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太极拳 > 太极拳松的本质是慈悲

太极拳松的本质是慈悲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太极拳松的本质是慈悲

  习练太极拳要求心静体松,松在太极拳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今天要了解一下太极拳松的本质是慈悲,这蕴藏了什么含义呢?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拳松的本质是慈悲。欢迎阅读!

  太极拳松的本质是慈悲

  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但是随着时代发展的需求,太极拳的养生功效被证实,深入探讨太极放松真谛。

  “止戈为武”是中国古人的智慧。止戈,是放下对抗,在不对抗中体察自己,在不对抗中体恤他人。

  试图使用拳术去伤害他人本身就会严重伤害自己,严重程度与自己试图伤害他人的程度成正比。通过拳术互动让人懂得这一点,正是太极追求目标,不是试图伤害,而是试图让人明白“拳”是通往“道”的路径。

  太极拳讲解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说,练习太极拳放松可缓解精神压力,调节紧张的生活节奏。

  拳术之近乎“道”,是力图逾越充满执取的纯技术状态,追求自然而然,恬淡无为,是舍我无我的状态,是发现真我的状态,其要义是“执取”的反面,因为懂得无常,所以不以强力的方式做修习。于是有了太极之“松”。

  太极之松,是不必力量的力量,关节排列正确,肌力均衡,形整自然力大;太极之松,是不求美丽的美丽,内在劲力顺畅,自然有无穷变动之可能性;太极之松,是无需胜利的胜利,本无争胜之心,便无失败之理。

  太极之松是宽恕,是宽恕别人,也宽恕自己;太极之松是慈悲,因为心慈,所以悲天缅人;太极之松是发现,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也是点化有缘之人。

  太极拳所讲的松,不仅是拳架姿势的放松,更重视的是内在思想上的放松,做到内外完全放松。

  太极之松,必须内求,不必外找,向内求索事实真相,是内观。

  内观,可以净化心灵,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恢复身体本来就有的自愈能力,重建获身心健康,重获身心健康却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太极修炼的目的,那是只是修炼过程中衍生一种现象,执着于健康变化的修习者,无法体证太极之道;同理,执着于格斗效果的修习者,便无法体证太极之道。

  借拳而发现真我是无我,那是正觉。太极之松,源于正觉,其本质是慈悲。

  太极修炼途中,千人万法,难辨真假

  太极修炼途中,千人万法,难辨真假,正宗与否,喧嚣扰人。本来清清白白修行人,奈何名利场上机变多。落下一点文字,不求明辨是非,惟愿同行者相视一笑罢了。

  太极拳的总体特点

  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 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技击法皆遵循阴阳之理,以“引化合发”为主要技击过程。技击中,由听劲感知对方来力大小及方向,“顺其势而改其路”,将来力引化掉,再借力发力。

  太极拳的八种劲:掤(用于化解或合力发人),捋(用于借力向后引力),挤(对下盘的外掤劲),按(对 上盘的外掤劲,或作反关节拿法),采(顺力合住对方来力,或作拿法),挒(以侧掤之劲破坏对方平衡),肘(以肘尖击人),靠(以肩膀前后寸劲击人).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术。其特点:“以柔克刚,以静待动,以圆化直,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全面性

  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色的综合性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 养生学﹑医学﹑ 武学﹑生理学﹑心理学﹑ 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 宇宙观﹑ 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适应性

  太极拳动作柔和﹑速度较慢﹑拳式并不难学,而且架势的高或低﹑运动量的大小都可以根据个人的体质而有所不同,能适应不同年龄﹑体质的需要,并非年老弱者专利。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亲身实践,无论是提高技艺功夫,还是益寿养生,无论是个人为了人生完善自我者,都能参与太极拳,并从中获取各自需要。

  安全性

  太极拳松沉柔顺﹑圆活畅通﹑用意不用力的运动特点,既可消除练拳者原有的拙力僵劲,又可避免肌肉﹑关节﹑韧带等器官的损伤性。既可改变人的用力习惯和本能,又可避免因用力不当和呼吸不当引起的胸闷紧张﹑气血受阻的可能性。


看了“太极拳松的本质是慈悲”文章的人还看了:

1.沉是练好太极拳的根本

2.太极拳松垮的见解

3.论太极拳的松功

4.太极拳的松沉劲的解析

5.太极拳的六松

6.体悟太极拳六松

7.太极拳松胸实腹要旨

96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