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中等教育>

高中地理环境研究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环境教育是促进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渗透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环境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环境研究论文范文一:高中地理实施环境教育的意义

  摘要:本文从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环境教育的内容构成和内容关系两方面分析,明确高中环境教育的内容结构和教育意义,为高中地理课程顺利实施环境教育提供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地理;环境教育;人教版;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5-0262-02

  本文通过对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涉及的环境教育进行研究,分析环境教育的内容、结构和特点,探讨在地理课程中开展环境教育的意义,为充分发挥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环境教育功能提供科学依据。

  一、高中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内容的组成分析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内容由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区域环境三部分组成,呈现出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自然地理环境为基础、以人地关系为线索、以区域地理为结合点的特点,着力以提升现代国民的环境意识素养为教育目标,结构内容合理清晰、环境教育目标明确。

  由表1可见,三本高中地理必修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内容的比例均达30%以上。其中,高中地理必修Ⅰ中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力交换部分(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陆地环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所占比重较大。高中地理必修Ⅱ中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的比重较大,主要包括人口增长、城市化、农业、工业等内容,紧扣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的环境教育目标展开论述。高中地理必修Ⅲ中区域可持续发展所占比重最大,主要介绍区域内人类的活动、区域的开发整治,关注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题,寻找在区域发展中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平衡。自然、人文、区域环境三者结合成为高中地理必修环境教育内容的整体。

  二、对高中生实施环境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高中学生由于思维水平、适应水平的提高,已经能比较客观地、深刻地认识世界。他们不满足于教师对他们知识的传授,而希望通过学习,获得对自己生活有用、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学生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的地理习惯,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新课程理念认为对高中生应更加重视德育,特别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环境教育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处的环境,了解人地关系,同时通过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思维能力,并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交往能力、实践能力;而且因为环境教育具有的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可以让学生在获取环境知识的同时,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素质都不断地提高,而且在环境教育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增强,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3.有利于学生顺应时代发展。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取决于社会的需求,另一方面取决于人自身的发展需求。今天,在所面临的共同生存与发展困难面前,全球共同体的观念使学校教育也出现许多相似性,尽管不同国家的教学科目会有差异,但都需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的参与者,而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战略则将人、社会、自然的统一和谐发展看作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并将其看作是解决诸如人口爆炸、资源匾乏、生态环境恶化等世界性难题的重要出路。因此在高中对高中生实施环境教育正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让高中生在认识自然、了解环境的同时,明确自己身上的责任,从而产生为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而贡献自己力量的思想感情。

  4.有利于学生的进一步深造。高中教育处在基础教育的分道口(升学与就业),承担着培养不同社会成员的任务或者为受教育者的发展提供最切实的服务,既要为高中生高中后的分科教育提供可能,更要为他们的生存、实践、发展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现代高中教育正积极地进行素质教育,但现在选拔人才通过高考仍旧是一条主要的途径,因此谈论教育,高考仍是不能回避的话题。而且很多的学生也是通过高考而获得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实现人生的价值。

  三、高中地理实施环境教育的途径

  1.在课堂中实施环境教育。课堂教学是进行环境教育的主要途径。目前,学校课程类型是以学科中心课程为主,所以充分发掘地理教材中环境教育素材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分析高中教学内容可以发现,其环境教育素材在各章节都有体现,从宇宙环境到地球大气环境、海洋陆地环境再到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各种人工环境,都无一不体现地理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所处的环境的特点,所以让学生了解环境,增长学生的环境知识,利用教材内容就是一条很好的途径。

  2.在课外活动中实施环境教育。“感受”远比“了解”更重要。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发现身边存在的环境问题,能切身感受到环境现状的压力,比如说随手乱丢垃圾,交通运输、大声喧哗带来的噪声污染,汽车、工厂排放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使用洗涤剂、洗衣粉、农业喷洒农药造成水污染,施用化肥造成土地破坏,砍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泥石流灾害等等。让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方法,从生活小事做起参与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根据地理教材知识内容,设计一些地理课外活动,如:测定大气能见度、家乡工业布局调查、水资源污染调查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人类不当环境行为对自然的危害,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环境意识和提升环保素养,转化高中地理教学活力。

  四、总结

  近些年来,我国的环境教育有了重大进展,学校的环境教育已使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环境科学知识,了解了环境保护的一些基本内容和基本观点。但这与新课程对环境教育提出的目标仍相去甚远。我国环境教育正继续向纵深发展,但就其现状来看,依然存在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1)环境知识点分散,体系不完整;(2)教学指导思想仍以应试教育为主,素质教育只是纸上谈兵;(3)农村中学办学条件差,环境教育明显处于劣势;(4)教学内容多以室内课堂为主,课外实践普遍欠缺;(5)教师本身的环境素养也限制了环境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黄宇.中国环境教育的发展与方向[J].环境教育,2003,(2).

  [3]孟秀红.地理教学环境教育初探[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2,(3).

  [4]林保忠.地理学科在中学环境教育中的优势分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4).

  [5]刘清玉.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进行环境教育[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4,(6).

  高中地理环境研究论文范文二:浅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

  摘 要: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环境教育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指出:“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所以我们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我们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并去做到:“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高中地理课程中的环境教育包括:大气环境、陆地环境、海洋环境、自然灾害、自然资源等自然环境,人口与聚落、生产活动、地域联系、城乡规划、环境保护等人文环境。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统一,共同发展,是我们开展地理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一、重视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教育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首先要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草场面积世界第二、耕地面积世界第四、森林面积世界第五、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

  国情教育还包括资源的劣势之处。由于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就很少了。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更有力量:比如矿产资源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列世界第53位;人均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0%。再加上地域上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我们已经面临非常严重的资源紧缺问题,尤其西北地区和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已经极度缺乏。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珍惜资源、节约资源,坚决拒绝浪费资源的做法,并且都要培养保护资源的意识。

  要把环境教育具体到高中地理的教学点。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时,引导学生利用地图分析地域环境的分布差异,如水资源分布差异、耕地分布差异,植被分布差异等。从而使学生了解我国各种资源的分布差异,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整体性和差异性上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

  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时,我们可以根据本地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变化为主题,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整理材料,交流学习成果,总结结论。也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本地交通线和村落的分布与地表形态的关系,从而理解地表形态对我们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重视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重视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比如经济全球化、世界经贸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时事概念是必须要给学生讲解清楚的。

  在教学“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时,可指导学生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引导找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还可以利用简单的材料,开展模拟实验:用透明塑料袋和温度计,做一次模拟大气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使学生理解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原理。

  在教学“海洋环境问题与保护”时,我们要搜集翔实的资料图片,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及其对海洋环境产生的危害,从而使学生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明白合作与发展是国际社会的大势所趋。

  三、重视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观

  增强学生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尝试:

  1.结合学校开展“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周,包括举行“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主题班会,由学生共同讨论制定本班爱护环境的守则,并成立学生环境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校园里的环境保护工作。

  2.分小组调查本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所产生的危害,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保护、治理措施,并形成文字性材料,各班挑选较好的材料张贴于学校橱窗内,作为比对,提高学生调查讨论的积极性。如果本地有诸如铁矿、石灰石矿等,教师就可以拍摄真实的图片(或实地查看),以使学生了解开采矿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对耕地、植被的破坏程度。

  3.指导搜集家乡某条河流变化的资料,分析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提出河流治理的措施,并为该河流的未来提出自己的设想。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空间和发展需要的各种资源,人类活动如果遵循自然规律,环境就会向着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的规律,环境则会向不利于我们的方向发展。使学生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我们人类的必然选择”,而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责任的,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作为高中地理教师,结合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角度,理论联系实际,挖掘环境教育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既是提高高考学科成绩的需要,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让学生从国家和全人类的高度认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人教出版社,2009年.

  2.王会英.发挥地理学科优势,渗透环境教育.河南机专学报,2011年02期.

  3.许彩君.地理教学中贯穿环保理念.教育,2011年18期.

  4.惠志娟.高中地理教学中如何渗透环境教育.环境教育,2012年04期.

  5.任聪.浅析高中地理有效教学的实现途径.青年科学,2010年01期.

高中地理环境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高中地理环保论文

2.高中地理教学优秀论文

3.高中地理课程的学习分析以及研究论文

4.浅谈高中地理教育论文

5.有关高中地理教育论文

高中地理环境研究论文

环境教育是促进人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地理课程是高中阶段渗透开展环境教育的重要载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环境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地理环境研究论文范文一:高中地理实施环境教育的意义 摘要:本文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浅谈高中地理德育论文
    浅谈高中地理德育论文

    育人先育德,德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做好高中德育教育,是当代中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德育论文,供大家参

  • 高中地理环保研究论文
    高中地理环保研究论文

    地理教学是强调人与地关系,与环境息息相关,地理教学对环保事业的付出当任重而道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环保研究论文,供大家

  • 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
    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

    现行初高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有较大的梯度,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显得非常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高中数学衔接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高

  • 高中文明演讲稿五篇
    高中文明演讲稿五篇

    作为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展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其实做一个讲文明的人很简单;从我做起,从

1468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