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武术基础 > 莱阳太极螳螂拳的简介

莱阳太极螳螂拳的简介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莱阳太极螳螂拳的简介

  太极螳螂拳法是古传拳功,其拳功系依据《周易》之太极阴阳学说推演而成,有螳螂手摘要365手,八肘的八八64肘,讲究阴阳、刚柔、进退、虚实。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莱阳太极螳螂拳的简介。

  莱阳太极螳螂拳

  太极螳螂拳法是古传拳功,其拳功系依据《周易》之太极阴阳学说推演而成,有螳螂手摘要365手,八肘的八八64肘,讲究阴阳、刚柔、进退、虚实。一是手法多;二是劲路奇。核心理论中的短打紧要歌诀:进退虚实、蹿跳出入、闪赚腾挪、开合收闭、长短起落。手法纲目:翻车辘轳捶、六六三十六、八打八不打、八刚十二柔、七势集连拳、总是十八凑、全身十二捶、闪赚双手扣。

  莱阳太极螳螂拳的传承谱系

  一代李秉霄(号李二钩,人称二钩爷,清乾隆年间小赤山史家河人)

  二代 赵 珠(字启禄,清嘉庆年间莱阳大赤山人)

  三代 梁学香(1810_1905,字书圃,清道光年间发城乡榆山夼人)

  四代姜化龙(1855-1924字云生,莱阳黄金沟人)

  五代宋子德(1855-?,字耀坤。莱阳赵格庄人)

  六代王玉山(1892-1976,字珍,莱阳崔疃人) 崔寿山(莱阳诸路人) 臧玉山(莱西仙洞人)

  七代王元亮(1926,6,2--2002,12,6,莱阳催疃人) 王元乾

  八代刘美杰(山东莱阳逍各庄人,祖籍龙旺庄镇庙西村)李飞林(莱阳市崔疃人)

  莱阳太极螳螂拳的简介

  崔公寿山所著《太极螳螂拳谱》之《叙言》中写道:"拳勇有内外之称,外家起于少林,搏人为主,人亦得而乘之;内家则以静制动,犯者应手辄扑,其术盖传之张三丰。宋艺祖马上得天下,技艺绝一时,然得自外家,其长拳独称最,以与螳螂较,则不如远甚。明嘉靖年间,朝廷边疆多事,招勇敢,晋李通应募,为第一,其武术十八事皆能,然亦得之外家也。满清定举,文武两途,咸以科举取士,而武术遂为之一振。时海邑有附贡生李公文学士也,赴秋国不第,抛却毛锥子,匿迹林泉,其所与交游者,邂逅一时侠客,公得异人传,能取内外两家之长而兼之,独与螳螂之术。得其精粹,然志在云游,不欲以姓名示人,人以故莫以识之。得其术者,惟赵公讳珠,赵传之梁讳学香,梁传之姜讳化龙,姜传之我师宋先生子德讳耀坤。道派渊源,去今已百余年矣。先生以传授有自,深虞发坠,遂以是传之彭年诸同学,不敏未辜负我师子德先生之望,然与诸同学砥砺切磋,愿以得之先生者,后传之,慕先生之道者,则年之志也,兹恐或忘,故志之以自励云。莱邑后学寿山崔彭年谨志,"

  莱阳太极螳螂拳的史书记载

  而据《莱阳县志》所载,明末清初人李秉霄通医理,有侠心义胆,有盗病死,典狱出之,被席卷扔于野,秉霄路遇,号其脉为假死,买药饮之,汗出而苏,盗感其恩,传螳螂艺于李,艺成而不复至,不知何踪。这就是有资料可查的莱阳第一代螳螂拳传人,李师好清静,与其交往者皆一时侠客,晚年匿迹林泉,得其艺者唯赵公讳珠,赵珠传梁师学香,学香传姜师化龙,化龙传宋师子德,子德传王师玉山,崔师寿山,臧师玉山,是为"莱阳三山"。

  莱阳三山

  "莱阳三山"是宋子德老师的弟子,在一个拳坊中,有两个"玉山",多有不便,宋师改臧玉山为臧玉东,所以世人误以为李昆山前辈是"三山"之一,而李昆山是姜化龙老师的弟子,在此特辩之。"三山"之名来源于宋师开拳坊时,而并非"莱阳国术馆"以及"国术大考"之后。王元亮老师在日曾一再言明,此真三山也。王师传其次子元亮,元亮传我师刘美杰至今已历八代。

  莱阳太极螳螂拳的形成发展

  此拳据传发源于明末清初年间(也有南北朝梁武帝时一说),一名叫王郎的武术家访友比武失败后,一次偶然机会看到螳螂捕蝉灵巧而又激烈的情形,有所启发,创立了初期的螳螂拳。编创出"崩补"和"八肘"两套学,并取名"螳螂十八凑"。

  王郎善于吸取别家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他把"太极拳"、"通背拳"、"狸拳"等的精华,融进"螳螂十八凑"。使它在技击手法、功路和发劲上不断改进。因此,他活动起来阴阳分叫,上、下肢时时转动划弧,还具太极拳的特点。上肢上下转动,四面环绕,手的招式象朵朵"梅花",发劲时"张如弓",发劲结束和静止时"缩如球",兼有蜕簿活动之长,所以后来又改名为"太极梅花螳螂拳",后人也称为"太极梅花",也有人简称为"梅花螳螂",实际上都是指的同一种拳术。

  莱阳太极螳螂拳的主要流派

  螳螂拳主要流传于山东胶东各地。主要流派有"七星"、"梅花"、"六合"三大派。七星螳螂拳和梅花螳螂拳在动作的组合结构上更为相近。这两种螳螂拳的许多套路名称,动作组合,攻防办法等方面都大同小异。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拳。"梅花"名主要来自梅花螳螂拳讲究出手成撮,多以几招连贯为伍,强调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遇回为高,加之步法的灵活变换好比朵朵梅花迎雪开。由于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较比七星螳螂拳在刚柔相济等方面更为深化些,所以有人称梅花螳螂拳。

  少林螳螂拳是少林寺正宗拳法之一,属于象形拳,讲究臂肘出击灵活,变化多端,动作敏捷,刚柔相间。集技击与修身于一体,活学活用,配合实战教学,攻防自如,实用性更强!其主要流派如下:①七星螳螂拳(又名罗汉螳螂)。这一流派的基本架势以"七星步"作基础,劲力刚脆,横裹,直撞。练功分 3部分:其一为基本功,包括腰、腿、肩功、站桩、拍打功等;其二为套路技术,包括小组合与套路,套路有插捶、翻车、蹦步、拦截、摘盔、双插花、十八梭、锉钢、 柔灵、摘要 、螳螂九转十八跌、白猿出洞、偷桃、献果、入洞、拆手拍按等;其三是拆练,包括碰桩、踢打沙袋、排练周身十二捶、散打等。②梅花螳螂拳(又名太极螳螂)。讲究出手成撮,招招相连,一招三变,以活为上,迂回为主。鱼鳞步灵活变化,恰似朵朵梅花。劲法上讲究顺劲、巧劲、柔劲。练功内容和七星螳螂拳大体相似。套路有翻车、蹦步、拦截、梅花路、白猿偷桃、八肘、传技、摘要等。③六合螳螂拳(又名马猴螳螂)。与前两种流派差异较大,动作、劲法更倾向于柔。六合螳螂主要吸取了一些拳论中所载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的要领,强调以"意变"导"形变",意会身随,以人之劲为劲,引进落空,要求活似机轮,圆似钢球,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劲力分刚、柔、 明、暗、 滑五劲。

  莱阳太极螳螂拳的来历和释义

  《太极螳螂拳》来由于宋子德老师。宋师有感于习练"螳螂拳"者良莠不齐,更有甚者一知半解而改古传宗法,特加"太极"二字以区别之。"太极螳螂拳"释义有三:一是指他的原传性,二是指该拳是由《周易》中的阴阳虚实变化演化而来,三是指该拳练成所走劲力,能达到浑然气,浑然力,浑然一太极的境界。宋子德,人称宋二爷,在家排行老二,其大哥是"大地主"栖霞"牟二黑"的女婿,家产过百万。宋师聪明绝顶,幼习地功拳和太祖长拳。与螳螂艺较败北,遂有习螳螂艺之心,然没有门径,不得通融于梁学香老师。时梁师之外甥姜化龙与宋师交好,宋师提出愿出资让其学习螳螂艺,并讲好所学不得保留再传给宋师。姜师于是一边学习一边传授,历尽万苦,才尽得真传。梁师所传,除《乱接》和《巴肘》是套路外,其余皆为单操手,时称"拳中摘要"。宋师举一反三,将单操手依据在不同体位的变化,化为365手,最终形成了今天的6段《摘要》套路。由于《巴肘》中"太极体"上身太慢,习练者大多不得要领,宋师又创编了《崩补》套路,以作为习《巴肘》之过渡。

  莱阳太极螳螂拳的学习要领

  功力练习的方法,主要有几种:

  1、抓铁球练习。

  2、抓坛子练习。

  3、推砖或推哑铃练习。

  4、拧千斤棒练习。

  5、拍打座沙袋练习。

  6、皮条练习。

  7、插小豆桶练习。

  8、打踢吊沙袋练习。

  9、举石担或举哑铃练习。

501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