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为进行这样的教育活动,需要使用载体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客体。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论文篇一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摘 要: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特征之后,笔者选择了吸引自己的宿舍文化、红歌这些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对这些载体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宿舍文化和红歌文化载体在具体运用时是采用活动的形式,也就是说,载体间不是互相分离的,是可以综合运用的,接下来对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了理论以及现实分析。最后,笔者分析了仪式这一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当今时代中的革新,旨在说明创新对于发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积极作用的重要性。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文化载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31-0195-02

  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教育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为进行这样的教育活动,需要使用载体的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递给客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起着媒介的作用。缺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所要达到的目标。因此,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这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两个基本要素:“一,必须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任务、原则、内容等信息,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操作”;“二,必须是联系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的一种形式,主客体可借助这种形式发生互动”。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

  (一)客观性和主观性

  客观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与物质紧密相连的一种现实的活动形式,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人们的主观臆造物”,即是说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实实在在的物质载体来发挥作用的。主观性是指“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选择和运用体现了人们的主观认识,是一种主题活动”,即是说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形式多样,选择使用某种载体的权利是主观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一种形式是否可用作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是凭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首先是基于这种形式是否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条件,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等客观条件,当然,人们对其认识的程度也在其中起作用”,即是说选择使用某种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以载体的物质客观性和人们对于该载体的主观认识为基础,两者缺一不可。

  (二)实践性和发展性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践性表现在:“第一,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产物”;“第二,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第三,它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载体从实践经验中总结而得,经过理论的指导之后又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中去,这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实践性的表现。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断变化、不断发展,这是其发展性的表现。

  (三)承载性和传导性

  承载性是指“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因素如教育主体、客体、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并且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式的特征”。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它必然联结着教育的主体和客体,为了达到思想的教育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必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进行目标导向的内容、原则和方法的选取,一切以达成目标为主进行教育主客体间的相互影响。传导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传导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功能”。承载着以思想教育为目标的内容,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传导教育信息的作用。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

  (一)宿舍文化

  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既通过丰富的文化事业表现出来,又通过群体文化表现出来。在阅读前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的文献时,大学生的宿舍文化建设研究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内涵,是指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宿舍制度、宿舍精神,宿舍文化可以运用各种活动来表现大学生的价值观。基于大学生宿舍文化在实践中形成、通过实践活动表现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者就有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于宿舍实践活动组织中的可能性。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值得注意的是要宿舍文化活动的组织要将学生的需求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两者自然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思想政治教育才有效。同时,也要提高活动形式的新颖性,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关注。再者,学生干部和社团代表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这些群体可以积极组织有关宿舍的新颖的集体活动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通过学生自己举办的活动,不仅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而且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策划出有吸引力的活动。

  (二)红歌

  搜集文献的过程中,红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研究也吸引住了我的目光。红歌,是“一种特殊时期产生的、歌词曲调具有一定特色的、至今依然对我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与时俱进的一种艺术手段”。“红歌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一种歌曲形式,它描述了当下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传播当前最先进的思想意识、为宣传党的思想、团结群众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红歌是当时苏联对我国的影响表现之一。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当时同处黑暗的中国带来了一道曙光,使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更为广泛。红歌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作为对当时处在黑暗中的中国的精神鼓舞而开始存在的。红歌在中国继鸦片战争之后的历史岁月里,在革命战争年代里,都是作为一种精神推动力,使受压迫或处于黑暗社会中的人们对未来充满憧憬。新中国成立后,红歌与时俱进,依然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红歌到如今依然起作用的原因除了它的与时俱进、红歌内容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贴切,还在于它的特点:表达的艺术性和内容贴近真实生活。红歌与传统的单调、枯燥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相比,具有歌曲的艺术性,更能吸引大众的注意。红歌的内容来源于人们的真实生活,歌词使用人们易于理解的词汇,使得红歌的传播更为广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率。但要注意的是,红歌虽然作为一种歌曲的形式,但不能忽视它所包含的内容,红歌表达的内容要和当下的社会主流文化相符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上说,红歌存在的目的主要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和引导。

  宿舍文化和红歌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应用时,可以分别采用举办宿舍活动、唱红歌的方式,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也属于活动载体。载体与载体之间不是有明确界限划分开的,它们之间也有重合的地方。这些重叠之处恰好也是将载体与载体结合利用的契合点,载体与载体之间有时是可以相互结合、综合使用的。

  四、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综合运用

  (一)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综合运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的。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条件性、可变性。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观点。这种联系的观点强调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而L.V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强调的则是系统的整体性。“系统和要素之间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各要素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系统对外输出信息和能量”。基于联系的观点和系统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中各载体间的综合运用是有根据的。

  (二)现实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学科领域出现了社会化、综合化的新趋势。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需要综合运用。受教育者的个性化特点使得传统单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逐渐失去它的效果。人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的思想也越来越个性化,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需要而与时俱进。而各载体的综合运用无疑不是一种发展,同时也能适应不同个性化人们的需要。

  五、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

  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疑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滞后、低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对网络载体的运用较少;缺乏实践经验的教育主体运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素质较差;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向受教育者传递不良信息,这些问题在信息化的当代社会中日益凸显出来,这些问题的出现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时俱进。

  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创新,不仅包括创造出一种新的载体,也包括对传统载体的创新。笔者在搜集资料时,关于仪式的创新吸引了我的注意。

  仪式是一种古老、特殊的人类活动形式。“古代中国,儒家就通过祭天大典、封禅大典、乡饮酒礼、射礼、士相见礼、冠礼、笄礼、婚礼、丧礼等各种仪式传播自己的政治价值观、社会价值观与人生价值观”。现代社会中,仪式也普遍运用于节日、日常生活中。

  仪式这种古老的人类活动之所以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原因在于仪式有益于价值观的教育。一是仪式从人们产生价值观需求的角度创造了价值观教育的契机。因为在时间的转折点时,人们都会把这个时间转折点当作一个提供给自己反思机会的时刻,这个反思的时候恰好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最佳时刻,反思过去所犯的错误,找出问题,以便今后更好地成长;二是仪式能将抽象的价值理念具象化,使得价值观内化。“仪式的路径能够让人们在神圣庄严的场域中建构起对这些理念的敬重感,最后将其上升为自己的价值理想与精神信仰”。三是“仪式是日常礼仪行为的重要来源,能促进人们道德行为的养成”。仪式中包含的礼仪行为是经过数年继承和发扬而来的,生活在这样一个富有礼仪文化的集体中,个人的行为必然也会受到这些礼仪的影响,个体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也会对其道德行为的养成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0-244.

  [2]陈琳.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2.

  [3]申晓梅.红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与价值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论文

2849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