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文学论文>新闻传播学>

传播学硕士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网络新闻传播以其信息量大、传播快速便捷、以大众需求为导向等特点迅速的积累了大量受众。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硕士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传播学硕士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1

  浅析语用视角看网络新闻评论语言

  从语言学角度来说,网络新闻评论也是一种重要的网络新闻语言,它依托互联网平台而存在。网络新闻评论是区别于传播新闻传播渠道的一种重要表现,它是专门提供给网络新闻阅读者的一块发表自己主观意见和看法的区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网络新闻作者与评论者之间的会话区域。而互联网的公开性特点,让几乎所有的网络新闻评论都是公开的,一旦网络新闻评论形成集群意识,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就比较大。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语用主体分析

  网络新闻评论中的语用主体主要是指具体参与到网络新闻传播过程中的新闻作者以及评论者。从双方的属性来分析,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的交互性特点,新闻作者与评论者互为表达与接受主体。网络新闻评论打破了过去传统的信息单项传播的模式,读者也有了发言权和表达权,二者的语用主体身份也是互为表达主体与接收主体相互转化的。例如新文化网2015年11月23日发布的网络新闻――《合肥万人吃火锅宴 京剧比基尼模特陪吃场面香艳》,新闻一发出,就引来广大网络读者的评论:

  水色cici:“中国式营销的悲哀,能不能尊重下国粹艺术!”

  诗人龙飞凤:“京剧是什么?国粹。你们这是在做什么?在糟蹋国粹,艺术可以创新,但用比基尼这样的着装来唱京剧,除了炒作除了庸俗,我看不到任何与艺术与国粹有关的东西,实在是有伤大雅。”

  小熊画饼:“你们凭什么糟蹋老祖宗留下来的国粹?谁给你们这个权利!”

  虽然网友的评论语气有轻有重,但是这件事的社会舆论走向是较为一致的,即人们都认为这种营销方式是在糟蹋国粹,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尊重。网络新闻评论给予了作为接收主体的网友一个平台,让他们能够转化身份,成为表达主体。这是一种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交互性的表现,同时也表明网络新闻的语用主体是相互转化、互为依托的。

  二、网络新闻评论的语境分析

  关于网络新闻评论的语境分析,其关键点在“语境”这一词,通俗地说,语境就是语言使用环境。目前,语境的划分种类非常多,从网络新闻传播方面来说,其语境主要从社会性和文化性这两方面来进行分析,即社会文化语境。

  网络新闻传播的语言使用必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下进行,社会文化特性决定了在特定环境下会产生什么样的网络新闻评论。随着社会环境越来越开化,国家给予人们更多的的言论自由。人们能够参与讨论的内容也越来越多,而这样的社会文化语境也影响了网络新闻评论的发展。关于过去大家都不敢涉及讨论的话题,广大网友们也开始有了更多的讨论。例如新浪网于2013年1月23日发表的《部分单位公款吃喝转内部餐厅 标准堪比五星饭店》文章,也引起了广大网友的讨论:

  迈乐个腾:“原来听说‘五星级酒店都靠公款吃喝养活的’,我还不信,现在我信了,最近五星级酒店的上座率不到20%。大家说说五星级酒店的以后是不是活不下去了?”

 

  草原骏马:“呵呵,中央的八项规定好啊!光盘行动好!你说老百姓哪个有能力去酒店吃饭啊?过年过节可能有几个小康家庭。”

  这则新闻是关于政府腐败问题的,很多网友都或内敛或直白地表明了自己对此问题的不满情绪。这些网络新闻评论并没有因为涉及到敏感的政治问题就被关闭,而是展示给大众,这表明当前我国的网络新闻评论的社会文化语境已经向着好的方向在发展。政治开明和宽松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能给广大受众提供更多的言论自由,有利于网络新闻评论语言运用的自由。

  但是也必须注意到,网络新闻评论毕竟是一个个体言论环境相对封闭的状态,由于网友们的受教育程度、教育背景、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会导致每个个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看法不一致,进而就会造成更多网络新闻评论语言在雅俗上的差异。关于这部分网络新闻评论,则应该加强有效的网络监管,力争构建一个完善的、多元化的网络新闻评论语言管理体系。

  传播学硕士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2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教学的新思考

  所谓媒介融合,不仅仅在于建立一个多媒体的操作平台,更在于各媒体间建立的合作方式。因此,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chison将“融合媒介”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在此背景之下,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紧跟时代步伐,提高学生的新闻报道策划能力,形成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教学理念成为新闻教育工作者要面对的问题与挑战。本文从新闻报道策划与媒介融合的教学实践入手,探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呈现的新特点,并从亲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的新特点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网络、手机客户端等新兴媒介成为百姓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认知世界的方式,也影响着媒体的新闻策划与生产。我国的新闻专题策划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一)多媒体联动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形式

  截至2015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0.3%,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通过网络获取新闻成为大多数年轻一代关注新闻的主要方式,并且随着社会化新型媒介如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的广泛普及,网民在获得新闻信息的同时更加注重分享和转发,成为新闻信息传播广泛度的主要推手。在此大背景下,包括《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在内的国内传统主流媒体纷纷推出自己的APP,借助互联网多媒体联动,使同一新闻资源可以在不同的媒介形式中得到共享,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受众的互动参与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传统媒体的新闻策划更多的是以引导舆论、激发热情为重心的策划,而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这种策划已经无法适应满足社会的需求,策划更多的强调受众的参与程度以及活动本身带来的直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在一些公益活动的新闻策划中最为常见。从2011年起,《南方日报》不间断地策划了“幸福厨房”公益活动,旨在为全国范围内缺乏午餐条件的学校建设以“加热自带午餐和集中蒸饭煮粥”为主要功能的电器型“幸福厨房”。2013年6月,南方公益执行团队联合广东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共同设立“幸福厨房”专项基金,面向全社会公开募捐,截至2013年12月,“幸福厨房”在全国范围内已建成154间。

  (三)新闻内容更加分众化成为新闻策划的主要方向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传统媒体纷纷尝试新媒体运营,推出不同的介质,分享同一新闻资源,但如果只是简单的信息分享,很难实现真正的转型,因为不同的介质对同一新闻资源的要求并不同。借助大数据对每种介质的受众实现良好精准的定位,积极地使新闻内容分众化,成为众多媒体的必行之路。如2013年底,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策划了“2014生活微行动”,倡导大家通过一系列微小行动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策划组针对网友受众的特征,在微博上发起志愿者征集活动,并应邀数十位演艺界明星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同加盟“微行动助力团”,配以大量的图片、视频进行宣传,不到半个月,就有7万网友参与转发与评论,并承诺愿意加入到“微行动”中来。电视媒体通过微博平台与网友良好互动,扩大了新闻的影响力。

  (四)网络新闻策划日益活跃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大新闻网站也顺应潮流,不断推出赋有自己特色的网络新闻专题策划,从而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2012年,腾讯网和新浪网响应世界自然基金会提出的“地球一小时”倡议,精心策划了“地球一小时”网络专题报道。在各种专题的吸引下,全球超过5000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参与了2012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一共有124座中国城市加入到活动中来,并公开了自己的环保承诺。随着互联网使用的进一步深入,借助网络进行报道策划已经成为重大国际、国内新闻事件报道的主要方式。

  二、媒介融合给新闻报道策划教学带来的新挑战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加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等特点,对新闻策划教学理念与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一)传统的教育理念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

  传统的教育理念主要是以教授新闻策划的知识和技巧为主。这些理论知识的传授有其必要性,但也存在过于理论化,与业界实践存在一定脱节的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业界需要既有扎实的人文社会学科基础知识,又能突破专业界限,熟练使用多种媒介手段,能够同时胜任文字、摄影、摄像、录音等各种工作。这些变化要求学生及时掌握媒介形态的变化,熟悉业界优秀生动的实践案例,具备复合型的能力,才能及时跟进适应新的媒介生态下新闻策划的需要。

  (二)传统的教材与媒介融合的发展要求有所脱节

  我国新闻传播学界对新闻策划专业教材建设较为积极,涌现了一批优质的专业教材,比如蔡雯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与新闻资源开发》(2004年)、赵振宇教授的《新闻报道策划》(2008年)等。同时,受出版时间较早的影响,这些教材大都存在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关注不多,甚至没有关注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媒介融合背景下的新闻策划教学需要,在授课过程中需要依靠教师自己总结摸索合适的教学内容。

  (三)实践环节薄弱与媒介融合下新闻策划的需要不相适应

  当前,高校的新闻教学实验室设备往往落后于业界的更新速度,尤其是一些高精尖的跨媒体设备更是匮乏。同时,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实践环节重视不足,大多以课堂讲授加一点实习作业的模式开展教学。这种实习作业往往由学生随意进行,多是一些应付之作,起不到实践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跨媒体的新闻策划技能。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报道策划教学的改进措施

  目前,大部分的国内大学新闻院系都将新闻策划作为大学本科和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媒介环境,掌握全媒体环境下新闻策划能力,是新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案例教学,促进学生适应全媒体环境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新闻资源来源广泛,渠道众多,传播速度飞快,传播形式多样,受众互动性极高。这些特点都要求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时时更新教学理念与思维,摒弃陈旧的教材与案例,打破传统报道形式,创新信息多样化的表达方式,通过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众多优秀的新闻报道策划案例,让学生充分掌握全媒体下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方针、方法等。同时,客观而言,高校授课教师往往多是博士或硕士毕业后直接进高校教学,本身大多没有新闻策划的实战经历,对案例的讲授往往也是照本宣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入在新闻媒体一线工作,具有实战经验的新闻策划专家讲解案例,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对新闻策划的基本理解。

  (二)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适应新媒体需求的业务技能

  早在1908年,密苏里新闻学院创建人沃尔特?威廉姆斯院长就提出“学习新闻最好的方式是动手实践”。实践教学法以教导学生掌握理论精髓和实际操作技能为宗旨,通过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激情,使学生能够脱离模拟情境的练习,进入到实操中来,适应未来的工作需求。而在新形式下,新闻策划不再局限于采写编评这些基本的业务技能,对策划前期的调研、用户需求的分析、策划实施过程的把控与调整,实施后的总结报告等成为策划的重要内容。

  (三)加强协作精神培养,提升动手能力

  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以文字、图片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道策划已经不能满足新媒体的需求。新闻报道效果的实现不单单是选题、编辑等问题,还依赖于各种媒介形式相互配合,互为补充。一个成功的新闻专题需要策划人员与技术、编辑、视觉等各部门讨论并确定专题的内容与形式。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了解各种媒介形式的特征,并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大对这些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笔者试着将微信平台引入课堂,建构课堂微信公众号,实现了课堂的“微传播”互动。通过分组的方式,建立新闻策划团队开展模拟新闻策划,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特长,合作推出分组设计的新闻策划专题,同时将微信公众号中的新闻策划内容制作纸质新闻产品,形成线上和线下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传播学硕士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网络新闻传播以其信息量大、传播快速便捷、以大众需求为导向等特点迅速的积累了大量受众。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传播学硕士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传播学硕士毕业论文优秀范文篇1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943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