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科研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小学美术教育是培育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启蒙阶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美术教育科研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科研论文篇一

  《 浅析中小学美术教育 》

  摘要:中小学美术教育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是国民美术教育,是培养公民必备素质能力的教育。换言之,它不是以培养几个画家为目的的教育,而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学习美术的潜能,真正地使每位学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开发。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发挥想象力,鼓励他们想得越多越好,最大限度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关键词:美术评价;兴趣;创新;教育理念

  前言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我们在中小学美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课型的设计、新课程的改革、美术课与其他课的整合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却忽视了美术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美术评价体系相对滞后,教师对学生美术作品评价容易走入误区。接下来我会从自己多年的学习中总结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对于儿童美术作品不能用“对不对”作为评价的标准

  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经常可以遇到这样的问题:儿童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的绘画作品往往充满奇思妙想和大胆的夸张和变形,和现实生活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和科学错误,比如“太阳和月亮手拉手”“小朋友在天空像鸟一样自由飞翔”等等。对于学生这样的作品,有些家长回去看过后,就说:“这是什么啊?你看你画的画,一点不符合生活实际啊,哪有人长出了动物的脑袋?山为什么是紫色的?”这一些成年人认为非常科学的论断,结果往往就限制了学生头脑中自由想象的空间,思维模式日益僵化。如果作为教师自作聪明地给孩子解释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么对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相比,科技重视准确性而绘画可以用夸张和变形、想象等手法将自己内在的抽象的情感形象化。

  二、不能以喜不喜欢评价学生的美术作品

  这个误区涉及到个性的问题,教师的个性、学生的个性,怎样处理好这对矛盾。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独特的审美观,但在评价学生作品的时候是不是以自己的审美观作为参照,要学生都向自己看齐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每一个学生作为一个个体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都有对于美的事物的见解和主张,不能简单地成为老师的复制品。美术学科同其他学科不同,评价的标准也比较模糊,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教师要充分地肯定优点,提出不足。等级不要分得太清楚,主要目的是通过评价使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高,让每个学生按照自己的个性向更高的艺术殿堂发展。

  三、美术教育要重视过程的评价而不是结果的评价

  学生学习时间长短不一,对美术技能、技法的掌握水平也参差不齐,如果用传统的“通过一次比赛获奖情况或完成一件作品的好坏”来决定一个学期的学习成绩,很显然这种“一锤定音”的评价,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没有促进作用。

  在美术教育中应该本着保护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审美和综合能力为目的,在评价过程中运用一切能用的方法和手段,这样评价过程才不会出轨,它的作用才能真正得到落实。教师要遵循中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中小学生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让中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长、体会成功。

  (一)激情引趣,放飞学生美术学习的梦想

  1.多维了解学生爱好。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和事物认知的懵懂时期,针对学生生性好奇、好问、好玩、好动的特点,教师要合理呵护其稚嫩的创作热情,激发创新灵感,如此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2.催生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爱好兴趣,引导学生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美术学习。在美术活动中,不断更新观念,理清思路,创设能激发学生好奇和兴趣的环境,使学生主动投入到美术活动中。

  3.创设宽松教学环境。创设学生熟悉、喜爱和积极投入的教学环境,让孩子们主动参与到美术学习之中,为孩子们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教学中,通过选择一些儿童美术作品,组织孩子们进行欣赏,让他们在欣赏美、发现美中找出美的长处,发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二)、激发想象,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提供学生想象空间。想象力是指对事物的联想能力,给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放飞学生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时期的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学生是一张白纸,想象力往往会比成人更丰富、更大胆,更创新,他们会天马行空地创造出成人难以想象的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地利用,合理地引导。

  2.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引导幼儿表现自我。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导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

  (三)、激励施教,提高学生美术教学的成效

  1.形式多样灵活施教。学生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要把主动权让给孩子,让他们去探究、去创新。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认识事物、感知事物,让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并进行有益的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我的情感爱好、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2.激发学生创作热情。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获取经验。在学生观察、分析、交流的基础上,应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在学生作画时,老师要因人而导、因材施教、因需而导,让孩子们丰富画面,提高技能。

  3.合理利用激励评价。让学生在信任的目光中、赞许的言语中创作,合理利用激励评价是对学生进行美术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完成作品后,总喜欢得到别人表扬赞许,他们就会感到成就感,就会把兴趣拓展到对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

  美术教学论教学要贯彻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美术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更应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让学生通过美术课程的学习,获得人生发展的动力。美术教师的任务不只是完成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如何把学习活动的方法、技能持续地发展下去。

  美术作为中小学校的一门教学学科,是中小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中小学校教育的工具和手段。它协同其他学科和其他教育方式,对教育对象施加影响,培养受教育者成为未来的高素质的国民和时代需要的有用人才。培养称职的中小学美术教师,让美术教学论教学成为师范院校美术专业学生课程中画龙点睛之笔,高师美术教师责无旁贷,且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施卫红.当代小书画家.解放――美术学期评价初探,2004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北京:光明月报出版社,1987

  [4][日]长坂光彦.幼儿造型指导.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

  [5]王冰.美术与幼儿美术教育.济南出版社,1997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科研论文篇二

  《 如何优化小学美术教育 》

  【摘要】小学美术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开拓学生的视野,同时,在教学中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的创造性。但是,纵观目前小学美术教育,始终存在着一些弊端,以教师为中心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在此,本文就如何优化小学美术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问题作出一些探讨。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优化;全面发展

  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小学美术教育就是现行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小学教育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小学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个性的激发和创造力的培养。但是从新课程改革时日至今,仍然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和校领导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思想模式,小学美术教育令人堪忧。在此针对目前小学美术的教学现状,提出一些优化措施,以推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改革。

  一、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课改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现状,不重视学生的视觉表达、绘画教学符号化等问题长期存在。不少教师把理论知识和呆板的技能教学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严重抑制了学生通过美术表达情感的能力,把美术变为简单的笔画能力训练,背离了课程改革的初衷。在此,对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作简要剖析。

  第一、缺乏对美术教学的重视。随着国家对教学的投入,很多学校也不断扩大了办学规模,但是对美术教学设施的投入仍然不足,归根到底是校领导对美术教学缺乏重视的结果。此外,老师的不重视也引发了教学质量低下等问题。目前,我国基础教学现状是更加重视培养学生对语文、数理化以及有助于学生提高升学率等相关课程的掌握,而对于一些艺术课程,如美术、音乐之类则得不到重视。这在目前很多院校皆有体现,如大量占用美术教学时间用于满足其他“主科”老师或拖堂要求学生完成课堂任务,这严重影响了美术教学的课堂时间有效性以及教学质量。

  第二、教学模式化。不少学生在幼儿时期表现出很好的绘画天赋,但是在目前的教学模式之下,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绘画天赋和创造性。学生们并没有通过美术教学放飞心灵、自由表达内心情感,反而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教师为了体现课改师生互动的精神,相尽办法构建课堂互动,于是把传统的“满堂灌”变为“满堂问”,但也只是做一些低价值的提问;此外,就是课堂分组讨论,这本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但是有些教师为了减轻自身的教学任务,无论问题难度如何都让学生自由讨论,这就演变成为学生之间的相互攀谈、脱离教学课堂内容。

  二、优化小学美术教育的对策

  随着社会改革的推进,新的基础教学理论也在不断的提出和改进。新理论的兴起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不仅要重视教师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发挥自我的作用,美术的学习也不仅仅只是模仿,而要重视对知识的学习和创造。从此角度,笔者从以下方面提出一些优化教学改革的对策。

  第一、要明确美术教学的特点,才能将课改深入落实到具体教学之中。首先,美术教学是“一门”技术学科,具有其独特的继承性和延展性。美术教学不仅要教授学生最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巧,塑造学生具备基本的美术思维和绘画基础。同时美术教学还要不断创新和发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其次,小学美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素质。通过美术学习和鉴赏,不断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和认识,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因此,学校要充分开展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将美术的魅力渗透到每个学生身上。最后,小学美术教育能够为生活点缀色彩。小学生天性烂漫,美术课程不仅能够教授绘画技巧,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小学生通过美术教学不断学会发现美、鉴赏美,激发儿童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二、要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以提升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学目标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院校需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以优化教学改革。小学美术教育要求教师拥有良好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方法以及对专业技能的良好掌握程度。教师要以人文素养为基础,加强对美术专业知识和美术专业技能的掌握。我国的教学现状还是偏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应试教育过程,而艺术教育具有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培养独立人格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创新教育观念,以培养创新性人才作为教学己任。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形成民主的教学作风,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成果。综合来说,就是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的创新思维以及丰富的现代教育知识和技术

  第三、教学与兴趣相结合。音乐和美术在本质上拥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彼此能够相互促进和协调。因此,在指导学生绘画的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播放一些轻音乐,用和谐美妙的音乐让学生感悟到不同的意境,增强学生绘画创作过程中的艺术效果。通过运用音乐手段,给学生心理生带来以美的感受,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还可以通过音乐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意境,将自己感受到的以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由此,可以开通情境创作课,如播放《春天在哪里》,营造一种特殊的氛围,让学生听完歌词后绘画出春天景物的主要特征,然后反复播放歌曲,增强他们对春天里事物的感受。通过让学生的视听感悟停留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画面之中,如此能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教学感悟,进而提升教学质量。

  第四、优化教学方法,系统评价学生学习。在美术教学中应注重模教学仿训练向探究式教学方式转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以及创新思维。传统的教学方法多是以“欣赏”、“临摹”和“写生”为主要教学形式。因此,要善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框架,通过探究式学习来提升教学质量。在学生描绘绘画对象时,要让学生把握住整体与局部、主体和实体、具体与抽象之间的关系。此外,在教学中还要正确评价学生的美术学习成果,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注重学生的整体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李家峰.创新教育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教育教学研究专辑),

  [2]陈卫和著.小学美术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于小学美术教育科研论文篇三

  《 浅议小学美术素质教育 》

  【摘 要】小学美术教学要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真正实现审美、认识、教育(包括智力、情感等因素) 三者并举的功能。在美术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 素质教育 艺术素养 艺术再创造 课堂评价

  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 如何转变教学观念、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语数外这些主科需要研究的问题, 也是承担着美育熏陶和发挥学生想象力的美术学科需要思考的问题。《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提出:“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方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 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 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 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 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 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美术教学要摆脱以技法传授、技能训练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 而是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并不断发挥美术的审美、认识、教育三者并举的功能。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转变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呢?

  1 由传统的注重技法向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转变

  小学生美术主要是为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小学美术教学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注重技法、注重专业知识的教学传统,防止过早地接受技法知识禁锢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学习绘画并非纯粹意义上的美术创作, 而是学生天真的幻想和丰富想象力的再现。教师不加限制的美术教学,能为学生留下更多的想象和创造的空间,比如,在教小学一年级学生美术时, 孩子们用铅笔随心所欲地画各种线条, 然后在分割的块面上填上自己认为好看的颜色, 结果每个学生画得都很美,有的乍看起来是山水;有的则像树林……不但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线条及色彩搭配的感受能力。“不教而教”这种隐性的教育方式,是小学美术的最佳选择。教师不将美术知识、绘画技巧强行加给幼稚的小学生, 让其成为禁锢学生想象和创新的羁绊。让小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描绘对象, 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再创造。衡量小学生的美术作品的标准,并不是其与实物有多大的相似度, 也不是多么神似, 而是谁的作品更具创造力, 更与众不同。让美术教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真正想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转变。

  2 由重视临摹训练向培养学生的艺术再创造转变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主要围绕着“ 看画”和“临摹”两者主要内容进行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运用教师传授的绘画技巧, 对现有的美术作品进行描摹, 以描摹的相似度判断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 其最高标准就是描摹的与原作惟妙惟肖。这就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原作的构图、用色等来进行绘画,不允许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修改和创新,严重阻碍了小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新精神。日本、美国、中国的孩子画苹果的故事,恐怕是人尽皆知了吧, 其弊端再次也无需我再�嗦。新课改后,小学美术教学不但在数量上减少对临摹训练的安排, 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临门相似度的要求, 而是追求一种神似的效果。更多的将美术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比如,在学习“小鸟”这一课时, 让学生先回忆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小鸟, 并描述自己亲历的有鸟鸣的生活场景。然后, 让学生闭着眼睛听鸟的各种叫声,让学生在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将刚才的画面描绘出来。学生的美术作品充满了个性和灵性。在学习“色彩”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颜色, 并回忆自己喜欢的颜色在生活的那个方面较多被运用。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画一幅画,表现自己的一种心情。这种看似离奇的课堂设计却受到学生极大的欢迎。有的学生花了一件迎风飘飞的红裙子, 题目是《喜悦》; 有的学生在一张纸上换了一双眼睛,其他部分都染成黑色,题目为《忧郁》;还有学生画了一片草地, 以绿色为主, 题目为《成长》; 还有学生在一张纸上画了一轮红日, 取名为《希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最大程度得到体现,每个学生都画出了内容不同、色彩不一的图画,并在创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真正的创作的快乐。

  3 由教师独霸评价权转向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转变

  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 教师独霸评价权, 学生的绘画作品好与否, 哪里好,为什么差,都是教师一人说了算。不允许学生反驳,更不允许学生参与评价。但凡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进行质疑, 教师就会讲出一大堆美术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来对学生进行“轰炸”,指导学生低头接受方罢。在教师的传统意识里,总认为:“小学生能懂什么?让他们评价同学的美术作品,只能导致跟着感觉走, 忽视了美术学科知识和专业技能。”殊不知, 美术这门艺术在很多时候更需要的就是跟着感觉走。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贵妇曾对马蒂斯所画的一个女人提出质疑,认为画中的手臂不合比例。马蒂斯回答:“夫人,你看到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幅画。”贵妇人认为画得真实才好,而马蒂斯一语就道出了绘画的追求。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评价过程中, 教师才能更多地了解儿童在绘画中的语言和思维。在画《雏鸡图》时, 让学生分组对同学的画作进行评价。结果各组学生评出的“最佳”作品相差很大, 有的构图极不合乎美术专业要求的一张画评为最佳作品: 把小鸡画在纸的下面边线上,而上面边线多是一个太阳、几朵白云;中间剩下大片空白;有的却将种类作品评为最差。我让各组学生陈述自己评价画作的理由,前边的小组认为:小鸡要在地上走, 只有画在下边边上才有在地下走的感觉, 否则, 就是在空中走了;后边的小组认为,整张白纸都在一个平面,哪里都可以是地面, 那样画天和地之间的空白太大,不好看。教师不必对学生的理解进行矫正,只要学生用心去画,用自己的绘画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就应该得到支持和理解, 肯定每位有思想、有个性的作品, 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美术思维。我们的小学美术教学并非美术专业教育, 也不是为了培养画家、艺术家,而是让学生的创新在美术教学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有关关于小学美术教育科研论文推荐:

1.有关小学美术论文

2.关于小学美术的论文

3.小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4.小学生美术教育论文

5.小学美术教学论文

6.新课标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探索论文

7.浅谈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

1598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