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艺术类论文>电视电影>

电影艺术赏析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视听艺术,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电影语言、电影音像共同构成了电影艺术的声音世界,并在塑造人物形象、营造场景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赏析电影对于我们陶冶情趣也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艺术赏析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影艺术赏析论文篇1

  浅析电影《红色小提琴》的声乐艺术赏析

  [摘要]意大利电影《红色小提琴》是由导演费朗索・吉拉德执导拍摄的一部独特影视作品,电影围绕着一把有着三个世纪历史的小提琴展开叙事,在不同的环境中上演了一幕幕和小提琴有关的故事。由作曲家约翰・克里格亚诺进行创作的电影配乐对于电影的成功起了重要的作用,深化了电影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本文将以电影《红色小提琴》为载体,对电影配乐中的声乐艺术对电影主题的深化和人物思想情感的表达的重要作用进行解读。

  [关键词]《红色小提琴》;电影配乐;声乐艺术

  一、有关电影《红色小提琴》的总体概述

  电影《红色小提琴》是由导演朗索・吉拉德执导拍摄的一部独特的意大利电影,在《红色小提琴》这部电影中,故事的主要人物既不是某一个人物,同时也不是一件重要的事件,而是围绕着一把有着三个世纪历史的红色小提琴展开的。这把红色小提琴是17世纪世界著名的小提琴大师尼古拉・巴索蒂为自己即将诞生的孩子而精心准备的一件堪称完美的见面礼物。然而不幸的是,在尼古拉・巴索蒂尚未开始进行制作的时候就传来了自己妻子安娜因为难产而母女双亡的噩耗,这对尼古拉・巴索蒂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打击。为了表达对还没有出生的女儿的诚挚纪念,悲伤欲绝的尼古拉・巴索蒂最终完成了小提琴的制作。在这以后漫长的三个世纪中,小提琴更是数易其主,在世界各地流转,见证了时光的飞转和人世间的爱恨情长。这是一部关于乐器小提琴的电影故事,那么电影中自然而然就少不了配乐的烘托和情感的渲染。电影导演朗索・吉拉德更是花了三年的时间在寻找和整理有关小提琴的音乐故事,并且对各个时期的音乐特征进行了详细的记录来指导电影的创作。电影《红色小提琴》的配乐更是邀请来了美国著名的作曲家约翰・克里格亚诺来担任,事实也证明了这位作曲家电影配乐的成功,获得了2000年奥斯卡的最佳音乐创作奖的殊荣。

  电影《红色小提琴》中伴随着电影画面的不停转换,电影的配乐时而婉转凄美,时而激昂崩进,时而宁静安详,小提琴和不同的主人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都被一幕幕地上演,在电影配乐伴随主题思想的指导下,电影完成了巨大的时间跨度,将和小提琴有着关联的故事一一为观众进行讲述。电影配乐对于电影的主题思想深化和人物思想情感的表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下面就将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二、声乐艺术对该片主题思想的深化作用

  电影《红色小提琴》中的声乐配乐是一直围绕着电影的主题思想进行创作的。音乐首先是这把有着传奇色彩和不寻常经历的红色小提琴的象征,同时也是这部电影故事的灵魂。安娜是小提琴制作师的结发妻子,小提琴是在安娜去世以后完成制作的,因此导演一直给观众留下了一个悬念,那就是小提琴的红色是如何染上去的,这个谜底一直到小提琴在拍卖会上由鉴定专家莫里斯来揭开,此前关于这个谜底都是一个神奇的传说:尼古拉・巴索蒂用自己死亡的妻子的头发制作了一把小刷子,用妻子的鲜血调配成红色的涂料,然后再用那小刷子一下一下地涂了上去。正是因为这个听起来悲情的故事,小提琴才被注入了新的灵魂和含义。这也正像电影中安娜身边那位可以预知未来的奴仆在看到安娜翻起的第一张牌时候说的那样:“夫人您一定会长寿的,您会进行一次长距离的旅行的。”这句话是电影留给观众的一个暗示,当安娜去世以后,红色小提琴开始在世界各地流转,安娜的灵魂也伴随着小提琴开始了一次漫长的时间和空间的旅程,与此同时,这次漫长的灵魂旅程也是在电影的主题思想指导下完成的。

  电影《红色小提琴》的主题音乐是《安娜主题》,这首具有巴赫时代的音乐作品始终营造出一种凄美柔情的氛围,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具有明显的指定表意作用。电影首先是从300多年前的一个意大利钢琴作坊开始的,采用缓慢移动的长镜头向观众展示了小提琴的制作过程,其中出现的那位对小提琴制作有着严厉要求的人物就是尼古拉・巴索蒂――红色小提琴的制作者。这组电影镜头的结尾,响起了由提琴演奏的主题曲《安娜主题》,音乐绵长悠远,跨越时间的沧桑飞逝,将观众一下子带到了三个世纪之后的蒙特利尔的拍卖会现场,一直到这个时候,声乐才开始逐渐在人群中消失散去。电影采用镜头切换的方式将观众直接从古老的意大利小提琴作坊带回到了现代的拍卖会现场,历尽时间的沧桑,这中间仿佛有着难以明说的故事,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于电影配乐对于电影主题的阐释。电影的这个开头也可以看做是对于安娜和红色小提琴这次心灵历程的一个简单回顾,在电影的结尾部分才解开红色小提琴最后一道工序的制作过程,电影的画面和配乐进行了完美的配合,让影片做到了一个首尾呼应,进一步对电影的主题思想进行了阐释。

  当电影《红色小提琴》的镜头转向蒙特利尔的拍卖会现场的时候,镜头缓慢地向前推进,主持人开始向在场的所有观众介绍:“下面我开始宣布本次拍卖会的最后一件商品72号,1681年出品的毕尼高的小提琴一把。”当主持人的话语刚落的时候,小提琴出现在了镜头的正中间,镜头也再一次向前推进,与此同时也再次响起了女生低吟的主题曲《安娜主题》,主持人的声音在女声不断增强的哼唱中逐渐消失。音乐在不经意间将观众再次带回到了300多年前的意大利小提琴作坊中,有关这把小提琴背后的故事也逐渐拉开了序幕。

  安娜神色紧张地来到了小提琴作坊中告诉尼古拉女仆预见她会有困难的时候,为了安抚妻子的激动情绪,尼古拉将那没有上漆完工的小提琴拿给安娜看,表示这是送给即将出生的孩子的礼物。这个时候又是提琴演奏的《安娜主题》再一次缓慢响起,这是电影中再一次暗示安娜和红色小提琴之间非同寻常的关系。在天刚明的时候,作坊中的尼古拉再次听到了和拍卖会上一样的女声吟唱的歌曲,电影镜头也切换到了安娜正在轻轻抚摸着肚子中的孩子,并且嘴里也哼着这一主题曲的调子,仿佛是唱给肚子中孩子听的。电影配乐的这种前后呼应,再一次说明了安娜和几百年以后出现在拍卖会现场的小提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也将电影的主题思想和梅格故事发展的主线展现出来。

  电影《红色小提琴》中接下来发生的五个小故事是伴随着小提琴在世界各地流转中展开的,这一电影的主题音乐总是在不经意间响起,似乎是为了提醒人们只是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人物中所传递出的情感色彩浓重有点差别罢了。电影《红色小提琴》中,小提琴第一次是被奥地利的一家孤儿院买去了,时光流转了100多年,小提琴现在归孤儿卡斯帕所有,卡斯帕跟随着法国的音乐大师乔治来维也纳进行准备寻找为皇家演出的人员。

  在参加比赛的前一个夜晚,卡斯帕拥抱着红色小提琴入睡,由提琴演奏的《安娜主题》再次响起,这也仿佛是为卡斯帕第二天的生命终结的一首挽歌。这之后,红色小提琴在世界各地流转,在热情奔放的吉卜赛人手中演奏了一首首欢快跳动的乐曲;在英国音乐家波普的手中演绎又变成了一种狂野和浪漫主义气息;在中国女性项蓓的手中演奏出来的更多是悲伤压抑的节奏,等等,这些都是由主题曲《安娜主题》衍生变化出来的。电影配乐的这种设计可以将几个本来看似凌乱的故事串联在一起,具有一个集中的主题思想,另一方面都不偏离电影的主题曲《安娜主题》这首配乐,充分说明了安娜的灵魂和红色小提琴的整体性,不管电影的场景如何变化,电影的主题思想依旧清晰可见,并且以不同形式和风格的音乐进行呈现,也说明了其灵活性和变化性的特点。

  在300多年以后的蒙特利尔现场拍卖会上,当乐器鉴定专家莫里斯第一次看到小提琴的时候,主题曲《安娜主题》由弱渐强地响了起来,莫里斯深情地抚摸着小提琴,仿佛在聆听着它的倾诉。当他第一次听到小提琴演奏的时候就是《安娜主题》这首主题曲,莫里斯再次陷入到了一种沉思之中。在莫里斯对小提琴进行调查研究的时候,主题曲《安娜主题》会经常若隐若现,就像是一声声地呼喊,莫里斯最后冒险用赝品和真品进行了调换,坐在回家的车上深情地抚摸着小提琴。在电影的最后,主题曲《安娜主题》清晰完整地再现,和片头的那女声的吟唱首尾呼应,象征着小提琴和安娜的灵魂最终得到了安息。

  三、声乐艺术对片中人物思想情感的表达作用电影中的小提琴是出自于尼古拉这位造琴师的手,这把小提琴是为了迎接自己将要出生的孩子,可是因为妻子难产而母女双亡,安娜的灵魂也仿佛融入了红色小提琴中而获得了重生。所以这一段的电影配乐基调是苍老的神秘忧伤情感。主题曲《安娜主题》本身就是一首极富抒情性的优美旋律,带有一种忧伤的感觉,在提琴的伴奏下,女生的吟唱更加具备感染力,妻子安娜的不安,女仆的预言,尼古拉对于妻子的安抚以及妻子吟唱的幻觉都在这种凄美的乐调之中营造了一种不祥的氛围。安娜的难产身亡,尼古拉的悲伤欲绝都可以通过这首苍老的忧伤乐调打动观众的内心。

  当红色小提琴的所有权被转移到了孤儿卡斯帕手中的时候以及后面的维也纳之行,音乐也在故事情节发展的需要下进行了不同的变化,曲调也变得更加清新优雅。孩子们合奏的歌曲充满了巴洛克的色彩,让观众悲伤的情绪得以缓解和疏散,为下面的故事叙述做好了铺垫。年幼的卡斯帕在被音乐家乔治带到维也纳以后也开始充满了美好的幻想,伴随着练习节奏的不断加快,卡斯帕的琴艺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然而卡斯帕不良的体质和老妇人的语言始终在头脑中挥之不去。电影的画面和配乐形成了一次冲突,在观众满怀期望卡斯帕可以取得优良成绩的时候,也难免会对他的身体产生一种担忧,卡斯帕果然在参赛的时候死去,这后半部分的音乐就成为他的一首挽歌。小提琴随后又在吉卜赛人和中国女孩手中待过,每一次的易主都会有不同的音乐出现,主要是为了主人思想情感表达的需要,小提琴的艺术生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

  四、结语

  电影《红色小提琴》中的配乐和电影画面进行了完美的配合,同时也体现了导演在故事情节设置上的构思,充分发挥了声乐的艺术价值,为观众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有关一把红色小提琴的故事,电影的配乐对于电影主题思想的深化和人物思想情感的表达起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马宝艳.小提琴的旅行――电影《红色小提琴》音乐赏析[J].电影文学,2007(24).

  [2] 雷兴明.红色浪漫的启迪――约翰・科里利亚诺《红色小提琴――为小提琴和管弦乐队的恰空》的创作技术途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02).

  [3] 杜乡.影片《红色小提琴》中音乐家的原型分析[J].电影文学,2008(07).

  电影艺术赏析论文篇2

  浅谈电影《快乐的大脚》配乐艺术赏析

  [摘要]影片《快乐的大脚》是由著名导演乔治・米勒于2006年执导的一部动画片。电影以一只与众不同的小帝企鹅的成长经历为主线,讲述了一只受人歧视的小企鹅如何变成一名英雄的故事。整部影片向观众诠释了深层次的人性,影片充分调动了现代歌舞元素,演绎出冰天雪地里的激情,热情欢快的踢踏舞和动感的配乐也成为影片的亮点之一。本文尝试对影片精彩场景分析来揭示该片配乐的独特艺术魅力。

  [关键词]《快乐的大脚》;歌舞元素;配乐艺术

  影片《快乐的大脚》的导演乔治・米勒曾荣获三次奥斯卡提名。1992年的《再生之旅》使米勒荣获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1998年他执导的电影《小猪宝贝》票房不俗,也为乔治・米勒赢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和最佳改编剧本提名,最终该片摘得最佳视觉效果奖。也正是那头聪明伶俐的小猪使观众们领略到了乔治・米勒在暴力视觉之外的一颗未泯的童心。其实米勒是以动作片起家的,《快乐的大脚》是他执导的第二部适合儿童题材的影片,也是他的第一部动画影片。该部影片邀请了众多大牌明星加盟助阵,也说明了导演对这部影片的重视和对全球CG动画产业的期望。该部影片以其唯美的动画场景、动感的配乐、动态激情的舞蹈元素和众多大牌影星的精彩配音一举夺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奖,其插曲The Song Of The Heart也获得2006年电影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属于帝企鹅的伟大的时代,他们的族群占据着南极洲的最深处。在帝企鹅家族里每一只帝企鹅都是依靠美妙动人的歌声寻找自己心灵的伴侣,诺玛・珍和孟菲斯就是这样结合在一起的,婚后不久帝企鹅宝宝曼波出生了。曼波从小就表现出较大的舞蹈天赋,可是天生的五音不全导致了它是家族里唱歌最差的企鹅,这在当时的帝企鹅家族里是不被允许的,可怜的曼波甚至被视作邪恶的象征。不会唱歌的曼波却和家族中最优秀的歌手格洛丽亚成为好朋友,两者衍生出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毕业晚会上曼波屡次破坏了会场的气氛而被孤立,在它垂头丧气的时候却被一只海豹追赶着逃到了一片新的领域,遇到了一群阿德兰企鹅,在这里曼波的舞蹈天赋得到了充分肯定。曼波和新朋友出现在了为格洛丽亚的情歌派对上,并以快乐大脚带动了整个派对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却遭到了首领的反对,首领认为曼波是邪恶的,正是因为它才造成了食物的短缺,曼波为了找出食物短缺的真正原因也为了向族类证实自己的大脚和舞蹈是对快乐的追求,曼波和朋友们踏上了漫漫征程。他们翻过高俊危险的雪山,穿过海象的领地,终于到达了人们的领地。

  看着满目疮痍的大地、鲸鱼背上触目惊心的伤口、各种随意丢弃的机器残骸,曼波坚定了去和人类交流请求人类将鱼类还给企鹅的念头。最终,在海底公园的曼波再次跳起了欢快的舞蹈,也使人们陷入了反思之中。最终曼波回到了帝企鹅家族,面对固执的首领诺亚和质疑的族类,曼波宣布了鱼类消失的真正原因。同时曼波还把人类引领到了帝企鹅的圣地,向人们展示了企鹅们快乐的大脚和欢快的舞蹈,最终曼波也赢得了爱人格洛丽亚的芳心。影片的歌舞是整部影片的亮点,片中能听到的动听歌曲包罗万象,包括皇后合唱团的Somebody To Love、王子的Kiss、弗兰克・辛纳特拉的My Way等多首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配乐大师约翰・鲍威尔在熟悉的经典节奏中融入了摇滚、嘻哈与当代的打击乐,使整部影片的配乐旋律优美、动感十足。

  一、精彩的配乐渲染出影片的精彩场景

  《快乐的大脚》这部影片有很多震撼人心的地方,比如惊心动魄的探险历程,热情奔放的歌舞场面和逼真的人物形象设计等,都给观众带来了视听上的震撼。在这晶莹剔透的冰雪世界里,冰雪交融的碧海蓝天、遍地延伸的冰雪裂痕、迷幻神奇的极地极光都处处展示着南极洲这片净土的独一无二。高贵的帝企鹅们是一个快乐的族群,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能歌善舞,影片中的美妙歌声和热情奔放的音乐再加上出神入化的踢踏,这一切都深深地震撼并净化着当代社会一切浮躁和喧嚣,给观众带来了无限向往和轻松愉悦的观感。

  (一)后现代化的歌舞派对烘托了整部剧情

  在影片的开始,诺玛・珍和孟菲斯的情歌派对上,优雅的舞蹈,美妙的歌声使观众眼前随之一亮。180度的摇镜头把帝企鹅独特的爱情聚会刻画得惟妙惟肖,也把我们渐渐地引入到帝企鹅的神秘世界中去。曼波的毕业典礼的海底热舞中,走路摇摆不定的帝企鹅们在海里却灵活如梭,在游过水面的时候,身后还拖着长长的水花,设计者别具匠心地利用了水花效果为热情的舞者们编排了一场整齐生动的集体群舞。配乐上采用的是极富动感旋律的说唱音乐,将毕业生们欢快的心情和企鹅们对大海的钟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影片中的大量精彩歌舞盛宴片段也是影片的一大卖点,其中第四次出现的歌舞场面更加火爆。在格洛丽亚的情歌派对上,帝企鹅聚集在这片辽阔空旷的雪地上,此时音乐先入为主,在长镜头的慢慢推进下,缓缓地揭开了这场盛宴的帷幕。轻快的音乐、柔情的对唱展现了帝企鹅家族时代的风俗,这里配乐大师运用了大量的当代轻音乐旋律,将情歌派对的柔情浪漫的场面烘托到了极致。主题曲The Song Of The Heart不仅表现出格洛丽亚对爱情的美好追求,也表现了帝企鹅族类对于纯洁爱情的崇尚之情,更从侧面反映出帝企鹅对音乐的情有独钟――每一位帝企鹅都有各自的心曲,依靠自己美妙的歌声找到自己心灵的伴侣。场面在对唱的形式上也充分运用了现代歌舞表现形式,一个出色的主唱,大量优美轻柔的伴唱,再加上众星捧月般的轻柔的舞蹈,这简直就是一个现代版的现场演唱会。随着曼波和朋友们的出现,场面渐渐进入了另一种音乐表现形式:一个主唱,多人伴舞,音乐的风格也随之而改变,场面大量运用了Rock等时尚音乐元素和伦巴等时尚舞蹈元素,曼波的火爆踢踏舞第一次引爆全场,踢踏舞的出现也打破了家族派对中一成不变柔情舞蹈,曼波热情高涨地舞动着,族人们也随着节奏不断地增强也渐渐地融入了神奇的踢踏世界。

  最后在影片的结尾场面,这是舞蹈场面中最宏大的一次。帝企鹅们解决了食物短缺的危机,这也意味着帝企鹅族群接受了曼波,曼波也成为族群中的英雄。族人们完全地、放松地享受着踢踏舞带来的快乐感受。现代音乐元素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弘扬,成千上万只帝企鹅穿着整齐的燕尾服踏着一致的步伐,敲打出强劲的节奏,把欢乐的气氛推向极致,曼波的勇气和快乐感染了数以万计的观众,也为影片恰到好处地收了尾。影片中大量的歌舞元素的运用,也敲定了影片的艺术风格,使《快乐的大脚》也变成了一部时尚的歌舞剧。一群群可爱憨厚的帝企鹅伴随着ROCK的节奏跳着出神入化的踢踏,现代气息扑面而来,强劲动感的音乐打破了南极洲坚硬的冰壁,使整个南极处于歌舞盛宴的顶端,再坚硬寒冷的环境也融化在了这劲歌热舞之中。
  (二)动感的配乐为生死搏斗场面锦上添花

  当曼波和海豹惊险搏斗的时候,紧张优美的配乐无疑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当曼波被孤立在浮冰上,这时周围是没有任何声响的,四周静谧得使人感到空虚,整个环境寂静得可怕,直到曼波感觉到了异常,都没有任何一点的音乐提示,这样的编排显然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当这种静谧压抑到了极致,突然音乐急剧地响起,海豹的偷袭开始了,紧张的搏斗扣人心弦,看得观众心惊胆战,音乐的节奏也是恰到好处的。曼波逃离了水面,这是音乐在经过短暂的停息后进入到了更加紧张的追逐中,曼波在薄冰上奔跑,海豹在冰面下直追,场面设计把南极洲特有的地理环境表现得危险异常,音乐带来的紧张气氛完美地融入到了这种危险之中。当曼波再次被击入水中,这段精彩搏斗的小高潮也完成了,随之而来的是短暂的寂静,这场寂静又为新的追逐做好了铺垫,也让观众高悬的心稍稍放松,紧接着音乐跟随着海豹的狡诈接踵而至。海底的追逐展现了南极洲海底的特色:密集曲折的冰柱,窄小繁多的冰窟,随着镜头一转,曼波扶摇直上,高耸的冰岩给观众们呈现了逼真的海底神秘景观,音乐也由紧张高潮恰到好处地转位低沉悠扬。

  二、影片中的歌舞元素再现了好莱坞的电影文化理念

  美国电影一直推崇的是商业至上,在全球文化大环境下,为了赢得世界各地的观众,打破世界观众群的欣赏局限面,就要对世界各个国家和民族及地区的优秀的艺术文化进行吸纳和包容,这就是“文化大熔炉”一种体现,也是美国电影开辟市场的一种战略。

  《快乐的大脚》中曼波出神入化的踢踏舞,就起源于美国的底层大众,是爱尔兰民间舞蹈和非洲黑人舞蹈的一种结合,这种舞蹈流派注重开放和自由,舞者不必注重舞姿,而是通过脚下打击节奏的技巧性和复杂性取胜。正是这种下层踢踏和街头街舞为《快乐的大脚》带来了现代歌舞表现形式上的巨大成功。 此外,小人物成为大英雄也是好莱坞商业运作模式的一种百试不爽的套路,好莱坞式的小人物往往都肩负着拯救和铸造辉煌的重任。《快乐的大脚》正是这种招牌套路:一个被家族排斥遗忘的小企鹅,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最终蜕变成为家族的英雄,不仅拯救了自己的族群,而且还拯救了人类和全世界。这是一部典型的好莱坞式的商业励志片。同时,《快乐的大脚》也是美国经典电影的缩影,正是有着“熔炉文化”导向的美国,才使电影具有容纳百川的博大和兼容。

  三、综 述

  《快乐的大脚》以欢快的歌舞剧的表现形式,既轻松有趣地讲述了故事又严肃地揭示了现实。影片加入的动感歌舞元素为影片增色不少,以超现实的创作手法表现了小企鹅曼波的成长经历和种种的矛盾冲突,现代歌舞的热情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剧中压抑的气氛,影片在歌舞剧的创作框架下,将小人物大英雄的创作思想和生态环境主题巧妙地镶嵌其中,获得了观众的重视和喜爱,这也是《快乐的大脚》在创作上较之其他动画影片更胜一筹的地方。

  综观后现代电影题材,大多强调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和淳朴。《快乐的大脚》正是后现代电影题材的难得佳作,影片以南极洲神秘的原始地貌为环境,再现了帝企鹅真实的生活状态。在创作中穿插着小人物大英雄的三部曲。其原型就是“丑小鸭变天鹅”的故事,以一只与众不同的小帝企鹅的成长为主线,讲述了这只受人歧视的小企鹅如何变成一名英雄的故事。故事里穿插着亲情、爱情和友情,通过坚强的信念和对生活的热爱,这名默默无闻的小企鹅最终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解救了整个家族,并使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类开始做出反思。导演乔治・米勒希望借助企鹅的故事告诉人们,必须与大自然共存共荣,“我们要对这个世界负责,这包括了如何对你的家庭、父母、朋友、社区和地球”。

  注释:

  ① 百度百科:《快乐的大脚》,http://baike.baidu.com/view/648519.htm。

  ② 韩艳梅:《<快乐的大脚2>跨文化解读》,《电影文学》,2013年第1期。

  ③ 阳欣:《<快乐的大脚>:美国精神、乐观主义之歌舞再现》,《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09年第8期。

  [参考文献]

  [1] 曾田力.影视剧音乐艺术[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3.

  [2] 曾田力.电影电视剧音乐分析教程[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

  [3] 张敏,孙晓丹.香港经典武侠电影配乐赏析[J].电影文学,2010(23).

  电影艺术赏析论文篇3

  浅谈电影《霸王别姬》镜头语言下的影视叙事

  一、电影《霸王别姬》的主要内容

  《霸王别姬》讲述京剧的故事,著名导演陈凯歌巧妙借用《霸王别姬》将电影回归到经典的叙事层面。在影片中,两个主角师兄蝶衣和师弟小楼是从小到大一起成长起来的,长大后的他们一起演绎《霸王别姬》,并且在整个京城非常有名,此后他们约定要演一辈子京剧。但后来的小楼娶了妓女菊仙,此后师兄弟二人关系决裂并且不再合作。在“”中,段小楼在造反派的威逼下,师兄弟二人互相揭发罪行,小楼的妻子最终经受不了刺激选择自尽。经过11年打倒_后,这对师兄弟终于重归舞台,最后一次唱响曾经誉满京城的《霸王别姬》。

  二、《霸王别姬》的叙事结构与叙事时间

  电影《霸王别姬》从历史述说的叙事角度出发,把戏剧舞台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采用它―他者的叙述方式,采用“镜像+字幕”的故事外的叙事方式。影片故事的表层结构讲述了程蝶衣段小楼菊仙的三角关系。

  影片以倒叙结构作为影片的开始,以时间顺序作为叙事线索。影片中的时间节点反映出历史背景与意义,影片最开始的字幕时间是1977年,而“”的结束时间是1976年,所以设定1977年是告诉我们“”已结束的影片背景。而后影片倒叙至故事的起始时间1924年的北平,时处北洋政府时期。这时出现关键人物程蝶衣的母亲艳红。此时的女性着装应很保守,而艳红的装扮妩媚,并且嫖客的一句“臭婊子”让我们了解艳红的身份――妓女。而后时间推至1937七七事变前夕, 这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夕,有规避历史的嫌疑。这时也是师兄弟二人合作最紧密,唱戏的高潮时期。而后是1945年日本投降到1948年是国民政府离开大陆之前,北平是在国民政府统治下,这时师兄弟二人决裂,不再同台。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到1966年北京“”前夕,是电影发展的高潮,经典表现了人物命运与历史时代紧密相连。影片最后一次出现的时间标注是11年后,又回到影片开篇的时间1977年。

  三、镜头语言中《霸王别姬》影像叙事的色彩分析

  在影视创作中光与色是并存的,把它们单独研究的理由是影视色彩不仅仅是客观人和物体的自然特征,它本身就具有一种叙说的功能。

  电影中京剧表演的形式感和华美的服装与舞台给影片以视觉上的支撑,从而建立起绚丽虚幻、充满高度假设性的诸多场景。影片的摄影师顾长卫从用色彩入手来烘托画面情绪,可谓自成一家。电影在不同历史阶段、不同人物情境采用不同的色彩基调,影片一开始主人公进入戏班就采用了黑白为主的色彩基调,目的是为了展示幽深长远的回忆,同时也暗示了人物悲剧性的命运,使人感到压抑。而后在程蝶衣与袁四爷讨剑的戏中,影片出现蓝色的画面,蓝色给人以清冷幽寂的感觉,画面衬托着人物的内心,表现出程蝶衣内心的痛苦与无助。在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花满楼相亲戏中,大红色调铺天盖地,几乎要点燃整个荧幕,这是影片中最具有视觉张力的戏份,给人带来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也将程蝶衣和袁四爷扮装调戏的场面与清寡阴抑的调子形成强烈的对比,加上淡淡的放烟效果,展现了华美迷离的色调。影片将色彩与人物的命运相结合,很容易融于整个叙事环节之中,引起观众的情感上的共鸣,形成了特别的视觉风格。在整部片子当中,色彩的变幻反差不仅具有构成视觉的功能,同时也展现了作为叙述者的叙述与组织功能。

  四、影像叙事的符号学分析《霸王别姬》

  电影里经常出现的表达方式,就是镜子,透过镜子拍摄人物。由于镜子当中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东西,都是得不到的东西。有一个镜头是袁四爷转过身去,透过镜子看虞姬,为什么是透过镜子呢?因为那里面映着的,是让他恍惚了的虞姬,虚无缥缈的虞姬。在小楼和菊仙成婚的那儿晚,菊仙一个人对着镜子自言自语“不要在唱戏了,过着太平日子,生个大胖小子,一下得两,够了。”对着镜子,那里面映着的。是菊仙对未来婚姻虚幻的想象,未来设定的那么好,可这都是菊仙一个人对着镜子幸福的想象。影片结局,程蝶衣在经历那么多风风雨雨之后,却在最后安定的时候选择了结束生命。把微小的个体置身于历史的长河之中,那么再伟大也是很渺小的。这部电影在历史的细节上挖掘得很细腻,情感也很丰富,对于中国的变迁表现得也很棒。

  五、结语

  影片《霸王别姬》的成功,可以看出导演陈凯歌对故事、人物的把握及叙述的成熟,可体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的追寻与发掘。影片呈现出特殊的变幻大时代背景下,透过个体来表现历史,透过历史塑造人物。电影阐释了京剧的辉煌,探及了人性的巅峰;也讲述了京剧的衰老,步入人生的低谷。在情感最为饱满丰沛的时刻,我们仿佛和程蝶衣一起经历跌落万丈深渊的恐惧和绝望。在那些美丽的戏服化为熊熊烈火的时候,我们同程蝶衣一起心碎成灰。作为具有诗人气质的陈凯歌导演,在影片里呈现出对人生、对人性、对文化、对生命所进行的深刻反思与探究,自觉化的文化视角和具有明显的忧患意识则构成了陈凯歌的影片与众不同的特征与风格。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电影艺术赏析论文”

电影艺术赏析论文

电影是一种综合性的视听艺术,电影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电影语言、电影音像共同构成了电影艺术的声音世界,并在塑造人物形象、营造场景气氛、推动故事情节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赏析电影对于我们陶冶情趣也有不可取代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326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