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太极拳的发劲

太极拳的发劲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拳的发劲

  发劲是经过长期练拳和推手实践练出来的一种灵活集中、运用自如的弹性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的发劲。欢迎阅读!

  太极拳的发劲一

  发劲问题,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放松快速的一挺腰,四肢保持松沉,腰椎出发,一头从发劲的手部通出,一头向下从脚底通出,即可发劲。发劲的关键就是以气代力,保持放松,不可用力,以轻快挺腰带动。当挨近敌方时,腰一挺,可骤然发出爆发力。这就是“寸劲”。

  太极强调用意不用力,说太极拳的发劲方法,就离不开气。拳谱及前人对气的论述颇多。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身躯不稍滞”,“劲之气之苗,气者劲之根”等等。我们不说古人的事了,现在集中精力说说如何初学者如何发劲的问题。以前我对发劲的问题讲的很多,但想到多数人没有气感,所以经常从松沉、用意等方面来说,实际上松沉了也就能够意到气到,气到则劲力。但现在这贴子说的内容围绕气为核心,所以我着重说说围绕气如何发劲的事项。

  发劲时,气的运行路线和劲力的传递路线基本是一致的,气由丹田发出至“命门穴”,“命门穴”向后一凸,气则由腰部向上下分开,向上,沿督脉上行,经两膊达于大小臂,最后到劳宫穴或指尖。向下,经“尾闾”,“会阴”,沿腿到达脚心涌泉,然后从原路返回,与向上之气合在一起,同时到达手掌,这一过程在瞬间即可完成。这就是丹田劲力的发放方法。

  气的运用关键是“有气”,“欲求劲之足,必先求气之充”,得气的方法和呼吸的训练、身体的姿势密不可分,呼吸的方法不多说,已经有人说了很多,而身体的姿势在气功三要素中叫做调身,如含胸拔背、收臀等。姿势既是得气的方法,也是用气的方法。

  用气是另一项是放松,用意不用力,用力则身紧,身紧则气滞,气滞则僵拙,僵拙则劲不能出。放松在气功中叫做“调心”,炼气是内家拳主要得力途径。方法是打拳、站桩。太极套路的用意不用力,也是在炼气。拳谱中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说明了得气的方法和气的功用。

  太极拳的发劲二

  发劲的功夫要有,仅凭走化还是不够的,但也不是你想打就能打的,虽说自身有了功夫,与人搭手或接手,处处能以听劲为主,能听得准,跟随得上,在这个过程中,劲始终是含蓄着的,不然等到发劲时,再蓄劲,有时就来不及。

  发劲主要的还是看自身练到了一个什么程度,每一动能够上下相随,随曲就伸,或进或退,丝毫不乱,在蓄劲方面能够忽隐忽现,在彼此变化中就能够将一身之劲都能够打得出去,这个发劲主要的是不能有呆像,因为彼此在运动中是变化无常的,此时的情况不容你有半点的想象。

  发劲功夫给人的感觉,打去能令对方心惊胆战才行,不然就打不住它,这种劲主要的是两方面,一是自身的火候,是否能够做到一身松静,神气能够藏于内,不动安然无恙,若要动时能让对方神不知鬼不觉,毫无觉察就打上了才行。二是要在接触点上,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轻了接触不上,重了令其察觉,对方就有可逃之机,这个接触点的火候要能不轻不重,要做到这一点,主要的是如何去沾,能沾而后发,方可令对方难以察觉。

  发劲对于练功夫来说,是很重要的,如练功夫多年,还发不出劲去,一是练得不得法,二是下功夫不够,三是在发劲时缺少胆量与勇敢。这些方面平时要好好去想一想,自己该怎样去下功夫。太极拳是武术,练功时一心想得到功夫,结果是临事时反而拿不出来,人家就会说三道四,如能在发劲方面确实掌握、又能练出真功夫来,无论接触到什么样的人,说到功夫,抬手就去,神气一动,就能令对方无可逃之机。

  太极拳的发劲三

  发劲是经过长期练拳和推手实践练出来的一种灵活集中、运用自如的弹性劲。要练出这样的弹性劲,不仅要注意到周身肌肉松弛与收缩的锻炼,而且更要重视感觉灵敏和反应速度训练,同时十分强调运用正确的技术,合理发挥肌肉的力量。所谓“用意不用力”,这里是指不用紧张的僵力、笨力和呆力。在练习推手时,必须明辩内力和外力的作用,揣摸和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人们的外力,主要是重力。重力是地心引力,人的体重是由于地球的吸引力而使身体受到的力。此外,还有支撑力及反作用力、摩擦力、惯性力、螺旋力、直力、横力等。推手时对方所进之力属外力,如果自己的引化劲达不到随心所欲的程度,那么你就无法走化、利用、分解和消化外力。此时彼此双方的外力都互相影响着各自的内劲,并在内力合劲相争的情况下,胜负取决于各自内劲大小、灵敏度以及发挥的好坏。否则,即使取胜,把对方击倒,也相当勉强,只是拖泥带水而已,难以达到斩钉截铁的刚、猛、冷、脆,一哼一哈,内劲抖发而胜负立判。这与平时培养先天元气,周身气劲浩然流行是有密切关系的。只有平时多下功夫,内劲充实,在发劲时双足抓地,借用大地的反弹力,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合为一家,劲专注一方,与人交手时弹抖发劲才能如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决无拖泥带水现象。

  化、蓄是发劲的前提,所谓化蓄是欲击人之意,击人不化而发劲生硬,化而不蓄则发劲无力,故三者紧密关联,缺一不可。化与蓄是相辅相成的,化中含蓄,蓄中有发,方可化蓄发一条龙。但发劲一定练得非常熟练、灵活、协调,经常在周身放长的情况下,练习长劲和弹抖劲的短劲。如:在打上挑肘时,身体要形成上下对拉之势,前面以肚脐,背以命门为界限,在发肘的一侧,肚脐命门以下气向下行,肚脐命门以上气则上行,另一侧气向下行,为发击一侧发挥好辅助作用。只有这样,发劲时才能保持下盘稳固和发击力点清晰、准确,发劲才能迅猛疾速。只有把握好发劲的关键,才能在一吸一呼、一开一合的瞬间,达到向预期目标发劲之目的。

  长劲虽然急速猛烈,但其属“三阴七阳尤觉硬”和“四阴六阳类好手”的过度阶段,虽发击勇猛逼人,但却不可取。这也是由中级向高级阶段过度的必经之路。所以说没有远打一丈,就没有近打一寸。这样远打一丈,让人观之也可算得高艺,但发击时生猛激烈,是以迅猛疾速取人,并非十分干净利落,故曰此功夫只是向高级阶段弹抖寸劲的过渡。在以上水准的基础上,再刻苦研练,就可迈入高层次境界。那时发击全在用心意巧发,心意一动,自然弹抖,周身协调一致,上下形成一个合劲,处处皆是自然反应。如果发击对方,只要弹抖一震,就能以迅雷不及掩儿之势,使对方腾跳躲避不及,飞掷而出,此则为玄妙的上乘功夫。初学者可根据发劲的要点及要求,由大圈而中圈,由中圈而小圈,在由小圈到圆点,由慢而快,由快而速,由速到疾,直至自然反射弹抖。循序研练,探讨攀登,逐步登堂入室,炉火纯青,登峰造极,进入化境。

看了“太极拳的发劲”文章的人还看了:

1.陈式太极拳套路中的发劲

2.陈式太极拳的发劲

3.陈氏太极拳发劲奥秘

4.陈式太极拳的发劲规律

5.陈式太极拳发劲技法

741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