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健身运动>其它操> 百度手语操一起走

百度手语操一起走

时间: 晓琼996 分享

百度手语操一起走

  手语(C)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的人(即聋人,以下简称为听障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您精心挑选了手语操的资料,希望你喜欢。

  基本简介

  手语

  手语与语言的差别则主要在于语音这个问题上和听障人是否以手势进行思维。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语音属性认为手语是一个符号,而非语言;而聋教育专家、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听障人本身根据手语的语言属性认为手语同样是语言,它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然而,手语不能和书面语绝对地对应起来,听障人书面语言要受到手语的限制,不能形成正确的书面语言,虽然手语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但手语所具有的语言的属性说明,手语应该作为语言的类型之一。

  2 相关历史

  古代就有手语的存在,并非专为聋哑人所有,古人靠手势来传达沟通意见,而后才慢慢产生语言。古人以打猎耕种为主,社会上需要遵循的规则也少,因此聋人较能适应生活,但文化发达后社会进步,抽象的符号也多,为了适应社会生活,只好藉手语来表达沟通情意了。

  手语历史悠久,但是正式的聋教育却是四百多年前才发展的,可考察到的是法国第一位伟大的聋教育家德雷佩神父,为了需要,自己创造发明手语以利管训工作。到了1760年他的收容所改为国立聋校,他被任命为第一任校长,他的助手认为应该编手语字典,也花很多时间致力于手语编辑工作,可惜手势太复杂,不能广泛被人使用,何况一个字有时往往需要用许多手势方能解释清楚,尤其抽象的表达更难,所以在1880年后只好改用口语法教学。

  美国在1817年设救济院,收容聋者并开始使用手语。日本模仿力强,1880年也在东京设立第一所聋哑学校,而后大阪、京都也都相继成立聋校。1895年起台湾被日本人占据50年,在这段期间日本人在台湾的台南、台北成立聋校,所使用的手语大多是东京、大阪型。

  1887年美国传教士梅耐德夫人,在大陆山东成立启瘖学校,她采用口语教学,出版一套用贝利字母拼音编辑的《启瘖初阶》读本,聋人间也有他们使用的大陆型手语,而且广行于北平、上海、南京和广东,甚至香港各地,1945年台湾光复,在台的日本老师被遣送回国,1949年大陆解放后,有些大陆聋校的老师栈台北启聪任教,于是台北混合了一些大陆语。左营启英聋校姜校长毕业于大陆启瘖学校,则采用大陆系手语。再加上聋胞散居各地,北、中、南三所聋校地区隔离,于是聋人所使用的手语逐渐现差异。

  3 教育发展

  手语-- 在18世纪以前,手语普遍用来对聋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

  -- 1880年在意大利米兰会议上,健听权威人士做出排除在课堂使用手语教学,排斥聋人教师在欧洲学校执教;同时美国学校也遭遇同样的损失,聋人教师原本占全体聋校教师数量的百分之四十七,减少到一位数字。

  -- 取代手语教学方式,几乎所有学校实行口语教学方式,使得聋童教育沉寂在一个黑暗时代长达100年之久。

  -- 虽然已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聋童最好通过手语来学习,但聋教育仍然没有完全从米兰会议和聋人教师数量锐减的沉重打击中恢复过来。

  -- 手语不同于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

  --面部表情、体态语言、视觉空间位置都是手语的重要组成部分。

  -- 虽然聋人认为他们属于语言学意义上的少数民族(研究支持这一观点),政府和其他机构仍给聋人贴上 “残疾人”的标签。

  --当前世界上有四千多种记载的口头/书面语言,如果更多的国家重视手语,这个数目将急遽上升。

  -- 语言是文化的根基。

  4 中国手语

  手语研究和推广

  研究、推广手语的职能最初由原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负责。1988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原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并入中国残联,该职能自然转由中国残联负责。1995年,国务院“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方案明确了中国残联负责研究、推广手语的职能。2001年,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机关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方案〉的通知》再次明确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承担“负责盲文、手语的研究与推广”的职能。

  规范、统一的过程:

  ①、20世纪50年代至1988年

  手语是聋人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存在众多的地方手语,给聋人之间交流带来了不便。确定规范和统一的手语,对于实现聋人“平等、参与、共享”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就开始手语的规范和统一工作:

  ——1959年,当时的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整理修订了《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报请原内务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批准试行,先后共出版了4辑、含2000个手势图示。

  ——1960年,原内务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批转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关于修订聋哑人通用手语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了修订通用手语的原则,即:手语与现实生活相一致的原则、手势与手指字母相结合的原则、手语与口头语、书面语相一致或接近的原则、保持形象化和清晰易辨的原则,要求各地在试行期间应向聋人群众宣传通用手语的重要性,同时,并应说明,推行通用手语并不排除地方手语,两者可以并存。

  ——1979年,原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在草图的基础上重新绘图,又出版了两辑的《聋哑人通用手语图》,1982年讨论和制定了640个新词手势动作,并由民政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批准试行和推

  广。

  ——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联合有关部门先后召开过四次手语工作会议,为制定规范统一的通用手语做准备。

  ②、1988年-2001年

  1988年,中国残联成立以后又组织专家在原有手语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有声语言和手指语的使用,编辑出版了统一规范的《中国手语》,1990年又编辑出版了《中国手语(续)》,这已成为我国手语规范、统一成果的具体体现。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家制定的历次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中,在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聋教育的文件中,多次提出要推行和使用中国手语,明确以规范统一的《中国手语》作为我国官方推广的通用手语。1991年,民政部、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共同下发《关于在全国推广应用〈中国手语〉的通知》([1991]残联宣字第138号),提出在公共场合、学校教育教学方面必须使用《中国手语》、高校特教专业应将《中国手语》列为教学内容等要求。在这期间,由中国残联和中国聋人协会举办的国家级手语培训班达4期,培训手语翻译数百人。同时,各级残联也举办了不同层次的中国手语培训班,培养了相当数量的手语翻译人员。

  手语

  ③、2001年-至今——修订《中国手语》。为适应新形势需要,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和中国聋人协会于2001年7月,共同委托北京师范大学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组织了由聋协主席、聋人代表、手语专家、聋校教师共同组成的中国手语修订专家小组对原《中国手语》进行修订。整个修订工作,历时近2年,最终于2003年5月完成并出版发行。朴方同志为此题词:“规范中国手语,畅通交流渠道”。 ——开展全国性问卷调查。为充分了解各地对手语研究和推广的意见和建议,2004年6月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和中国聋人协会又在全国范围进行问卷调查,广泛地征求了特教学校聋生、社会成年聋人、聋校教师、手语翻译以及热心学习手语的健听人对手语研究与推广工作的意见。全国共有27个省、市、自治区参与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547份,数据收集完毕后对有效问卷进行编码处理,采用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 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列联表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显示:不同被调查者均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工作为继续解决手语统一和规范问题,特别是手语为教学服务、手语拼打规则研究和手语词汇丰富问题;近80%的被调查者同意将《中国手语》作为全国统一、规范的聋人手语加以推广;有80%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手语》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没有系统培训和宣传不够;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将聋校师生作为推广中国手语的重点对象,更有80%被调查者建议在聋校开设手语课程。

  ——积极推进《中国手语》标准化。经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国家科技部批准立项,中国手语国家标准于1994年开始研究制定。该研究在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和中国聋人协会直接领导下,由中国残联所属的中国康复科学所牵头,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共同研制,经历十几年的努力,2005年6月,征求意见稿已初步完成。经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和中国聋人协会同意,在全国范围内对《中国手语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省级残联教育就业部和聋人协会组织当地聋人代表、手语研究人员和手语翻译工作者认真讨论,同时,也请专家、残疾人康复标准委员会委员认真研究,提出修改建议。

  ——研究、编辑部分专业领域手语。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习计算机和互联网聋人数量日益增多,这对计算机专业手语的研究、编辑提出了要求。2002年初,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和中国聋人协会共同委托天津理工学院聋人工学院,根据《中国手语》的编写原则,研究、编辑计算机专业手语,作为《中国手语》的补充。该书已于2004年正式出版,词条总数近1200多条。

  中国残联教育就业部和中国聋人协会还分别委托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和上海市教委教研室研究、编辑美术专业手语和自然科学专业手语,这两类专业手语正在进行编辑当中。

2593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