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高中学习方法 > 高二学习方法 > 高二语文 >

下册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题

时间: 诗盈1200 分享

  我们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要知道有哪些是可能会考试的多学习一下哦,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来分享一下高二语文,有希望的大家一起来收藏哦

  有关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玉骢(cōng) 乳媪(wēn) 扁舟(piān) 长歌当哭(dàng)

  B.笑靥(yè) 曩者(nǎng) 砧声(zhēn) 桀骜不驯(ào)

  C.谂知(shěn) 劓刑(yì) 绮筵(yǐ) 殒身不恤(yǔn)

  D.玉醅(pēi) 岘山(yàn) 凤阙(què) 摐金伐鼓(chuāng)

  2.下列各句横线处应填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

  ①王夫之在《薑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 ”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有些人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 ,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 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气氛 两全其美

  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气氛 一举两得

  C.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氛围 两全其美

  D.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 氛围 一举两得

  3.下列语 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加西亚•马尔克斯是魔幻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他的《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制”。

  B.我国水墨画的主要成分是墨,加以清水,在宣纸上浸染,互渗,通过不同浓淡反映不同审美趣味,被国人称为“墨宝”。

  C.这种无纺布环保袋经过工艺处理后,具备了防水、易清洗、容量大、满足消费者对环保袋的客观需求的优势。

  D.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4.将下面三个句子中的画线部分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4分)

  ①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抑扬美。

  ②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抑扬美和回环美。

  ③王力先生认为,中国旧体诗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回环美。

  答: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九龄幼聪敏,善属文。年十三,以书干广州刺史王方庆,大嗟赏之,曰:“此子必能致远。”

  开元十年,三迁司勋员外郎。时张说为中书令,与九龄同姓,叙为昭穆,尤亲重之。十三年,车驾东巡,行封禅之礼。说自定侍从升山之官,多引两省录事主书及己之所亲摄官而上,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初,令九龄草诏,九龄言于说曰:“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唯令公审筹之,无贻后悔也。”竟不从。及制出,内外甚咎于说。时御史中丞宇文融方知田户之事,每有所奏,说多建议违之,融亦以此不平于说。九龄复劝说为备,说又不从其言。无几,说果为融所劾,罢知政事,九龄亦改太常少卿,寻出为冀州刺史。九龄以母老在乡,而河北道里辽远,上疏固请换江南一州,望得数承母音耗,优制许之,改为洪州都督。俄转桂州都督,仍充岭南道按察使。

  初,张说知集贤院事,常荐九龄堪为学士,以备顾问。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以裨将安禄山讨奚、契丹败衄,执送京师,请行朝典。九龄奏曰:“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上曰:“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遂放归籓。

  二十三年,加金紫光禄大夫,累封始兴县伯。李林甫自无学术,以九龄文行为上所知,心颇忌之。乃引牛仙客知政事,九龄屡言不可,帝不悦。二十四年,迁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后宰执每荐引公卿,上必问:“风度得如九龄否?”

  初,九龄为相,荐长安尉周子谅为监察御史。至是,子谅以妄陈休咎,上亲加诘问,令于朝堂决杀之。九龄坐引非其人,左迁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俄请归拜墓,因遇疾卒,年六十八,赠荆州大都督,谥曰文献。

  九龄为中书令时,天长节百僚上寿,多献珍异,唯九龄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上赏异之。又与中书侍郎严挺之、尚书左丞袁仁敬、右庶子梁升卿、御史中丞卢怡结交友善。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

  至德初,上皇在蜀,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节选自《旧唐书:张九龄传》)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此子必能致远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B.唯令公审筹之 审:审查

  C.内外甚咎于说 咎:指责,责备

  D.九龄坐引非其人 坐:因为

  7.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张九龄“文行”好的一组是(3分)( )

  ①幼聪敏,善属文 ②遂加特进阶,超授五品 ③上疏固请换江南一州

  ④风度得如九龄否 ⑤进《金镜录》五卷,言前古兴废之道 ⑥思九龄之先觉,下诏褒赠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说利用皇帝泰山封禅的机会,推荐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张九龄不赞同。

  B.张九龄认为防患于未然,处死安禄山,但皇上特别赦免了他,后来玄宗到了蜀地,才体会张九龄的先知先觉。

  C.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而李林甫不学无术又嫉妒他,于是张九龄只好推荐牛仙客担任参政知事。D.张九龄有才华有见识,颇受唐玄宗及张说等人的赏识,但一生也是坎坷不断,多次遭受罢免或降职。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官爵者,天下之公器,德望为先,劳旧次焉。若颠倒衣裳,则讥谤起矣。(4分)

  (2)卿勿以王夷甫知石勒故事,误害忠良。(3分)

  (3)挺之等有才干,而交道终始不渝,甚为当时之所称。(3分)三、诗歌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题目。(5分)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诗中的颔联和颈联描绘了四幅图画,请简要概括,并说明它们的特点。(3分)

  (2)尾联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作者借此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2分)

  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9分)

  12.补出下面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2)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 。(归有光《项脊轩志》)

  (3)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 ,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司马迁《报任安书》)

  (5)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 ?(屈原《渔父》)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 ,物换星移几度秋。 (王勃《滕王阁》)

  (8)宁为百夫长, 。 (杨炯《从军行》)

  (9)少妇城南欲断肠, 。 (高适《燕歌行》)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鉴赏家

  汪曾祺

  全县第一个大画家是季匋民, 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叶三是个卖果子的。他这个卖果子的和别的卖果子的不一样。不是开铺子的,不是摆摊的,也不是挑着担子走街窜巷的。他专给大宅门送果子。也就是给二三十家送。他的果子的好处,第一是得四时之先。市上还没有见这种果子,他的篮子里已经有了。第二是都很大,很香甜,很好看。果子全都从他手里过过,有疤的、挤筐、变色、过小的都剔下来。他的果子有些是直接到产地采办来的,是“树熟”,——不是在米糠里闷熟 了的。他经常出外,出去买果子比他卖果子的时间要多得多。四乡八镇,哪个园子里,什么人家,有一棵什么出名的好果树,他都知道,和园主打多年交道,熟得像是亲家。——别的卖果子的下不了这样的功 夫,也不知道这些路道。到处走,能看很多好景致,知道各地乡风,可资谈助,对身体也好。他很少得病,就是因为路走得多。

  这年是叶三五十岁整生日,一家子商量怎么给老爷子做寿。两个儿子提出爹不要走宅门卖果子了,他们养得起他。叶三有点生气了:“嫌我给你们丢人?两位大布店的‘先生’,有个卖果子的老爹,不好看?”儿子连忙解释:“不是的。你老人家岁数大了,老在外面跑,风里雨里,水路旱路,做儿子的心里不安。”“我跑惯了,我给这些人家送惯了果子。就为了季四太爷一个人,我也得卖果子。”季四太爷即季匋民。又说,“你们也不用给我做什么寿。你们要是有孝心,把四太爷送我的画拿出去裱了,再给我打一口寿材。”这里有一种风俗,早早把寿材准备下了,为的讨个吉利:添福添寿。儿子就都依了他。

  叶三给别人家送果子是为了挣钱,给季匋民送果子是为了爱他的画。他一来就是半天,给季匋民磨墨、漂朱膘、研石青石绿、抻纸。季匋民画的时候,他站在旁边很入神地看,大气都不出。看到精彩处,情不自禁地深吸一口气,小声惊呼。凡是叶三吸气、惊呼的地方,也正是季匋民的得意之笔。季匋民从不当众作画,对叶三可例外,他认为叶三真懂,叶三的赞赏是出于肺腑,不是假充内行, 也不是谀媚。季陶民最讨厌听人谈画。他很少到亲戚家应酬。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因为席间必有一些假名士高谈阔论。但是他对叶三另眼相看。叶三只是从心里喜欢画,他从不瞎评论。

  季匋民画完了画,钉在壁上,自己负手远看,有时会问叶三:“好不好?”“好在哪里?”叶三大都能一句话说出好在何处。季匋民画 了一幅紫藤,问叶三。叶三说:“紫藤里有风。”“唔!你怎么知道?”“花是乱的。”“对极了!” 季匋民提笔题了两句诗:深院悄无人,风拂紫藤花乱。季匋民画了一张小品,老鼠上灯台。叶三说:“这是一只小老鼠。”“何以见得?”“老鼠把尾巴卷在灯台柱上,它很顽皮。”“对!”

  季匋民最爱画荷花。他画的都是墨荷。他佩服大家李复堂,但是画风和复堂不似。李画多凝重,季匋民飘逸。李画多用中锋,季匋民微用侧笔。李复堂有时水墨淋漓,粗头乱服,意在笔先;季匋民没有那样的恣悍,他的画是大写意,但总是笔意俱到,收拾得很干净,而且笔致疏朗,善于利用空白。他的墨荷参用了张大千,但更为舒展。他画的荷叶不勾筋,荷梗不点刺,且喜作长幅,荷梗甚长,一笔到底。有一天,叶三送了一大把莲蓬来,季匋民一高兴,画了一幅墨荷,好些莲蓬。问叶三:“如何?”叶三说:“四大爷,你这画不对,‘红花莲子白花藕’。你画的是白荷花,莲蓬却这样大,莲子饱,墨色也深,这是红荷花的莲子。”“是吗?我头一回听见!” 季匋民展开一张八尺生宣,画了一张红莲花,题了一首诗:红花莲子白花藕,果贩叶三是我师。惭愧画家少见识,为君破例著胭脂。有时季匋民给叶三画了画,说:“这张不题上款吧,你可以拿去卖钱,有上款不好卖。” 叶三说:“题不题上款都行,不过您的画我不卖。”“不卖?”“一张也不卖!”

  他把季匋民送他的画都放在他的寿材里。十多年过去了,季匋民死了。叶三已经不卖果子了,但是四季八节,他还四处寻觅鲜果,到季匋民坟上供一供。季匋民死后,画价大增。日本有人专门收藏他的画,大家知道叶三手里有很多季匋民的画,都是精品。很多人想买,叶三说:“不卖。”有一天一个外地人来拜望叶三,叫“辻听涛”。一问,是日本人。辻听涛说他是专程来看叶三收藏的季匋民的画的。远道来的,叶三只得把画拿出来,辻听涛用清水洗了手,焚了一炷香,对画轴拜了三拜,然后才展开,他不停地赞叹:“喔!真好!真是神品!” 辻听涛要买这些画,要多少钱都行。叶三说:“不卖。” 辻听涛怅然而去。

  叶三死了,他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把季匋民的画和父亲一起装进棺材里,埋了。

  (有删改)

  13.文章开头说全县“第一个鉴赏家是叶三”,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此点?请简要概括。(6分)

  14.文章题目是“鉴赏家”,却用了较多的笔墨写叶三“卖果子”的事情,如何理解?(4分)

  15.“实在不得不去的,他也是到一到,喝半盏茶就道别”这句话写出了季陶民怎样的性格特点?这对刻画叶三这个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4分)

  16.有人说汪曾祺的小说“清淡委婉”中“韵味十足”,结合本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六、论述类文本(15分)感悟唐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用陈子昂的这两句诗来概括唐诗的地位恐怕再恰当不过。唐诗,她是中华文化的高峰,在这座高峰上涌现出了多少才华横溢的诗人、千古流传的名句;唐诗,她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文化遗产。

  但是,当历史走到今天,唐诗正在面临一场危机,她的地位开始动摇,她的存在开始被人漠视,她的深沉难以被人理解……这危机来自全球化的文化威胁,来自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但是这威胁真正的可怖之处在于它的根源并不是来自外部,而是自内而生——并不是西方人在消解唐诗的价值,而是炎黄子孙自己在疏离自己的文化。唐诗面临的挑战不是让陌生的西方人接受她,而是让所有的中国人理解她。

  为什么我们还要读唐诗?也许翻开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可以找到最好的解答。唐诗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让我们不再因枯燥的语文测验而磨灭对于祖国文字的灵感,让我们真正地体验语文学习的精髓——而这些常常能让我们更积极而轻松地面对考试;同时作为一个站在文明冲突交界处的青少年,唐诗更让我们理解自己的文化,理解自己作为中国人的生存方式,培养自己的文化认同感。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试想有哪种文字可以用如此简约的方式体现语言和修辞的力量。美国诗人庞德曾经翻译过《长干行》,但是“青梅竹马”到了他的笔下、到了英文的表达中却完全失去了意味。唐诗的一字一句或是捻断数茎须的炼词之果,或是随兴而至的天才之作。

  唐代才华横溢、魅力四射的诗人实在是不胜枚举,这里我需要特别地说一说李白与杜甫。李白是诗人中的天才,令后人感叹难以模仿、难以企及,而李元洛先生则让我们从另一角度去读李白,那就是他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不汲汲于名利、不戚戚于富贵,这是远远超过诗才诗艺的更高的境界。再看杜甫吧,沉郁顿挫的诗句、忧国忧民的情思、悲悯苍生的胸襟,都已化为了那个时代最深沉的底蕴。在这沉郁、忧思、悲悯之中,杜甫从孤舟中陨落,落入了那条埋葬屈原的河流,同他的先人一样化为了永恒的精神。

  感谢李元洛先生的书,让我重新认识唐诗。对我来说,这是一次中华文化的寻根之旅,一次民族瑰宝的重新挖掘。唐诗的力量是饱满的,唐诗的魅力是多元的,唐诗的价值是永恒的。他用了一种怅望的目光,站在现实的一头向千秋之前的唐朝远眺,这眺望中有的是对那个文化鼎盛时期的憧憬,是对当今现实社会的批判。但这种怅望的价值究竟何在?是不是我们要像唐人那样生活才能重回真正的民族文化的顶峰,才能真正让我们达到文化追求的极致?当然不是。这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不需要的。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今天的一根柳枝恐怕已不能表达那种离别的依依之情,交通的方便也让我们不再要像李白那样徒步游走,今天的我们有属于这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只是在这个时候,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即对经典文化的热爱,对中华文化的认同。17.第二段说“唐诗正在面临一场危机”,这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8.本文的题目是“感悟唐诗”,作者从唐诗中得到了哪些感悟?

  19.本文多次提到李元洛先生的《穿越唐诗宋词》一书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太阳下山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美丽小鸟飞去无踪影∕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王洛宾《青春舞曲》

  小时候我想为母亲做很多事∕结果每次都以“以后”结束∕但那时我不知道,其实没有“以后”

  ——李明博(韩国前总统)《母亲》

  读了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和认识?请选好角度,明确立意,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自拟题目;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3.A(B结构混乱,前后主语不一致。C“具备了”与“优势”之间的内容分别指的是环保袋的特点与效用,不能皆用“优势”来概括。D语序不当。)

  4.中国旧体诗的音乐美分为以音步、平仄相间构成的抑扬美和以同韵字来来回回的重复构成的回环美。

  5.示例:①在读者的心目中,祥林嫂既是一个文学形象,又是旧中国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劳动妇女的典型:“我真傻,真的”也不是一句普通的话,而是她备受伤害之后心灵麻木的体现。②在读者的心目中,杜甫既是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一个忠君爱国之士的代表:“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也不是一般的诗句,而是他大济苍生志向的体现。

  6.B(审:仔细)

  7.B(②非九龄行为,⑥体现了九龄的先见之明)8.C

  9.(1)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及故交排在后面。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判断句1分,“劳旧”1分,“衣裳”1分,语意顺畅1分)

  (2)你不要因为王夷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勿以”1分,“故事”1分,语意顺畅1分)

  (3)严挺之等人有才能,张九龄和他们交往始终不改变,被当时的人称颂。(“渝”1分,“为……所”1分,语意顺畅1分)

  10.(1)松间朗照图,石上清流图,浣女晚归图 ,渔舟轻下图。纯洁、清幽、淳朴、闲适。(意对即可,图2分,特点1分)

  (2)原诗是说王孙公子快回来吧,山中不可以久留,作者在这里反其意而用之,秋景亦好,山中可以久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之情。

  11.这两句写正值客心孤寂之时,忽见红袖凭楼而更增思家之情。诗人看见红袖凭楼的情景时,一下子联想到家人也在盼望自己归来,于是思家之情更加浓重(或“红袖的悠闲与客心的孤回形成鲜明的对照,越发衬托出旅思的凄凉进一步触发了诗人的思家之情”)。

  12.(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2)珊珊可爱 (3)遍人间烦恼填胸臆 (4)唯有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5)受物之汶汶者乎 (6)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7)闲云潭影日悠悠 (8)胜作一书生 (9)征人蓟北空回首

  13.①他真懂画,看到季匋民作画的精彩之处(也是季自认为的得意之处),能发自肺腑地赞美。②能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出艺术中的美,并能看出画作里的意蕴,如紫藤里有风,画中的老鼠为小老鼠。③能看出并指出画作中的不合常识之处。

  17.①全球化的文化威胁; ②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③炎黄子孙在疏离自己的文化。(一、二点各1分,第三点2分)

  18.唐诗目前正遭遇危机,根源则在内部;唐诗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精致奥妙;唐诗传达着诗人们高贵而永恒的精神;唐诗有着饱满的力量、多元的魅力,是民族的瑰宝。(答对三点即可得6分)

  19.正是因为李先生的书,让我认识到了现在读唐诗的意义,并重新认识 了唐诗的价值,它是本文写作的触发,并使得作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为作者的认识提供论据,令人信服。

  20.作文

  写作指导:两则材料都是力图把考生引导到生活中去,使他们对当下的现实生活进行关注、思考和感悟,行文可以围绕着珍惜青春,时间一去不复返,抓住机会,不要等待……来写,可以记叙,可以抒情,也可以议论。

  建议切入分为49分。

  【参考译文】

  张九龄字子寿,又名博物。他年幼时聪明敏捷,擅长写文章。十三岁时用书信干求广州刺史王方庆,王方庆非常赞赏他,说:“这个人一定能有所作为。”

  开元十年,多次升迁担任司勋员外郎。当时,张说担任中书令,他与张九龄同姓,(按年龄)排序结为宗族兄弟,张说特别亲近、看重他。开元十三年,皇帝东巡,举行祭祀天地的大礼。张说亲自决定侍从皇帝登山的官员,他多推荐两省录事、主书和自己亲近的官员代理官职登山,于是(对他们)特别加以晋级,破格授予(他们)五品官职。当初,张说命令张九龄草拟诏书时,张九龄对张说说:“官爵是天下共用的器物,应该把道德名望高的人排在前面,有功劳的及故交排在后面。如果颠倒了顺序,指责和批评就会产生。只是希望您仔细研究谋划这件事,不要留下悔恨。”张说最终没有听从。等到制度出台时,朝廷内外的人对张说有很多指责。御史中丞宇文融刚掌管田户租税的事情,每次向皇帝陈奏,张说多建议皇帝不要听从他, 宇文融也因此对张说不满,张九龄劝张说对宇文融要有所防备,张说又不听从他的话。没过多久,张说果真被宇文融弹劾,罢掉了知政事的官职,张九龄也改为太常少卿,不久调出京师担任冀州刺史。张九龄因为母亲年老在家,而河北距家道路遥远,上奏疏坚决请求换取江南一州任职,希望能多得一点母亲的音信,被皇帝优待同意,改任为洪州都督。不久又转任为桂州都督,仍然担任岭南道按察使。

  当初,张说掌管集贤院事,经常推荐张九龄能够担任学士,来满足(皇帝)顾视咨询。当时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因为副将安禄山讨伐奚、契丹失败,捉拿护送他到京城,请求按照朝廷典章执行(死刑)。张九龄上奏说:“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谋反之相,请求皇上根据他的罪行杀掉他,希望断绝后患。”皇上说:“你不要因为王夷 甫了解石勒这个旧例,误害了忠诚善良的人。”于是放安禄山回到藩地。

  开元二十三年,加封为金紫光禄大夫,累官封他为始兴县伯。李林甫自己不学无术,因为张九龄的品行被皇帝赏识,心里非常妒忌他。于是推荐牛仙客担任知政事(或者译为“掌管政事”),张九龄多次说不行,皇上不高兴。开元二十四年,升任尚书右丞相,免去了知政事。后来宰相每次推荐公卿时,皇上一定会问:“节操、品质、度量能够像张九龄吗?”

  当初,张九龄担任宰相,举荐长安尉周子谅担任监察御史。到了这个时候,周子谅因为胡乱讲吉凶,皇上亲自加以质问,命令在朝堂上判决杀掉他。张九龄因犯了举荐不称职的罪,降职担任荆州大都督府长史。不久,他请求回乡拜扫先人之墓,因为遇到疾病而去世,终年六十八岁,皇上赠封他为荆州大都督,谥号叫文献。

  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阅读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彩 侯门似海 荫凉(yìn)  厚古薄今(bó)

  B.诤言 目光如炬 毗邻(pí) 锲而不舍(qiè)

  C.赡养 暝思苦想 溯源(shuò) 度德量力(duó)

  D.戏谑 气冲宵汉 玄理(xuán) 人影幢幢(zhuàng)

  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话中画线处的标点,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刚刚过去的2013年,央视主办的汉字听写比赛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____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___ _不需要声嘶力竭地歌唱,只要安安静静地书写。在这个节目开播后,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汉字听写热潮,甚至催生了一大批“听写族”。小学课堂上常见的汉字听写为何能登上荧屏并引起强烈的反响___ __也许是因为它展示了汉字的书写魅力,关注了民族文化__ __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3、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列微博语录的四个共性特点。(4分)

  面 包: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

  指南针:立场坚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龙 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蜘 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答:

  4、以“分享青春、共筑未来”为主题的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2014年8月16日在南京开幕。5月8日是南京青奥会倒计时100天的日子,面对这个特殊的日子,你有什么想法呢?请你为2014年南京青奥倒计时百日写一则 “青奥寄语”。要求:主题鲜明,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40个字左右。(5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公贯之之奏议,凡若干篇,其子世京集为十卷,而属予序之。

  盖自至和已后十余年间,公常以言事任职。自天子、大臣至于群下,自掖庭至于四方幽隐,一有得失善恶,关于政理,公无不极意反复,为上力言。或矫拂情欲。或切劘计虑,或辨别忠佞而处其进退。章有一再或至于十余上,事有阴争独陈,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仁宗常虚心采纳,为之变命令,更废举,近或立从,远或越月逾时,或至于其后,卒皆听用。盖当是时,仁宗在位岁久,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方以仁厚清静休养元元【注】,至于是非与夺,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其所引拔以言为职者,如公皆一时之选。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从苟止。故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而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至于奇衺恣睢,有为之者,亦辄败悔。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阙失,群臣奏法遵职,海内乂安。

  夫因人而不自用者,天也。仁宗之所以其仁如天,至于享国四十余年,能承太平之业者,繇是而已。后世得公之遗文,而论其本,见其上下之际相成如此,必将低回感慕,有不可及之叹,然后知其时之难得。则公言之不没,岂独见其志,所以明先帝之盛德于无穷也。

  公为人温良慈恕,其从政宽易爱人。及在朝廷,危言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大官,而公独早卒。

  公讳师道,其世次、州里、历官、行事,有今资政殿学士赵抃公为公之墓铭云。

  (选自《曾巩集》,有删改)

  【注】元元:百姓。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属予序之 属:嘱托。

  B.或悉引谏官御史合议肆言 引:召集。

  C.则公言之不没 没:采纳。

  D.危言正色 危:端正。

  6.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范贯之奏议的“功效”的一组是(3分)

  ①矫拂情欲

  ②事之害理者常不果行

  ③为之变命令,更废举

  ④熟于人事之情伪与群臣之能否

  ⑤天下之情因得毕闻于上

  ⑥其从政宽易爱人

  A.②③⑤ B.①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⑥

  7.下列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贯之官至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去世后资政殿学士赵抃为他写墓志铭,曾巩为他的奏议集作序。

  B.范贯之为官恪尽职守,上至天子大臣,下到下属的官员,内至后宫嫔妃,外到边远四方的隐蔽之处,只要事关政治得失,皆在他谏诤之列。

  C.当时像范公那样以进谏为职责的谏官,皆是当时的优秀人才,但是奏议时既不曲意奉承也不盲目反对的人只有范公。

  D. 本文不仅赞颂了范公的进谏精神,而且高度评价了仁宗的虚心纳谏,认为其胸怀如天一样广阔,能承传祖宗基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至于是非与夺,则一归之公议,而不自用也。(3分)

  (2)故当此之时,常委事七八大臣,而朝政无大阙失。(3分)

  (3)凡同时与公有言责者,后多至大官,而公独早卒。(4分)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注】卢纶(739年-799年),字允言,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于唐玄宗天宝末年中进士,旋即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重新应试,但屡试不第。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分)

  (2)颈联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3)请概括尾联诗人抒发的丰富情感。( 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惟草木之零落兮, ▲ 。(屈原《离骚》)

  (2)或师焉,或不焉, ▲ ,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

  (3)大弦嘈嘈如急雨, ▲ 。(白居易《琵琶行》)

  (4)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6) ▲ ,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7)故不积跬步, ▲ 。 (荀子《劝学》)

  (8)苟日新, ▲ ,又日新。(《大学》)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1~14题。

  把信任留给你

  吴永群

  列车缓缓靠站停下。这是陇海线上的一个小站,站台上很乱,到处是卖食物的农民。我对他们篮子里的包子、白吉馍之类的食物不感兴趣,但那一袋袋金黄色的杏实在是让人馋涎欲滴。见很多旅客都在购买,我终于把手伸进了衣兜。

  这次出差很不顺,在兰州被偷了,现在身上只剩下五十元钱了。我犹豫了一下,还是把这张五十元的钞票递给了车窗前一个卖杏的老头。老头接过我的钱,把一袋杏递过来,转身就跑去换零钱了。

  我趴在车窗前焦急地等待着,担心老头不回来。怕什么偏偏来什么,就在我焦急等待的时候,列车开动了。

  我的五十元钱就这么没了。这可是我最后的五十元钱啊,没了它,我得挨饿,下了火车还得步行三十里。我越想越气,冲着车窗就骂了起来:“真是穷山恶水出刁民……”

  我憋着一肚子气,骂出去的话当然很不好听。

  对面一位老大爷听不下去了,就笑着劝我说:“小伙子,别发火!生气对身体不好!我觉得刚才那老头不像是骗子,肯定是没来得及换到零钱车就开了……”

  我知道骂也没用,叹了口气闭上眼睛。饥饿中,我迷迷糊糊睡着了。刚进入梦乡,突然被一阵喊叫声惊醒。

  我睁眼一看,一个漂亮女孩走过来大声问:“哎!刚才谁买杏没有拿到该找的零钱……”

  我赶紧站起来大声说:“我!”

  女孩虽然年轻,但做事很稳重。她平静地问我:“那你说,买了多少钱的杏?卖杏的是男是女?你给了人家多少钱?该找你多少钱?”

  我准确回答了女孩的提问。女孩听了我的回答后,就笑着把四十五元钱递到了我手里,并告诉了我事情的经 过── 女孩的座位在后面车厢,正好靠窗。刚才列车开动的时候,一个老头跑到窗口把这四十五元钱递给了女孩,请求她到前面车厢送给一个买杏的小伙子……

  对面的老大爷看着我,笑着说:“怎么样,小伙子?我就说嘛,那老头不像是骗子。社会上有骗子,但毕竟是少数……”

  望着手里的四十五元钱,我有些无地自容。

  第二天上午,列车到达了终点站。下车出站的时候,又遇上了昨天那个送钱的漂亮女孩。女孩带着两个皮箱,我主动帮她提了一个。出站的时候,女孩告诉了我一个秘密──

  原来,女孩昨天送钱时说的都是假话。这四十五元钱,其实是坐在我对面的老大爷给的。送钱这一幕,也是那位老大爷导演的。他从我的怒骂和抱怨中知道了我的处境,就借上厕所的机会,来到后面一节车厢,找到这位女孩,把我的事情一五一十说了一遍,然后掏出四十五元钱递给女孩,让她谎称这钱是那个卖杏老头托她送给我的……

  女孩说:“那位老大爷真是个好人。他拿出这四十五元钱 ,不仅是为了让你不挨饿,能安全回到家,更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多一份信任和善良啊……”

  (选自《故事家》)

  11、小说第二段插入“我”出差被偷的情节有什么作用?(4分)

  12、分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6分)

  ⑴我赶紧站起来大声说:“我!”

  ⑵女孩说:“那位老大爷真是个好人。他拿出这四十五元钱,不仅是为了让你不挨饿,能安全回到家,更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多一份信任和善良啊……”

  13、小说中的“老大爷”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分)

  14、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把信任留给你”为题目有什么好处。(6分)

  六、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一生风骨凝成诗

  一米九一的魁伟身材,炯炯的眼神,稳健的步伐,洪钟般的声音,要不是一头华发,你根本无法将牛汉与80多岁的年龄相联系。83岁生日那天,他说:“我腰板很直!不,我的脊梁很直。”每每有人称羡他身体健康,他总是说多亏了20多年的“劳动改造”。一切的不幸被一句轻松的幽默带过,无数的磨难已化作斑斓的人生。

  人到晚年,自言“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唱歌、极少吃药、只叹气”的牛汉,依旧笔耕不辍,诗情焕发。除了诗作,他还有散文集《滹沱河与我》《萤火集》和评论集《学诗手记》等问世。他说:“叹气不是悲观。深深地叹一口气,像唱歌一样地叹气,能把内心的块垒吐出来,比唱歌还痛快。”牛汉的书房“汗血斋”,整面墙是书架,书桌上也堆满了书,还有信札、诗稿。他不用电脑,不上网,与世界的联系不通过任何媒介,而是和大自然、人生直接联系。文坛上出现了罕见的“牛汉现象”。

  牛汉这一辈子,遭受了太多的苦难,包括流亡、受迫害、坐牢,什么重活都干过……称得上是一种“痛苦而丰富的人生”。

  1923年,牛汉出生在山西定襄一个 穷苦却有着文化传统的农民家庭。父亲曾在北大旁听过两年,旧体诗写得很好,家里有全套的《新青年》等杂志。14岁时,牛汉便在日军的炮火声中离开了家乡,直到晚年才实现了在祖坟上为先人叩几个响头的夙愿。牛汉说他一直“土”得很,几十年来不仅乡音未改,就连吃饭、穿衣也保持了一些家乡的习惯。1943年,牛汉考入西北联大学俄文,但他写诗的兴趣却不曾削减。那时,他便成为很有影响的“七月诗派”的一员,并以自己富于民族和革命激情的反抗侵略、呼唤民主的歌声,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1955年,牛汉因被打成“胡风分子”而被捕。他没有发表作品的权利,不断接受“劳动改造”……刚刚被关押时,就连看守都紧张得睡不着,但他每天仍然呼呼地睡大觉。有时,实在闲得无聊,他就学鸡叫、学狗叫,学各种动物叫。1980年,胡风来到北京,牛汉去看望他。胡风犯了精神分裂症,使他感到意外。他清楚地记得,胡风曾对他说过,他的神经有缆绳那么粗,不会断裂。现在见到了曾为“分子”们之“首”的胡风,牛汉感慨万千。

  牛汉一辈子是清清白白 做人,堂堂正正写诗。他是历史的伤疤、活着的伤疤,他的肉体与心灵里里外外都是伤疤,每一首诗都是伤疤在诉说。牛汉的诗不是个人的自传,而是历史大传的一个微小的细节,是历史结出的一枚果子。他所有的作品,包括散文,是 历史的一个活生生的、新鲜的断层,有一种史诗的痛感。他和他的诗所以这么顽强地活着,绝不是为了咀嚼痛苦,更不是为了对历史进行报复。他的诗只是让历史清醒地从灾难中走出来。以一个见证人的身份,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族苦难,祈盼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再一次重复这样的大灾难,是牛汉诗歌创作的“自定义”。

  牛汉曾开玩笑说,他过去是“热血青年”,现在是“热血老年”。在现当代诗坛,牛汉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2003年,马其顿作协主席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向牛汉颁发了象征着巍然权威的国际性文学奖“文学节杖奖”。

  2013年,牛汉离开了我们,但他用一生风骨凝成的诗,将永远在读者心底吟唱。

  15.结合第二段分条说明“牛汉现象”的表现。(6分)

  16.文中写父亲、胡风、马其顿作协主席,对刻画牛汉形象各有什么作用?(6分)

  17.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的喉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一次,艺术大师毕加索在参观了一个儿童画展后深有感慨地说:“我和他们一样大时,就能够画得和文艺复兴时的大师拉斐尔一样,但是我要学会像他们这样画,却花去了我一生的时间。”

  期中试卷答案

  1、B(A.“文彩”应为“文采”;C.“暝思苦想” 应为“冥思苦想”,“溯”应读“sù”;D.“气冲宵汉”应为“气冲霄汉”,“幢”应读“chuáng”)

  2.C

  3、(1)反映生活,(2)充满睿智,(3)词语新解,(4)巧用修辞,(5)幽默生动,(6)短小精炼。(4分。答对四点即可)

  4、答案示例:我们以青春的热情迎接青奥会,我们用美好的憧憬盼望青奥会,我们 把真诚的祝愿献给青奥会。 评分建议:内容2分,修辞2分,语意连贯1分。

  5.C(【解析】没:“湮没”或“废止”。)

  6.A(【解析】①是范公奏议的内容;④简单陈述了皇上对一些情况的理解;⑥是有关范公从政方面的介绍。)

  7.C(【解析】“奏议时既不曲意奉承也不盲目反对的人只有范公”的表述错,原文说的是“而公与同时之士,亦皆乐得其言,不曲从苟止”,可见“不曲从苟止”是当时谏官的共同品质。)

  8. ①至于是与非,赐予或剥夺,完全通过大家讨论来决定,而不自作主张。(3分,“予夺”“归”“自用”各1分。)

  ②因此在这时,皇上常常把政事委托给七八个大臣,朝政却没有什么大的缺失,(3分,“故”“委”“阙失”,各1分。)

  ③凡是和范公一起肩负议论政事的职责的人,后来大多做了大官,而他却过早的去世了。(4分,“凡” “同时”“言责”“卒”各一1分。)

  【参考译文】

  尚书户部郎中、直龙图阁范贯之的奏议,共有若干篇,他的儿子范世京将其整理成十卷,嘱托我为他作序。

  大约从至和以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范公时常担任谏官的职务。上至天子大臣,下到下属的官员,内至后宫嫔妃,外到边远四方的隐蔽之处,一旦有什么善恶得失,关乎国家的政治,范公无不极尽所能反复地向皇上陈述己见。有时矫正皇上的欲望;有时切磋治国之策;有时辨别忠良与奸佞,以确定是录用还是罢免。奏章有一次两次或达到十多次上奏的,事情有隐秘之处就单独谏奏,有时召集谏官、御史一同商量,自由地抒发己见。仁宗时常虚心采纳他的建议,并因此改变原来的命令,对于兴举、废除之事加以变更,快的马上照办,慢的超过一个月或或规定的时间,有的直到事情过后,但他的建议最终都还是被采用了。在这时,仁宗在位已经很多年了,对人事的真假与群臣是否有才能十分熟悉,正用仁义、宽厚、清静的方式使百姓休养生息,至于是与 非,赐予或剥夺,完全通过大家讨论来决定,而不自作主张。他所提拔的以进谏为自己职责的人,像范公这样的,全是当时的优秀人才。范公与同时代的名士也都高兴讲出自己的真实意见,既不曲意奉承,也不盲目反对。所以天下的情况通过他们都能使皇上听到,而违背理义的事情时常得不到实行。至于诡诈放纵的事情,敢于做它的人,也总是失败和后悔。因此在这时,皇上常常把政事委托给七八个大臣,朝政却没有什么大的缺失,群臣遵守法律,恪尽职守,天下太平。

  顺应民心而不刚愎自用,这就是天啊。仁宗皇帝之所以能仁义得像天一样,以至于在位四十多年,能够承传先皇创立的太平基业,就是因为这个罢了。后世的人如果得到范公留下来的文章,评说那个时代,看到上下之间如此相辅相成,一定会思绪萦回,感念仰慕,发出不可企及的感叹,然后知道那样的时代很难再遇到了。那么,范公的谏言不被堙没,哪里只是表现他的志向,更是用来表明先帝天边的功德啊!

  范公为人温和善良,仁慈忠恕,处理政事宽厚平易,爱惜民众。等到身在朝廷,言辞端正,态度严正,是他人赶不上的。凡是和范公一起肩负议论政事的职责的人,后来大多做了大官,而他却过早的去世了。

  范公名师道,他的世系相承的先后、籍贯、历任官职、具体事迹,写在当今资政殿学士赵抃为他撰写的墓志铭中。

  9、(1)借代,“千门”代指京城长安;拟人,以“草色闲”衬托诗人内心之愁。

  评分建议:只要能指认出修辞手法即给分,每点1分。

  (2)主人公远望家乡,浮云缭绕,遥不可及(1分);近看宫阙,错落有致,落

  日笼罩(1分)。刻画了一位内心孤寂愁苦的思乡游子的形象(2分)。

  (3)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

  ③“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的惆怅。 (评分建议:每点1分。)

  10、(略)

  11 、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2分)为下文写“我”买杏被“骗”后出言不逊(破口大骂)做铺垫。(2分)

  12、 ⑴动作和语言描写。(或:细节描写)(1分)刻画了“我”被“骗”钱财后情况有所转机时的兴奋激动心理。(2分)

  ⑵语言描写。(或:侧面描写)(1分)从侧面表现了老大爷的高贵品质,揭示了小说的主题。(2分)

  13、心地善良,富有智慧,乐于助 人,对世人充满信任,为社会的进步传递正能量。(答出四点即可,每点1分)

  14、①高度概括了小说的故事情节,写出了老大爷通过自己的行为,使“我”增强了对世人的信任。②点明了小说的主题。信任,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主流风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把“信任”留下。③言简意丰,耐人回味。题目中的“你”既指小说中的“我”,也指小说的读者。④引发读者对“信任”这一话题的思考。(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2分)

  15.(1)诗人到晚年依然笔耕不辍,创作领域宽广(“多面手”);(2)历经磨难却不悲观;(3)勤于阅读;(4)以直接接触的方式体验自然、人生。(6分。每点2分,答到三点即可)

  16.(1)写父亲表现了家学渊源对牛汉的影响(2分);(2)写胡风既展现牛汉人生遭际,又衬托牛汉坚强(2分);(3)写马其顿作协主席是表现牛汉的文学成就与国际影响(2分)。

  17.别林斯基认为,伟大诗人都能将个人的痛苦融入到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去,并能代表社会、时代及人类发声。(2分)

  牛汉创作成果丰富,获得有国际影响的“文学节杖奖”,是一位伟大(杰出)的诗人(1分)。牛汉一生遭受了太多的磨难,有着深沉的痛苦,他却能坚强、乐观地面对(1分)。他没有将自己的作品局限于个人的痛苦,而是将其视为历史的一个微小细节(1分)。他用自己的作品表现特定历史阶段的民族苦难,唤醒人们认识历史灾难并避免其重复发生(1分)。

  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 语言文字运用(17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卑鄙(bǐ) 脖颈(gěng) 胼手胝足zhī 枉费心机wǎng

  B.劈叉pī 树冠guān 风靡一时mǐ 重创敌军chuàng

  C.乘机chéng 壁龛kān 既往不咎jiù 惟妙惟肖xiāo

  D.僭越jiàn 箴言zhēn 封妻荫子yīn 踽踽独行jǚ

  2.下列各组成语中,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3分)

  A.置若罔闻 积腋成裘 振聋发聩 优哉游哉

  B.苦心孤诣 款塞入朝 未雨绸缪 待价而估

  C.山青水秀 披星戴月 再接再厉 无精打采

  D.奴颜婢膝 作壁上观 攻城略地 平心而论

  3.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3分)

  (1)服装鞋帽的尺码号型该如何确定?这些与日常生活 ▲ 的设计,都有赖于人类工效学基础数据的采集分析。

  (2)房市升温回暖,银行却 ▲ ,究竟是临近年末“没钱贷”,还是挑肥拣瘦“不愿贷”,调控升级“不敢贷”?

  (3)说句老实话,为何腐败分子现在如此之多,究其原因,就是 ▲ 造成的。

  A.休戚相关 扬汤止沸 养痈遗患 B.休戚相关 釜底抽薪 养虎遗患

  C.息息相关 釜底抽薪 养痈遗患 D.息息相关 扬汤止沸 养虎遗患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3分)

  A.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人类走出当前人口剧增、资源

  枯竭、环境恶化的困境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出路。

  B.现代阅读理论认为,作品是一个开放结构,只是一种意义的可能性,读者的

  参与才意味着意义的生成及作品的最终完成。

  C.有一部分家长自己省吃俭用,供孩子吃喝玩乐。正是因为这种过分的溺爱,

  才造成很多学生缺乏自制力,生活上互相攀比、奢侈浪赞的后果。

  D.如“阿Q”、“WTO”一类的“字母词”已遍布汉字文化圈内,不仅进入了教科书,

  而且活跃在各类媒体上。

  5.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下列微博语录的四个共性特点。(4分)

  面 包:渺小时,比较充实;伟大后,觉得空虚。

  指南针:立场坚定,东西再好也不被诱惑。

  龙 虾:大红之日,便是大悲之时。

  蜘 蛛:能坐享其成,靠的就是那张关系网。

  答: ▲

  6.结合个人的感悟对汉字进行新的理解,可以赋予汉字特殊的意义。请仿照示例,自选两个汉字进行别解,要求紧扣字形,有积极意义,表述简练。(4分)

  示例:惩——对心的征服,才是处罚的最终目的。

  悟——做思考的我,才能形成我的思想。

  (1) ▲

  (2)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厓门①吊古记

  [明]方良永

  弘治甲子春二月丙午,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县官属谒既,予进知县罗侨,语之曰:“厓山之事,千古痛愤。办香敬吊,行与子偕。”乃具牲帛,僦民舟习海行者以行。

  夜二鼓,乘汐出港口,风静波平。天未明抵岸,启篷窗,东视厓门甚迩,景色曚曚未辨。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中祀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三公,两庑皆祀同时死节诸臣。其额与祭,则皆上请于朝,得旨俞允者也。观礼毕,易便服,穿丛薄间,从西上直至山巅。转顾后山苍翠,亭耸如扆②;环视左右山,逶迤盘踞,如虎伏龙行,水绕其势如弯弓。隔岸诸峰层叠,秀丽如画。较以形胜,此亦足恃,而顾不能救国之亡,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悄然而退。

  予回舟次,伫立岸上,见水鸟飞鸣而下上,渔歌互答于两涯。追思往事,黯然伤怀。徘徊间,典祠者曰:“前有奇石可往观。”予遂乘小舟径诣石处,蹑磴仰视,巨石如屏。屏石有刻,已磨灭不可读。顾问典祠者,云旧有大刻“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近巡按广平徐公瑁易刻曰:“宋丞相陆秀夫太傅张世杰死事于此。”今石长字没矣。予窃论弘范宜不足责。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非得二公振起其间,天理民彝③,或几乎息。彼弘范犹元臣也,何足深咎。况二三公之名实,昭然史册间,当与日月争光;区区摩崖④,胡能轻重,而必与之较争哉!

  因与罗尹论厓山事:谓当宋室播迁之时,三公非顾命大臣,皆无与国休戚存亡之义,即使不死,亦无敢非之者。今其孤忠大节,乃出于寻常之所不料,此所以尤使后人追思景慕,不容但已也。祠有田三顷余,乃知县割废寺遗业所充。又山故无虎豹,居民素不为盗,巡司虽设,频年无捕获功。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感今念昔,屡就枕而不成寐。

  既竣事,咸曰:“自有厓山之行,天日无此晴霁,风波无此平妥也。”

  (选自《方简肃文集》卷五,有删改)

  [注]①厓门:即崖山,位于广东新会南大海中。南宋末,宋军与张弘范统帅的元军在此决战,宋军全军覆没,张世杰、陆秀夫等大臣及宋少帝赵昺殉国,宋亡。②扆(yǐ):屏风。③民彝:人伦。④摩崖:在山崖上书刻文字。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予出按海北,取道新会县     按:巡查

  B.登岸,典祠者逆于道左      典:掌管

  C.谓当宋室播迁之时        迁:贬谪

  D.天既薄暮,予独坐舟中     薄:迫近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出京巡察,途经新会,因感南宋厓山之事而痛心悲愤,所以请新会知县陪同,

  置备祭品,渡海前往敬吊忠烈。

  B.作者登厓山之巅,见群山蜿蜒,高耸如屏,流水环绕,势如弯弓,因此认为宋军覆

  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

  C.祭祀后,作者伫立岸边,回想当年战事,不禁内心怆然。而写眼前水鸟飞鸣,渔歌

  互答,意在以乐景衬哀情。

  D.作者认为,三公未被先帝托以辅国重任,并无和国家共存亡的责任,却能忠贞自持,

  这使他们尤为后人怀念景仰。

  9.第三段中,作者认为对摩崖石刻不必与之较争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解说。(3分)

  答: ▲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少顷至祠下,达观殿宇碑亭,考其营建颠末。(3分)

  译文: ▲

  (2)岂地势无与于人事,抑天命已去,非此所能胜欤?(3分)

  译文: ▲

  (3)宋之执政,以国与人,如弃遗余,恬不知恤。(4分)

  译文: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满江红

  黄清惠①

  太液②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姮娥③、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注:①黄清惠,宫中昭仪(女官)。南宋灭亡后,作俘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遂在驿站墙壁上题写本词。②太液,原皇宫太液池。③姮娥,即嫦娥。

  (1)词中的对比是有哪两个句子领起的?哪个词语可看作“旧时颜色”的具体描绘?

  答: ▲

  (2)“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句,除了化用《长恨歌》“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

  裳羽衣曲”之外,还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分析。(3分)

  答: ▲

  (3)“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句的思想情感与上文相比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请联系全词简要分析。(4分)

  答: ▲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望西都,意踌躇, ▲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 ,谁得而族灭也? (杜牧《阿房宫赋》)

  (3)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 ,而又何羡乎! (苏轼《赤壁赋》)

  (4) ▲ ,砯崖转石万壑雷。 (李白《蜀道难》)

  (5) ▲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 ▲ ,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菩萨蛮》)

  (7)蓬山此去无多路, ▲ 。(李商隐《无题》)

  (8) 度尽劫波兄弟在, ▲ 。(鲁迅《题三义塔》)

  四、现代文阅读1:(13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又 见 鹭 鸶

  陈忠实

  ⑴那是春天的一个惯常的傍晚,我沿着水边的沙滩漫不经心地散步。绕过一道河石垒堆的防洪坝,我突然瞅见了鹭鸶,两只,当下竟不敢再挪动一步,便悄悄在沙地上坐下来。哦!鹭鸶又飞回来了!

  ⑵在顺流而下大约30米处,河水从那儿朝南拐了个大弯儿,弯儿拐得不急不直随心所欲,便拐出一大片生动的绿洲,靠近水流的沙滩上水草尤其茂密。两只雪白的鹭鸶就在那个弯头上踯躅,在那一片生机盎然的绿草中悠然漫步;曲线优美到无与伦比的脖颈迅捷地探入水中,倏忽又在草丛里扬起头来;两只峭拔的长腿淹没在水里,举止移步悠然雅然;一会儿此前彼后,此左彼右,一会儿又此后彼前,此右彼左;断定是一对儿没有雄尊雌卑或阴盛阳衰的纯粹感情维系的平等夫妻……

  ⑶于是,小河的这一片便呈现出别开生面令人陶醉的风景。清澈透碧的河水哗哗吟唱着在河滩里蜿蜒流淌,两个穿着艳丽的女子在对岸的水边倚石搓洗衣裳,三头紫红毛色的牛和一头乳毛嫩黄的牛犊在沙滩草地上吃草,三个放牛娃三对角坐在草地上玩扑克,蓝天上只有一缕游丝似的白云凝而不动,落日正渲染出即将告别时的热烈和辉煌……这些平常见惯的景致,全都因为一双鹭鸶的出现而生动起来。

  ⑷不见鹭鸶,少说也有二十多年了。小时候在河里耍水在河边割草,鹭鸶就在头前或身后的浅水里,有时竟在草笼旁边停立;上学和放学涉过河水时,鹭鸶在头顶翩翩飞翔,我曾经妄想把一只鸽哨儿戴到它的尾毛上;大了时在稻田里插秧或是给稻畦里放水,鹭鸶又在稻田圪梁上悠然踱步,丝毫也不戒备我手中的铁锨……难以泯灭的鹭鸶的倩影,现在就从心里扑飞出来,化成活泼的生灵在眼前的河湾里。

  ⑸至今我也搞不清鹭鸶突然离去突然绝迹的因由,也许是水流逐年衰枯稻田消失绿地锐减,这鸟儿瞧不上越来越僵硬的小河川道了?也许是乡民滥施化肥农药污染了流水也污浊了空气,鹭鸶感到窒息而逃逸了?也许是沿河两岸频频敲打的锣鼓和震天撼地的炮铳,使这喜欢悠闲的生灵心惊肉跳恐惧不安拂尾而去?也许是那些隐蔽在树后的猎手暗施的冷枪,击中了鹭鸶夫妻双方中的雌的或雄的,剩下的一个悲怆遁逃?

  ⑹又见鹭鸶!又见鹭鸶!

  ⑺落日已尽红霞隐退暮霭渐合。两只鹭鸶悠然腾起,翩然闪动着洁白的翅膀逐渐升高,没有顺河而下也没见逆流而上,偏是掠过小河朝北岸树木葱茏的村庄飞去了。鹭鸶和人类同居一处无疑是一种天然和谐,是鸟类对人类善良天性的信赖和依傍。这两只鹭鸶飞到北岸的哪个村庄里去了呢?在谁家门前或屋后的树上筑巢育雏呢?谁家有幸得此可贵的信赖情愫呢?

  ⑻我便天天傍晚到河湾里来,等待鹭鸶。连续五六天,不见踪影,我才发现没有鹭鸶的小河黯然失色。我明白自己实际是在重演那个可笑的“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然而还是忍不住要来。鹭鸶的倩影太富于诱惑了。那姿容端庄的是一种仙骨神韵,一种优雅一种大度一种自然;起飞时悠然翩然,落水时也悠然翩然,看不出得意时的昂扬恣肆,也看不出失意下的气急败坏;即使在水里啄食小虫小虾青叶草芽儿,也不似鸡们鸭们雀们饿不及待的贪婪相。二三十年不见鹭鸶,早已不存再见的企冀和奢望,一见便不能抑止和罢休。我随之改变守候而为寻找,隔天沿着河流朝下,隔天又逆流而上,竟是一周的寻寻觅觅而终不得见。

  ⑼我又决定改变寻找的时间,在晨曦中沿着河水朝上走。大约走出五华里路程,河川骤然开阔起来,河对岸有一大片齐肩高的芦苇,临着流水的芦苇幼林边,那两只鹭鸶正在悠然漫步,刚出山顶的霞光把白色的羽毛染成霓虹。

  ⑽哦!鹭鸶还在这小河川道里。

  ⑾哦!鹭鸶对人类的信赖毕竟是可以重新建立的。

  ⑿我在一块河石上悄然坐下来,隔水眺望那一对圣物,心头便涌出了脍炙人口的诗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13.第⑶段描写河边令人陶醉的风景,是为了 ▲ 。(2分)

  14.简析第⑷段中画线词“扑飞”的精妙之处。(3分)

  答: ▲

  15.第⑹段“又见鹭鸶!又见鹭鸶!”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 ▲

  16.联系全文,鉴赏文章结尾引用《蒹葭》诗句的好处。(5分)

  答: ▲

  五、现代文阅读2:(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南 山 雨

  董 桥

  三四十年前我带着家小来香港谋生,白天做两份兼差的工作,晚上给报纸杂志写稿翻译,三口生计勉强应付,偶然碰到意外支出,变卖细软的落难举措还是有的。这样熬了两三年,老二出世的时候,我去应征一份工钱优厚的职务,连过三关,十拿九稳,竟然落空。

  那期间,石初先生辗转知道了我的境遇,有一天约我到莲香茶楼喝早茶。是农历腊月,天刚亮,楼上靠窗的茶座冷得很,他殷殷劝我多吃点心暖胃,尽说些不着边际的闲话,下楼道别之际,徐徐从大衣口袋里摸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给我,是他早年手抄的一些田园诗,喃喃说:“这些诗写得清爽,念起来舒服苦闷的时候读读诗词,日子会变得漂亮些!”

  风很大,我走到大马路一家绸缎庄的屋檐下翻出诗册,浓浓淡淡的墨色录了许多唐诗清诗,范石湖的作品不少,最后一页是毕九歌的一首七绝:“芍药花残布谷啼,鸡闲犬卧闭疏篱老农荷锸归来晚,共说南山雨一犁。”

  那天晚上天更冷,石初先生打电话言归正题,要我宽心,用了“事缓则圆”四个字劝我再碰碰机缘,说他一九五二年刚来香港也磕磕绊绊,困顿无助,天天晚上读诗抄诗解忧。我说石湖的诗我小时候读得多,倒想知道毕九歌是谁。他说那是清代王渔洋《古夫于亭杂录》里抄到的,只知道他字调虞,渔洋同邑大司空亨的后人,能诗,可惜只流传了那一首七绝:“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

  石初先生到死也没有成过名。他茶余饭后即兴写写的游戏文字,怎么说都不输那些名家的笔墨,绝对值得付梓流传。事实竟然不是那样他的旧诗词,他的白话文,他的英文、法文、拉丁文,全是他七十二年人生中默默修炼的正果,知道的人却太少太少了。

  我是一九六五年才从台北带着父执宋伯伯的信去看申先生。他住半山般含道,四十出头,白皙的皮肤衬着白皙的衬衫,纤秀的金丝眼镜把一张瘦长红润的脸映得更清贵。他声音低沉,讲话很慢,地道的英国风度,一点不带上海人的阔气和喧阗。那次初识之后,他记起来会打电话问我近况,约我在中环他做事的洋行附近吃个午饭聊聊。后来我在报上写专栏、做翻译,石初先生这才开始用长辈的口吻给我提了许多意见,我们渐渐成了师徒。

  申先生先是教我中文造句的窍门,说白话文要写出文言的凝练,文言文要透露白话的真切。“胡适之的文言文写得其实比白话文要好,原因在此。”他说,“胡先生学问深厚而才情单薄!”这淡淡的半堂课,我受用到老。他起初常常说我的翻译七百字里起码有十个地方是笨译,脱裤子放屁的句子太多了:“做人不可取巧,翻译必须学巧!”申先生每给我改一篇译文,总是叮咛我回家好好逐句捉摸。这样改了八九篇,回头重看自己的旧译,我才脸红了。

  我亲沐教泽越久,越觉得石初先生做人跟做学问完全不同。做人,他诚实而世故;做学问,他犀利而纯真,抱定主意不求闻达。那时期,传媒的兴旺造就了一批好辩之士挥笔制造舆论,改造社会。那时期,知识界也有一小撮饱学之士唾弃说教,唾弃生命卑微的欷歔,一心安分乐道,一心经营个人精致的技艺,遁迹自娱。申先生继承的正是这一小撮人的情操:“要紧的是了解生命,不是判断生命。”他常说。

  一九九○年年尾,石初先生丧偶,万念灰蒙,久久难释,人也苍老了许多。一天,我约他到莲香茶楼喝早茶,下楼道别的时候,我把二十五年前他给我的那本诗册交还给他。我握着他冰冷的手,一句话没说。

  申先生看看我,看看那本破旧的小册子,微微点了点头,转身踽踽走进晨曦里的小巷

  (选自《旧时月色》,有删改)

  17.请简要概括文章中申石初先生的人物形象。(4分)

  答: ▲

  18.“可见名与利那玩意儿都是注定的!”这句话流露出申石初先生丰富的情感,请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4分)

  答: ▲

  19.请分析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6分)

  答: ▲

  20.请谈谈本文以“南山雨”为题的用意。(6分)

  答: ▲

  七、作文题(70分)

  2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从前,有一只鹰蛋不小心落到了鸡窝里,被鸡孵了出来。从出生那天起,他就与鸡窝里的兄弟姐妹们不一样。他没有五彩斑斓的羽毛,不会用泥灰为自己洗澡,不会三喙两嘴就从土里淘出一只小虫来。矮小的鸡窝总是碰他的头,而鸡们总是笑他笨。

  他对自己失望极了,于是跑到一处悬崖,想跳下去结束自己的生命。但他纵身跃下的时候,本能地展开翅膀,飞上云天,他才发现,自己原本是一只鹰,鸡窝和虫子不属于他。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题目自拟;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④立意自定,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A 2.D

  3. C(息息相关:比喻关系密切。休戚相关:比喻关系密切,利害相同。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养痈遗患”与“养虎遗患”:二者都可以比喻“姑息坏人而使自己受害”,但前者还可以指人的错误或错误思想等。)

  4.B.(A,搭配不当,应删去“和未来发展”。C,“过分的”与“溺爱”语义重复,属成分赘余;与“造成”相搭配的宾语中心语没有。D,项语序不当,“活跃在各类媒体上”,应与“进入了教科书”互换位置。)

  5.(1)反映生活,(2)富有哲理,(3)词语新解,(4)巧用修辞,(5)幽默生动,(6)短小精炼。(4分。答对四点即可)

  6.舒——舍予即忘我,这是何等舒畅的境界。

  值——人生要有“价值”,首先要求人要正直。

  起——欲要崛“起”,就必须走自己的路。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7. C(3分。迁:迁徙。播迁:迁徙,流离)

  8.B(3分。文中并无“宋军覆灭在于未能据险坚守”之意,作者意在说地利不足恃)

  9.(1)宋执政无道故国灭不足惜;(2)张弘范为元臣无须咎;(3)无损三公风节名垂青史。(3分。意思对即可)

  10.(1)不一会到了祠堂前,遍览殿堂碑亭,察考它建造的始末。(3分。每句1分)(2)难道是地势无助于人为,还是天命已经失去,(国运)不是这个所能承担的呢 (3分。每句1分。“胜”如译为“支撑”“胜任”亦可)

  (3)南宋掌权的高官,把国家送给别人,如同丢弃多余的东西,安然处之不知顾惜。(4分。每句1分。“恤”如译为“顾恤”“忧虑”亦可)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曾记得(1分),忽一声(1分),晕潮莲脸(1分)。

  (2)①借代,以“鼙鼓”指代元军(1分);②夸张,以“忽一声”便招致“繁华歇”的可悲结局,凸显南宋灭亡的迅速(1分);③夸张,“揭天”似乎是把天这个盖子都要掀开了,渲染元军的浩大气势(1分)④双关,“繁华歇”表面上是指太液池中的荷花凋谢,实际上是指繁华生活,逸乐时代的结束(1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需有分析,只答出修辞手法,不作分析不给分。

  (3)由(上片的)今昔巨变的悲慨与无奈(1分),国破家亡的愤懑与控诉,阶下囚的悲怆与无助(下片前半部分)(1分),转而想到追随月里嫦娥,去过同圆缺,共患难的生活(1分),以出世而去过清净寂寞的生活,作为对命运的最后抗争(1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伤心秦汉经行处 (2)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飞湍瀑流争喧豗

  (5)乱石穿空 (6)江晚正愁余

  (7)青鸟殷勤为探看 (8) 相逢一笑泯恩愁

  四、现代文阅读1:(13分)

  13.答案:(2分)突出鹭鸶的美

  14.答案:(3分)“扑飞”一词充满动感,准确地写出了记忆中的鹭鸶生动、鲜活的形象;把记忆中的鹭鸶和眼前的鹭鸶联系起来,虚实结合,极具感染力。(第1要点1分,第2要点2分。)

  15.答案:(3分)运用反复的手法,强烈地表达了作者阔别多年又见鹭鸶的惊喜;从回忆到现实景色,承上启下;照应题目。(每个要点1分。)

  16.答案:(5分)引用《诗经》名句呼应了作者寻觅鹭鸶的过程;寄托了作者人鸟同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理想;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和抒情韵味。(第1要点2分;第2要点2分;第3要点1分。)

  五、现代文阅读2:(20分)

  17.热心助人的长者,渊博冲淡的学者,严谨高明的老师(3点4分,2点3分,1点1分,意思对即可)(4分)

  18.既是对毕九歌诗名不传的慨叹,也是对一己境遇的自我解嘲,更是对困境中作者的安慰与鼓励(每点2分,答出任两点即可)(4分)

  19.与前文送我诗集相照应申先生点头的细节,表明他理解了我交还诗集的用意,暗示了我与申先生情感上的默契营造了一种感伤的氛围,耐人寻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分)

  20.南山雨是申石初送给我诗册里的词语,象征着一种闲适淡泊的生活境界以此为题,纪念我和申先生订交的往事;点染出浓浓的诗意,增添了文章美感;同时表明作者对安分乐道的人生态度的肯定(每点2分,答出任3点即可,意思对即可)(6分)

  七、作文题(70分)

  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参考立意:(从“鸡”的角度)不要轻易嘲笑别人

  (从“鹰”的角度)不要妄自菲薄正确认识自己,自信

  (从“鹰”的角度)是人才终能展示自己


下册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题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2.四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3.初二语文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4.二年级下册语文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5.五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415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