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创业指南>其它创业知识>

解读90后创业怎么这么难

时间: 隆佳771 分享

  创业路上充满艰难,成功背后隐藏辛酸。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抱怨现在的创业比之前更难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读90后创业怎么这么难相关文章

  90后创业怎么这么难:解读1

  2013 年中旬我们开始全职创业了,当时的定位是“为你爱”每天上午 10 点准时为用户推荐数款精选母婴产品,十几种线下的婴童服务。考虑到当时东拼西凑借来的数十万,我们定位先做一个地区的市场。一方面投入一定资金在本地的线上渠道广告,另一方面通过跟线下商家合作做地推。当时认为做起来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团队方面我负责接触供应商、商家合作以及公司的管理。合伙人负责网站的运营,后台维护。事实证明我们“too young, too naive”。

  第一个问题就是传统广告太烧钱了回报率又低。第二个问题是供应商热卖主流的产品不愿意供应给我们。第三个问题是婴童店更加愿意跟美团和糯米这些大流量商合作。第四个问题是网站的用户体验不太好。

  开弓没有回头箭,问题总要解决。

  针对第一个问题我们开始尝试精益的广告投放,配合第三方一起投放,找同行去互换资源。针对第二个问题我们减少推荐产品,主攻一两款单品争取把量冲大。针对第三个问题在婴童店的分层方式做了一个调整。后来确实开始有一些起色,每天日均一千元的销售额,好一点有三四千元。紧接着更大的问题是我们快没钱了,更加看不到盈亏平衡的日子。

  那个时候对天使投资人和 VC 没什么好感,也不懂得如何去跟投资人交流。有一次去上海找一个在硅谷做天使的台湾人 Tom,当时他赶着飞回美国。我就厚着脸皮把商业计划书塞他包里。后来给他发 E-mail 问他能不能给项目一些建议也没回复我。确实有几个比较感兴趣的投资人,但是聊来聊去一直在观察我们的情况。

  最后两个月销售额开始下滑,资金链几乎要断了。我们开始发不出工资,导致走了两个团队成员。通常成功的创业故事是这个时候获得的一笔投资。很遗憾的是上帝没有眷顾我们,项目坚持了半年多时间死掉了。其中的滋味不言而喻,现在我已经坦然接受了这个现实了。

  世界上没有如果,我也不会对自己当时做的事情做否定。这里想给 90 后创业者一些中肯的建议。

  CEO 要像个产品经理 :就拿我的项目来说,网站的模板设计,视觉体验,操作体验,产品展示,网址等都是不合格的。创始人开始创业其实就是一个产品经理,好好雕琢你的产品。

  不做机会最大的,只做自己擅长的 :创业者应该明白自己的资源都分布在哪些领域,项目启动以后需要找哪些人,需要利用到哪些资源。而不是道听途说,盲区进入一个蓝海甚至红海。

  团队成员要互补,愿意牺牲小我 :前期的团队成员很关键,能力上不一定要很牛。但是必须踏实,必须懂得牺牲小我。价值观要一样,性格跟知识面上要互补。

  不要用自己的钱,也不要借别人的钱创业 :首先用自己的钱风险很大,我当时是比较傻的大家不要学我。而且如果有天使投资愿意投你也说明认可你项目,也能够获得投资人的指点。特别是互联网领域一定要专业一些。

  学会整合资源,四两拨千斤 :产品上线后无非就是推广的问题,除了深挖老渠道以外。作为新生代创业者一定要学会自己建立游戏规则。唯一的一个标准就是精益尝试,通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货。另外种子期期的项目就不要考虑有广告预算了。

  提高自己的情商 :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这个时候一定要经得住考验。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团队不能有负面的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控制好情绪,观察别人的情绪,有必要时需要控制别人的情绪。

  好的眼界跟判断力: 创业者要跟着趋势走,学会在风来临之前站在山顶。补充自己的知识面,扩大自己的人脉圈。这里涉及到信息获取问题,很多真实的信息都在一些大佬手里。创业者学会跟他们做朋友,同时提高自己。

  90后创业怎么这么难:解读2

  真正能在创业失败后拥有自知之明,选择不再创业,加入大公司,沉下心来,反思自我的年轻人在今天反而成为了一种可贵的稀缺。

  罗勇林,94年生,黑龙江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上次与他联系时还是7月下旬,那时他还在做一款名叫“聘爱”的90后的婚恋APP,但他创业维艰,几乎已到放弃边缘,每每联系都是杳无音讯。

  他曾经羡慕余佳文,也希望能像“脸萌”的郭列一样做一款“现象级”产品,获得千万投资,实现“一夜暴富”。直到上周末,他才告诉笔者,他已经以一名产品实习生的身份进入百度贴吧事业部,他希望沉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

  罗勇林的故事,可能是这个所谓“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中国大地上最朴素的大学生创业教材,其中的逻辑和教训可能值得所有怀揣一夜暴富梦想的大学生去深刻反思。

  豪情万丈,一学期连续三次败北

  罗勇林自认为是一位“骨子里的创业者”。当笔者问及何为“骨子里的创业者”时,满怀豪情的他似乎仍有些支支吾吾。

  思考再三后,罗勇林告诉笔者,早在高中阶段,他就下定了创业的决心。这一决心并非来自“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而是高中应试教育一板一眼的压迫。或许,“创业”二字可以给他带来“叛逆者”的标签,让他对应试教育做出反抗。

  不管怎样,步入大学校园的罗勇林迎来了自己的创业生涯。大一开始创业,但第一个学期就先后做失败了3个项目,分别是借钱炒股、开淘宝店、硬件发明。回头看那些项目,罗勇林用了“都挺扯的”这四个字来形容。

  但正是这些“都挺扯的”项目,为他找到到了一直陪伴自己的创业伙伴,也给大学生活留下了宝贵的记忆。在经历N个项目的连续失败后,罗勇林团队在去年年底开始规划“聘爱”这款校园恋爱交友应用。

  无疾而终,短短三月就陷入绝境

  这次创业,无论是从影响范围还是复杂程度来看,都达到了罗勇林团队挑战的高峰。

  罗勇林团队去年就做出了“聘爱”的 网站版,并参加了 IDG 举办的校园创业大赛。后来,IDG 通知他们,“聘爱”进了全国 50 强,可以到北京参加决赛。那次比赛之后,罗勇林团队就放弃已有的盈利业务,决心专注做“聘爱”,并在年底,拿到了 10 万元种子投资。

  恋爱社交App“聘爱”为了帮助用户找对象,用了一种近乎简单粗暴的方法:招聘。用户可以在这个应用的“招聘会”上发帖招聘爱情,找男朋友称之为“聘夫”,找女朋友则是“聘妻”。如果看到有合适的“招聘”,也可以“投递简历”。简历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星座、城市、学校等。

  “聘爱”今年 4 月正式上线后,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积累了4万用户,而在罗勇林团队主要活动的黑龙江地区,罗勇林团队通过各色校园推广活动积累了3万用户,团队高峰时期人数高达近30人。

  今年7月,罗勇林团队利用暑期来到北京创业,在一些创业类媒体上得到了集中报道,并且开始寻找新一轮融资。

  然而,在会见30余个投资人都无疾而终后,罗勇林团队陷入了绝境。一次次投资人的打击让他明白了,“聘爱”是一款不靠谱的产品。

  三大反思,直面万众创业的泡沫浪潮

  今年8月,罗勇林经过艰难的挣扎之后,选择放弃创业项目。面对过往创业经历,罗勇林陷入了深深的反思。经历了几周的痛苦挣扎,回顾过去的三年后,罗勇林写下了一篇名为《90后大学生创业失败案例》的文章,讲述了自己创业过程以及失败的经验教训。

  罗勇林文章里这样一段话让人沉思:或许有人认为创业失败很丢人,但是如果我不敢说出来我会觉得更丢人。这些年看了那么多失败案例,这回终于轮到我们了~哈哈!

  罗勇林的坦然让人心酸,但更让人看到,一位94年创业者在面临创业泡沫时的成熟与冷静。

  1、疯狂浮躁,每日想着一夜暴富

  罗勇林最初深受媒体的影响真的以为靠想法就能出去融资,最后经过失败清醒了,明白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罗勇林说,“我承认我也疯狂过浮躁过,甚至曾经每天想着如何超越扎克伯格,余佳文以及温成辉,但事实并没有。”

  拿过种子投资,产品上线后做到了4万用户量 ,安卓,IOS,Web都上线了,被各大媒体多次报道,产品都有了,数据也还可以。这个看似美满的结果曾经让罗勇林认为自己无限接近那个梦想——做一款“现象级”产品,实现“一夜暴富”。

  但是互联网创业不是做一个APP就可以成功的事,之后投资人的冷眼和拒绝把他的梦想击的粉碎。他甚至心里默默把拒绝他的投资人看作是“傻逼”。但他自己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产品乃至是团队都存在硬伤。

  2、无商业化,现象产品终要失败

  罗勇林坦承,他在看了无数90后创业者的成功故事之后,曾经羡慕余佳文,也希望能像“脸萌”的郭列一样做一款“现象级”产品,获得千万投资,实现“一夜暴富”。

  而经历面谈30余个投资人,和上百个投资人微信交谈的过程后,他终于明白,互联网很多信息都是未加过滤的夸大的,要学会理性分析,不要光看热闹要仔细思考背后的原因。不要被现象级产品所迷惑,一个产品最终还是要商业化的“现象级”产品无法商业化的话,终要失败。超级课程表、脸萌、足迹、无秘这些短时间内爆红的产品都是难以商业化的产品,即使用户体量庞大,也难以取得成功。他甚至直言,这也是他当初决定做聘爱的时候没有看透的事,“聘爱”正是一款无法商业化的产品,必然会遭受投资人的冷遇。

  3、保持清醒,不可为创业而创业

  罗勇林最后的教训则是,互联网浮躁浪潮下,不要为创业而创业。这种创业思维只能称作是“瞎创业”。

  他从来不反对创业,因为在这种浮躁中总会有成功走出去的,但是要做好当炮灰的准备,不管怎样都会有很多收获的,切记控制风险。不要总喊着创业却不创业,要创业就去创业,以最小的成本去试错去验证是否靠谱,要么就老实上班积累沉淀。

  罗勇林透露,真正决定放弃“聘爱”的前几天实际上已经找到了有投资意投资的人,投资金额高达100万元。而他主动把项目存在的问题都说出来了,并且建议他们理性投资,“因为我清楚的知道我的项目不是用投资来解决问题的,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死掉是早晚的事,我不想浪费自己的青春去坑别人的钱去换来光环。”

  当问及为何会在百度贴吧的实习与100万融资之间选择实习时。他显得可爱而又现实:

  因为大三暑假一般都到了寻找实习的阶段,他不能为了自己而让团队和自己一起“瞎创业”。而他的团队中有3人利用暑期已经进入了BAT级别的互联网公司实习,“我想在百度好好锻炼,或许有一天我会进入百度管理层,有一天我会成为一个真正成熟的创业者!”

  90后创业怎么这么难:解读3

  最近炒的比较火的两个事件,相信大家也有耳闻,同为90后,我没有发表任何言论和评价,更多的是观察,如果你认为他们的行为是炒作和营销,那你无需转发朋友圈,也无需对此作出任何评价,当你处于观望状态时,所有的炒作营销都成了他们自导自演自嗨的喜剧或悲剧罢了,至于主角、配角和观众,显然都是他们自己。

  而每当这些行为出现时,我们总是感叹创业者太浮躁、社会太浮躁,其实不然,当你感叹的时候,你才是浮躁的本身,而浮躁的本身又传递于社会,使之相互影响、互相牵制,通过对创业者的观察归纳发现,使我们内心变得浮躁的因素有以下这三大因素——社会成功文化的过度渲染、90后创业代表有意或无意的炒作影响和90年代后国家经济的迅速崛起造成的压力。

  社会成功文化的过度渲染

  在国内,很多创业者都喜欢成功,不喜欢失败的文化,也没有失败的概念和预测,我们也不知道失败是一种怎样的过程和情形,媒体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也是如此,我们每天都能在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媒体平台上看到Apple、Google、阿里巴巴、Facebook、腾讯、百度、小米、uber、滴滴快的的各种新闻资讯,不是推出新产品、收购,就是融资、上市或者撕逼。

  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会听到奶茶妹跟东哥又领证了、马总又买山顶别墅了、雷布斯又唱Are you ok?神曲了,当然还有各种高大上上千万美元融资的初创企业。在互联网创业界,我们似乎每天都被这样的信息资讯充素着,给我们的错觉就是互联网、创业环境一片大好,整个经济环境欣欣向荣,不信,小米5年铸造的手机帝国神话;Uber 5年500亿美元估值,玩快速颠覆是不是分分钟的事儿,所以那些被洗脑过度的创业者一上来则想颠覆BAT、玩转小米雷军,这是多么疯狂的想法啊。

  这绝对是一种病态和不正常的现象,创业的成功率本来就10%不到,甚至更低,而我们每天看到的偏偏都是这些成功企业各种翻来覆去的资讯,一归纳你会发现各媒体上50%的信息都是在报道他们。

  而剩余90%失败的企业资讯我们基本看不到,我们不知道他们为何无缘无故就死掉、消失了,其实这些失败的企业对我们创业者来说才是具有参考价值的,从他们的失败案例中,找到自己的短板和缺陷,从而去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马云说过,一个企业成功的原因千千万万,但失败的原因就那几点,就是这个意思。

  然而,我在思考,刘强东跟奶茶妹秀恩爱、领证等八卦让我学到什么了?是不努力,自己的女儿被同龄人抱走,努力,可以抱走同龄人的女儿吗?;马云买别墅让我明白了什么?是创业很简单,十几年就可以从屌丝逆袭成高富帅,成为首富吗?或许是或许不是。

  当然,我并不是在否定新闻资讯的价值,也不是在否认这些大佬的言行举止不能给我们带来思考,我只是在反思,我们的社会过度的渲染成功文化,所有的媒体都聚焦在他们的身上,似乎都在围绕着他们转,只要他们一有动静,世界满天飞着同样的信息,高度、严重的同质化资讯,那一刻有种让人觉得世界好渺小的感觉。

  而这种对受关注企业高度聚焦的后果就是忽视了创业失败文化的有效传播,其实每天都有很多的企业关门倒闭,但却很少有媒体报道,也许是因为这个社会害怕失败、忌讳失败,也许是因为失败实则晦气,所以不敢看、也不敢提,也许这样就能避免失败了。

  这几天我在看一本书,叫《创业,生与死》,是日本板仓雄一郎写的,这本书写他是如何从事业巅峰走向谷底和死亡的,他把他的失败经历一览无余的描述出来,看完这本书后我才明白,其实创业的成本是非常高,或者说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坑,不是并不得以,不要轻易掉坑,因为创业你要付出的绝不是简单的时间、精力跟金钱,你还要失去陪伴亲人的机会成本,严重一点可能还会突然失去健康、一病不起、未老先衰或因熬夜工作而猝死,这些后果其实我们并不了解,也不曾想象,我们只知道创业能让你变得富足、能上头条,风光十足。

  其实在美国和日本这种失败文化的传播是非常广泛的,即使创业失败了,他们也会把自己的经历梳理成书,流传后世,但在中国似乎还没有,我们觉得失败是一件很丢脸的事儿,是件让人抬不起头的事儿,恰恰相反,当你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失败时,其实失败离你并不遥远,我还是很佩服余佳文的创业心态的,他说,失败了大不了重新再来,这就是一种淡然处之的心态。

  所以我觉得现在国内互联网、创业急需将创业失败的文化与过分渲染创业成功的文化达到一种平衡状态,比如前段时间流传的一篇,叫《华东O2O项目死亡名单:一窝蜂后惨死案例》,这是我仅此看到的对创业失败文化传播得较积极的一次,但很可惜的是这些创业失败的创始人却没有站出来说他们为何失败,也没有媒体去采访他们,我相信他们的失败绝不仅仅是因为O2O模式不成熟或各种红海血海,一定有更值得我们创业者去避免和借鉴的他因。

解读90后创业怎么这么难

创业路上充满艰难,成功背后隐藏辛酸。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开始抱怨现在的创业比之前更难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读90后创业怎么这么难相关文章。 90后创业怎么这么难:解读1 2013 年中旬我们开始全职创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90后创业养鸡女孩案例
    90后创业养鸡女孩案例

    养鸡虽然成本低,投资少,但管理难度大。这些90后舍弃了舒适的办公环境,繁华的大城市,跑到偏远乡村,开始了自己的养鸡创业,他们的路是怎么走过

  • 90后创业血泪史
    90后创业血泪史

    创业中,有苦有乐,有酸有甜。只有自己体会了这人间百态,才能磨炼心智,更好地出发。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0后创业血泪史相关文章。 90后

  • 90后创业选什么好
    90后创业选什么好

    创业的道理有千百万条,如何结合自己的资源,兴趣爱好,知识技能,选择好这条路呢,或许下面的创业项目可以给你参考意见,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

  • 90后创业宣言集锦
    90后创业宣言集锦

    创业宣言,不仅表明了创业者自身的决定心,也能反映出创业的目标理想,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90后创业宣言集锦。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90后创业

629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