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作文 > 作文大全 > 过年作文描写

过年作文描写

时间: 新华0 分享

过年作文描写(精品8篇)

过年作文描写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过年作文描写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过年作文描写(精品8篇)】,供你选择借鉴。

过年作文描写

过年作文描写篇1

春节是我国最古老最重要的节日。每逢春节前夕家家户户张贴春联,挂起灯笼,将家中打扫干净以迎接新年的来临,正所谓“家家户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在离春节还有好些日子街头巷尾就早已洋溢着浓浓的年味。除夕前一天他说明天将会说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日子,我很好奇心地说的:“这除夕不都是一样的吗?为什么要说最有意义的呢?”可爸爸却故弄玄虚地说:“等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除夕当天我早早地起了,我走到客厅却没想到爸爸早已在等了,爸爸见到我说:“高昊承去把笔墨纸砚放到门口那张桌上。”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之前在我爷爷还在的时候每年都会在门口摆上,自己写春联只要有人来就送。后来他去世了,又由爸爸继承之后这一习惯一直延续至今。”知道这一点我心中既兴奋又激动,因为我这是第一次啊!

摆好笔墨纸砚后,不一会儿门口的人就已围得水泄不通,见到这么多人我不免紧张起来,笔在手中抖个不停,这时我听见人群中有人在说:“哟,今年是高昊承啊,才这么小他行吗?”听了这话我反而不紧张了心想:“哼,少瞧不起人我一定要让你们心服口服。”于是我流畅地写下了“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这对春联,这时人们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我心中得意极了。

晚上,鞭炮齐鸣,天地间,喜气洋洋我的心和那烟花一同绽放。

过年作文描写篇2

有人喜欢张灯结彩的元宵节;有人喜欢粽香四溢的端午节,还有人喜欢登高望远的重阳节,而我呢?我最喜欢热热闹闹的春节。

新年还没到,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贴着春联,它们犹如一个个士兵,又好似一位位守护神,穿着红艳艳的衣服,正守护着千家万户。福字贴在大门中央,火红火红的很是耀眼。一个个红彤彤的大灯笼,高高地悬挂在屋檐下,像两个大大的太阳,让家里变得喜气洋洋。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一串串五光十色的灯笼,它们大小不一,晚上,它们就会亮起来,把北京城装点得美丽极了。

春节要吃饺子,最好玩儿的还要数包饺子,一家人围在桌子边坐下,把面先搓成一个长条,用刀切成偏正方形的小块,这方块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接着把小块揉圆,用擀面杖把它擀成圆形面片,把面片放在掌心里用筷子夹一些肉馅儿,放在中间,把面片对折,再把边捏紧,一个白白胖胖的饺子就做好了!把饺子围圈放在竹板上,它们就像一朵白莲花。

一群饺子像一个个元宝,又像一个个挺着大肚子的娃娃,它们跳进“游泳池”里,游起泳来。爸爸拿着勺子见哪个元宝先漂起来,就拉哪个上岸。“吃饺子啦!”我赶忙叫家人吃饺子,一个个白白的大饺子放在五颜六色的盘子里,真叫人垂涎欲滴,我们马上咬上一口,饺子的香气在口中蔓延开来,感觉暖暖的,好吃极了。

晚上,烟花像星星一样在夜空中闪耀,看那红黄相间的烟花还未落下,一朵紫色的烟花又在夜空中绽开,它们好似一朵朵生长在夜空中的奇花,点缀着这美丽的夜空……

我望着夜空,享受着春节的美好时刻。朋友们呀,你们喜欢什么节日呢?

过年作文描写篇3

小时候,春节团圆,在我眼里是理所应当的事情。直到去外省求学、工作,才对春节团圆有了不一样的感悟。

20_年,我在江西上大学,第一次经历了春运。在挤满旅客的绿皮火车厢里,我坐在靠走道的座位上,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环境。有的旅客用蛇皮袋装着行李,几乎快把蛇皮袋撑破;没买到相邻座位的小情侣四处央求他人换座;四五个结伴回家的好友拿出酒、花生,在小桌板上摆起了“宴席”。

一位抱小孩的大姐走到我身边,轻声对我说:“同志,能不能让我坐在你边上休息一下?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实在抱不动了。”我立马把座位让给了大姐。在交谈中得知,孩子的父亲在上海工作,她留在老家,这次要在上海转车,去北方的婆家过年。“回一趟家这么累,为啥还要回去?”我不禁问。“春节咋能不回家呢?回家就算是再苦再累,也是甜的。”大姐不假思索地回答。

是啊,春节回家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路程即使艰辛坎坷,也阻挡不了人们回家团圆的心。

20_年,我到贵州遵义参加扶贫工作。春节前夕,扶贫工作队集中休假返沪,我购买了回上海的机票,只需2个半小时就可以回到相距1600多公里远的上海。刚到机场,我就被一位中年男人叫住了,他身后还跟着老人和七八岁的小男孩。“你好,同志,你是要回上海吗?我母亲和侄儿要去上海,可是他们第一次坐飞机,不知道进安检以后怎么走,能不能请你帮个忙带他们进去?”我同意了他的请求。

候机的时候,老太太告诉我,自己和孙子是去上海过年。我很诧异:“别人都是年轻人回老家过年,你们怎么反过来呢?”“我儿子在上海工作十多年了,这几年自己做了一点小生意,春节的时候订单多,忙得走不开,索性我带着孙子去上海过年。”老人笑着回答。

老人还告诉我,多亏交通发达,以前去上海要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放假的时间全浪费在路上了,有时儿子都不回家过年,现在有了飞机,春节团圆就更方便了。是啊,国家的发展,让人们的出行方式从绿皮火车升级到了高铁、飞机,也改变了人们过春节的形式。

20_年的春节,我的一个朋友,因为防疫工作的需要,不仅没有回家过年,还放弃了春节假期,坚守在生产防疫物资的一线岗位上。在拜年的电话里,他对我说:“等抗疫胜利了,还是得回家看看,不回家过年,心里总感觉缺了点什么。”是啊,不回家过年,缺的是团圆。

中国人的春节,是跨越艰难险阻后的团圆,是感受国家日新月异变化的窗口,是守护万家灯火背后的奉献,一样的相思,不一样的春节。

过年作文描写篇4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蒸馒头,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儿,大年初一扭一扭。”不远处幼儿园孩子们欢快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唤醒儿时记忆,鼻尖略略酸涩,那些烙印在心底的童年趣事,一如曾经烟花绽放后的烟火味儿,萦绕鼻尖,经久未散。

幼时的我,对于“年”的最初记忆是从满街的各式烟花爆竹开始的。“飞碟”“仙女棒”“陀螺”“电光花”,各式各样的小烟花,在我的眼中,是比四驱车还要有趣的玩意儿,心满意足地抱回家,欢呼雀跃地等待春节的到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伴随着二踢脚“嘭”的一声响,期盼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了。幼时,奶奶总会用面粉熬上一锅浓浓的“胶”,贴上红底黑字的春联,寄托了全家对新的一年最美好的期盼,上联,下联,横批,一点点抚平,仿佛旧年的烦恼也被一一抹去。帮着父辈们贴好春联,换上新添置的衣服,兴奋地去寻自己的玩伴,你追我赶,嬉笑打闹,妈妈声音还在身后:“小心点,别弄坏衣服”……“东南西北”“拍洋画儿”“骑马打仗”,每一项游戏都好玩极了,叫喊着,疯笑着。

家家户户门口都挂着红彤彤的大灯笼,年味儿十足,可爱极了。缕缕香味伴随着“滋啦”的声音不断从厨房飘出,“别野啦,回来吃饭啦”,呼啦啦一哄而散。春节的餐桌上总少不了几个“硬菜”,炸丸子、红烧肉、熘鱼片、红烧鸡块,这肉香,早已安抚了我的五脏六腑。每做好一道菜,奶奶总会先夹出一点来,放在条台下香炉旁的碗里,说是要先供奉祖先,他们会保佑我们的平安。

暮色被炊烟笼上了一层薄纱,像是镶嵌在天幕里的流苏。屋里被浓浓的香味笼罩着,浓得化不开。饺子,又名交子,更岁交子,新旧交替,是年夜饭欢快的终章,既是一年的结束,又是一年的开始。胖乎乎的饺子在沸水中不停翻滚,我们一个个的都踮起脚尖往里面瞧,寻摸着,都想找到那个包了硬币的“福饺”。

吃着水果糖,磕着瓜子,剥着开心果,盼望着,期待着,零点的钟声终于敲响。“去吧”,终于得到首肯的我们,叫喊着跑出去,一样样将各种烟花小心摆出来,借奶奶递过来的一支燃香,对准“陀螺”的引线,“嗤啦”,它开始飞快地盘旋向上,“电光花”顶端冒出的烟花,四射迸开。“嘭”“嘭”“嘭”,我们抬起头,形态各异,瞬息万变的烟花,曼妙地展开她一张张浅黄、银白、洗绿、淡紫、青蓝、粉红的笑脸,美不胜收。巨大的烟花在空中绽放,花瓣如雨,纷纷坠落,似乎触手可及。

年,是印刻在中华儿女心底最深的记忆,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人们说,有海水的地方就有中华儿女,而有中华儿女的地方,就有春节。放眼中华大地,举目五洲四海,每逢春节,礼花绽放,龙舞翻飞,欢声笑语荡漾。红彤彤的的灯笼,白胖胖的饺子,绚烂的的烟花,共同都构成了我们集体的,“年”的记忆。

过年作文描写篇5

从我记事时起,过年是最幸福的,最快乐的,也是最期盼的节日。

小时候的冬天特别冷,没有暖气,家家户户包括学校都是靠生炉火过冬。经常见小孩子的耳朵、手指上留有冻疮的痕迹,一出门大家都紧闭着嘴,只怕一张嘴口中的哈气也会立刻变成冰棍,孩子们头上戴着“火车头”样式的棉帽,可以护住耳朵,天气太冷的时候,老师上课时会听到孩子们在下面集体跺脚的声音。我们一大家子的棉袄都是我娘做的,袖口、领口都缝了边,便于拆洗,天冷的时候我常常把两只手往袖子里一捅,连手套都省了。

我姥姥家的窗户是木质的,用白棉纸糊窗户,既保暖又透气,一小格一小格的上面贴满了漂亮的窗花。姥姥人长得漂亮,又有一双巧手,她用彩色的纸剪了各种各样的窗花,我抢着要去贴,大人们不肯,说怕我贴歪了,可是他们贴的时候却要让我在下面看着,看贴得正不正。鸡窝上也要贴一幅“鸡肥蛋大”窗花,满含着对来年富裕生活的企盼。那时候家家都垒了鸡窝,就像电视剧《潜伏》里女主角自己垒鸡窝一样,不过不是为了掩护,而是为了补贴家用!我家的老母鸡很勤奋,每天都会下蛋。鸡蛋我们平时都舍不得吃,攒起来月底一次性卖掉,那时老母鸡也是家家户户重要的“生产力”。我那个时期主要负责喂鸡、收蛋,脖子上很骄傲地挂了把鸡窝钥匙,母鸡叫时我会飞奔着赶去,把手伸进鸡窝去小心地摸,因为有时候会抓到鸡屎。

现在经常怀念小时候过年的景象:那些忙碌且愉快的岁月。阳城人兴过年蒸馍馍,俗称泡面枣花馍。蒸馍是项全家总动员式的大工程,男人们负责支蒸笼、揉面,女人们负责捏花压花。我的姥姥用擀面杖将面团擀了长条,两边用筷子压出折子来,按两大枣,一卷一卷地卷起来,枣花就成型了,蒸好后还在每个馍上点了红点。娘给小孩子们做了小动物,可爱的兔子、羊、牛,还给我们每个人都做了面娃娃,有大有小,我们女孩子尤其喜欢抱着面娃娃玩儿。

过年最喜欢的事就是逛大街。小时候县城里总是组织着各村镇闹红火,姥姥早早就搬了几条长凳占据有利地形,抱了我们几个孩子看热闹。当时,各个公社大队精心准备节目上街表演,从西关出发,浩浩荡荡地穿街走巷,从东门坡转了到南关返回,有跑船、舞龙灯、踩高跷等等,各不相同,最有意思的要数“二鬼摔跤”和“扮故事”。“二鬼摔跤”的造型是两个纠缠扭打在一起的小鬼,其实是一个人装扮的,但是表演得活灵活现,手脚并用地一会儿这个把那个按在地下,一会儿那个把这个打得跪地求饶。扮二鬼的演员总是爱找了人多的地方扭打,特别是小孩子多的地方,他所到之处就会引起小孩子们惊恐并带着欣喜的尖叫。我印象最深的是“高桩故事”,高高的木桩上绑了化好妆的小孩子,大多是经典名剧中的历史人物,下面背着木桩的大人们也化了妆,还要根据所扮演的造型做出些符合人物特点的扭动姿态。比如秦香莲就是一路的小跑,做出奔命喊冤的样子,包拯就得威严地一步一步地踱着,上面的小孩子要和下面的大人配合起来。

过去的年味总是让人想起,是回忆着的甜蜜,挥之不去的是弥漫着的浓浓亲情、乡情。

过年作文描写篇6

春节到,到处都喜气洋洋。穿新衣,拿红包,当然也少不了逛花市!

我们这家子也不例外,高高兴兴地去逛花市。我们去的是海珠区花市,一到花市就看见一个大大的彩灯牌楼,这个牌楼顶端有一个像金花似的,闪闪发光的东西,璀璨耀眼。下边醒目的字眼“20_”盛着“金花”,而“微浪”又浮着“20_”。三只拿着横联的可爱“小牛”站在“金花”旁向我们微笑,“五线谱”里的“音符”也绕着“小牛们”跳舞。牌楼的两根支柱上各贴着一条对联,牌楼里边挂着许多小灯笼。牌楼中间的四个大字写着:海珠花市。构成了一个十分漂亮的花市牌楼!

看,花市人山人海,真热闹啊!春联,风车,花儿,花市里应有尽有。有的是温馨一家子齐来逛花市,有的是甜蜜的情侣手牵手来逛花市,有的是小宝宝坐在爸爸的肩上逛花市,不少人拿着相机周围捕捉美丽的瞬间。

我们先去卖玩具的地方。啊,这里有很多玩具呀,吹气塑料模型,魔术帽,发光头饰等等。风车真多,有的是财神图案,有的是银光闪闪,有的是一片车叶一个色,有的是鱼的形状,有的是一个杆两个风车。各式各样的风车随着风快速地转动,还有那一个个笑脸,真美啊!看到这情景,我忍不住也让妈妈买了一个给我。我挑了一个银光闪闪的风车,把它握在手里。我还看见了有个大哥哥拿着一个巨型风车,一片车叶差不多有一个洗手盆那样大,搞不好的话起大风会把风车带人吹上天空!今次20_牛年的花市还增添了不少新奇的玩意呢!如:金莎巧克力的吹气塑料模型,应节的发光牛角头饰,具有神秘感的魔术帽。至于我们全家呢,都戴上了发光牛角头饰,显得神气十足,期盼牛年牛气冲天!

花市嘛,就得有花。接下来我们去卖花的地方,哇,真多花啊!有高贵不凡的蝴蝶兰,有出尘脱凡的水仙花,有姹紫嫣红的桃花,真是繁花似锦啊!还有那些拿着花的人们,看来它们要与花比美啊!买花的人真不少,我们也决定买一盆海棠花。爸妈挤进花挡,认真地挑选着花。啊,终于买到了,这盆花可真漂亮呀!花档老板在大声呐喊销售,大家也拼命地“钻”进花档里去买花,热闹极了!我还看见一些非常长的银柳,在我看见的那么多之中,最长的长达三米半左右呢!

然后我们就去卖春节饰物的地方。瞧,那些喜庆的小灯笼,艳红的假爆竹,春节必备的春联。红红的一片,真漂亮呀,有不少人买春节饰物呢!看,那个大婶正喊着儿子为她挑个春联;有个小妹妹正拿着小灯笼晃来晃去;而我妈呢,禁不住诱惑,逐个逐个挑着春联,时不时还让我们给她提提意见呢。

春节逛花市真是一件美是啊,不但带给了我们欢乐,而且还让我们感受到了浓厚的春节气氛!

过年作文描写篇7

关于春节,心中有很多美好的童年时代的快乐的记忆:春联、福字、年画、吊钱、年糕、糖瓜、元宵、空竹、灯谜、花会、祭福、拜年、压岁钱、聚宝盆等等。每一片记忆,都象璀璨的珍珠,在内心深处闪耀,尤其是每逢春节的时候,过着眼前的节日,思绪中闪过以前的节日,交织成了美丽的、无穷的节日的韵味。“二十三祭灶关;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杀个鸭;二十九帖门头儿;三十儿褪蹄儿;初一儿高高兴兴去做揖。”每每吟唱着古老的民谣,春节的气氛总会浓郁起来,儿时美好欢快地过年情景总会浮现在眼前:

每一个儿童的春节,都是一段最为快乐的时光。小时候的春节,有意思,无忧无虑的,傻傻糊糊的过春节,我小时候过年不喜欢穿新衣服,因为那不是一个崇尚享受的年代。穿着一身崭新的衣服总觉得挺别扭的。但我对鞭炮却情有独衷,那时稍大点的鞭不敢放,只放那种红色的小鞭。珍贵的2厘米长的鞭炮,舍不得整串的一次放完。买来鞭炮要先拆散,每次出门抓上一小把,然后一个一个的放。这样,每点一个,就都能带来一次心惊肉跳的快感。

还有纸灯笼,表弟们来了,老老少少的,晚上都住在一起,打地铺,打枕头仗,摸瞎子,站在哪的都有,尖叫,激动,多好啊,那时候,单纯,穷,但很快乐。很小的时候,家里面还没有电灯,平日里点一盏小油灯。春节了,也是点油灯,但与往日的油灯不同,是那种带有白玻璃灯罩的油灯,灯上有一个旋钮可以调节灯的亮度。记得每年的除夕下午,父亲都早早的把那盏等拿出来,灌满油,灯罩擦的锃明瓦亮。天一黑,就把灯点亮,调的灯火大大的,照的满屋通明。从除夕到正月十五,每晚这盏灯都亮起来。在我童年的记忆中,这盏灯是最重要的春节的标志。

儿时过年的记忆永远都是快乐和幸福的,在记忆中,春节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盼着吃饺子、磕头挣压岁钱;一切好吃好穿好玩以及好的想法,都放在了过年上。大人们平日竭力勤俭,过年时竭尽所能。尽量使生活靠向理想的水平。过年是人间生活的顶峰,也是每个孩子一年一度灿烂的梦。尽管那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春节来之际,购年货、访亲友,大人孩子从里换到新,贴对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热闹、吉祥、喜庆、平安、团圆、富贵……就是春节的象征。发财、兴隆、加官、进禄、有余、长寿等等年时吉语,便由此而生。这些切实的生活愿望,春节时刻全都进入生活。无处没有这些语言,无处不见这些吉祥图案。瓶子表示平安,金鱼表示富裕,瓜蔓表示延绵,桃子表示长寿,马蜂与猴表示封侯加官,鸡与菊花都表示吉利吉祥……生活中的一切形象,都用来图解理想。苹果代表平安,自然就成为年节走红的礼品;梨子有离别的味,在春节时便被冷落一旁。

儿时记忆中北方的春节往往是屋内暖意融融,外面寒风刺骨。为了不影响春节亲戚走动,每家都备足年货,而且把年货大都放到外面冻起来,一直可以吃到正月结束。除夕晚上尽管外面零下十几度,但屋里面却异常喜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种种的人间亲情,都深深地寄托在春节中:对父母长辈的敬爱之情,手足牵连之情,朋友相援之情,邻里互助之情,以及对故土家园的依恋之情,大年夜的阖家团聚,正月里的互相拜年等等。

现在看看每年春节前的半个月,在各个地方的火车站、汽车站,那成千上万的拥挤着的人们,要在大年三十前赶回家,在年根的时刻和全家人团圆在一起。他们不需政府花一分钱,不用任何单位组织,全国上下有上亿的人,在同一时刻拼命地往家赶。这样壮观的场面仍然使我心绪难平。

春节,给我留下了许多许多美好的回忆,每一串记忆都包含着浓浓的亲情,散发着浓郁的节日气息;这一串串记忆,把一个个闪光的片断穿起,汇成了美丽的生活画卷,凝成了宝贵的记忆。贫困日子里的春节充满诱惑,也充满了欢乐。而在今天,日子更好了,我们对春节的记忆将更加美好。

过年作文描写篇8

盼望着,盼望着,灯笼挂起来了,春联贴起来了,春节的脚步近了,春节的味道浓了。

烟花,是小孩子们春节最爱玩的。我喜欢那种没有响声的“电光火花”,点燃后拿在手里,多像魔术师手里的魔法棒啊!“电光火花”喷出的火花就如同一个个顽皮的小精灵,在空中跳跃着,嬉戏着。不过,那些调皮地男孩子可不喜欢“电光火花”,他们喜欢声音响亮、刺激的“甩炮”。他们不时地从兜里掏出一只,用力往地上一甩,“啪”地一声大响。如果你正好从那儿经过,肯定会吓得一个激灵,那些“小调皮们”则哈哈大笑。

当然,孩子们最喜欢的还是大礼花炮。当礼花炮点燃,各种各样的图案,五彩缤纷的颜色就会呈现在空中。有的礼花炮冲上天空如同花蝴蝶般纷纷扬扬洒落下来;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变成了牡丹花、菊花,犹如花仙子在空中翩翩起舞;还有的礼花炮冲上天后变成大大的“笑脸”,仿佛在向大家说:“新年快乐!”春节的味道就在这烟花中绽放开来。

美食,是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火锅是家家户户都爱吃的。肉丸、木耳、香菇、蔬菜在锅中沸腾着,翻滚着,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热气腾腾地吃着,真是回味无穷。小孩们则一般喜欢吃年糕和冰糖葫芦。年糕软软的,甜甜的,拿起一块放在嘴里慢慢地咀嚼,细细地品尝,令孩子们百吃不厌。红红的山楂裹上一层糖,串在竹签上就成了美味的冰糖葫芦。咬上一口,“嘠吱,嘠吱”地响,糖的甜味和山楂的酸味混搭在一起,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春节的味道就在舌尖上扩散开来。

看春节晚会和走亲戚是大家春节期间的传统活动。吃过除夕团圆饭,一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热闹的歌舞、幽默的相声、高超的杂技、神秘的魔术让大家看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正月里家家户户走亲访友,人人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见面都相互说着祝福吉祥的话儿。孩子们则对大人们伸出手,嘴里大声说:“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然后一边清点着“战利品”,一边心里盘算着这笔钱是用来交学费呢还是买文具,玩具呢?春节的味道就在这欢声笑语中弥漫开来。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无论你身在祖国,还是身在海外,春节的味道永远烙在炎黄子孙的心中!

2119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