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生物>

七年级生物上教学设计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就教学过程而言,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开放性和动态生成性,从而赋予课堂教学以灵活性和多元性品格;学习啦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生物上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

  七年级生物上册教学设计

  生物圈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圈的范围。

  2.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3.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重点: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基本条件。

  教学难点: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了解和爱护这个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对比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调查了校园里面的生物,知道了生物无所不在,那你们知道,这么多的生物都共同生活在哪个共同的家园中呢?(地球)很好(打开课件,展示地球图片)这就是我们的地球,那我们是生活在地球的内部还是生活在表面这一层呢?(表面)很好,外面这一圈就是我们生物共同生活的地方,科学家们把它叫做生物圈,很多同学对生物圈不熟悉,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是学习关于生物圈的知识。

  (课件中打出生物圈的定义)我们科学家们早就对生物圈下了定义,哪位同学帮老师读一下生物圈究竟是什么?包括哪两个方面?(定义: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地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包括地球上一切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那我来问一下你们生物圈除了包括生物之外,还包括什么?(生物生活的环境)很好,那我们的生物圈究竟有多大,能包含这么多东西呢?我们先来看看我们地球的厚度是多少?(12750千米)那生物圈呢?(20千米)看来我们生物圈只占了地球的一小部分,却有那么多生物生存着。所以生物圈中的生物不是都生活在同一上层面中的,而是我们的生物圈分为三大部分,就是包括大气圈的底部,岩石圈的表面,水圈的大部。那三大圈中各生活着什么生物?这三大圈是否绝对分开?(小组讨论两分钟)有的生物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例如人,还有没有别的例子?我们世界的人口将近60亿,而我们地球的空间是有限的,科学家们设想能否把我们人类和其他生物移居到其他星球上?比如月球,火星?(不可能,因为那里没有水,氧气,温度太低或太高…)那为什么我们的地球又能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呢?(因为生物圈有满足生物生存的各种条件)讨论书本P5~6六幅图片,看各幅图片中生物圈满足了它们的哪些条件。完成书本练习:1、向日葵生长需要什么条件?长颈鹿的生活需要什么条件?2、向日葵和仙人掌,牛和海豚的生存条件有什么不同?3、为什么干旱使粮食严重减产?分析图片:熊猫频临灭绝的原因?蕉树枯萎原因?得出结论:动物、植物等所有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 做练习:

  1、生物圈为其中的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关于生物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仅由植物、动物及其中的微生物构成

  ? B.生物圈包括地球的全部,即地球内部也有生物

  ? C.生物圈指生物活动能达到的范围,包括月球

  ?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生物及其生存空间的总称

  3、有人说:“只要有充足的牧草和水,牛羊就能正常生活”,你认为这种看法对吗?如果不对,说说你的理由。

  布置下节课准备的内容: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动,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下节课每小组至少要抓到五只回来做实验,抓好时要把它们放在湿的土中养着,而且避免光照,不然很容易死。

  教学后记:

  同学们对于一些熊猫,蕉树等接近生活的图片比较感兴趣,以后可以多举这方面的例子。

  教学反思

  因为这节课的理论知识比较多,而且知识点相对简单,只是介绍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学生很容易精神不集中,应该考虑多用一些有趣的事例或者图片供学生思考,像讲到为什么其他星球没有生物,应该多找一些其他星球的资料告诉学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地球只有一个,要保护地球的意识。学生对于做练习比较感兴趣,如果时间允许,也可以考虑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安排一至两题练习,加强学生知识点的同时也能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探讨

  【摘要】

  21世纪是一个全新的时代,人才培养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国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如何开展初中生物教学,如何保证生物教学的有效性是非常值得关心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意义,接下来探讨了在初中生物课堂上开展有效性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初中;生物教学;有效性;探讨

  【作者简介】张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国际学校。前言当今时代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现阶段新课程改革席卷全国,新的教学方式也正在被人们逐渐接受。学生们从初中开始接受生物课程,如何将学生们带入生物学的世界,如何让学生们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如何让学生们产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1.新课程标准下课堂教学实施有效探究的涵义

  1.1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的就是学生们通过课堂学习可以很好的接受和吸收所学知识,经过课堂教学之后学生们可以取得一定的进步。总的说来,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向学生们传授知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衡量的就是学生们接受知识的程度以及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程度。一般来讲,现阶段常用来判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就是学生们的主动性,学生只有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更好的接受知识,才能取得进步。

  1.2有效探究。

  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探究指的就是教师通过构建一些情景来完成教学过程,通过构建具体的情景,学生们可以自主的挖掘问题,然后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课堂有效探究可以充分锻炼学生们自主发现问题、搜集信息以及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2.初中生物课堂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

  生物是一门十分奥妙的学科,学生们通过学习生物可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现阶段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好多老师都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运用了探究学习的教学方式。但是各个老师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有些老师非常重视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在探究活动中给学生们很大的空间;有些老师希望学生们在探究活动中不要走太多的弯路,所以会对学生们进行一定的指导,先教授一些理论知识,然后才正式开始探究活动。下面笔者以“观察根毛”这节课为例,详细介绍一下我校开展课堂探究活动的具体过程。

  2.1有效探究的情景过程。

  2.1.1集中议课。

  笔者将“观察根毛”这节课分成了三个部分,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在正式开始观察之前,首先学生们需要制作玻片标本,然后才能利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通过观察了解根尖的组成。在集中议课时,有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在上课过程中是先向学生们通过投影仪展示根尖的结构,还是先让学生们通过显微镜自己观察根尖结构。这一问题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老师们的热烈讨论,有些老师认为应该先展示根尖结构,让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有些老师则认为应该先让学生们通过显微镜自己观察根尖结构,然后再使用投影仪向他们展示根尖结构模式图,加深学生们对根尖四个组成部分的认识。对这个问题的分歧主要体现了老师们对探究教学两种方式的认知,第一种方式是给学生们足够的空间,完全依靠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二种方式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2.1.2预设生成。

  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笔者先试讲了一次。在试讲过程中,笔者采用的教学方式是利用投影仪显示根尖的结构模式图,与此同时学生们使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这样学生们就可以将真实的根尖结构和根尖结构模式图进行对比,从而更好的认识根尖的四个组成部分。在学生们观察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们仔细查看根尖不同区域的特点,正确识别根尖结构。

  2.1.3有效探究。

  试讲的目的是完善教学计划,通过此次试讲笔者找到了教学计划中的一些问题。笔者最终制定的探究活动流程如下:2.1.3.1组织学生观察根尖结构。

  2.1.3.2学习自主学习。

  2.1.3.3问答过程。

  2.1.3.4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根尖结构。

  2.1.3.5学生学习根尖结构的理论知识。

  2.1.3.6教师总结

  2.2有效探究的实践效果。

  有效探究是一种非常科学的教学方式,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玻片标本,自己观察根尖结构完成了对根尖结构的认识。

  3.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的反思评析

  3.1开展有效探究活动,教师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是不可缺的。

  新课改之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学生们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效率也不高。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探究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新型教学方式,探究活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具有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

  3.2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必须考虑到学生的现有基础。

  教师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现有基础。以本次“观察根毛”这节课为例,学生们必须能够熟练使用显微镜,必须熟练的制作玻片标本,这样才能顺利完成使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结构的自主学习活动。

  3.3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引导。

  在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教师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完成探究活动。学生们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此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他们解决问题,顺利完成探究活动。

  4结语

  现阶段,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使用新的教学方式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使用探究活动可以有效地调动课堂气氛,锻炼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作者:张晨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国际学校

  参考文献:

  [1]许静莹.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21.

  [2]吴明艳.浅析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04:162.

  [3]郄欣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5,23:124.

  [4]雷佩红.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探索与实践[D].湖南师范大学,2013.

七年级生物上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七年级生物上册人教版教学设计

2.七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设计与反思

3.生物学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4.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设计

5.七年级生物公开课教案

245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