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生活课堂>健康知识>其它健康常识>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时间: 立文804 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社会的教育中越来越重要。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1

  我班有一名叫玮玮的男孩子,小小的个子。刚来时,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他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他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早读时,他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十分钟也不怎么玩耍,只是静静地站着,是一个极安静的孩子。

  原因分析:

  经过和他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有一次在活动课上,老师说他是班上最嫩的一个,接下来他就不愿去上课,有时连饭也不吃,有时都拿他没办法。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刚去幼儿园寄宿,第一次离开父母,感到孤立无助,焦虑不安,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如果孩子发展到严重的自信心丧失,还会出现更多的生理上或心理上的异常。

  个案处理

  一、尊重他,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玮玮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要纠正他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他的自尊心,帮助他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开导他,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告诉他,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老师就是他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他拼音学得不够好,就鼓励他说他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同学、老师都会帮助他,和他一起努力的。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他旁边,告诉他,其他同学也和他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反效率;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他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他的自尊心,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评可以使他看到希望,增强自信。在教育过程中我注意对他的进步即便是点滴进步也予以及时、热情的表扬。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使他对学习、对生活、对自身逐渐积累信心。例如,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他做题比较细心;课堂提问回答的真棒;值日很认真;广播操做得很好,每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时,就给奖励一颗小红星,时间久了,他会越来越有自信,会主动上课举手发言,会主动跟同学们一起玩,会主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去。此后,我还多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机会,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

  二、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怀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怀,可以收到明显的效果。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我的思考:

  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心头的希望之苗;爱像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坦,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全身心爱学生,关心、尊重、理解、宽容和信任学生。用自己的爱去唤起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心灵。

  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篇2

  一、背景介绍

  去年在刚接手这些孩子的时候,我就发现班上有一个腼腆、性格内向的女生,上课如果是老师点名回答其问题,声音很小,有时还发抖,只有自己充分准备好了才敢回答;老师讲课时,她注意力不集中,眼神飘忽不定;下课总是自己一个人转悠,看其他小朋友玩。现在体育大课间做游戏,她动作协调性不够好,练习时,我要教她才可以做好。我仔细地想过了,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现在的孩子独立性差,信赖心太强,没有主见,以至于缺乏信心。

  二、案例分析

  面对竞争,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缺乏信心,同样在学校里,学生也会产生缺乏信心的心理现象。缺少信心使得自己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一旦受到挫折,更加缺乏心理上的承受能力,总觉得自己确实不行,这种状态持久持续下去,就会产生相当大的心理阴影。这其中有很多的因素会使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

  1、个人成长习惯的因素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家里少有人和他沟通,经常一个人在家里玩。平时跟外界的交流也很少,自己做自己的事。我和这个孩子的家长沟通过,家长给出的答案是这样的:“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都在家里,白天我们都要上班,孩子白天都是和老人一起的,老人不怎么和孩子交流,孩子都是自己做游戏、读书,久而久之孩子的思想就开始脱离实际生活,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孩子的心里没有沟通这个概念,除非有什么实际的需要,否则很少有孩子能主动的开口。”

  2、家庭包办的因素

  她对妈妈的依赖性很强,离不开父母,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长包办。导致她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现在上学了,学不好时,会有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就形成自卑心理,不安、烦恼、离群等情感障碍随之而来,这样就会使孩子没有自信心。

  三、辅导的具体方法

  1、和家长沟通,家校联手

  孩子心理上的缺乏自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环境与方式,而且关键在于他的父母,因此通过电话,我经常和家长沟通,反馈情况,共同商量对策。比如:在家里,多给孩子发表见解的机会,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她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平时周末多带孩子出门,走访同龄同学或参加社交活动;多鼓励做家务,提高自理能力,从自己做事的实践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及时对她的进步表扬和肯定。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并说明自己这样做的原因。

  2、遇到事性多表扬,少批评,有问题说原因。

  在班里开展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取得好成绩就给予表。多给孩子和同学交流的机会,比如让她发作业本,管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让她感受到自己在班里还是很重要的,使她慢慢地放大胆子。

  3、鼓励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学校给孩子们组织的集体活动种类多样,集体活动让孩子的课余生活更丰富多彩,每个孩子似乎因为这些活动更加活泼。刚开始时让活波的同学带带这个孩子,鼓励其主动参预到活动中。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她的协调能力,更是提供了很好的同学间交流的机会。

  4、多多讲道理,细细谈心事

  针对这样的孩子不愿意和同学老师交流的问题,我开始经常和她谈心,并鼓励其他小朋友找她玩,慢慢地,我发现她开始主动地找其他同学玩了。

  5、处处找优点

  每次开展班队活动,我会让孩子们先夸夸自己的小伙伴,让大家相互说说同学的优点。有的孩子开始不敢说同桌的优点,老师叫她似乎还是怕,后来轮到别人夸她的优点了,我鼓励她走上台来,其他同学说她懂的知识多,守纪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她慢慢地找到了自信。

  四、 辅导结论

  通过这样的辅导,我们班上的这个孩子现在有了很大的变化,可以和同学们友好相处,相信她的自信心会在锻炼中不断增强。

  通过这个案例,我懂得了耐心,对于小学一年级老师来说尤为重要性。对待心灵脆弱的缺乏信心的孩子一定要循循善诱,不可操之过急,要更多的关注她的优点,使她能一点点主动地走进班集体,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的善意。通过多种多样评价、集体活动参与,去体现她的自我价值,让她肯定自己,这样才能打开她的心灵,让她重拾本属于自己的信心。

>>>下一页更多精彩“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案例分析”

1823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