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究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究论文篇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究》

  摘要:高等学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向大学生宣传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主要渠道。本文分析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意义,列举了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意义

  1、是新时期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正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及生活方式日渐深入我国,西方文化中的垃圾和杂质对大学生的侵蚀已越来越明显。面对国际局势变化和我国社会体制改革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在课程教学中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已成为新时期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迫切需要。个别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比重偏小、课时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实践证明,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3、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客观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育传递,对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论体系将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具有健全心理的大学生,从心理上更加乐于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理论体系和价值观念,并有效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做人处事的方法和准则,上升为指导今后生活和工作的行为尺度,进而成为体现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力量。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

  1、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大学阶段是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心理问题和困惑出现较多而自己又缺乏相应解决能力的特殊时期。据统计,我国大学生中16.0%至25.4%的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神经衰弱、强迫症状等为主,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逐年上升,因精神疾病休学的人数占因病休学人数的37.9%,因精神疾病退学的人数已经占到因病退学的总人数的64.4%。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产生认知障碍,他们不明白心理健康课的重要性,学习动机不足,厌学情绪严重,持被动的心态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令人十分担忧。

  2、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对心理学的学术前沿及信息动态关注不够,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停滞不前;知识面狭窄,对与课堂教学相关性较强的教育学知识、计算机知识掌握不够,缺乏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论积淀;论联系实际不够,对教材的驾驭能力不强,自由发挥能力有限。由于缺乏理论功底和教学实践的长期磨练,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和社会的热点、难点、焦点有机结合而进行再创作,“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仍然普遍存在,学生的主体作用难以得到发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的措施

  1、加强领导的观念更新。身为学校领导应根据国家和社会的需要,将国家利益和社会效益摆在首要位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观念更新,认清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大力支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高校只有努力培养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合格大学生,才能增强学生的自立、自强意识,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为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奉献社会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2、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崇高意义的事业,它要求担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不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用渊博的学识去教育学生,更要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做到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较强的心理适应力、良好的行为表现去影响和引导学生。

  3、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新时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研究,熟悉和掌握与心理学相关的课程体系,不断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理论广度和深度。只有加强理论研究,及时把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运用和体现在教学中,才能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产生理想的教学效果。

  4、转换教师的教学思维。教师要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要求,不断充实和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要求广大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会在多元开放的条件和环境下,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和心理需求,有意识地穿插一些学生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帮助学生解疑释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教学成功的必要条件,同样担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有些教师的课堂座无虚席,有的则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究其原因,在于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上较为独特和新颖,而另一部分教师则过分拘泥于形式,毫无创意可言。因此,在长期的心理健康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应充分把握学生的接收意趣,努力探索和采用参与式、互动式、问题式、案例式等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深化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参考文献:

  [1]袁红梅.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主体性教学实践研究[J]

  [2]撤承贤.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J]

  [3]苑璞,张岱.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效果的研究[J]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研究论文

2.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论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结业论文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论文

2710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