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思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周国平先生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中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你对此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有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思 (一)

  著名学者周国平先生作品集哲学与文学于一身,融理性与感情于一体,闪着诗性的光华,透着哲学的智慧。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中,既有理的梳理,又有情的熏陶,写得质朴平实,所表达的又是一般人都能了解的切己感悟,作品中贯穿着的内涵能够引起很多年轻人的共鸣。

  世界上什么光线最明亮、最令人难忘?有人说是正午的阳光,有人说是钻戒的折光,有人说是诺贝尔奖章的闪光,也有人说,当你披一袭暮色从远方归来,你家窗口射出的那一束微黄的灯光最明亮、最难忘。因为那灯光不仅意味着你疲惫的身躯将得到憩息,还意味着你的心灵,也将抵达一个安全可靠、可以得到抚慰的港湾。

  周国平先生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中,引用了几个事例,很有说服力。他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作为肉身的人,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惟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人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所举事例:①、面对即将辟向自己的剑,阿基米德依然专心想着他正在研究的“圆”。②置亚历山大大帝的询问于不顾,第欧根尼继续他阳光下的“沉思”。③当海关人员询问出境的王尔德有什么东西要报关时,他回答:“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④置身闹哄哄的车厢,一个少女旁若无人,全神贯注读自己的书。⑤一群青年画家节衣缩食到北京看画展,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

  这是一篇立论深刻、论证有力、语言准确概括的说理文章。学生阅读后把握文章的内容论点不难,了解文章的结构要点在前面学习了几篇议论文的基础上也很容易把握,而感受语言的过程是学生体验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从而丰富自己精神世界的过程,是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这篇文章虽是议论文,语言的韵味也很值得咀嚼。

  “人是一支有思想的芦苇”,芦苇脆弱,易断,犹如生命,会在一瞬间消亡,比喻恰当,读者心领神会,可即便如此,人的灵魂依然高贵。这就是在很大程度上强调了论点的不可动摇。

  “不要踩坏我的圆!”“不要挡住我的阳光!”铮铮硬骨,坦荡胸怀,穿越历史的时空,再现在我们眼前。在贤哲眼里,肉身和身外的一切是那么的无足轻重,又是那么的毫无价值。即使生命将被别人夺取,有高贵灵魂的伟人,是那样的珍惜精神世界。阿基米德、第欧根尼,他们是两座丰碑,昭示着人们追求真理,誓死不回。

  “除了我的才华,什么也没有。”王尔德口中的“才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才能,它已经内化为寄托自己灵魂的精神财富,这是他骄傲的根本所在,也是他的“财富”宣言,是他最宝贵的财富。

  “她读得那么专心,还不时地往随携带的小本子上记些什么,好象完全没有听见周围 嘈杂的人声。望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的安静的侧影,我心中充满感动。”

  这是一段很动情的抒写,那个少女,虽然不知道姓名,但在那平庸的背景下显示出来的“灵魂生活的迹象”却使“我”心中充满赶感动。为什么?因为她使“我”想起“我”的少年时代,猛然发觉,当年纯正追求的“我”已经不由自主地被世俗同化。出书与读书,虽然前者辉煌,但后者的“忘记一切”更令人神往。“她仿佛沐浴在一片光辉中”多么圣洁的一幅画。那个少女,是“我”心中所爱,她不亚于阿基米德面对罗马军人,第欧根尼面对亚历山大。世俗是一张大网,像恶魔一样吞噬着人们的心灵,少女的执着是千百个固守精神家园的代表,她的形象是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这“光辉”是高贵的灵魂由内心而散发的,这“光辉”青春纯正追求的彩虹。

  “在平庸的背景下,哪怕是一点不起眼的灵魂生活的迹象,也会闪出很动人的光彩。”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门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者是一个善于发现的人。

  “人在年轻时多半是富于理想的,随着年龄增长就容易变得越来越实际。由于生存竞争的压力和物质的诱惑,大家都把眼光和精力投向外部世界,不再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其结果是灵魂日益萎缩和空虚,只剩下了一个在世界上忙碌不止的躯体。”作者洞察世事,人情练达,给我们勾画了一个可悲的现状。人不可能脱离物质而生活,但未老先衰,不注重精神追求的生活是一种悲哀。反面论证更使人觉得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有的哲学家,把人的生存分为生理(即肉体)生存、社会生存、心灵生存三个层面,也就是说,只有三个层面的生活都健全时,人的生存才真正与动物生存拉开了距离,其中人与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只有人类存在心灵生活追求。心灵追求,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精神家园”。人的全面发展,应当是在物质生活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心灵建设需求的同步行进,而心灵的建设,恰是常被人们忽略的“软件”。人可以而且应该切切实实地寻求一个物质生存与精神生存的结合点。在基本生活条件有所保障时,更为注重发展自身的素质,提升对真、善、美的感受理解水平。

  人文精神在作品中是通过精湛的语言文字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的,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积淀,蕴涵着丰富的情感、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感情多为表达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品味语言,倾心感受,得到浸染于文字间的力透纸背的文学价值。《人的高贵在于灵魂》已不仅仅是一篇单纯的说理文章,也是一篇进行思想情感教育的优秀作品。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思 (二)

  我在备课时,基本上能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能够依据学生的特点来设置问题,问题设置能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主要采用重点研读和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完成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对论点及论证方法掌握较好。对文中引用的名言的作用及它们的深刻含义,学生理解有障碍,因为这些名言蕴含了一定的哲理,我就及时地给予学生讲解分析,使他们对课文理解更透彻。至于学生的收获,通过生的畅所欲言,特别是在情感上收获颇丰。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思 (三)

  上课前,把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放在了前面作为导入出现,效果较好,能起到启发学生思考的目的。与第二课时的扩展遥相呼应。

  因为是利用周四连课堂的时间学习的,所以整体性较好。在具体分析中,3班出现了少数人混淆记叙和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的情况,4班则无。在解决文章为何还要列举两个普通人事例的时候,4班徐静很好地把握了第一段解释论点的句子,其他人在老师点拨下才能理解。

  对于提供的《2006感动中国》4个人物的事迹,很多学生不知道,表现出了对身边新闻、事件的漠视,以后学习特别是作业安排要关注培养学生这方面的兴趣。

  3班采用了小组学习的方式,效果并不比单独学习有较大的区别。甚至出现了只记一份笔记,有时间也不记反而说话的现象。所以4班改为了单独学习,纪律明显好于3班,出现问题也容易解决。所以现代文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单独解决。


猜你喜欢:

1.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思

2.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优秀教案设计

3.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阅读及答案

4.人的高贵在于灵魂阅读答案

5.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案设计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思

周国平先生在《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中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致人于死地。你对此有什么感想呢?下面是有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思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人的高贵在于灵魂》教学反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774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