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怎么写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的一门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篇1:理论教育法在《近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形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要求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理论灌输。《近代史纲要》理论灌输教学必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生自我理论灌输,改革理论教育工具和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教育效果。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理论教育法 《近代史纲要》

  重视理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理论教育是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们的思想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理论教育往往采取填鸭式、命令式、教条式和硬性灌输的方法,缺乏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教学缺乏师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学生成为教师单向灌输的工具。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这种简单落后的灌输教育模式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抨击。

  一、当今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灌输的必要性

  理论教育通常也叫理论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形式,是由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受教育者传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帮助受教育者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的一种教育方法。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1]这里的“彻底击中”就是指把科学共产主义思想的闪电“灌输”给无产阶级和“人民园地”。列宁曾经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主义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他认为,科学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思想不可能通过自发的方式产生,而只能通过各种形式的自觉地教育,才能被人民群众所接受和掌握。

  只有进行理论教育,才能引导人们超越个人、家庭为单位的局部范围,用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武装自己,认识社会和阶级的整体利益,认清自己的历史地位和社会责任。“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但是,“我们的理论始终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越少从外面把这种理论硬灌输给美国人,而越多由他们通过自己亲身的经验(在德国人的帮助下)去检验它,它就越会深入他们的心坎”。因此我们讲的“灌输”并不是强制性“填鸭式”的灌输,而是去引导、启发人们通过自身体验及不断学习,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心悦诚服地接受科学理论。在今天,虽然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社会主义思想必须灌输的理论、原则并没过时,反而对灌输的要求更高了。

  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教育是我们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国际敌对势力与我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趋尖锐和复杂,他们加强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进行和平演变,利用各种途径加紧对当代青年学生进行西方民主、政治思想、价值观念、文化渗透,企图用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年轻一代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最终达到他们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目的。我们必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灌输,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今世界错综复杂的形势,把握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日益多元化。当前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缺乏。例如当代大学生赞成和拥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但对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然性、长期性、主要矛盾的复杂性认识不够;坚持和拥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但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渐进性和长期性认识不够;坚持拥护改革,但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缺乏理解和宽容。因此只有加强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灌输,才能帮助青年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理论教学法在《近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近代史纲要》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历史教育的角度承担着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功能。在中国近现代史教育的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灌输。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近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不仅仅是对大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教育,而是帮助他们从历史知识的认识上升到思想上的科学的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通过国史、国情的内容教学,加强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使学生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开放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理论教育法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切实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保障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而选择教学方式和方法时要力求贴近学生实际,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提倡互动式、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教学。例如在讲述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时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答来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时采用参与式教学,使学生懂得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的抗争史;在讲述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时采用研究式教学,把国民党与抗日的正面战场作用放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策略方针、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在抗战前期和后期的作用与战果等问题的比较,用历史事实说明两党在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此外,我们应认真组织好课堂讨论和辩论。针对一些比较重要、学生比较关心的问题组织讨论,由于这些问题与现实联系紧密,能够激发同学们的讨论热情,也会有不同意见的争论。例如讲授怎样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性质、坚强党的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开展反腐败斗争等问题时开展课堂讨论。在讨论中,我们应尽可能鼓励学生主动起来发言,并提倡学生不同观点的争论。由于学生都会有一定准备,因此发言时会比较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在讨论中,教师要给予适度的点评和引导,对于不正确的观点要明确地进行纠正和说明。只有准备充分,发言热烈,讨论课的效果比较好,才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才能起到理论教育的良好效果。

  (二)采用理论教育法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自我理论灌输。

  《近代史纲要》在每个章节最后都给学生列出相关阅读文献,要认真指导学生自觉课下阅读这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领会党的文件精神,写出读书心得体会,作为学生平时的考核成绩记入学生的学业考核总成绩,这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章节内容,弄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思想认识,使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从而更加坚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更加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导学生阅读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等,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资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救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深刻理解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通过阅读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义论》《唯心主义历史观的破产》等,学生能深刻理解近代中国的三种建国方案,以及两种命运的选择。

  (三)应用理论教育法必须改革理论教育的工具,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媒体、网络及小说和影视作品等多种渠道获得近代史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对教师上课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师要精心做好多媒体课件,精心选择影视作品辅助教学。学生已经不满足于教师课件仅仅是文字和图片,还希望有图表,并且穿插一些视频,必须体现教师自己的特色。因此,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在把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尽可能把课件做得精美些。当然,课件的设计也要恰当,不能文字太多,也不能太花哨。如果课件过于追求形式和色彩,就可能喧宾夺主,使学生忙于记笔记或过于关注课件图片而没有听清楚教师讲课内容,从而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影响教学效果。《近代史纲要》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政论题材的影视作品和专题片都非常多,讲授这门课程时要充分利用相关的丰富的影视教育资源,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影视作品,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提高理论灌输的直观效果。

  (四)应用理论教育法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历史实际。

  我们应通过对有关历史进程、事件和任务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在讲授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时,必须联系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国际国内环境;讲授中国选择社会主义的正确性时,必须联系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论教育法要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问题,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解决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感到困惑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

  《近代史纲要》教学还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我们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15-16.

  [2]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317.

  [3]列宁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317.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681.

  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篇2:试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角色意识培养

  摘要: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为更好地完成《纲要》课教学任务,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形成,教师应着力培养三种意识,即价值观引领意识、以学生为本意识以及辩证唯物史观意识。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意识

  当下的中国,经济体制与社会风气都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各种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交叉渗透,传统观念与现代理念碰撞融合,日常生活的去政治化以及对于主流舆论的过度怀疑情绪高涨,市场经济自身存在的逐利本性对于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也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思维活跃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取向尚未定型的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教学工作的教师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教师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工作者之一,应该正确进行角色定位,充分发挥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更好地完成课程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培养并牢牢树立三种意识,即价值观引领意识、以学生为本意识以及辩证唯物史观意识。

  一、价值观引领意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是目前我国普通高校本科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必修课之一。开设这门课的用意在于使学生做到“两个了解”、明白“三个选择”,也即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同时应当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根据这门课程的自身定位,我们看到《纲要》课以中国近现代历史为基础,并且融合了一定的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等属性。

  当代青年大学生群体,有良好的知识背景,畅通的信息获得渠道,兴趣广泛,思维活跃,社会参与意识强烈,对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有自己独立的思考。但由于对国史、国情、民情了解不多,社会阅历不深,思想和政治辨别力尚不成熟。同时,随着中国国力逐步增强,中外交流日渐频繁,一些西方大国也在利用他们在文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文化霸权对我国进行强有力的价值观渗透。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学生面对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现实问题,容易受到“政治多元化、经济私有化、军队非党化、生活西方化”等观念的影响,对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道路产生怀疑,进而产生思想混乱。“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品质和学术旨趣的形成,深刻地影响着学生历史感的形成”。因此联系他们的思想实际,进行价值观的培养是至为关键的,价值观的塑造与培养在《纲要》课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时隐时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竭力贬损和否定革命,诋毁和嘲弄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诋毁和否定我国社会发展的社会主义取向及其伟大成就。最为典型的就是在如何正确分析““””以及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功过这一重大问题上,一些人以“反思历史”为名,歪曲“解放思想”的真意,从纠正““””的“左”的错误,走到“纠正”社会主义,认为我国不该过早地搞社会主义,而应该让资本主义充分地发展;从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走到全盘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如此种种,不一而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表现在史学研究中,而且发展到某些文学、艺术和影视作品中,影响面大,危害至深。针对这一倾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所明确提出的:“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作为高校思想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努力在《纲要》课教学中发挥好价值观引领作用。

  第二,大力弘扬民族精神。1840年以后的近代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进行艰苦卓绝的奋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优良传统在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等反对列强瓜分中国的抗争中得到了发扬和升华,尤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得到充分体现。在近代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背景上,民族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坚忍不拔的长征精神、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威武不屈的红岩精神、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等。在教学中要不断通过这些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讲述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以学生为本意识

  以学生为本区别于以往的“以师为本”,强调各项教育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的新教育观。当代大学生与过去的大学生已有很大差异,面对当代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若再以传统的“以师为本”,强调“师道尊严”,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学生采取训导式的教学方式,灌输一些似乎高高在上的道德、理想、主义,只会让学生愈发认为书本理论与现实相距甚远,不仅作用有限,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使《纲要》课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在《纲要》课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构建新课堂,让学生参与教学,教师做到有效引导,帮助学生探索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教师不能一味地灌输,不是让学生简单地对历史事实与历史结论记忆与复述,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应始终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启发学生,让学生去读、去说、去想,对此我们可以采取学生参与的方法。

  学生参与法,也就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去触摸历史,发现历史。例如,可以将一些中国近代上的著名历史人物的讲解任务交给学生,学生在课余时间搜集资料、进行备课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讲授,教师进行提问与点评。这样既使学生了解了历史人物,又锻炼了实践能力。这种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生被动和机械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探究历史人物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逐渐积累对历史人物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究的经验,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针对近现代历史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与争议人物,教师可以在充分掌握相关史料的基础上精心设计问题,寻找有思考价值的、有学习趣味的问题进行切入,鼓励学生通过对历史材料的理解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能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参与《纲要》课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也是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方法。

  三、辩证唯物史观意识

  《纲要》课是通过梳理历史线索、分析重大历史事件、探讨历史得失来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历史观、价值观的引领与培育。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基本史实的讲授要以理服人、辩证全面,积极帮助学生掌握辩证唯物地观察、分析重大历史事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抓住历史规律的能力。

  对于近代历史上的一些知名人物的分析,就十分需要教师遵循唯物史观的辩证思维。例如,对于袁世凯的历史评价问题,我们一方面要指出袁世凯在清末比较支持变法革新,尤其是在清末新政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比如推行警政、废除科举、呼吁立宪;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到民国初年袁世凯掌权后全面保守、追求独裁、背叛共和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纲要》课教学过程中,对于历史人物,绝不宜脸谱化、简单化处理,这样不仅不符合学术规范与历史实际,而且针对学生的实际心理年龄、知识背景和社会实际来说,其教育效果都是不理想的。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展示主流正面人物的不足之处以及争议人物的可贵可取之处,全面的、辩证的对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更会得到学生的认可。

  虽然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学习过中国近现代历史,但是中学阶段的史实叙述比较僵硬,与史学研究相差甚远。但是鉴于《纲要》课的课程定位,我们仍然需要对于重大历史事件进行辩证分析。通过理性思考,促进学生唯物史观的形成。例如,对于中国近代革命历史的叙述源头――太平天国运动,不仅中学阶段讲授生硬僵化,《纲要》课统编教材对其存在的严重缺点也一笔带过。笔者认为,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伟大不会因为它的局限与缺点而丧失,也不会因为文过饰非而增加。我们大可不必过于小心,适当指出太平天国本身存在的局限性、落后性、破坏性,并不会在学生思想知识体系里面上升到否定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必要性,否定近代中国通过革命谋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的正义性和进步性的高度,反而更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于近代中国探索富强民主道路的艰巨性、曲折性的理解与认同。

  总之,《纲要》课教师要真正干好本职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借鉴先进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水平、探索规律。《纲要》课教师只有真正适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角色定位,努力把握以上三种意识,才能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更好地帮助大学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促进《纲要》课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贺亚兰.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7):53.

  [2]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1-06.

  [3]吴发科.试论“生本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03,(4):14.

  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篇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模式》

  摘 要: 实践教学是推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对“纲要”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中,应该深化课堂实践教学改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索信息时代网络教学实践的新模式,利用虚拟平台,使“纲要”实践教学模式走向多元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践教学 高等院校 网络平台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是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的主要渠道,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全新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也必然对此做出相应调整,实践教学逐渐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课程而言,近年来,全国高校在教学和研究方法、课堂教学实施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使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但是,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仍在继续。

  一、深化“纲要”课程课堂实践教学改革

  课堂实践教学就是以课堂为教学活动场所,以实践性教学为主要手段,以学生为教学活动中心,实现改造学生世界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必然被打破,课堂教学活动将会让学生发挥更大主动性,通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纲要”课程课堂实践教学改革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实践教学应灵活设计案例教学。课堂实践教学应遵循高校教学规律和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和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对“纲要”课程案例应进行认真设计,根据教学要求选择适合的案例,通过案例将学术带入独特的历史情境,通过师生对共同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2015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围绕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抗争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既可以穿插抗战英雄事迹作为案例,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又可以将日本在沦陷区实施的殖民统治作为案例,揭露日本法西斯的侵华暴行,让学生正视这段历史,不受当前个别国家和党派否认历史、篡改历史行为的影响。这样的课堂实践教学既能突出教学重点,又能达到增强课堂参与性的目的。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应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课堂实践教学必须做到尊重和培养学生独特个性,同时锻炼学生协作学习的能力。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围绕学生为中心,将具体的教学环节设置为若干能够发挥不同学生特长且需团队合作的任务。特别是涉及与“纲要”课程密切相关的时事和热点问题,学生可以围绕教师布置的相关主题进行小组讨论或分组辩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自由沟通,分享自己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分析的经验和见解,增强与人协作的能力,培育团队精神。

  第三,课堂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实践教学就是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转变为学生发现和获得真知的地方,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行全方位锻炼。课堂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纲要”课程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校所具有的不同条件及学科积累的丰富经验创新不同的教学模式。比如,有的学者提出“四位一体”模式,运用融读、写、讲、辩“四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即将经典导读、读书心得、调研报告、讲课比赛或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课堂实践教学形式统一融合起来,全方位、多渠道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和积极性,加强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1]。还有学者将课堂实践教学总结为读、写、做、讲、论的“五个一”模式[2]。由此,在授课过程中,应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逐渐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效性。

  二、加强“纲要”课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教学活动已不再完全受到空间的限制,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将教学活动从校园转向社会,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已经成为迫切之需。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可以丰富学生实践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学的重要途径[3]。具体而言,根据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所承担的不同职能,“纲要”课程校外实践基地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第一,德育型实践教学基地。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纲要”课程同样承担着培育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公民道德的责任,在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上,应与其所承担的职能保持一致。“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注重对红色文化资源和地方特色资源的挖掘。如内蒙古通辽市具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我党的革命斗争史上涌现出一大批革命烈士,他们为了民族的抗战和人民的自由,将一腔热血洒在了科尔沁草原,如施介、徐永清、吕明仁和麦新等烈士。内蒙古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纲要”课程组每一年都会组织学生参观烈士纪念馆,学习烈士先进事迹,使这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宣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场所。另外,科尔沁草原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对学生了解通辽地方历史,传播草原文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实践型实践教学基地。实践型校外教学基地是与学校保持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企事业单位,通过他们提供的实践场所和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商品生产、协调管理等活动,不仅让学生有机会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之中,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而且让学生通过实践感知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对照“纲要”课程所教授的书本知识,把枯燥的理论与鲜活的社会相结合,使学生真正通过了解社会,提高学习知识的自觉性,增强对党所领导的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事业所取得成就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特别是一些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参观和体验,使这些实践教学基地成为传递时代信息,培养社会正能量的载体,这些功能是课堂教学所无法实现的。

  第三,服务型实践教学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能够服务于社会的建设者,因此,让学生参与一些服务于社会和他人的实践活动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加强对这种社会实践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寓于其中,就需要进行校外服务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这种服务型的实践教学基地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参与城市社区服务,通过学校协调,使学校周边的一些社区成为“纲要”课的实践基地,使实践教学活动处于可控范围之内,也方便对实践教学活动进行考核。另一类是农村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一方面使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真正应用于社会实践,另一方面能够满足农村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增加对农村社会发展的了解,使农村成为培养当代大学生社会服务意识和品格的重要平台。

  三、探索“纲要”课程网络实践教学的新路径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4]。对于高校“纲要”课程来说,网络实践教学是相对于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而言,教师和学生运用网络平台和互联网资源对授课内容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和创新的活动,其核心是将网络技术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虚拟空间内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实践尚属新生事物,在操作层面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搭建良好的网络实践教学平台。教师通过将相关的网络资源和授课内容进行整合,将“纲要”课程的教学任务作为核心,围绕教学目的共享教学资源,确定师生在虚拟平台上互动交流的主题,将“纲要”课堂实践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同时,网络平台各板块要以“纲要”课程专题为主要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注重实现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注意引入一些新的交流工具,如QQ、微信和微博等社交软件,使学生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解。

  第二,增强师生的网络教学观念和技能。“纲要”网络实践教学的实际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只有二者积极参与,才能体现出网络实践教学的价值。在“纲要”网络实践教学平台中,要注意强化师生的网络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侃侃而谈、喋喋不休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从旁协助的指导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者,学生要在学习中掌握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在网络实践教学执行过程中,要加强对师生网络技能的培训,共同进步,运用好网络平台中的各种有效资源。

  第三,建立相对完善的管理和评测系统。“纲要”网络实践教学的主要阵地是虚拟网络,网络实践教学不同于传统模式教学,它是无形的、虚拟的,为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需建立相对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注意听取师生对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意见和建议,避免让其流于形式。教师要定期检查和更新平台的教学内容,及时进行网上辅导和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同时,要加强网络实践教学的评测系统的建立和管理,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双重评测,积极构建公正合理的评测系统,以确保网络实践教学的正常运作,进而提高老师的教学热情,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除此以外,学校在推进“纲要”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应着力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教师和学生也要增强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共同打造“纲要”课程的实践教学。总之,“纲要”课程实践教学在改善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增进师生情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纲要”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需要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小兰.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7).

  [2]李春梅,俞丽君.高校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探究[J].学习月刊,2008(5).

  [3]叶茜茜,郭思村.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2015年工作要点.[DB/OL].


猜你喜欢:

1.近代史纲要学习心得总结

2.中国近代史纲要读后感

3.近代史纲要心得体会

4.近代史纲要论文2000字范文

5.近代史纲要论文2000字范文

6.关于近代史的论文2000字

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怎么写

现代史纲要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的一门理论课,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近代史纲要论文范文篇1:理论教育法在《近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理论教育是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49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