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作文指导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建工作心得10篇(2)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建工作心得10篇(2)

时间: 福萍9999 分享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建工作心得10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建工作心得范文四

  【抓实脱贫工作中的“关键少数”】

  从目前的脱贫成果来看,我们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贫困地区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明显加快。以此为基础,要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如期达到脱贫目标是有信心、有底气的。但有信心不是要掉以轻心,有底气应该要一鼓作气。古人言:“一引其纲,万目皆张。”要牢牢把握住“关键少数”,让脱贫工作更为顺利,更见实效。

  要抓“脱贫典型”,激发脱贫动力。一个好的榜样,就是最好的宣传。在脱贫攻坚战中涌现出来一批拥有脱贫信念,掌握脱贫技能,成功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他们常常具有不甘落后的奋斗精神,勤劳刻苦的学习精神,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帮助他人的奉献精神。一方面要以他们为榜样,宣传他们的鲜明事迹,宣扬他们的脱贫精神,增强未脱贫户的脱贫信念和信心,让未脱贫户在积极奋发的精神中被激励,认识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另一方面,通过脱贫典型的带动帮扶,为未脱贫户传授脱贫技能,分享脱贫经验,建立脱贫信心,从而让一个典型带动更多未脱贫户一同致富,营造出大伙共同发展、共同致富的良好氛围,也更容易推扩大产业规模,减少返贫风险,找到推广销售道路,让脱贫攻坚工作更顺畅、更踏实。

  要抓“党员干部”,当好扶贫先锋。常言道:“人不率,顺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基层扶贫本就是考验扶贫干部耐心、关心、用心程度的工作,当前扶贫工作已颇见成效,扶贫强度仍未松劲,难免有扶贫干部思想滑坡,甘于现状,放松懈怠。党员干部作为经过党组织认可的“特殊”人员,有责任,有义务把任务放在肩上,为他人做好表率。“我是党员我先上”这句话从一定意义上就说明了党员的特殊性。敢为人先,勇于牺牲,艰苦奋斗是一名合格党员的基本素质。党员干部应该清楚认识自己身份,在做好基本扶贫工作的基础上,探寻扩宽脱贫道路,夯实脱贫基础,发掘脱贫亮点,以身作则,用行动来为其他扶贫干部做好表率。同时,基层党组织也应该讲好脱贫故事,用生动的案例提高干部思想水平,提高贫困户脱贫意愿。

  要抓“难啃骨头”,踏平关键要害。当前剩余的未脱贫户中还有不少人思想消极,脱贫意愿不强,存有强烈的“等靠要”意识。他们不但自身难以脱贫,还容易把消极情绪传递开来,不利于形成积极的脱贫氛围,甚至会影响脱贫工作开展,拖慢脱贫目标完成进度。只有将他们引上“正路”,让他们“洗心革面”,不再做脱贫队伍中“后进生”而成为成绩优异的“脱贫典型”,才能够把扶贫工作开展好、完成好。要啃下这些“硬骨头”,就要“踏破门槛,磨破嘴皮,想破脑袋”。多上门开展帮扶工作,发动好亲朋好友以及脱贫典型对其鼓励、开导、帮助,树立其致富信心,去除“等靠要”意识;要借助脱贫政策弥补其脱贫顾虑,减少其返贫风险;还要提供技能培训增强未脱贫户脱贫能力,扩宽就业渠道。

  “关键少数”不在少,而在关键。只有把握住这些关键,利用好这些关键,处理好这些关键,才能让这些关键成为进一步获得脱贫成效的突破口,成为致富的坦途路,成为幸福的指向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建工作心得范文五

  【冲锋“一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近日,陈希部长于中央组织部召开的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进一步推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冲在一线、英勇奋斗,进一步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瞄准“一线”,尽锐出战,攻坚克难,如期完成目标任务。

  领导干部“领战”一线,明确“谁帮扶”。“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实践证明,凡是领导干部作用发挥好的地方,脱贫攻坚任务就能顺利推进。要把扶贫脱贫责任压细压实到每个干部身上,立足脱贫致富工作需要,科学谋划、精准对接,促使领导干部将脱贫攻坚任务牢牢抓在手上、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将脱贫攻坚成效作为年度考核、工作实绩考核及党建述职评议等重要内容,通过从严考核,倒逼真抓实干,推动领导干部真正下沉基层、领战一线、战斗前沿。各级组织部门要进一步落实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相关要求,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关爱、帮扶干部,培养、锻炼干部,促进领导干部心甘情愿、心无旁骛地投入到脱贫一线工作中去。

  基层组织“会战”一线,锁定“帮扶谁”。 “抓好党建促扶贫、检验党建看脱贫”“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可以建立市、县(区)、乡(镇)、村四级联动帮扶机制,对村党组织开展再调查再排查,精准识别软弱涣散村党组织,精确鉴别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选优配强”“严管厚爱”帮助其“应改尽改”,推进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工作常态化、长效化。针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的贫困村,各级组织部门要落细落实鼓励引导人才向脱贫攻坚一线流动相关政策,千方百计拴心留人,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提供人才支撑。针对思维固化、思想保守的贫困群众,要多宣传、多动员、多谈心,使其逐渐转变思想,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主动参与到扶贫项目中来。

  广大党员“奋战”一线,确保“扶得好”。千万重担众人挑,脱贫攻坚没有旁观者、局外人。村书记、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农村党员要责无旁贷,充分发挥作用,做到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党群共富。磨刀不误砍柴工,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全面落实脱贫政策,让每个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至少享受一项扶贫政策,把扶贫脱贫基础性工作做实做细做到位。要积极探索闯新路,不断创新扶贫脱贫的工作机制,注重发展主导产业,着力建设扶贫基地,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用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广大党员要从全局的高度去认识这一“牵一发动全身”的系统工程,多管齐下巩固脱贫成果,解民困、消民忧,确保脱贫路上不掉一户、不落一人,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建工作心得范文六

  【奋力夺取生态保护和脱贫攻坚“双胜利”】

  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陕西考察调研,在秦岭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了秦岭生态保护情况,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实地走访察看当地脱贫攻坚工作情况。他强调,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做守护秦岭生态的卫士,拿出担当作为的硬实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巍巍秦岭,峰峦叠嶂,是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我国地理上的一道天然屏障,它涵养着八百里秦川,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见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璀璨文明。秦岭的生态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的牵挂。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战略位置,多次就生态保护建设提出要求。

  正确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是实现秦岭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不能因小失大、寅吃卯粮、急功近利。千百年来的实践证明,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成为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秦岭牛背梁保护区是西安市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保护区内因有羚牛、林麝、红豆杉、太白红杉等众多珍稀动植物资源,而被誉为“天然基因库”。保护好生态,不能踩着西瓜皮往下溜,而是要继续爬坡过坎,一方面要严防搞违规建设,将“国家公园”变为“私家花园”,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一抓到底。另一方面,要坚持挖掘秦岭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合理开发,突出保护,营造文化旅游带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带,真正做到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

  保护好生态文明的同时,提高秦岭地区的生产力是打赢贫困山区脱贫攻坚战的基础,根本目的是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让人民幸福。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脱贫攻坚面临的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必须树立正确的发展思路,因地制宜发展脱贫产业,把贫困户都嵌入到产业链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扶贫干部要立足生态保护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绿色这一生命的本色和秦岭生态的底色,运用“互联网+”做好生态农产品直播促销和乡村旅游的推广,做好绿色发展这篇“大文章”,让绿色惠民成为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的增长点,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让贫困地区百姓的荷包鼓起来,在守护绿水青山中收获带来富足生活的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

  沧海横流显本色,关键时刻见真章。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之年,总书记再回陕西看老乡,关注山清水秀有深意。面对新冠疫情这一道“加试题”,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保护的要求,不断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促进脱贫攻坚和生态保护双赢,提交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答卷。

393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