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肖氏八卦掌揭秘

肖氏八卦掌揭秘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肖氏八卦掌揭秘

  八卦掌是一种以行步走转与掌法变换结合,强调内劲发力的武功。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肖氏八卦掌揭秘。欢迎阅读!

  肖氏八卦掌揭秘

  八卦掌是我国传统拳术之一,它起源何时,因缺少历史记载已无法考证,八卦掌广为流传,是在清朝咸丰年间,在北京一带最为盛行,董海川先生那时在北京授艺,独创一格,自成体系,所收弟甚多,影响最大。

  其实,八卦掌并非始于董海川,在其公开传艺前,已有同门师兄李振清及肖海波传艺于任致诚、刘学正、陈家泰等人。在董氏八卦掌真传尽失的今天,李,肖二公的传人至今仍保留着八卦掌的原传功法。为了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我们特将这濒临失传的肖氏八卦之真髓(见《肖氏原传八卦掌精髓》一书)整理出来,奉献给广大读者。

  原传八卦掌法的入门之基为夹马桩,其训练原则是通过间架的静力定型而拉伸人体的筋骨及改造内脏系统和呼吸的平稳状态。使周身形成一个整劲后,再求上下肢和腰身各处形成的合力协调一-致。(图1为襄法,图形 为撞法,见《肖氏原传八卦掌精髓》一书)八卦掌对整劲的认识是上肢与背部的筋力连结,下肢与腰围的筋力连结,腰背与胸腹的筋力连结,四肢、躯下、头、颈、整体腹背两面各成系统的有张有缩的筋力连结,以及内脏各器官的呼吸配合下周身筋力张缩的一致运动(如图3夹马桩,见《肖氏原传八卦掌精髓》一书)。八掌法之桩形注重椭圆形的连结放长,其掌法运动注重走中发力,但任何掌式的相互连接必须是基本掌式的弧形变化。并强调无论身体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必须保持躯干的中正,双掌的弧线内外拧转滚动全由身体高低反侧的运动带动而得,故亦如大成拳一样处处是桩与桩的变换。八卦掌运动的原理充分利用了关节为动力枢纽的这一特点。掌式的变化和步法的运动均由四大关节(双肩双胯)的360度的旋转而得。配合手臂的螺旋拧转,从而保证劲力直达指梢,碰哪哪有力的均整状态。芗斋先生对大成拳的创立从根本上吸取了八卦掌的功法,“摇旋”的训练就是八卦掌的入门之基,通过身与手臂的反称定型,利用关节的功能把身体象砣螺一样转起来,使关节象机轮一样灵活、有力,故“关节若机轮”的明训就是八卦掌的经验之谈。

  八卦掌的运动形式是起动游走法,就是通过整体劲力在关节和重力的反作用力下完成的,其步法基本形式是摆扣步,即双足行进中提胯落胯的训练,并在身体处于各状态下的间架不失。(如龙行步)芗斋先生认为,八卦掌中的身法、步法极其实用,相对形意拳的直中打法要灵活多变,而且身体的起伏拧转是武林所独有的,故把龙行步纳入大成拳之步法试力之中,只是减少了身体的起伏幅度。芗斋先生认为随着西方体育的介入,中国武术必须把间架向高提起,不然下肢承受上体的重压不但步法不灵活,而且会被拳击手的居高临下攻击压着打。中国人种的先天素质不如西方,中国人本来就矮小,若再降低重心则更处于劣势。

  实践证明,八卦掌有三盘练法而以下盘最难,但下盘练法若以功法来训练则未尝不可,若以技法向当今武林挑战则不会乐观。原传八卦掌对芗斋先生的提示,使芗斋先生原传形意拳法的身法做出了重大的改革。劈、崩、钻、炮、横拳的爆发起动不单单局限于整体加惯性的推动式发力,而是以试力为着眼点,通过波浪起伏,脊柱带动躯干的蠕动式折叠倾压状态涨缩来加大手臂的打击力度。击打时只求正与不正而不管中与不中的意识,形体的无意识发挥,而崩拳炮拳之裁膀发力也弥补了原传形意拳的单一发力,尤其芗斋先生对偏拧钩挫等技术的探讨充分适应了一些高频率,快节奏的拳法。这些技术形式的配备均由波浪式,偏式,螺旋式,摇旋式的身法运动带动而起的,从而更加丰富了八卦掌的身无定式的移动空间,芗斋先生曾忆少年时观程庭华先生做拳叹曰:“真若游龙游空,百折千回,令人难知其功劲..............”正是这种深刻的认识,使芗斋先生对大成拳强调“进退旋转似猫行”的步法内涵,而身法似惊蛇之波浪产疾行,白鹤之振翅飘舞,神龙之螺旋起伏及波浪之逆水轻挥等等都能表达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八卦原仅有削,掖,塌三掌,古称老三掌。这三掌技术是针对八卦掌特有的步法及身法而设计的,如削掌是在走转中间架不动,拧裆反胯而成,横向螺旋发力,掖掌是在走下方压缩发力,塌掌是在身形拧转中实然扭动腰身向对方胸腹的发力轨迹。这三掌均被芗斋 先生纳入大成拳之操法中虽略有变化,但本质相同。八卦掌中腿法“胸前挂印腿”被芗斋先生通过修正变为穿裆脚,原传八卦之胸前挂印是在走转中突然回身提膝,利用胯的催动把脚蹬出去,同时身体相应地后仰与前蹬踹之腿形成互争。以维持一足支撑的平稳能力。

看了“肖氏八卦掌揭秘”文章的人还看了:

1.杨家太极拳练法揭秘

2.练习内家拳劲力的知识

3.练习内家拳劲力的知识

4.八卦拳学

5.中国武术文化内涵

723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