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认识几分之一》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P88—89页

  教材简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几分之一。它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整数和学生对“平均分”已经有所认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从学生熟悉的分食品活动出发,让学生在平均分物体的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几分之一。本教材突出了对1/2的认识,教学中我首先联系分蛋糕的结果,介绍半个就是二分之一,帮助学生将分数与已有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接着用切开的蛋糕图直观显示的含义,并介绍1/2的读法、写法和分数各部分名称。再让学生用一张纸折一折并涂上颜色表示它的1/2 。教材又用折纸的方法认1/4和1/8,比较1/2、1/4和1/8大小,并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比较一方面可以联系实际操作丰富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可以感受简单分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感受和直观操作,使学生感受分数的来由,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

  2、使学生学会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分,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水彩笔、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师:今天是星期天,小明要过生日,他请好朋友小红一起到郊外玩,看,他们都带了哪些什么好吃的?

  (看大屏幕)(4个苹果、2瓶矿泉水、还有一个大蛋糕。)

  师:这么多好吃的食物怎样分才能让两个人都满意?(板书:平均分)你愿意帮助他们分一份吗?谁来说一说?(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2个;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人得1瓶)

  师: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呢?(板书:平均)(一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了这块蛋糕的一半。)

  师:怎么分?(动画演示)一半在数学上用什么数来表示呢?(1/2),1/2就是分数,这节课咱们就一起来认识一种新的数——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操作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二分之一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件,我们现在把蛋糕分成了几份?2份中的1份就是半个,也就是二分之一。(板书:二分之一)二分之一怎么写呢?看老师写一下。逐步板书,这个数就是分数。你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吗?把书打开到第98页,自己找一找,读一读。

  学生自学课本。集体汇报并板书。

  师:这一份是1/2,那另一份呢?(出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它指的是谁? 现在谁能说说我们刚才是怎么得到这个蛋糕的1/2的呢?

  2、教学试一试

  师: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可以得到它的1/2。那么一张长方形纸我们怎样才能得到它的1/2呢?

  (出示长方形纸)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再把它的1/2涂上颜色。看看谁完成的又快又正确。

  师:都完成了吗?谁愿意把你的作品展示给大伙儿看看的?展示学生作品,并将其贴在黑板上:

  ①对折同意他的折法吗?一样的举起来。

  ②纵向对折 涂色的这部分是长方形的1/2吗?

  ③斜折 这样呢?

  师:他们的折法不同,有的横,有的竖有的斜,涂色的部分也各不相同,为什么说他们都是1/2啊?(都是一半,都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而涂色的正好是其中的一份。)

  小结:只要把一个东西平均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3,认识了1/2,现在你还想认识其他分数吗?

  出示第一题,学生自读题目。

  教师指导填写第一幅图下面的分数。谈话:这幅图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在这幅图下面的括号里你们应该写哪一个分数?写出来。完成剩下的题目。

  出示第二题并完成。

  4、谈话:我们来做个游戏:拿出老师发给你三张圆片纸,比较一下,这三张圆片纸的大小怎样?

  请你折出一张纸的1/2,涂上颜色,在折出另一张纸的1/4,涂上颜色,比较这两张纸涂色部分的大小。

  这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各用什么分数表示?你能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吗?还可以怎么说?(板书)

  用第三张纸折出他的1/8,涂上颜色,你能用1/8与前面的哪个分数比较吗?

  全班交流。

  5、出示第三题。

  谈话:三张纸条的长度怎样?

  做在课本上。

  指名说出填写的分数,教师板书。

  提问:谁能根据这三张纸条涂色部分的大小,比较一下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指名回答。

  6、做第五题。

  指名读题并说出题目要求。

  学生动手涂一途并比较大小。

  三、延伸拓展,总结评价。

  小学数学认识几分之一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内容,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而且,这部分知识为我们以后学习的小数认识、性质及分数的意义等内容教学奠定基础。本节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领悟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上完课后,我就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及课后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趣

  1.从生活情境中导入新课,感到有趣!

  分数起源于分,是人们在处理“分物品”的长期经验中形成的,老师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创设了十分贴进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分月饼,从分的过程中进行体验和感悟:一方面,产生“平均分”的需要,强调“平均分”乃分数的本质特征,另一方面,体验由于总量的变化引起了每人得到的个数从整数两个或一个再到不能用整数的变化的过程,自然引出分数。学生的学习完全是从生活经验中得来,怎能不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了积极的探究情感呢?

  2.教学活动以操作探究为主,学得有趣!

  老师很好地诠释了“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全新的理念。老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探究环节,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并掌握分数。如,教师组织学生折一张正方形纸并表示出它的1/2,最后讲评正方形的多种折法;在操作中,帮助学生实现了1/2从有意义接受到自由表达的过程。而后,让学生自由说还想表示几分之一?学生有的说1/3,有的说1/8,1/6……,学生又动手折正方形纸,并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再围绕学生自己折的各种1/4进行比较,感受分数的本质意义。这充分体现出数学知识不是教师直接给予的,而是在学生一步步的操作、交流、感受、体悟中动态生成的,从而达到有效的数学学习的目的。

  二、实

  数学最内在的特性是数学本身,应该反映数学的个性,体现数学的思维魅力,如果数学课堂无法让学生得到思维的快乐,得到思维品质的优化和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数学的本质力量也就无法得到体现。

  本课,学生对于分数的建构,经历了以下几个层次:

  1.在直观的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引出1/2表示生活中的“一半”的数学化结果,在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之间架设了认知桥梁,并让多位学生说一说1/2所表示的具体含义,这是学生有意义地接受1/2概念的过程。

  2.安排学生折正方形纸并表示其中的1/2,把1/2拓展到不仅是一个物体(月饼),还可以是图形的范围,实现了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由内化到外化的过渡,并由此展开求同思考(图形一样,折法不同,为什么都是图形的1/2),剥离1/2的非本质属性,凸显了本质属性。

  3.类比迁移,折不同的图形,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再展示学生中不同图形涂的1/4,展开第二次的求同比较(图形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它的1/4),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单位“1”是什么并不重要,关键是“平均分成了几份”和“表示这样的几份”才是分数的最本质的内涵。

  这一探究过程是全课教学的亮点,凸显数学教学最本真追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学生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步步深入,层层递进,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完成几分之一概念的建构。

  三、活

  1.把生活引入课堂,让学生“活学活用”

  学生一旦走进生活,就容易将生活与数学联系起来,容易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研究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体验生活的意义,享受生活的乐趣。课末,教师还安排了学生找寻生活中的分数。有机地拓展了学生的认识视野,使他们真切感受到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切实体验到分数的价值。

  2.活用教材,体现数学课的“人文性”

  初步认识分数是建立在生活原型的基础上,所以让学生联系生活,列举生活中平均分一个物体的例子,从而产生不同的分数,通过说一说、写一写,小组讨论分数各部分所表示的含义,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同时让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我提供了多次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让学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或4份时,为了便于学生通过动手感知、体会平均分后的图形每份大小一样,每一份都是原来整体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

  再通过让学生折出正方形纸的1/4,并涂上颜色,说一说自己折的1/4的含义,展示几种不同的折法,让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到:它们的折法虽然不同,但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正方形的1/4。从而理解分数是建立在平均分之上。让学生动手折纸,不只是对1/4认识的简单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分数的含义。因此,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求学生折纸,还要求学生用彩色笔画出阴影来表示四分之一。由于学生对二分之一已经理解,所以延伸到这部分知识很轻松。在辨认和应用方面,学生也能抓住分数的意义的实质来说明和辨认。

  四、美

  1.教学语言感染力强,给人美的享受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都能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肯定学生的表现,如“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老师明白你的意思。”“你真是火眼金睛,“行”……同时也不忘鼓励学生求异创新。“他是这样想的,你呢?”“这样可以,还能想出别的方法吗?”发自老师内心的赞美,会激荡在学生心头,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创造情感。

  2.课件制作精美,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多媒体课件是教学有效载体,把一些难懂、难理解的知识或素材做在电脑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运用新知。例如:老师在设计分月饼、生活中关于分数的图片、猜一猜、提高拓展练习的课件直观、实用又精美,让学生在美好情感体验中积极地理解运用知识。给学生留下“课虽完,意未尽”之感。

  本节课,学生始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分数,让新知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这样联结的知识才牢固,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学生主动操作,自主评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被调动并得以释放,学生学得轻松。同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符合这一学段学生的思维特点。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还有待完善。在出示1/2时,让学生真正体验分数的产生以及分数的意义太过仓促。应该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感悟。 总之,通过这节课的交流,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对于数学课还需要更多的精心设计和打磨,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高效的数学课。


猜你感兴趣的:

1.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模板

2.春小学数学教案

3.北师大小学数学教案

4.小学数学教案教学反思

5.小学数学教案设计与反思

3246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