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教育类论文>教育理论> 有关儿童心理教育论文范文

有关儿童心理教育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有关儿童心理教育论文范文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儿童成长非常重要。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儿童心理教育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儿童心理教育论文范文篇1

  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够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积极的心理保障,引导学生学会对人、对事、对己、对自然的积极应对态度、技巧和能力。残障儿童由于存在着身体、生理机能及智能上的不足,发展迟滞,在认知、情绪、意志行为与人格特征方面都与正常儿童有一定的差别,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行为上的异常。因此,需要社会各界特别关注,特别是残障儿童学校更要因势利导,积极地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带给残障儿童一片湛蓝的天空。

  一 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标准

  结合心理发展特点和社会要求,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标准可在情绪、主导活动、人际适应、了解自己和环境等方面加以考察。

  第一,拥有基本稳定的情绪。尽可能地保持愉快、乐观、满意等积极情绪态度,偶尔出现悲观、失望等消极情绪,但不会持续长久;能够向家人和教师适当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保持相对稳定,不出现过激行为。

  第二,乐于融入周围的环境。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能用友善、宽容的态度与别人相处,并且能建立起融洽的人际关系;能将自己的兴趣和精力倾注于学习、劳动和游戏中,并且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尽自己的努力克服困难,争取最大的成功;对学校、社会环境具有积极的接纳能力,能尽快适应环境变化。

  第三,具有适当的自我认知能力。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能对自己的个性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

  二 残障儿童常见的心理困扰

  第一,敏感与敌对,容易情绪激动。自卑心理使他们十分在意自己的缺陷,过多注意别人的语言、行为和态度,对他人的评价也极其敏感,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会表现极端愤怒,也常因一点小事或别人无心的一句话而大发脾气,对外界的情绪反应强烈,情绪波动较大,易发怒,常与人发生冲突。

  第二,自闭与自卑,容易诱发孤独。残障儿童学习效率不高、失败的经历较多,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无能感;由于受过分保护和照料,可能任性、自私并伴有强迫、焦虑、自闭、情感和行为障碍等问题;他们乐于与同伴交往,特别是同为残障的伙伴,但与正常同伴交往时会感到彼此不同,使得他们不愿与周围的人交往,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孤独感,性格变得内向,甚至会出现交往和社会性功能障碍。

  第三,抱怨与悲观,容易内心消极。当残障儿童做事遇到困难或受到嘲笑时就会产生抱怨情绪,抱怨亲人、朋友,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他们常常认为自己是无能的、多余的,有强烈的无能感和不公平感。此外,与正常儿童相比,残障儿童在学习和生活等各个方面都会遇到更多困难,甚至他人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都无法自己解决,因此他们常常对自己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 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第一,培养积极健康情绪,帮助残障儿童找到自我。通过教育活动使残障儿童学会对情绪进行自我调控,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预防和转化不良情绪,在自信中找到自我。学会表达情绪,克制和宣泄不良情绪。也可以帮助残障儿童疏导负性情绪,如愤怒时,可以听音乐、作画、进行运动等,悲伤时找朋友倾诉;焦虑时,可以进行自我放松等。还可以从残障儿童的闪光点入手,逐渐使他们认识到自己不是无能的,以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调动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逐步建立起自信,找到自我。

  第二,优化生活教育环境,潜移默化影响心理情绪。环境是教育的重要因素。稳定的生活和教育场所,必要的物资设备,适当的空间条件,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物质基础。在教室的布置中,推行“一块语言版、一个玩具柜、一个生态窗、一个音乐角”,有利于教师在心理健康课上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精神环境对残障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作用,人际关系与环境气氛和谐,生活快乐,以及家长与教师积极关爱,那么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就容易趋于积极;相反如果长期处于不良氛围下的残障儿童容易形成冲动、愤怒、攻击等不良心理行为表现。对此,在学习和生活上,要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们,用无私的爱去感化、温暖他们的心,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带领他们走出迷茫,使他们感受到校园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实现教育的目的,为他们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和生活能力提供保障。

  第三,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把握好健康心理发展方向。通过开展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可实行“一个融合”,即“学校全方位管理、教育教学等工作融合”,推行“五个自主”:“自理自主、劳动自主、交往自主、学习自主、休闲自主。”将“我洗小手绢”“小小值日生”等活动纳入日常心理教育中,培养残障儿童的自主意识;通过开展义务奉献活动,培养学生积极融入社会、融入周围环境的心理能力。比如利用义务劳动日使他们在关心他人、服务他人的活动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同时提升其自我价值感;还可利用社区人力资源,教育设施,针对其不同的特点和需求,举办职业技能培训和兴趣小组;也可以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使智障儿童在轻松的氛围中愉悦身心,同时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定期组织各种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教育活动,使残障儿童在身临其境中培养健康的心理。

  第四,家庭与学校配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残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协调配合。对残障儿童近期的表现及心理状况,家长和教师应及时进行沟通交流,针对问题,研究和学习相关的教育技术和方法,采用适宜的个性化教育方式开展教育活动。开展学生、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的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使三者更好地融合,这样就能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心里,以便采取积极的心理教育方式方法。加强对家长进行残障儿童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定期为家长举办讲座,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他们支持学校开展针对残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 结束语

  对待残障儿童,其教育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做教师的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尽可能多地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使其长大后生活能自理,事业能自立。这些儿童家庭、学校、社会都伸出关爱的手“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残疾学生也能同健全人一样幸福生活,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有关儿童心理教育论文范文篇2

  浅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儿童成长非常重要。本文在梳理教育原则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创建儿童个人心理成长档案、开展儿童喜爱的游戏活动、设置环境营造心理氛围、打造家园合作平台等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园 儿童 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理应成为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内容。儿童的身体是幼稚的,心理同样是稚嫩的,这就需要教育者格外的关注与呵护。如果不科学有效地进行心理教育,那么势必会影响儿童健康的成长。在幼儿园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儿童的心理状况,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儿童今后的生活。

  一、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

  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很多教育理念与方法,如果缺少有效的实施原则,那么势必会把握不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因此,一定要遵循科学、合理的教育原则。

  (一)成功化教育原则

  自信心与自豪感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是儿童自我认知、积极受教、心理成长的重要动力。因此,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应不断促使儿童体验成功的乐趣,在点滴进步的鼓励下,自觉进行思想道德认知和情感态度把握。在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应注重赏识教育,即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迎合儿童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

  (二)游戏化教育原则

  游戏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儿童坚韧、积极、思考精神的主要方法。对于儿童来说,游戏能够带给他们心灵以愉悦,给情绪以放松状态。一般情况下儿童对硬性灌输的内容十分反感,甚至有抵触情绪,这都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利。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适当采用游戏的策略,在游戏中促使儿童认知、理解和接受事物,并且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以游戏的方式呈现得更加新颖生动。

  (三)持久化教育原则

  在很多人看来,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持久的关注,只依靠某几个教育契机就能够完成。这种观点显然不对,儿童的心理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阶段的放松都可能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失败。因此,教育者与儿童家长都应该持续关注儿童的心理成长,不能因为各种理由忽略心理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日常化教育原则

  生活是一个充满教育资源的宝库,只有利用好儿童的日常生活,才能真正潜移默化的培养出健康的心理素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和谐的外部环境,学校和家庭都有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儿童的心理变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不能局限在某一节课,也不能机械的固定在某一个时间段。教育者与儿童家长应该充分抓住教育契机,采取有效措施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二、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儿童健康教育应该通过探索新颖、生动、有趣的方式方法,只有让儿童愿意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来,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创建儿童个人心理成长档案

  为了有效开展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幼儿园应该为每个儿童创建个人心理健康档案,这便于教师全面、动态的掌握儿童的心理状态,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提供依据。儿童个人心理成长档案应主要包括:1.儿童个人基本心理状况表,结合家长问卷获得相关儿童心理信息。2.儿童个性特点表。3.儿童意志行动状况分析表。4.儿童社会化心理状态情况总结表。5.儿童心理状况个案追踪记录表。

  在创建儿童心理成长档案时,应注意采取以下方式:针对那些心理健康问题较少或无明显问题的儿童,可以适当记录得相对简单一些,而对于那些比较难缠、心理不稳定,问题比较突出的儿童,则要相对严格细化档案记录,在记录频率上要保持每月3次以上,并且一定时间与家长沟通分析情况,提出相应解决对策。这样,儿童个人心理成长档案就会发挥效用,真正为儿童心理成长服务。

  (二)开展儿童喜爱的游戏活动

  目前,我国儿童以独生子女居多,可以说是家长捧在手心里的宝,再加上居住条件的限制以及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儿童缺少与同龄孩子玩耍、交流的机会,也不了解何为友爱和谦让,也正是因为这样才使养成依赖、孤僻、任性、唯我独尊的性格,做事也缺乏信心。在幼儿园中,儿童有了与其他伙伴交往的机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培养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师还应该利用幼儿园的优势,创设良好的集体生活氛围,让儿童学会互相理解、信任、尊重和接纳,促使儿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教师应该适时的表扬和鼓励儿童,提升儿童的自信心,激励儿童积极参与到与同伴的游戏中,利用共同参与游戏的机会,让那些性格开朗、活泼的儿童带动性格内向、孤僻的儿童,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热情和愿望,通过在游戏中儿童之间相互交流、协作,培养儿童的交际能力,促进儿童良好性格的养成。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在活动时将性格内向的小朋友与性格开朗的小朋友安排在一起,让他们直观的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培养儿童团结协作的精神,久而久之,儿童内向的性格会得到改善。

  (三)设置良好环境营造心理氛围

  儿童的情绪极易受到影响和感染,尤其是儿童所处的环境,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有利于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隐性的教育资源为儿童创设合理、健康的生活、学习环境以及心理环境。好的周边环境可以给儿童一种积极、正面的心理暗示,协助儿童做好心情的调节。

  科学研究表明,柔和的色彩可以使儿童保持情绪平稳,能够精神集中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幼儿园的教师应该选用柔和的色彩;幼儿园科学工作室的空间划分应该采用半封闭式,在每个操作台之间设置间隔,这样有利于保持儿童心情上的平静,这对情绪易受影响的儿童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另外,还可以种植“心情树”,然后用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心情,红色代表快乐,绿色代表平静,灰色代表悲伤,黑色代表愤怒,每天早上,让儿童根据自己的心情将自己的照片挂在不同颜色的“心情树”上,这样教师就可以直观的发现儿童的情绪变化,并据此有针对性的展开工作。

  (四)打造家园合作的心理教育平台

  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单纯依靠的幼儿园教育就可以的,它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因为家长对儿童的了解是全面深刻的。幼儿园应该积极打造一个家园合作平台,经常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如何使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更趋于科学化。因为家长的教育理念相对薄弱与落后,幼儿园教师有必要指导家长端正育儿观念,使得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幼儿园可定期召开家园座谈会与儿童行为分析会,针对儿童的心理状况进行探讨,解答家长具体问题,共同思考有效教育方法。对于儿童来说,家长是人生的第一教师,而到了幼儿园阶段,儿童的教育工作便需要家园共同完成。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双管齐下,做好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长应不断提升自身教育能力,同时密切联系幼儿教师,把握儿童在园内的情况,这样一张幼儿园到家庭的大网就能涵盖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幼儿教师的工作也会得以顺利开展,从而为儿童心理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总之,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幼儿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建立相应的健康教育培养目标,与家长建立积极的联系,使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一种家园共建的高度,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帮助儿童培养起良好的心理素质。

  【参考文献】

  [1]曹中平. 幼儿教育心理学[M]. 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文科.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浅析[J]. 希望月报(上半月),2007(8).

2837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