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新闻资讯>文化>

陈美龄:进入人生新阶段现更关注教育

时间: 晓晴1082 分享

  由一代歌手,转身成為教育学博士,陈美龄过往撰写的书籍既有谈教育孩子的经验心得,也有触及香港的教育议题。将三个儿子送入史丹福之后,她笑言虽想念但不必再被「困身」,可以有更多时间继续自己的事业,彷彿进入了人生的另一个新阶段。再谈及香港教育制度,她冀望可以增加弹性,不要过度关注眼前的成绩,而是以新思维鼓励学生的自由发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红遍香港及日本的歌手陈美龄,去年出版著作《50个教育法 我把三个儿子送入了史丹福》,至今已出至第11版销量数万本,成為三联书店的畅销书籍。她七月再於书展发佈新书《人生的38个啟示--陈美龄自传》,坦言当初受到三联邀请写自传时,感觉自己似乎未到要写自传的地步,她笑说:「通常自传或者是去世之后别人帮忙写成,或者是还剩一口气挣扎写出来。但李安则坚持让我分享自己在日本的经歷,认為香港观眾对我在日本的经歷并不知晓,有一片很大的空白。我几番退让都抵不过她的坚持,也希望喜欢我的朋友多些认识我。」此书日前入围了香港第四届「金阅奖」。

  写自传带给读者啟示

  陈美龄於是动笔开始写这本自传,第一次以中文写书的她此次毫无详细计划,也不会卖弄写作技巧,只是将记忆中最深刻的经歷呈现於纸上,由心出发的内容愈写愈多,「写的过程好像进入了时光隧道,坐上了忽高忽低的情感过山车,当中有笑有泪,有时开心地不由自主唱起歌来,有时又会感觉抑鬱和痛苦。写自传这件事对我来说是好的,使我更加感到自己在人生中受到了很多恩惠,每个人生难关都有贵人相助,也受到了很多宝贵的啟示,这便是书名的由来。」

  写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生的回顾,常会获得新的体会和感触,她坦言过去的经歷无论欢笑或泪水都是丰富人生的一部分,也让自己更加感激曾帮助过自己渡过难关的贵人,也藉此加深了与身边好友的感情。书中同样涉及陈美龄与丈夫的恋爱结婚过程,「虽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但也不能讲大话欺骗读者,我也有提到回到母亲乡下、父亲去世和自己刚考到车牌后飞车的事。读者也给了我很多反馈,每个人受感动、找到共鸣的地方都不同。」

  鼓励学生自由发展

  从《50个教育法》,到《40个教育提案 把快乐带回给香港学生》以及今次的自传《人生的38个啟示》,陈美龄的书似乎偏爱以数字作名,她笑说自己也曾思考是否為自传改一个更感性的书名,但最终决定着重强调书中38篇内容所描述的「38个啟示」,希望书中内容也可带给读者帮助和啟发。她同时表示,自己的首本自传销量很好要加印,对自己是很大的鼓励,正在选择出版社推出日文版,同时她也忙於书写新的日文教育书籍。

  再谈起《40个教育提案》的创作理念,她称是在第一本书的分享会上听到不少家长吐苦水,小孩子夹在教育制度和父母之间备受压力,家长一方面要逼迫孩子努力以竞争,一方面却又对他们的辛苦於心不忍,「於是我便开始研究香港的教育制度,也参考了一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制度,取长补短,写了这本《40个教育提案》,希望有所帮助。香港的教育制度不是差,而是『一试定终生』的评估给各方施加的压力太大,也缺乏弹性,对制度的适应会牺牲学生和老师的成长空间。如果制度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认识自己,给他们多些空间自由发挥个人特长,而不是一味去比较成绩,便会减少学生和家长两方面的压力,也会使他们想到现在的我们想不到的事情,提升香港的竞争力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她同时提出,世界瞬息万变,昨日事很快变得陈旧过时,何况是殖民地时期延续至今的教育制度?「香港教育界有资源,还有一班具有热诚的人,所以一定做得到,只是需要时间,我们应该给予家长和学生更多的信任,而不是只允许考试叻的学生出人头地。目前想要在快乐和竞争中找到平衡点还是困难的,毕竟个人离开制度需要很大的勇气。」她说。

  她同时对香港的中学分「band」制度表示不满,认為其中充满了歧视性,会令到进入「Band 3」读书和教书的学生和老师產生自卑,浑噩过活,是对其成长空间的限制。「当然除了学校,家长和同辈在教育中的参与也非常重要,毕竟老师面对几十个小朋友,不可能比家长更了解小朋友的特性。我建议家长多以鼓励代替评估,建立小朋友的自信心,自我肯定会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从歌手到教育博士

  原来陈美龄於大学时已修读儿童心理学,在加拿大生了长子,翌年携带婴儿到电视台等工作场所,因结婚生仔后继续「拋头露面」而和一些持有反对意见的人进行了「美龄论争」,她也受邀进入美国史丹福大学读教育系博士课程,「史丹福教授说我对男女的社会关係缺乏认识,以明星的身份出现只会受到争论打击,若我能够加深这方面的认识,就有机会回日本為下一代的女性争权利。」当时陈美龄已毕业多年,几经犹豫,才在老公的支持下选择报考,获录取后已怀了次子,再次想放弃的她又获得教授支持,还介绍几位同样的妈妈博士给她认识。回忆起读博士的经歷,她表示自己从未后悔,反而非常享受这个吸收知识的过程,眼界也变得开阔。「人类是平等的,為什麼女人婚后就不可以追求自己的梦想,為什麼做了妈咪就不可以继续学习?」通过这场社会论争,日本的劳动母亲和女性的立场也重新受到关注,「虽然那时不断被各方批评很伤心,但好在最终对社会有了一点贡献,现在的年轻人境况好了很多,艺能界也多了妈咪带小朋友去工作。」

  陈美龄现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亚洲亲善大使,今年曾到约旦、黎巴嫩和土耳其探访叙利亚的难民,关注儿童劳动和婚姻问题,感慨战争的最大牺牲者永远是儿童。「难民為了生活,至少有一半的男童都在做廉价劳工,女童都被逼迫早早嫁人,因為战争,他们都失去了完整的童年。我们努力说服他们只做半日工,和当地学校联络使他们可以读半日书,尽力帮助他们。」

  谈起未来的计划,她在教育方面的努力不会停止:一项是分别适合0至18岁阅读的教育界严选「有益图书表」,鼓励阅读的同时也消除家长选书时的迷茫;另一项是為照顾儿童的工人和老人开办的培训课程,「0至3岁时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有很多问题要注意,但香港很多时候并不是父母亲自照顾小朋友,这就需要一个培训的课程。」

3729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