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历史网>历史百科>百家姓>

百家姓赫姓姓氏渊源_百家姓赫姓由来

时间: 蓝俊22 分享

  赫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二十五位,以盛乐、渤海、太原、京兆为郡望。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百家姓赫姓姓氏渊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赫姓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赫胥氏,出自远古时代赫胥氏部落,属于以部落名称为氏。

  著名东汉史学家应劭(公元153~196年)所著的《风俗通义》中记载:“赫胥氏之后有赫氏、赫胥氏。”这在明朝史学家王圻(公元1530~1615年)所著的《续文献通考·氏族典》中第十一卷盘古氏至三皇一燧人氏之间衍生姓氏的记载中也有说明:“自大騩氏至无怀氏等十九氏衍生姓氏有赫氏、赫胥氏、赫苏氏。”

  清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史学家何拔儒在整理四川省盐亭县的天垣场盘垭村所发现的盘古王表时发现:赫胥氏,就是约在公元前5071~前4170年间的帝王,其世系承传为:浑沌氏(共七代)→葛天氏(共四代)→女娲氏→伏羲氏→赫胥氏→东户氏(共十七代)→皇覃氏(共七代)→启统氏(共三代)→吉夷氏(共四代)。

  到公元前4171~前3150年的帝王世系承传为:仓帝史皇氏→柏皇氏(共二十代)→中皇氏(共四代)→大庭炎帝氏(共五代)→粟陆氏(共五代)→昆仑氏(共十一代)→西陵氏→文昌、夸父、歧伯、金二伯、嫘祖。

  到约公元前3151~前2230年的帝王世系承传为:轩辕氏(共三代)→祝融氏(共二代)→昊英氏(共九代)→古皇有巢氏(共七代)→朱襄氏(共三代)→阴康氏(共三代)→无怀氏(共六代)→神农氏(共八代)。

  到约公元前2231~2045年的帝王世系承传为:黄帝有熊氏(共三代)→颛顼→帝喾→尧→舜→禹。

  赫胥氏,为母系氏族社会的群落称谓,是传说历史,严格地讲,还不是真正姓氏学意义上的姓氏概念;但其后裔分衍有赫氏、赫胥氏、赫苏氏,则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商朝末年王公贵族囚禁之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典籍《荀子·议兵》记载:“纣刳比干,囚箕子,为炮烙刑。”商朝末年纣王因群臣力谏其政,怒而剖杀了王叔比干,还将另一王叔箕子囚禁起来,准备用炮烙酷刑之,以镇群臣之口。后因诸多大臣的劝谏,加之暗悔比干之死,遂流徙箕子一族至赫邑(古邑赫章,今贵州赫章)。

  公元前1068年,周武王姬发挥军灭商后,派人将箕子找回。但箕子不愿意臣服于西周王朝,遂挟四千族众向北,建立了朝鲜国。未与箕子同行之后裔中,有以赫邑为姓氏者,称赫章氏,辗转迁徙于陈邑,融合于战国时期的楚文化中,省文简化为赫氏。后陈氏一族的先祖陈叔明之孙、陈志高之子陈才的妻子赫氏,就是此族中人。

  第三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南匈奴铁弗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十六国时期,南匈奴铁弗部勃勃称大夏天王,自称云赫连天,他建立了夏国,王族以赫连为氏,史称胡夏。

  赫连氏一族后为北匈奴吐谷浑部所破,其族人四散,有取其赫连氏的省文单字为汉姓赫氏者。

  第四个渊源:源于匈奴族,出自古代北匈奴吐谷浑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西晋至东晋时期,吐谷浑部族攻破了胡夏国,俘虏了赫连氏王族。后来吐谷浑部自己的族人中有人敬佩赫连世家的骁勇,遂也以“赫连”为姓氏。

  后吐谷浑部为鲜卑族拓拔部所破,赫连氏在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政策实施过程中,有省文简化改单字汉姓赫氏者。

  赫姓迁徙分布

  赫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二十五位,以盛乐、渤海、太原、京兆为郡望。

  今河南省的郑州市中牟县、开封市杞县、平顶山市、周口市扶沟县、淮阳县、商丘市夏邑县、南阳市、漯河市临颖县,陕西省的咸阳市、西安市蓝田县,安徽省的淮北市砀山县、阜阳市太和县、阜南县、亳州市蒙城县,河北省的石家庄市裕华区、栾城县、沧州市、衡水市枣强县、邢台市清河县、张家口市,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市、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山东省的德州市齐河县、菏泽市、潍坊市潍县、威海市文登县、聊城市茌平县,吉林省的四平市、白城市,辽宁省的丹东市凤城、朝阳市北票县、海城市、抚顺市、瓦房店市、本溪市、鞍山市、宽甸满族自治县,黑龙江省的大庆市、牡丹江市、哈尔滨市双城县、讷河市、七台河市、鸡西市虎林县、鸡西市鸡东县、绥化市青冈县、佳木斯市、齐齐哈尔市,湖北省的襄樊市襄阳区、枝江市百里洲,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柳州市,上海市,北京市,重庆市,广东省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台湾省,马来西亚、新加坡、墨西哥等地。均有赫氏族人分布。

  赫姓郡望堂号

  郡望

  京兆:亦称京兆郡、京兆尹,实际上“京兆”不是一个郡,而是中央政府所在的地域行政大区称谓,“尹”为其太守。西汉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为三辅之一,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三国曹魏文帝黄初元年(庚子,公元220年)改京兆尹为京兆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至华县一带。曹魏黄初二年(辛丑,公元221年)封皇子礼为秦公,以京兆郡为秦国,曹魏黄初三年又改名为京兆国。魏明帝青龙三年(乙卯,公元235年)封皇子洵为秦王,改京兆国为秦国。齐王(曹芳)正始五年(甲子,公元244年)改为京兆郡,今西安,下属五县,除周至、户县外,均在辖区内。西晋时仍置京兆郡于长安,辖区较三国魏时缩小。十六国至南北朝时期前赵、前秦和后秦、西魏、北周相继建都长安(后秦称常安),均在此设置京兆郡(或尹)。隋、唐两朝均都长安,另建新城。隋朝时期称大兴城。唐高宗永徽四年(癸丑,公元653年)改名长安城,在长安城周围的京畿地区,以雍州为京兆府,置京兆尹。以上称京兆者,均指京师及其附近地区。隋、唐两朝均设京兆尹(郡、府)或雍州,作为郡级建制以统长安、大兴(唐改为万年)等二十余县。唐朝以后,长安城不复为都,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地方性都会。金、元两朝在陕西置京兆府(路),此“京兆”与建都之地无关,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华阴以西一带地区。北洋政府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府尹为京兆尹,符合金朝以前“京兆”之意。民国政府成立时废黜“京兆”之称。

  盛乐郡:西汉时期置郡,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祁县东部一带地区。

  渤海郡:历史上的渤海郡在地域上有两个称谓,另一为渤海国。西汉时期从巨鹿、上谷之地分出渤海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沧州东关),其时辖地在今河北省、辽宁省之间的渤海湾一带。唐朝时期的东北靺鞨(古女真族),以粟末部为主体亦建立过渤海郡,先称振国(震国),又称渤海国,其时辖地在今东北松花江以南至渤海地区。后来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遂名渤海国。渤海国地跨乌苏里江两岸,在今辽宁、河北、山东三省之间的渤海湾沿岸一带。后唐同光四年(丙戌,公元926年),渤海郡为大辽国契丹族耶律·德光所灭,以后不复存在。

  太原府:亦称太原郡。战国时期秦国庄襄王四年(乙卯,公元前246年)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其时辖地在今山西省五台山和管涔山南部一带、霍山北部一带地区。北魏时期辖地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交城县、平遥县、和顺县之间的晋中一带地区。隋朝时期改晋阳为太原,又另设晋阳,与太原同城。唐太原府洽亦在此地。宋太宗太平兴国中期(庚辰,公元980年)改并州为太原府,移治阳曲(今山西太原)。以后宋朝、金国的河东路、河东北路,明、清两朝以来皆为府。民国时期改为市,成为山西省会所在,一直沿用至今。

  堂号

  京兆堂:以望立堂。

  盛乐堂:以望立堂。

  渤海堂:以望立堂。

  太原堂:以望立堂。

  赫姓历史名人

  赫天浪:(公元1923~今),满族,辽宁辽阳人。著名中国国民革命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基础教育家。

  赫荣耀:(公元1938~今),满族;辽宁沈阳人。著名现代教育家。

  赫兴中:(公元1943~今),河北新城人。著名现代书画家。

  赫 炬:(公元1942~今),辽宁人。著名金融管理专家。

  赫建华:(公元1938~今),女;河北巨鹿人。著名跳伞运运健将。

  赫金全:(公元1949~今),河南潍阳人。著名地方国防工作者。

  赫国胜:(公元1956~今),辽宁沈阳人。著名金融学专家、教育家。

  赫永峰:(公元1956~今),蒙古族;内蒙古托克托人。著名地方公务员

  赫保真:(公元1904~1987),山东潍县人。著名国画家。


猜你喜欢:

1.百家姓五行属土的姓氏

2.百家讲坛百家姓耿姓

3.百家讲坛百家姓阎姓

4.百家讲坛百家姓史姓

5.百家讲坛百家姓骆姓

百家姓赫姓姓氏渊源_百家姓赫姓由来

赫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五百二十五位,以盛乐、渤海、太原、京兆为郡望。接下来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百家姓赫姓姓氏渊源,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赫姓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百家姓贺姓来源_百家姓贺姓源流
    百家姓贺姓来源_百家姓贺姓源流

    贺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十三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七十万七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左右。接下来

  • 百家姓何姓来源_百家姓何姓起源
    百家姓何姓来源_百家姓何姓起源

    何姓,出自姬姓。周武王之子封于韩,灭国。其后裔韩武子(另一种说法是韩武子是晋同族曲沃桓叔后裔,即周成王弟姬唐叔虞之后)仕晋,封于韩原,以地

  • 百家姓郝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郝姓来源
    百家姓郝姓姓氏起源_百家姓郝姓来源

    郝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接下来由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百家姓郝姓姓氏起源,希望大

  • 百家姓寒姓姓氏渊源_百家姓寒姓起源
    百家姓寒姓姓氏渊源_百家姓寒姓起源

    寒氏是一个古老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一千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九百六十三位。 接下来学习啦小编

28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