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体育运动 > 武术 > 武术基础 > 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

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

时间: 方婷698 分享

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

  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又常称之为“临界推手法”,因练习时,虽失重却在老师沾粘劲控制下,学生处似稳非稳的临界状态,受劲极大。名“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它把三尖、定步、失重三个特征点出来,便于正确操作。名“临界推手法”,它把处似稳非稳的临界状态和受劲极大的特征点出来,便于对照体验。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专门您整理好的: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

  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一、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这是一种双方配合严格意义上的不丢不顶沾连粘随推手法,大多情况是老师与学生配合推习,或水平高的与水平低的配合推习,学生或低水平方一般每次只能坚持推半到一分钟,并常伴有头昏眼花、恶心、四肢疲软无力等生理现象的出现。坚持不了半到一分钟,是由于断气所致,气断则全无斗志,连再推一秒钟的勇气和力气都没有了。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不断气,是这种推习法的关键。这里所指的不断气是什么意思呢?

  物理,化学上的气很确切,就是气体,是实物,而中国古代的气则很不确切,它无所不在,反复地用于自然、社会、人的各个方面:

  行为上的气,诸如一鼓作气、一气呵成等;

  哲学上的气,诸如天地合气、太虚不能无气等:

  中医上的气,诸如元气、胃气等;

  文艺上的气,诸如气韵生动、书卷气等;

  历史上的气,诸如气运、气数等;

  社会上的气,诸如风气、正气等;

  自然上的气,诸如天气、地气,空气等:

  人身上的气,诸如气质、气势等。

  太极拳里面的气也很丰富,诸如信心、信念、气势、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元气、精气等等。在太极拳练习的时候,元气、精气等生理方面的气不受指挥,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法管,也无须管,形正气就顺,十分简单和高级,我们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不要人为去干扰它,要管得是信心、信念、气势,一鼓作气、一气呵成等行为上的气。

  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推习,强调一鼓作气、一气呵成,在精神激发的状态下完成严格意义上的不丢不顶,沾连粘随任务。一搭手即全身心投入,不待扬鞭自奋蹄,不说话,思想不开小差,可发声,以提振精神,增强气息。向前失重,向后失重为一个回合,七八个回合后,气喘吁吁,酸不可耐;停手后,始觉身体发软,有的伴有头昏眼花、恶心,称之为断气。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消耗体能、机体受刺激都非常之大,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保证推出严格意义上的不丢不顶,信心、信念是关键。一搭上手,发声,立马兴奋起来,有个信念,不管多累,一定要保持高质量的严格意义上的不丢不顶。推习过程越是松柔绵软,劲力展开过程在不呆滞的前提下越是缓慢,前后失重时幅度越是大,坚持的时间就越是短。推习不在时间长短,在质量,质量越高时间越短。不能或者无法做到严格意义上的不丢不顶,或者时连时断,就不会累不会酸,效率低下。这不仅仅是效率低下的问题,一旦养成时连时断的习惯后,会不知不觉远离太极拳术。平时画圈推手练习,一次可推习几十分钟以上,即使推手对抗练习,每次也能坚持几分钟,这是因为有太多的丢或顶,出现丢或顶就有换气的机会和时间。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则不能,双方高度舍己从人,劲力高度契合,没有丝毫不丢不顶的现象。

  如果劲不能连,不能做到不丢不顶,就谈不上气断不断的。如果气断了,泄气了,劲就有断续有空隙。气与劲的关系好比气与血的关系,气领劲随,气领血随,虽是领与随,却是同步。比如,一拳击出,拳领肘随肩催,虽是领、随、催的关系,却是同步。虽是同步,却各司其职各有分工,不断意不断气不断劲,意切气足劲连。

  失重状态下的机体,上下里外无处不掤,如百炼钢,久练后周身不畏击打。对抗需要平时大运动量训练,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练习,寓技术、功力训练、大运动量于一身。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二、训练肩节传力转力能力

  大多情况,腰腿发力经肩形于手施予对方。当与对方身体接触力达对方身上时,足蹬地之力和手施加给对方之力,如果不考虑体重力的话,是一样大,力传递的路径上身体的任何一点受力都一样大。在受力相同的情况下,身体各节各部位粗细不同强壮不同,显然承受的负担受到的刺激不同,差异很大。在这个路径上的足、腰,肩、肘,腕等诸节,肩为关键之枢纽。为方便说明肩的关键枢纽作用,我们来一个极端假定。假定腰腿发力为竖直方向,手施加给对方的力为水平方向,两力成直角。腰腿较之肩要粗壮有力的多,腰腿发出的大力既要靠相对细弱的肩关节不减分毫地来传递,又要靠其转变近九十度方向水平传递。肩在技击中的作用、地位、难度可想而知。跳高先水平助跑,再近竖直跳起,由水平运动转为竖直运动。一个优秀的跳高运动员能够将水平运动能量最大限度地瞬间转变成竖直运动能量,一般的人做不到,所以也跳不高。跳高运动起跳瞬间存在一个力的方向转变过程,肩节在传递腰腿之力时也有一个力的方向转变过程,两者异曲同工。大多练武的人,腰腿有力不成问题,“瓶颈”“木桶短板”是在肩关节或僵硬或疲软,有力传不了,方向转变不了,箭头不硬徒有箭杆硬。“金肩银胸锡蜡肚”、“运用在两肩”,都一针见血地指出肩关节作用的关键性。肩为关键节点,肘的作用也至关重要。在运用"触梢节,串僵中节,锁死根节“制人时,中节,即肘节”,如果疲软无力,就会被通过触打腕节,致肘节折曲僵死难以发力,连累肩节无法走化导致全身被动。杨澄甫先师说:“两臂骨节均须松开,肩应下垂,肘应不曲。”肘何以能不被折曲?初练三尖失重定步推手法,第一个难受的就是肩节,肩节首当其冲,酸不可耐,在练出“金肩”的同时,肘节的稳固坚韧不曲也已连带练成。肩,肘稳固坚韧灵活,力必能顺畅传递,前节必然有力,全身之力必达掌指。前节有力,是内家拳必要必有之要义。反过来,前节是否有力,看肩、肘。

  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三、形成全身无处不弹簧

  向前失重两足跟离地,向后失重两足尖离地,前节近腕处贴触,足尖、手尖两个身体上相距最远的梢节组成了“弓”的两个末端,显然,这是人体里诸多弓中最长的一把弓,是人体里一把最长、最大、最强的弓。从力学角度,这种状态结构,人体这根杠杆的力臂为最长。失重主要是腰腹重心超出支撑面,超出支撑面后形成的动力或阻力很大。力臂长,动力或阻力大,杠杆效应达最大,自足至腕全身无一处不得到超强弹性剌激,无一处不得到锤炼。人体这根杠杆,不完全等同于物理上定义的杠杆,只是近似。物理上定义的杠杆是刚体,人体杠杆是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硬不硬软不软富弹性。全身只要有一节发硬或疲软无力,劲便会从此处漏出,弓便不复存在,杠杆便不复存在。老师通过触接弓的一个末端,即手之前节加力,弓的另一个末端(即足尖)固定不动,人体这把长弓就处于被压缩之下。压缩至极限,让学生在恰到好处的压力下慢慢地自行反弹。反弹完了,复加力压缩。失重时身体是弧形弓着的,老师在意识里正好可以把人体想像成一把弓,学生也这样想象,如此,加力弓的末端,反复压缩弓把,就很真实很好揉作了。学生经这般搓揉,弹性越来越强,弹力越来越大,既大又灵敏。

  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四、掌握“赖”技

  推手较技,手小动身大动,可有效、方便地把体重力、惯性力赖在对方手上或身上。生活中碰到无赖是一件十分伤脑筋的事,赖着你缠着你沾着你,甩不掉脱不开。推手时能把体重力、惯性力赖在对方手上或身上,也会令对手很伤脑筋。背一个昏迷或者醉酒的人和背一个清醒正常的人,感觉是很不一样的。正常的人在背上会配合,会主动把两个胳膊弯过来,部分体重压放在背者肩、背上,两腿往里夹,部分体重压放在背者的腰胯上,这样背起来就省力得多。昏迷或醉酒者在背者背上就像一团烂泥直往下滑落沉坠,体重几乎全部"赖"在背者的两手上,特费劲特不好背。推手赖的功夫好的人,沉肩坠肘、气沉丹田,利用肢体或身体重力,身如烂泥,压在对方的力头上,令“拼搏负重”,苦不堪言。赖的功夫在推、摔中可以运用,在拳击中也可以使用。拳头击出带着体重运动惯性,点紧头重将体重力赖到击点上往击点渗透,击打力既大又持续作用时间长。当与人交手时,有赖的功夫,体重力能派上用场的话,不管是推是摔是打,都多了几分胜机。

  常见的一般的推手,手的运动幅度和频率都要比身体的运动幅度和频率大,尤其是要比腰腹的运动幅度和频率大。为求稳求胜,拉开步子,板硬着腰腹身躯,手风车般“乱挪”舞动,只见手动不见身动,手大动身小动或不动。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练习的时候,要力求把手“捆”住,把肩、肘“固定”住,手的动度减少,身的动度增加,把腰腹解放出来。随着失重,腰动来荡去,手随方就圆挂在腰上,手小动身大动,腰为主,手为次。实用时一个成功的爆炸发力,手的动度很少,腰腹的动度也很小,是“零”距离,表象上看是双方两手接触较量,而实际上是以我粗壮之腰腹对彼细弱之双臂,以大打小,以强胜弱。挨何处何处发、手不空回、换劲不换手、化打一体等内家特有打法,都是手小动,身大动,腰腹运动的结果。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练习,在失重的同时,体重力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地往对方手之前节赖、挂,用力和顺舒畅恰到好处,不赖死。

  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五、有利于中定劲的培养

  中定劲可以通过两个途径练习,一是规规矩矩一板一眼遵循拳论身法要求,二是俯仰伸缩东倒西弯不正中练正。醉拳是典型的俯仰伸缩东倒西歪不正中练正的拳术。平日不小心失重摔倒,在失重摔跌过程中的挣扎,人体的协调性,应激性,整体性发挥最强最好,是本能反应。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练习一个启示:借助失重,能达到最强最有效地动员全身心参与,充分调动人的运动潜能的目的。三尖失重定步推手练习,在失重时并不把全部体重挂在对方手上,挂多少视对方和己方的功力而定,以柔韧无比、不丢不顶、用劲至极限为标准。失重状态下坚持如此高难度的操作,其中的中定能力,恢复能力,不求自来,不强自强。

  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六、操演肌松力掤

  肌松力掤(见《中华武术》2014年第5期拙著《肌松力掤》)是把机体打造成为“水”或“空气”的很有效的方法。

  “不觉臂膀用力”是“肌松”的要求,“只觉全身吃力”是“力掤”的体现。不觉臂膀用力,只觉全身吃力,是肌松力掤的另一种表述。站粧和太极拳套路练习做到肌松力掤没有困难,推手练习的时候也要做到肌松力掤,需要特定的练习方法。三尖触接失重定步推手法保证全身上下无一处不产生掤劲,也可以说是专为操演肌松力掤而设。

545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