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二语文>

高二语文人教版《哈姆莱特》课文解读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哈姆莱特》是高二语文课本的内容,蕴藏着无限的文学价值和教学价值,值得高二学生阅读。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语文人教版《哈姆莱特》课文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哈姆莱特》课文解读(第一部分)

  课文的第一部分,开头至“我也决不会动起那么大的火性来的。”这里写的是本场戏的第一个情节。在剧本的第四幕里,哈姆莱特杀死了大臣波洛涅斯之后,奸王克劳狄斯感到“让这家伙任意胡闹,是一件多么危险的事情”,但是也“不能把严刑峻法加在他的身上,他是为糊涂的群众所喜爱的”,所以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把他送往英国,企图借英王之手把他杀死。途中,哈姆莱特遇到海盗,混斗中上了海盗的船,受到海盗礼遇,于是又回到丹麦。哈姆莱特在这里向他的好友霍拉旭叙述他逃回丹麦的经过,揭露了奸王克劳狄斯的凶恶阴险,表现了哈姆莱特的机智。

  哈姆莱特及霍拉旭上。

  哈姆莱特 这事谈到这里为止,现在我可以让你知道另外一段事情。你还记得当初的一切经过情形吗?[这是一个过渡句,“这事”指的是上场戏里哈姆莱特在奥菲利亚墓地同意和雷欧提斯决斗。“另外一段事情”指的是克劳狄斯把哈姆莱特送去英国,企图借英王之手杀死哈姆莱特。]

  霍 拉 旭 记得,殿下!

  哈姆莱特 当时在我的心里有一种战争,使我不能睡眠;我觉得我的处境比戴了脚镣的叛徒还要难堪。[这是哈姆莱特形容他前去英国途中的处境和心情。当时克劳狄斯派了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同行,实际上是监视哈姆莱特。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本来是哈姆莱特的儿时好友,后来被克劳狄斯收买用来监视哈姆莱特。]我就鲁莽行事①。──结果倒鲁莽对了,我们应该承认,有时候一时孟浪②,往往反而可以做出一些为我们的深谋密虑所做不成功的事;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来,无论我们怎样辛苦图谋,我们的结果却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①鲁莽行事:指下文所述哈姆莱特篡改国书一事。②孟浪:鲁莽草率。)[在这里,哈姆莱特把他偶尔识破克劳狄斯的奸计,设计杀死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活着逃回丹麦,看作是天意,这反映了他的____义的宿命论思想。这句话同时也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作了暗示。“辛苦图谋”的克劳狄斯,结果被全无图谋的哈姆莱特所杀,这是为什么?用莎士比娅的话来说,是“早已有一种冥冥中的力量把它布置好了”。]

  霍 拉 旭 这是无可置疑的。

  哈姆莱特 我从舱里起来,把一件航海的宽衣罩在我的身上,在黑暗之中摸索着找寻那封公文,果然给我达到目的,摸到了他们的包裹;我拿着它回到我自己的地方,害怕使我忘记了礼节,我大胆地拆开了他们的公文,在那里面,霍拉旭──啊,堂皇的诡计!──我发现一道严厉的命令,借了许多好听的理由为名,说是为了丹麦和英国双方的利益,决不能让我这个险恶的人物逃脱,接到公文之后,必须不等磨好利斧,立即枭下我的首级。[哈姆莱特叙述克劳狄斯的奸计。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时,曾经说尽甜言蜜语,说这样是为了“关心你的安全”,这里他又“借了许多好听的理由”,要英王“不等磨好利斧,立即枭下”哈姆莱特的首级”,作者用对比的方法充分揭露了克劳狄斯这个笑面虎借刀杀人的阴险。]

  霍 拉 旭 有这等事?[“霍拉旭──啊,堂皇的诡计!”“有这等事?”剧作先后通过哈姆莱特的惊惶和霍拉旭的惊异,从侧面衬托克劳狄斯的奸诈到了无以复加和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哈姆莱特 这一封就是原来的国书;你有空的时候可以仔细读一下。可是你愿意听我告诉你后来我怎么办吗?[哈姆莱特把铁证交给朋友,继续申述他设计杀死奸臣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的经过。]

  霍 拉 旭 请您告诉我。

  哈姆莱特 我既然感觉到危急四伏,──我还没有向我的脑筋商量一段序幕,脑筋就把全戏安排好了。我坐下来另外写了一通国书,字迹清清楚楚。从前我曾经抱着跟我们那些政治家们同样的意见,认为字体端正是一件有失体面的事,总是想竭力忘记这一种技能,可是现在它却对我有了大大的用处。你知道我写些什么话吗?

  霍 拉 旭 嗯,殿下。

  哈姆莱特 我用国王的名义,向英王提出恳切的要求,因为英国是他忠心的藩属,因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必须让它像棕榈树一样发荣繁茂,因为和平的女神必须永远戴着她的荣冠,沟通彼此的情感,以及许许多多诸如此类的重要理由,请他在读完这一封信以后,不要有任何的迟延,立刻把那两个传书的来使处死,连忏悔的时间都不要准。[克劳狄斯用阴谋诡计企图杀害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也用同样的阴谋诡计杀害了克劳狄斯的帮凶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这里体现了莎士比亚的一个观点,即对待像克劳狄斯之类的恶人及其帮凶必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霍 拉 旭 可是国书上没有盖印,那怎么办呢?

  哈姆莱特 啊,就在这件事上,也可以看出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我的衣袋里恰巧藏着我父亲的私印,它跟丹麦的国玺是一个式样的;我把伪造的国书照着原来的样子折好,签上名字,盖上印玺,把它小心封好,归还原处,一点没有露出破绽。下一天就遇见了海盗,那以后的情形,你早已知道了。[“一切都是上天预先注定”,照应了前文宿命论的说法,为下文哈姆莱特在比剑中偶然刺杀克劳狄斯埋下伏笔。“下一天就遇见海盗”,指的是哈姆莱特的船遇到海盗的船以后,哈姆莱特在打斗中上了海盗的船,而吉尔登斯吞们却抛下哈姆莱特扬帆而去。海盗们知道哈姆莱特是王子后,对他很客气,放他回来了。]

  霍 拉 旭 这样说来,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是去送死的了。

  哈姆莱特 哎,朋友,他们本来是自己钻求这件差使的;我在良心上没有对不起他们的地方,是他们自己的阿谀献媚断送了他们的生命。[哈姆莱特从“良心”上为自己的行为解脱。]两个强敌猛烈争斗的时候,不自量力的微弱之辈,却去插身在他们的刀剑中间,这样的事情是最危险不过的。[这里的“两个强者”指的是国王克劳狄斯和王子哈姆莱物,这句话反映了莎士比亚的一个处世哲学,在激烈的社会冲突和对抗中,弱势者要学会回避矛盾,不要卷入矛盾的漩涡。]

  霍 拉 旭 想不到竟是这样一个国王!

  哈姆莱特 你想,我是不是应该──他杀死了我的父王,奸污了我的母亲,篡夺了我的嗣位的权利,用这种诡计谋害我的生命,凭良心说我是不是应该亲手向他复仇雪恨?如果我不去剪除这一个戕害①天性的蟊贼②,让他继续为非作恶,岂不是该受天谴吗?(①戕害:qiānɡhài,残害。②蟊贼:原指吃禾苗根、节的害虫,文中比喻危害国家、民众的坏人。蟊,máo。)[阅读《哈姆莱特》必须懂得一点____义的常识,《哈姆莱特》全剧都贯串了宗教意识和绅士意识。哈姆莱特在采取重大行动的时候,比如前述的设计除掉吉尔登斯吞和罗森格兰兹,这里的该不该“亲手向他复仇雪恨”,杀死克劳狄斯,都要首先进行“良心”的拷问,通过“良心”这一关,这便是基督____反映。中世纪教会倡导的标准是,完美的人应具备“七德”:信仰、希望、神爱、正义(公正)、坚毅(勇敢)、节制(自制)、审慎。按照神学教义,只有贞洁无罪的信徒,死后方可升天,而犯有这样那样罪孽的人死后将入地狱。哈姆莱特要把复仇的思想变为行动,就必须杀人流血,而基督____倡爱人,爱一切的人,爱罪人,爱你的仇人,“耶穌代替罪人死在十字架上”。所以,哈姆莱特的复仇与基督爱人如己的宽容精神背道而驰。解决问题的办法只有一个:为自己的良心寻找铁证,只有它能把报仇杀人的行动合法化,杀敌见血而不见责于良心,触犯教义而又能使灵魂升入天堂。哈姆莱特复仇,原先只有鬼神的暗示,演戏的猜测,并无实证,现在哈姆莱特手中有了国书,也就有了铁证,他过了良心这一关,所以他认定复仇的时机来到了:“让他继续为非作恶,岂不是该受天谴吗?”。其次,阅读《哈姆莱特》还必须懂得一点骑士文化的常识。哈姆莱特生活在中世纪盛行骑士精神的时代,骑士精神主张复仇必须光明正大,与对手决斗要公平、公正。因此,哈姆莱特复仇还必须选择一个光明正大的场合,这是当时风行的荣誉精神,也就是骑士精神或绅士精神的表现,哈姆莱特复仇必须通过这个荣誉关。在当时的社会,荣誉观对一个骑士,亦即绅士来说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哈姆莱特如果在私下里结果克劳狄斯的性命,虽然无愧于教徒的良心,又完成了父王交给他的复仇大业,但在世人眼中,却会被看成一个叛逆者、弑君者,或是把恶人送上天堂的坏人,总要大损其荣誉。如果他能在一个公众的场合,在把克劳狄斯全部罪恶公诸于众之后,当着众人光明正大地复仇,作为基督____哈姆莱特可以使灵魂升入天堂,作为骑士英雄的王子可以芳名永存人间。因此,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反复地进行“良心”的拷问,目的就在这里。他复仇的行动迟迟不能见诸行动,原因也在这里。]

  霍 拉 旭 他不久就会从英国得到消息,知道这一回事情产生了怎样的结果。

  哈姆莱特 时间虽然很局促,可是我已经抓住眼前这一刻工夫;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在说一个“一”字的一刹那之间了结。[哈姆莱特认为复仇的时机已经来到,应当立即动手。]可是我很后悔,好霍拉旭,不该在雷欧提斯之前失去了自制;因为他所遭遇的惨痛,正是我自己的怨愤的影子。我要取得他的好感。可是他倘不是那样夸大他的悲哀,我也决不会动起那么大的火性来的。[哈姆莱特本认定他复仇的时机已经来到,应当立即行动;但是,就在此时,节外生枝,他同意了与雷欧提斯比剑,所以哈姆莱特后悔一时冲动,担心比剑会迟延他的复仇计划。此时的哈姆莱特并不知道,比剑正是克劳狄斯和雷欧提斯密谋的结果,目的是借比剑的机会将他杀死。剧本通过哈姆莱特的这句台词巧妙地引出比剑的情节。]

  高二语文《哈姆莱特》课文解读(第二部分)

  课文第二部分,“霍 拉 旭 不要作声!谁来了?”至“可是一经试验,他们的水泡就破裂了”。这是比剑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情节。奸王克劳狄斯在决斗之前假惺惺派大臣奥斯里克前来调停,实际上是用激将之法,挑逗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借此把他杀害,哈姆莱特不知有诈,把它当作一场公平的友谊比赛接受下来。赏读比剑这一场戏还必须知道一点西方有关“决斗”的常识。决斗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决斗这个词汇在英语里是 “因关乎到荣誉而进行的预先妥当安排的在两人之间的正式格斗”。首先他是有关荣誉的,然后双方是身份相等的,因此,决斗只可能发生在“绅士”之间。通常一方提出来决斗正是由于对方损害了自己作为一个绅士所享有的荣誉。尽管提出和接受决斗面临着生命的危险,它是一种勇气的象征,但是决斗中身着考究的燕尾服、头戴大礼帽、手提文明棍、一脸冷漠的西方绅士更多地是要体现一种遵守规则的克制风度。决斗双方故意打击对方非致命部位,如果故意置对方于死地则被认为是一种不名誉的做法。说到底,决斗并非是杀人游戏,是一场尊严与荣誉的游戏,只是博取荣誉的台阶。决斗盛行于中世纪,是绅士之间解决矛盾冲突常用的一种方式。决斗有着严格的一整套程序与规范,比如决斗前有一位或两位公认客观的人物从中调停,调停失败后才会进行正式的决斗。剧中奥斯里克就是国王派来的假惺惺的调停人。决斗也必须是平等的和光明正大的,任何阴谋诡计都为社会所不齿。也许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年轻的哈姆莱特和他的好友霍拉旭根本想不到这场决斗中间会有什么不可告人的阴谋,剧本通过这个情节为下面的比剑蓄势,暗示了哈姆莱特处境的危险。

点击下一页分享更多高二语文人教版《哈姆莱特》课文解读

2469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