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毛概论文>

关于毛泽东思想创新的毛概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关于毛泽东思想创新的毛概论文篇二

  《毛泽东思想理论创新探究》

  【摘要】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是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其指导下不断进行摸索与探究,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尝试和长时间的确立过程。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包含着科学精神和卓越的智慧,它不仅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中国社会和革命的特殊规律,而且体现了文化发展的一般普遍性规律。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理论创新;马列主义

  在刚刚结束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我党更一步强调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当前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学习毛泽东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思想,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

  一、毛泽东思想内涵简述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这句话不仅精辟地概括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而且从本质上表述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科学界定,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有着特殊作用。毛泽东思想不是对马列主义的简单运用和机械照搬,它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以马列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突破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不符合中国实际的陈规和框框,针对中国的实际问题,大胆进行理论创新而形成的中国实际化的马列主义。

  二、马列主义是毛泽东思想创新的基石

  马列主义是世界无产阶级和一切被压迫人民进行斗争和解放的理论武器,是科学的指导思想。而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并结合中国的具体实际运应而生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解决了中国的性质问题,解决了社会的性质问题,解决了中国革命的性质问题。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革命中的运用以及发展,是那个时代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最终产物。同时马列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不仅仅是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更不是直接照抄照搬马列主义,更多的是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创造性地通过提出先农村包围城市,后武装夺取政权的特殊道路,最终解决了依靠农民进行武装斗争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问题。毋庸置疑,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实实在在的运用及其发展。

  同时毛泽东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这片沃土,贪婪地汲取着其中的丰富养分,并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紧密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毛泽东思想带有鲜明的中国烙印和诸多中国符号与元素,是中国传统思想与西方马列主义在现代的表现形式和全面发展,是中国思想理论中一支当之无愧的理论奇葩。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与各国的具体实际、时代特征相结合,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但是要真正实现这种结合,决非一帆风顺。毛泽东对马列主义中国化所做出的理论贡献之所以具有创新意义,是因为在艰苦的战争年代,他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向马列主义请教,以获得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三、解放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创新的先导

  毛泽东多次强调,在意识上要有创新的自觉性和独创精神。毛泽东在批评我国各部门、各领域照搬、照抄前苏联的各项规章制度问题时指出,要有分析,不要硬搬,硬搬就是不独立思考。毛泽东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古今中外的东西,只有破除迷信,才能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人们的创造性和创新能力才能够发挥和提高。但中国人民在创新方面,特别是理论创新方面缺乏足够的自信,过分地迷信马克思本人,认为其高不可攀;过分依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对它作教条主义的解释和应用,这都极大地束缚了中国人民的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毛泽东深感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陈出新,指出我们的革命理论已经经过实践的检验,因而在事实上比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更具有真理性,进而提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迫切现实性。在毛泽东看来,中华民族是个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是个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优秀群体,他们身上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创新精神和博大的创新能力。

  四、中国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独创性的形成提供了客观基础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没有创新,就很难有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以及发展,中国革命的胜利更是一片迷茫。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正是由于农村根据地具体环境中的实际因素,才使得毛泽东摸索出了在农村环境中建党建军的具体办法和指导思想;也正是由于土地革命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才最终使得毛泽东和其他同志们找到了一种合适的土地改革方案;同时更是由于实际的战争实践经历,才使得毛泽东与其他共产党人制定了红军时期、抗战时期以及最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各自不同时期的中国革命发展战略。因此,毛泽东思想的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研究重点的转移,不是学理推理的结果,从来不是书斋中的产物,也不是个人兴趣和爱好的驱使,是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是革命实践的需要。

  五、调查研究是毛泽东不断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

  毛泽东之所以对调查研究如此珍爱,如此重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将调查研究看作是从事创造性战略决策活动的重要手段与方法。毛泽东反复强调,想真正解决难题,就必须走出去,闷在家里闭门造车不可能想出真正有价值的锦囊妙计。作为领导干部,如果就不了解情况,就在那里瞎指挥,是异常危险的。他认为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做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必须知道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通过这样的冥想得来的决策一定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决策,因为它脱离鲜活的客观实际,必然缺乏创新性和创造力。可见,调查研究是毛泽东持续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保证。毛泽东重视来源于群众实践活动中的真知灼见。他注重调查研究,一生中做了大量社会调查,这对于他了解中国革命的问题起了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结语

  毛泽东思想从其最开始的萌芽到形成、发展及成熟无不有自己一套独立而完整的逻辑结构。这也正是不同于其他理论的关键点。在研究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应当全面考虑毛泽东思想的独立完整性,切不可盲目任意地截取其内容,也不能脱离实际情况根据需要而改变其内涵。因此,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不能随意拆分其部分。为了维持其体系的完整性,不能简单机械地把毛泽东思想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

  【参考文献】

  [1]王健.毛泽东思想与理论创新[J].理论月刊,2002(12).

  [2]泸州医学院理论创新研究课题组.毛泽东理论创新的思维特点及其历史局限性[J].天府新论,2002(05).

  [3]于灵.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对发展我国先进文化的启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4]董志霄,康小莉.毛泽东理论创新的启示[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3).

关于毛泽东思想创新的毛概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

2.关于创新的毛概论文

3.有关创新的毛概论文

4.大学生毛概论文3000字

5.有关创新发展中国的毛概论文

2397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