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一学习方法>七年级语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题及答案(2)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句所展示的画面。) 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满城烟柳的京晚春景。

  作品简析

  本诗以小雨中的草色来写早春之景,小雨滋润大地,小草萌动生机,以“如酥”为喻,让人感到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不是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后两句议论用对比手法,突出早春的可爱。全诗描绘出早春时节湿润、舒适和清新之美感,表达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要看近却无。”(视觉) 点出初春小雨,以“ 润如酥 ”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并准确地捕捉到了春草的特点。与杜甫的“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题示例

  1. 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1.小雨、小草。滋润、珍贵;新嫩,若有若无,若隐若现

  2. 结合全诗,谈谈“最”、“绝胜”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2.“最”:正;“绝胜”:远远胜过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

  3.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赞美之情。

  名句赏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街道上的细细春雨滋润如酥,草色近看无绿,远看却青青一片。两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练习:

  1.常言道“春雨贵如油”,世人却写出了“天街小雨润如酥”的句子,高出常人一等,请你就其中

  一字谈谈其妙处。

  “酥”把小雨比作酥油滋润过似的,写出了小雨的细密以及给植物带来的润泽,作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7.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南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作品简析

  这首词,上阕写农村的夏夜,月白风清,送来阵阵稻花香味,处处蛙声相应,一片丰年景象,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下阕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现。笔调灵活,轻快,构思浑朴、自然,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惊鹊、鸣蝉,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上片写晴,下片写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试题示例

  1.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1.蝉鸣、鹊啼、蛙叫、人声。作用:(1)渲染了欢乐的气氛;(2)反衬了夏夜的寂静。

  2.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一句。

  2. 互文的修辞,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3.词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你认为是谁在说丰年?(至少写出两种)

  人们(农民)。青蛙

  4.这首词描写江南农村(时间和时令)的景物,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情? 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下阕侧重于夜行人感情的抒发。用天边稀星和山前疏雨,预示夏夜阵雨将至的情景。 “七八个星”和“两三点雨”,构成了一种淡远奇特的境界。但阵雨将临,对行路人来说总有威胁,所以尽管只有“两三点”,诗中人也会有焦急之感,从而加快脚步。结尾两句又告诉我们,这推测是正确的,“路转溪桥”,那座旧时的茅店“忽现”眼前,使主人公变得坦然了。“忽见”二字很传神,它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部表现出来了。下阕,作者没有着意描绘行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写景和叙事中暗示出来的,让读者品味出来的,这就是“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8.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议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景、抒情。) 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

  寥(liáo),寂寞空虚。 春朝(zhāo):春天。排,排开。排云上,即直冲云霄。 碧霄:青天。 作品简析

  本诗描绘了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那排云而上的白鹤,引发了诗人的无限情思,激发出读者的凌云壮志。全诗议论、抒情、写景相结合。

  试题示例

  1. 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1.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在字里行间作者那不甘消沉的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昂扬奋发的斗志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9.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作品简析

  开头二句写诗人仰望星空所见到的景象,第三句到末尾都是以织女星为中心展开想象。诗中写的是天上的神话,表达的是人间悲情。天河,其实是封建礼教的象征。诗歌运用叠字:“迢迢”“皎皎”形容星星又远又亮,“纤纤”描写素手的柔长,“札札”摹仿织机的声响,“盈盈”形容水波晶莹,“脉脉”描写含情注视的神态。叠字作用:读起来琅琅上口,增强了全诗缠绵的情调。 试题示例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夫妻分离。

  2、诗中大量运用叠字,试举例分析这些叠字的作用。(2分)

  叠词的作用是增强诗的节奏感,增强音韵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也使感情表达更加充分。如“ 迢迢”形容牵牛星之遥远,“皎皎”形容织女星之明亮,“纤纤”形容手之细长,“札札”形容织布之忙碌,“盈盈”形容水波之晶莹,“脉脉”形容注视之含情„„这些叠音词使这首诗质朴清丽,情趣盎然,悱恻动人。

  3、赏析“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一句。(2分)

  .比喻,夸张,生动写出织女因相思而受到的折磨和痛苦。

  4、诗歌中景象有虚实之分,有眼之所见,有心之所想。请指出诗中眼见之实景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河汉清且浅;盈盈一水间。

  5、“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 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6,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谁?抒发了什么感情?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

  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7,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诗句强调织女与牛郎虽只隔一水间,却只能用默默地眼神含情地相望来表达心中的渴念和爱慕情

  意。“盈盈”“脉脉”两组叠词的运用,更突出地表达了织女对牛郎之间的缠绵情意。

  8,“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这是描写织女手的特征、劳动的情景及其勤劳的形象。“纤纤”一词,写织女手的形态,纤细柔长。“札札”叠词写出织女织布时不停的织机声,一个“弄”字形象地写出了机梭在织布机上的飞动,同时也写出了织女织布动作娴练和纯熟。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织女的姿态美,也意在写出织女的勤劳形象,更意在写出织女因思念亲人的孤寂苦闷心情。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借牛郎织女的故事表现自己追求美好爱情而不得的痛苦,表达诗人对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幸福人生、美好理想等)

  10.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译文: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的时候,听说你路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西

  作品简析

  首句写出了春光消逝时的萧条景况,渲染了环境气氛的黯淡、凄楚;次句是对王昌龄左迁赴任路途险远的描画,显出李白对诗友远谪的关切与同情;三、四两句寄情于景,对诗友进行由衷的劝勉和宽慰。全诗选择了杨花、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的想象力编织出一个朦胧的梦境,将月亮人格化,无知无情的月亮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表达了作者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试题示例

  1. 作者在诗歌的开头选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意象,有何作用?

  1.“杨花”飘飞给人以漂泊之感,“子规”悲啼使人顿生离别之情,作者通过这两个特定的意象,既点明了时令,又为全诗渲染了一种愁苦、凄凉的气氛。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拟人。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西,明月有了人性,能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诗句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以及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说说你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你还能写出一句表达类似情感的诗句吗? 3.体会到朋友遭遇贬谪之后寄予的同情、无奈,以及深深的思念之情。

  诗句示例: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看了“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题”的人还看了:

1.苏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

2.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苏教版

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

4.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苏教版

5.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诗默写专项练习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题及答案(2)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诗句所展示的画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阅读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古诗阅读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古诗词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瑰宝,七年级语文诗词教学作为语文课堂的基础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上具有非常高的作

  •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古诗文

    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培养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从

  •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古诗文

    古诗文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作为一名中国的七年级学生,学好语文古诗词,势在必行。学习是每个人终身面临的任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使学

  • 苏教版初一语文古诗
    苏教版初一语文古诗

    十余年来,伴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大力推行,教师和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与学习有了更多的自主性,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毋庸讳言,七年级语文的古诗

2998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