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

公共卫生服务毕业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近年来,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1N1等病毒的爆发和流行使我国公共卫生服务经受严峻的考验,整个社会开始前所未有的关注公共卫生服务问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公共卫生服务毕业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公共卫生服务毕业论文篇1

  浅析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

  1健全工作体系

  1.1组织保障市政府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卫计、发改、财政、民政、教育等15个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汉川市健康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卫生计生局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局机关相关科室和试点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汉川市卫生计生局健康管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4个乡镇试点单位均成立了以当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1.2技术保障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指导团队的基础上组建了5支市级健康管理服务指导团队,负责全市项目工作的指导、督查与考核。每个乡镇试点单位组建了由医疗、公卫等人员组成的健康管理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健康管理督导、村级考核、签约服务。

  2提升服务能力

  2.1实施规范化工程投入150万元,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二楼进行全面改造升级,力争打造成全省一流的健康管理中心;自筹资金180余万元,在5家试点单位组建示范化、标准化、信息化、自动化的健康小屋;4家试点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对所辖的试点村卫生室进行了改、扩建,做到绿化、美化,真正体现人性化。

  2.2实施标准化工程投入资金50多万元,制定了统一的《汉川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手册》、宣传专栏、签约协议书和宣传折页,做到形象标识统一、制度标牌统一、宣传专栏统一、档案管理统一、工作模式统一“五个统一”。

  2.3实施信息化工程依托汉川市卫生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医、保、防健康信息的互联互通。将身份证号作为唯一识别号码,启用新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系统;全市所有医疗机构均安装运行统一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实行电子病历、电子处方,新农合管理系统已实现市、乡、村全覆盖;试点单位健康体检系统、健康管理评估系统和健康小屋所有数据及时与综合管理平台对接。

  3强化工作模式的探索

  3.1建立健康管理流程

  按照健康管理的核心内容,结合该市实际,坚持个性化设计和跟踪服务两个原则,建立了汉川市健康管理六项工作流程,即:“建立健康档案、进行健康体检、填写评估问卷、解读评估报告、制定签约服务、实施干预指导、开展阶段评价”。制定了《汉川市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立健康管理中心;在市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建立健康管理部,市人民医院组建高血压、糖尿病干预门诊,市中医医院组建中医治未病健康管理科,市妇幼保健院组建孕产妇、儿童健康管理门诊;在仙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隍镇卫生院、沉湖镇卫生院和杨水湖防治院等4家基础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卫生院建立健康管理室;每个乡镇试点单位确定4家村卫生室开展健康管理试点工作。

  3.2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流程

  市妇幼保健院与市民政局联合办公,对已登记的新婚夫妇进行摸底造册,进行跟踪管理,并将相关信息及时反馈到户口所在地乡镇卫生院,由乡镇卫生院对其进行定期随访;乡镇卫生院负责对辖区内中、小学生建立健康档案[7],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对其进行评估和干预;高中至65岁期间的所有人群按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由服务对象自主选择不同的医疗卫生单位提供不同内容的个性化服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从业人员的预防性健康管理[8];乡镇卫生院负责为本辖区65岁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中医体质辨识、评估和干预,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指导和督导,市级综合医疗机构负责提供技术支撑和转诊服务。

  3.3建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

  结合流程制定并下发了《汉川市促进基本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医疗保障有机结合的创新之路,促进各项工作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汉川市综合医院临床医生参与基层医疗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管理办法》,将全市30家项目实施单位分成3个片,分别由市人民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中医医院3家市直综合医院负责,向每个卫生院选派不少于3名临床医生的团队,建立对口包片、定向联系、双向转诊制度。结合健康管理试点工作,制定和下发了《汉川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和《汉川市65岁老年人健康管理实施办法》,在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设计了特定需求和个性化的服务包,供服务对象自主选择签约医生和服务包。

  4强化政策支持的突破

  4.1实现新农合资金突破

  积极探索新农合资金总额预付和费用前置的方法,新农合先期出资100万元,主要支持4家乡镇试点单位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和65岁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开展高血压、糖尿病和65岁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管理签约式服务。本着“知情、自愿、自费”的原则,高血压患者签约600元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包,个人自付400元,新农合报销200元,享受在基本药物目录内一年免费针对性用药;糖尿病患者签约900元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包,个人自付600元,新农合报销300元享受在基本药物目录内一年免费针对性用药;65岁以上老年人签约500元的健康管理服务包,个人支付100元,新农合报销240元,可享受相应价值的健康管理服务。

  4.2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突破

  在实施65岁老年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检项目的同时,我们将老年人基础服务包体检项目由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由省的137元提高到150元,对试点单位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年终考核经费的基础上适当予以倾斜。

  4.3实现地方财政经费突破

  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将健康管理工作纳入到全市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中,将健康教育材料制作和健康指标的监测评估等费用,按人均1元的标准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同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标准,逐步与基本医保、商业保险等部门结合,培育和发展医疗保险市场,完善投入方式,为健康管理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总结汉川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工作的实践,有以下的几点启示:

  ①转变理念,未雨绸缪。只有理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之间互为补充、协调促进的关系,才能把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既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组织、政策、技术的保障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也使健康管理具体的干预评价措施丰富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涵,健康服务老百姓更乐于接受,工作才具有强大的生命活力。

  ②大力宣讲,提高认识。宣讲是自我提高的过程,也使传播理念、提高认识的过程,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广泛宣讲,形成全社会对健康管理的一致认同。

  ③试点先行,循序渐进。健康管理是一个社会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工程,是一个全新工程的尝试,没有现成的模式予以借鉴。先期试点,摸索路径,总结经验,分期铺开,循序渐进,全市工作一盘棋。

  ④鼓励创新,善于总结。争取政府支持,寻求在政策上的突破。鼓励各试点单位在各自的工作、人力资源、地理优势上,开展创新性的签约服务服务模式,边试边行,善于总结,最终才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更贴近老百姓生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与健康管理更具有可持续性的协调发展。

  公共卫生服务毕业论文篇2

  谈我国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等化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同时,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也给社会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和矛盾,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不均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的重要表现之一,它不仅影响到国民的健康,也破坏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实现,同时影响了经济效益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城乡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

  1 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内涵及意义

  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等化,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全体公民,无论其民族、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及社会地位,都能平等地获得政府提供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在不同阶段具有不同标准的,结果大致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是属于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一项,主要包括居民健康档案、预防接种、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健康教育、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管理等。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的目标是保证城乡居民生存和发展的起点公平、城乡居民基本就医权的平等以及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服务均等。

  因为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较广,所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扩大的动态服务。由于国家统筹规划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性,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也是一个多标准的体制,一般有三种理解:一是最低标准,即要保底;二是中等标准,即政府提供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达到平均水平;三是最高标准,即全国各地城乡的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结果均等、水平一致。因此,一般对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等化的内容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人人均享有保障自身健康权的服务权利;二是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是根据公民的健康需要和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确定的。

  党的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并提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战略要求。促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发展,对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完善我国保障体系,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城乡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不仅能给城乡居民带来福利,改善民生,同时有利于解决城乡二元化的问题,促进城乡共同发展,对社会和谐和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2 我国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现状

  我国目前存在着严重的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化现象,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及设施的分布不尽合理,农村卫生资源配置远远不及城市。这种不均等主要表现为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从卫生总费用的城乡分配看,城市卫生费用远远超过农村卫生费用。城乡卫生总费用的不平等就会表现为城乡占有卫生医疗资源的不平等。同时城乡之间卫生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医疗设施质量的差距使得城乡间占有卫生医疗资源的不平等程度更为明显。从城乡人口在获取医疗资源的可及性来看,农村远落后于城市。

  对于评价各地区居民所享受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状况,每千人中卫生技术人员数是个重要的评价指标。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城市每千人中卫生技术人员数为762,比2005年(5.82)增长了30.93%,2010年农村每千人中卫生技术人员数为3.04,比2005年(2.59)增长了1301%。不论从每千人中卫生技术人员数,还是增长比率上,农村均远远落后于城市。从质量上看,农村地区有限的医疗设施和城市相比本身就是相对落后的,而卫生技术人员几乎没有人愿意到农村卫生系统中任职,从而导致农村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水平越来越低;与农村地区相反,城市地区的大多数公立医院,卫生技术人员一般均接受过良好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教育,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同时配备了较先进的医疗设施和设备。这种服务人员和服务设备上的差别会造成城乡之间医疗需求的分布不均衡,从而使我国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进一步趋于非均衡的状态。

  3 我国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不均等化发展的原因

  我国城乡卫生医疗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首先与政府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城乡二元卫生结构是政府重城轻乡的必然结果。同时对地方政府以GDP为标准的政绩考核方式使得地方官员不关注无法产生短期经济增长的卫生医疗服务,在医疗卫生领域进行甩包袱式的改革。

  从我国的经济结构上看,“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导致了城乡卫生二元结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被明确划分成城市和农村两大块,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卫生和医疗服务资源配置更加倾向于城市,城市的发展优先于农村,这直接导致了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呈现不均等化发展状态。

  从我国公民的经济收入和支出上看,农村居民的收入远低于城市居民,并体现在支付能力上农村居民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收入差距严重地抑制了农村居民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造成城乡卫生医疗服务支出上的不均等;同样的,农村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远低于省市政府的财政支付能力,而政府财政是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经费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卫生和医疗服务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的卫生医疗结构条件十分落后,服务人员力量单薄,卫生医疗结构单一,难以提供农村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从我国的户籍制度上看,居民被分为市民和农民,户籍属性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城乡居民拥有的不同社会身份,使得两者在享受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上的地位截然不同,拥有城市户籍的居民容易获得较好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而农村户籍的居民则较少甚至无法获得较好的资源。

  从城乡医疗保障制度来看,我国现行的城乡医疗保障制度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三张医疗保险网逐步实行无缝覆盖时,认为分割的城乡医疗保险二元特征也表现出来。第一,覆盖对象不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城镇所有用人单位。城市居民医疗保险的保障对象是城镇户籍且未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内的特定城镇居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则是面向农村居民。第二,筹资标准不同。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一家庭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国家没有明确的筹资责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则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从城乡医疗保险的筹资来说,城镇医疗保险人均筹资额大于农村。第三,保障水平不同。城乡医疗保险爱你都有起付线和封顶线的制度安排,但是城乡医疗保险的补偿额度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报销额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额的数倍。

  4 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国际经验

  美国在实现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等化发展中有较强的制度保障。在美国有比较完备的医疗保障体系,确保每个公民都可以享受到均等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美国的医疗保障体系主要是依托私人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两种形式,私人医疗保险是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保险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承担,并且由于保险金的费用可用来减免税款,因此大部分的公司雇主都愿意为雇员支付此笔费用。社会医疗保险则是由联邦政府或州级政府设立,用于针对贫困人口及老年人口的医疗补贴,同时联邦政府还提出了各项针对弱势群的医疗补助计划。

  德国政府主要是通过财政的均等化落实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财政的均等化包括纵向财政平衡和横向财政平衡两个方面。纵向财政平衡是指上下级政府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财政分配资源是根据各级政府所承担职能所需资金量和政府财政的负担程度,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各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平衡,税收协调是纵向财政平衡的主要形式,联邦政府通过调整共享税在各州的分配比例来达到纵向财政平衡的目的,同时,联邦政府还通过财政补充拨款来辅助平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横向财政平衡是通过将财力雄厚州的部分财政收入转移到财力相对较弱的州,从而达到各州之间财政相互协调的目的,使财政收入和支出达到一定程度的平衡。德国政府为实现财政均等化制定了明确的国家法律进行有效保障。

  日本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领域也建立了相关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通过制定一系列法律法规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并且适时地制定公共卫生设施的发展计划。为确保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源供给,日本政府建立了公共财政预算和财政融资制度,对各级医疗机构通过公共财政预算给予支持,并对民间卫生和医疗事业实施税收优惠、提供低息贷款等政策,有效弥补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供给的不足。

  国际上实行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等化发展采用的措施主要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建立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法律保障体系;(2)充分落实中央统筹和地方发展的财政平衡政策;(3)鼓励民间、私人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作为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补充。

  5 我国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对策措施

  为维护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公益性,建设覆盖全民的医疗体系,实现我国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均等化发展,我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健全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等化的法律法规。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均等化的有效保障,尤其对偏远山区居民及重点人群(如妇幼儿童、流动人口、老年人、中低收入居民等),应打破户籍制度的限制,加快推进城乡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均等规范化,确保人人享受相同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权利。户籍制度恶化了社会公平造成城乡居民在社会福利上的不平等,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是必然的,其改革的大方向是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制定科学合理的财政体制。

  推进政府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将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民生建设指标纳入对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指标当中,并改变考核方法,变对上负责为对下负责,以公众的满意度来评价地方政府的政绩。建立合理的财政支付体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卫生事权和财力,优化转移支付制度,改善财政对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地域性差异,缩小城乡差异。

  第三,鼓励民间、私人卫生医疗事业的发展。

  创造支持民间卫生和医疗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环境,积极发挥民间社会力量,对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进行补充,同时通过市场机制引入民间卫生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竞争,促进公共医疗服务的进一步完善。

  第四,逐步实现城乡医疗保险的整合。

  现行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和缴费标准均有不同,要实现城乡医疗保险的整合难度很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整合并不是不可能。城乡医疗保险的整合应该先稳定城镇医疗保险水平,然后逐步提高农村医疗保险水平,再逐步实现城镇与农村医疗保险的整合,实现城乡医疗保险均等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保障制度与政策研究[D].南宁:广西师范学院,2012.

  [2]王双彪.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现状、挑战及对策[J].职业与健康,2013,(3):377-380.

  [3]刘海英,张纯洪.我国城乡公共卫生资源投入不足还是配置失衡[J].中国卫生经济,2012,(8):12-15.

  [4]桑凤平.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经验观照与下一步[J].改革,2012,(5):150-153.

  [5]李妮.实现我国城乡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政策设计[J].知识经济,2012,(23):75.

  [6]解垩.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32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