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毛概论文 >

论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1500字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1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论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1500字篇一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价值》

  摘 要:党的思想路线的确立,掀开了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新篇章,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严格按照党的思想路线来制定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党的思想路线对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文化建设,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构建和谐社会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初级阶段;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183-02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事业走上新的道路,开辟了新的篇章。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实践中遵循的思想方法和根本原则,是党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本文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来论述党的思想路线的价值。

  一、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使我们开始能够认真总结过去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为全面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选择合适的道路。

  邓小平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导下,对于我国国情进行了论述,突出强调了两点:一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虽然搞了社会主义,但经济文化还很落后;二是在这样的国情之下搞社会主义,必须首先发展生产力。这时虽然还没有明确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但这一概念所要强调和认定的“意蕴”已经很完整和明确了。之后,党的十三大报告正式提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做出了全面深刻的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

  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后,我们党坚持一切从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社会需要同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根本上来说只能靠发展社会生产力来解决,所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也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深化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时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党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对于我国当时的经济状况进行分析,科学合理的逐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论断。它始于对计划经济弊端的反思,在对计划与市场相互关系的探求中发展,在对市场经济正确定位的认识中形成、发展和深化。

  1.坚冰初破: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任务面前,邓小平意识到了旧的计划经济体制对于生产力发展的束缚,他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论述了市场经济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能用,社会主义也能用,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之间并不是过去我们所理解的尖锐对立的关系。他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在邓小平多次谈话的推动下,全党开始意识到完全实行计划经济之不足,逐渐形成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公式,这一公式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提出,后被十一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二大所确认。

  2.峰回路转: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同时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此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村经济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现代化转变。但城市经济体制中严重妨碍生产力发展的种种弊端还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城市经济的巨大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因而迫切需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中共中央于1984年10月召开了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其最突出和具有重大意义的是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理论,这一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的重大发展。

  3.目标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一大步,随着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我国的经济改革也深入开展起来。市场范围逐步扩大,大多数商品的价格已逐步放开,计划直接管理的领域逐步缩小,市场对经济活动调节的作用在大大增强。实践日益明显地告诉我们 ,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

  我们党依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按照实践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1992年春天,面对后“左”的思想抬头,邓小平发表了“南巡讲话”,他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我们全党对于这一论断有了统一的认识之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们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更加系统化、完善化。

  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论述,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的确立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也标志着我们党在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认识又前进了决定性的一大步。我们党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载入宪法,使我国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进入了目标明确、不可逆转的崭新阶段。我们党按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坚持经济体制改革,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扫除了制度障碍,使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二、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一)党的思想路线在解决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中的作用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之后,社会利益矛盾、文化的碰撞与冲突、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此情况下,必须坚持党的思想领导,以党的思想路线引领社会发展。在应对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当前我国的实际国情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矛盾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同相对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只有从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最终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应的精神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精神文化的选择渐趋多样化。我们坚持主旋律与多样性并存,这就需要加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宣传与教育,同时吸收与借鉴各国文化发展的优秀成果。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建设与文化建设,文化建设与思想建设不是相互独立的,文化建设的发展与创新需要以党的思想路线为思想前提,科学、文化教育的发展以及思想道德建设都要从当前的现实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科学的思想方法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进而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社会良好风尚的形成。

  (三)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当前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也是我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之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需要高效、民主的政治、行政体制,党的高度重视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政治与行政体制改革应坚持党的从我国的国家性质及其政府体制出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健全与完善人大制度,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促进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的良性发展,以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与创新经验检验我们的基层民主理论,进而促进我国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与发展。

  (四)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任务。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解决阻碍和谐社会健康发展的各种矛盾,保证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健康、有序的,进而保证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实事求是的认识矛盾的本质,并制定出相应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从而使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安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和国家制定的一项宏观举措。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把握好构建和谐社会的正确方向;也只有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出发点,才能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才能使和谐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方针政策。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论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1500字篇二

  《浅析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摘 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建国60年来,中国取得的一切举世瞩目成就:在理论上的重大发展、在政策上的成功调整、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上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无一不是坚持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结果。

  关键词:形成与发展;内在关系;重要意义

  中图分类号:D0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10)-09-0026-02

  全面认识和深刻把握党的思想路线,对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发展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开启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先河。1941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所做的《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这句中国古话进行了改造,赋予其以崭新的内容,并把它上升到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高度。建国后,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著作中系统地论述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恢复并发展了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1976年10月,随着“_”的垮台,““””宣告结束。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却遇到了“两个凡是”的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依然在过去的道路上徘徊。中国社会究竟向何处去?是彻底纠正过去的错误,开创一条新路,还是抱着过去的错误不放,继续走老路?这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在重大抉择面前,邓小平同志挺身而出,以大无畏的勇气重点抓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为我们党和国家选择正确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突出贡献。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他这一讲话,重新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对其作了新的极为重要的补充和系统的阐述,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成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宣言书。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即将进入新世纪,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在这样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进一步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如何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成为时代课题。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一新论述,既坚持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为这一思想路线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新内容。

  以胡锦涛为的新的党中央强调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深化了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认识。进入新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在各种严峻挑战和困难面前,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在实践过程中,他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不仅概括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而且把党的思想路线从理论层面全面推进到实践层面,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思想路线新的丰富和发展。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在关系

  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三者之间有其内在的联系。

  1.解放思想是前提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提出的。

  当时,在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严重影响下,思想僵化和半僵化,满脑袋条条框框,脑筋开动不起来。这种状况,根本不可能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也根本不可能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根本谈不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所以,邓小平指出了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胡锦涛在2007年“6・25”重要讲话中也强调指出了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应对前进道路上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的一大法宝,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坚持。

  2.实事求是是根本

  “什么叫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的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思想解放,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2]。这一科学说明的要旨在于指出解放思想的实质就是要实事求是而不是其他,解放思想要落实到实事求是上。

  3.与时俱进是目的

  所谓与时俱进,就是我们的理论和实践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变化,不断开拓创新,顺时应势,永远走在时代前列。与时俱进的本质就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结合和统一。解放思想无止境,实事求是要一贯,它们结合在一起就是要与时俱进。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实事求是为根本;而要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必须以与时俱进为总要求。客观世界总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也必须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三、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第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哲学基础的。它强调从实际出发,用全面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思想和实际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认识是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没有止境的过程;强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有机统一、民主是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重要条件、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都充分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第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政治路线是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而制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它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正确的政治路线必须建立在对客观情况的深刻了解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思想路线为指导。回顾党的历史,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从根本上说,我们所取得的一切胜利,都是因为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才制定出并贯彻执行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从而推进了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党本身的成熟;而所遭受的一切挫折,都是因为违背或者偏离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第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化的进程,使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江泽民继承毛泽东、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实质,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小康社会,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内涵;新世纪新阶段,胡锦涛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基础上,提出求真务实的新要求,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理论。这些都是在坚持和完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基础上实现的理论创新。

  参考文献:

  [1][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279,364.

论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1500字相关文章:

1.关于实事求是的毛概论文4000字

2.毛概论文范文1500字

3.大学毛概课程1500字论文

4.浅谈毛泽东实事求是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 毛概论文

5.毛概结课论文1500字

6.2016年毛概论文2000字范文2篇

2235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