应)

  
看过“2017高考语文作文立意”的人还看了:

1.2017年高三语文作文素材

2.2017年高考作文优秀例文

3.2017年高考作文参考范文

4.2017年高考作文名人名言

5.2017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素材分析

6.高三2017年语文作文素材汇编

3735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