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 > 中医儿科医学论文

中医儿科医学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中医儿科医学论文

  中医儿科学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临床分科中的一个独立科目。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中医儿科医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医儿科医学论文篇1

  浅谈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

  摘要:探讨中医儿科临床教改方法,提高医学生临床诊断思维。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医学生临床思维、应对患者自信能力增强。通过教学改革,更有利于医学生临床能力的全面培养。

  关键词:中医儿科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中医儿科学是中医药院校的主要临床课程之一,在中医学专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授课内容纷繁复杂,从小儿出生断脐到青壮年养成进入社会的各个阶段、各个系统的不同疾病都系其讲述内容。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有独立的基础理论和理法方药体系,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疾病认识不断深入,求知欲望的不断增强,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只注重老师单方向对学生知识的输送,而忽视了学生自我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既会使学生失去对中医儿科学的学习兴趣,又会使这类教学模式下的产物失去独立应对患者、甚至是医患关系的能力。因此,对于已经储备了一定专业知识的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如何寻找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中医儿科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情境式教学在中医儿科学的应用

  临床思维具有渐进性、对立统一性及反复修正、反复验证的特点[1]。临床医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和积累的临床经验,对疾病过程进行总结、分析、判断、推理等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它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之中。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是在医疗工作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来的。对于进入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医学生刚开始接触临床,正确引导其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是培养其成为一名合格临床医生的必要条件。

  情境式教学系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建立的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情境式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设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2]。情境模拟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整合中医思维,弥补临床实践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典型病例的情境式教学,是模拟真实患儿家属带患儿的就诊过程,可以教师或学生模拟患儿入门诊就诊,由学生充当接诊医生,去采集病史、查体。结合其已有的化验检查结果综合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列出诊断依据,并进一步行鉴别诊断的分析,并顺序由教师导出主要疾病的进展过程、各阶段的主要症状体征及检验特点,进一步导出针对的处理措施。

  如一个胎黄的患儿就诊,我们先要知道发病的时间,进展的速度,有何伴随症状,家族史、个人史有何特别,舌象、脉象特点,二便情况,结合血常规、肝功能、CRP-S、溶血全套等检查结果,先明确诊断,分析原因,再考虑相对应的治疗方案,可能出现的预后,至此,一个疾病经过这样系统的梳理,学生就能有针对性、有重点的记忆及处理了。因此,我们在儿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引入典型病例情境式教学方法,将还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学生完全放在一个临床医生的角度去首诊患者,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逐步提高其诊断及治疗水平。

  这样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传授中医儿科学的内容的教学模式能改变教师单一输送知识而学生完全被动授予,教师们"联袂演出"在台上"滔滔不绝",学生们满脸"无所谓"在台下"昏昏欲睡";亦能使学生从头到尾梳理一遍已学过的理论知识,便于与临床结合,使自己的所学所知进一步的服务于临床,培养医学生"类临床医生思维"。在情境教学中加入一些突发因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急能力,面对日益复杂的医患关系,使学生能进一步全面的面对一个诊疗过程。这一教学方法在中医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更能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因人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则,能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应用中医药思维方法处理儿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种适宜中医学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2临床见习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医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结合,而临床见习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其目标是巩固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际临床工作能力。研究生在通过本科学习期间对书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典型案例的情境式教学对理论知识的梳理和巩固,这时候需要学习的就是如何使理论与临床更好的结合,如何使理论更好的服务临床。通常以儿科常见病为重点由教师进行示教进行问诊及体格检查,并鼓励学生进一步完善问诊内容,同时让学生体验阳性体征的感受。结合具体患者、具体疾病,就该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诊疗计划穿插向学生进行提问并解答。

  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变为感性认识,使学生易于接受、消化和吸收。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实实在在的走近患儿身边,如发热查因的患儿,让学生直接面对患儿,与家长交谈,自己独立采集病史,体查诊断,辩证立法处方,教师从旁补充、指正,这是在情境式教学基础上的实战演练,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加强了学生对不同系统疾病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病例的综合分析能力,塑造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这一过程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来解决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学生必须对所学过的中医基础、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及儿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如此反复操练,最终会使学生逐步形成中医辨证思维体系[3]。而这种思维的形成让学生能在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临床实践中,对具体的临床现象进行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分析,最后作出符合实际的判断的能力,可直接反映临床医生认识、处理疾病的能力和水平[4]。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的科学,如何引导学生从书本学习到临床实践,这才是临床科学存在的意义。研究生教学不同于本科生,单纯的板书式及多媒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完全不能满足其需要,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知识而谋求进一步"深造"的阶段,其最需要的是取代教师的主导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中医基础理论、方剂学、诊断学等基础科学武装自己,采用情境式教学与加强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方式,有利于教学相长,亦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意识的养成,是培养一名优秀临床医生的先决条件。

  参考文献:

  [1]阮芳赋.临床思维的特点[J].医学与哲学,1985,6(4):50.

  [2]言红健.案例教学和情景式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8.25(1):99-100.

  [3]王垣芳,王巧云,李祖成等.开放式案例教学法在临床药物治疗学教学中的尝试[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0,19(1):53-55.

  [4]唐晓鸿,彭伟莲.如何在见习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J].实用预防医学,2004,11(3):617-618.

  中医儿科医学论文篇2

  浅谈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模式

  【摘要】 近年来,随着中医学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医现代化以及和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交叉碰撞,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已经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模式。笔者探讨了现存的教育模式,以及现代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根据本科室研究生培养现状,总结了本科室研究生教育的特色,多样化的教育模式以及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展望了当前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关键词】 中医儿科学; 中医教育管理; 教学模式; 研究生教育; 多元化; 创新能力

  研究生教育起始于19世纪30年代的德国,迄今为止,在各个国家,各学科根据本国国情、学科的特点及发展目标,已经形成了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教学式、师承式等多种教育模式并存的局面。这些凝聚着人类智慧的教育模式有各自的历史经验和使用范围,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可以借鉴的丰富资源[1]。硕士研究生教育定位为精英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本学科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本学科领域专门技术问题的高层次专业人才[2]。中医儿科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由于受其学科性质及社会发展的影响,起初教育模式较单一,体制尚不健全,且缺乏一套较为权威的评价体系,使其发展受到影响。近年来,由于中医学术水平的不断发展,中医现代化以及和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交叉碰撞,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迅速,形成了一套较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教育模式。

  1 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目标

  1.1 掌握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生培养的关键 中医儿科学理论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临床实践中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进步性和实用价值。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就是要培养一批能够继承发扬中医儿科学精髓,发展中医现代化的高层次人才。只有在掌握坚实的中医药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充分继承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才能“厚积而薄发”,为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服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与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研究生对中医药传统理论和治疗方法的进一步理解、掌握与研究,并运用现代化手段对中医药古籍进一步整理、总结、深化,是儿科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目标。对于临床学科的研究生来说,应在具备坚实中医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中医临床辨证和技能的训练,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发扬中医特色[3]。

  1.2 培养多元化人才,适应高层次临床、科研需要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要求 随着中医儿科研究生师资结构的优化,以及现代科学研究工作条件的改善,实验型研究生的培养已初具规模,但是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中医儿科更应该注重多元化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培养科研型的人才,更应该培养临床型、应用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具体工作中,应该注重提高研究生的系统理论水平,培养其知识创新能力、科研工作能力以及实际工作技能。这就必须大力加强学科体系建设,开展高水平的研究,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术评价标准,促进基础理论研究、科学研究和应用研究协调发展。

  2 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的教学模式

  2.1 建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有效途径 长期以来中医人才的培养都是通过带徒式或师承式教育模式进行。这种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批的中医领域带头人才,对导师的理论体系、理论特色的继承与发扬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随着近代教育学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医教育与现代教育模式的结合与相互借鉴,以及多种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形成了学徒式、专业式、协作式、教学式、师承式等多种教育模式并存的局面,近年又新兴了分散教学、小组教学等[4]教学方式。多种教育模式相互结合,取长补短,有力地促进了中医儿科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提高。

  2.2 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是提高研究生教育水平的有效手段 在实际的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来实现教育目标。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包括师承带教、导师指导组、临床实践、科研、技能深化培训、病例讨论、教学查房以及开展多种类型的专业理论技能讲座、参与科研课题等,鼓励研究生参与课堂教学以及临床带教工作,在实践中带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且通过定时进行临床技能考核、临床病例讨论,督促研究生总结学习成果,完成读书报告、读书笔记,鼓励研究生独立进行科研选题、完成开题报告以及进行科学研究和论文写作等,多方面考核研究生的水平。

  在理论学习方面,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指定一部分儿科书目、古籍阅读,让学生深入理解、领悟中医儿科的精髓,指导研究生运用现代化手段对古籍进行整理、总结,不仅巩固了理论的学习,也进一步指导临床疾病的辨证施治。通过跟师学习,深化、继承和总结导师的理论、思想,在继承的基础上取得更大的发展。并且在临床学习中分设导师指导小组,通过不同课题、研究方向之间的互相合作,开拓思路,博采众长,深化、拓宽理论学习的范畴。让研究生承担一定课时的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其对专业理论的学习和理解。

  在临床应用方面,通过参与临床诊疗,以及科研、技能的深化培训,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专业思维、科研思维,提高临床应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的能力及临床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在实践中查缺补漏,指导基础理论的进一步学习。临床工作中,通过独立分管患儿,书写各种医学文书,提前进入角色,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基础。增设教学查房、病例讨论活动,鼓励研究生参与临床带教,提高研究生的逻辑思维及表达能力,并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专业思想的形成,以及知识网络的丰富、完善。

  在科研能力培养方面,指导研究生广泛阅读期刊杂志,了解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并且增设跨学科课程,为开拓中医研究的新领域、新方向奠定基础。在近些年的学科建设中不断纳入研究生参与高水平的科研工作,如国家自然基金课题、重点专科工作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选题、课题设计、查阅文献、书写综述、开题报告、临床资料收集整理、实验室检验、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论文书写等,提高研究生们的独立思考、设计、实践能力,不仅使其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得到总结和升华,还使他们科研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3 现存的问题及对策

  3.1 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还需进一步强化 为适应当前的市场竞争,在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往往会忽视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学习浮躁,经典没有读透,加上临床应用少,跟师学习的时间有限,导致研究生很难形成自己的学术专长、学术体系。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深厚理论的肥沃土壤,所以在大力提倡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同时,要避免应用型模式取代教科型模式而成为新的单一化模式。《规划》发展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中医药研究继承与创新体系,开展中医药教育学研究,探索建立符合中医药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教育模式,开展院校与师承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试点工作及中医药教学质量评估试点工作”。重视中医药基础理论的学习,鼓励研究生在跟导师的过程中努力学习中医儿科学的理论特色,多读中医经典书籍,提高中医素养,这些是需要不断强化的学习重点。

  3.2 创新能力的培养还需不断加强 当前中医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着创新能力培养力度不够的缺陷,教学上只重视专业知识传授,忽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每门学科的进步都是在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的,机械的继承只能造成中医药发展的停滞落后。因此,有效地引导研究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今后研究生培养中应该加强的重要部分。在实际培养中,把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尽量减少机械性、重复性较多的课时,注重传授学习方法和科研思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广泛学习,关注本学科前沿的学术发展,并鼓励他们多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鼓励研究生多临床、多实践,锻炼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提出问题,提出新的想法。

  此外,研究生还应该具有创业精神、团队精神、社交能力。所以在课程设置、导师传教中,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人文素质教育、文化修养教育[3]。

  4 结语

  为适应本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定位,对研究生应同时注重基础理论、临床实际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做到基础理论、临床和科研创新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应用于临床,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深化基础理论的学习,与此同时加强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指导理论学习及临床实践,把中医儿科研究生培养成为复合型、外向型、实用型、创新型的新一代高级医学人才。 医学教育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和保障全民族身体素质为目标[5]。所以在今后的教育中应不断摸索和完善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为国内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医基础扎实、专业知识广博、专业技能精专的高层次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静,许博.对当代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模式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3):79~82.

  [2] 蒋琦,郑莉,卢毅.硕士研究生教育的质量观重构与学制改革[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3):27~28.

  [3] 王发渭,杨明会,窦永起.中医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4,25(6):428~429.

  [4] 王昭.加强医学研究生教育之我见[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5):612~613.

  [5] 赵晓东.有关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J].医学教育探索,2006,5(2):148~149

中医儿科医学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儿科医学论文范文

2.有关中医儿科教育论文

3.儿科医学论文范文

4.儿科医学论文投稿

345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