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高三语文>

2016北京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一份设计良好的试题卷能够很好地检验处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你想要提前去了解它吗?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2016北京高考语文模拟试卷以供大家阅读。

  2016北京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从生态智慧到生态伦理

  中国古人很早就懂得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早在西周时期便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并设立了政府部门——虞官,对采伐林木和猎取鸟兽等行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监督管理。古人这些有节制地取用自然资源的认识和措施,表现出一种生态智慧。实际上中国古人的生态思想为现代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计提供了一种极为重要、独特而且新鲜的思想资源,那就是今天可以称之为生态伦理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儒家所阐发和提供的,这也是儒家生态环境思想的卓异之处。

  《论语•述而》记载“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这句话最能表明孔子对生物特别是动物的爱惜之心和悲悯之情。人们也许会提出疑问,既然孔子有此仁爱之心,那为什么还能忍心钓鱼和射杀飞鸟呢?对于这个问题,王阳明的一段话可以作为回答,他说:“惟是道理自有厚薄。比如身是一体,把手足捍头目,岂是偏要薄手足?其道理舍如此。禽兽与草木同是爱的,用草木去养禽兽,又忍得?人与禽兽同是爱的,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心又忍得?”任何人都必须依赖自然界提供的资源生活,因而虽有仁心如孔子者亦不能不钓不弋,这就需要在取用自然资源时常怀有珍惜爱护之心,处理好“忍”与“不忍”的关系。

  在如何对待动物的生命这一问题上,孟子的态度与孔子相同,但表述得更明确。他说:“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孟子认为人皆有对于他人的痛苦和危难的天然的同情心,他称之为“恻隐之心”或“不忍人之心”,推此心于万物,他不忍亲见禽兽被宰杀,主张“君子远庖厨”,并称此为“仁术”。可见,孟子和孔子一样,也主张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或曰将自然万物纳入仁爱的范围,即纳入人类的道德关怀的范围,用仁爱之心将人与万物联成一个整体。这就是他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的重要思想。赵岐注曰:“先亲其亲戚,然后仁民,仁民然后爱物,用恩之次也。”孟子自己也说:“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这就是说,仁者要首先满足亲亲之情,然后还要推此亲亲之情于全天下而“无不爱”,清楚地表达了儒家之“仁”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可见,“仁”内在地包含了“亲亲”“仁民”与“爱物”三个层次,其中“亲亲”是仁的自然基础,“仁民”是仁的核心和重点,“爱物”则是仁的最终完成。对万物的爱心,实际上是儒家之“仁”需要完善化的内在逻辑要求。由孟子所阐释的这种层次分明的仁爱观念,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它既可以满足人类最基本最自然的血缘亲情之需要,又突出了普遍的人类之爱,更使爱心超越了人类社会的畛域,扩展到无限广大的天地万物,用爱心将人与万物联为一体。这种爱心是何等的博大!

  (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西周时期设置虞官,对采伐林木和猎取鸟兽等行为进行严格的规定和监督管理,这是认识到自然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后的理性行为。

  B.儒家生态环境思想的卓异之处不只是表现在生态智慧,也表现在为现代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计提供了一种生态伦理的思想。

  C.孟子所说的“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属于生态智慧。而“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则包含了生态伦理思想。

  D.既然对动物有爱惜之心和悲悯之情,“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多多少少含有虚伪之意,“君子远庖厨”却不是“不食其肉”,也是美中不足。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王阳明用“惟是道理自有厚薄”等话语专门回答了“孔子有此仁爱之心,那为什么还能忍心钓鱼和射杀飞鸟”这个问题,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B.王阳明认为,“把手足捍头目”,并非薄手足厚头目,“用草木去养禽兽”“宰禽兽以养亲,与供祭祀燕宾客”,都不是人主观上要厚此薄彼,而是道理自应如此。

  C.孔子主张把对待人的道德情感扩大到对待万物,孟子也有这样的思想,希望将自然万物纳入仁爱的范围,用仁爱之心将人与万物联成一个整体。

  D.不忍亲见禽兽被宰杀,主张“君了远庖厨”也是基于恻隐之心,恻隐之心出于对人的同情,但推此心于万物则可以形成“仁民而爱物”的崇高思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亲亲”到“仁民”,再由“仁民”到“爱物”,可以看出儒家之“仁”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只有到了“爱物”的层次才谈得上有了生态伦理思想。

  B.“亲亲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等语句都表现出了“用恩之”,体现了生态伦理思想的层级性。

  C.对“仁”的追求不断深化,自然可以产生对万物的爱心,“亲亲”“仁民”“爱物”的层级性的递进,包含了儒家“仁”的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D.对万物的爱护如果只是出于人类自身的利益,那就还仅仅停留在生态智慧的层面,只有从人类自我道德完善的目的出发,才可以说闪耀出了生态伦理思想的光辉。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鲁炅,幽人。长七尺余,略通书史。以荫补左羽林长上。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安禄山反,拜上洛太守,将行,于帝前画攻守势。寻为山南节度使,以岭南、黔中、山南东道子弟五万屯滍水南。贼将武令珣、毕思琛等击之,众欲战,炅不可。贼右趋,乘风纵火,郁气奔营,士不可止,负扉走,贼矢如雨,炅与中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时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襄阳节度使徐浩未至,其子弟半在军,挟金为资粮,至是与械偕弃与山等,贼资以富。炅揪散兵保南阳。潼关失守,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使武令珣攻之。令珣死,田承嗣继往。颍川来瑱、襄阳魏仲犀合兵援炅。仲犀弟孟驯兵至明府桥,望贼走。炅城中食尽,米斗五十千,一鼠四百,饿者相枕藉。朝延遣使者曹日升宣慰,不得入。日升请单骑致命,仲犀不可。会颜真卿自河北至,谓曰:“使者不顾死,致天子命,设为贼获,是亡一使者;脱能入城,则万心固矣。”仲犀益骑凡十辈。贼望见,知皆锐兵,不敢击,遂入致命,人心益固。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人至相食,卒无救。至德二载五月,乃率众突围走襄阳。承嗣尾击,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贱引去。时襄、汉数百里,乡聚荡然,举无樵烟。初,贼欲剽乱江湖,赖炅适扼其冲,故南夏以完。策勋封岐国公,实封二百户。乾元元年,与九节度围安庆绪于相州,炅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百。明年,与史思明战安阳,王师不利,炅中流矢,辄奔,诸节度溃去,所过剽夺,而炅军尤甚。有诏徒炅郑、陈、亳节度使。至新郑,闻郭子仪整军屯谷水,李光弼还太原,炅羞惴,仰药死,年五十七。 (选自《新唐书•鲁炅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引为别奏 引:荐举。

  B.寻为山南节度使 寻:寻求。

  C.会颜真卿自河北至 会:适逢。

  D.仲犀益骑凡十辈 益:增加。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鲁炅抗击叛军有功的一组是(3分)

  ①于帝前画攻守势 ②炅揪散兵保南阳

  ③贼使哥舒翰招下,不从 ④炅被围凡一年,昼夜战

  ⑤炅殊死战二日,斩获甚众 ⑥炅领淮西、襄阳两镇步卒万人、骑三百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炅略知经书和史籍,有气节。他身材高大,因为祖上的功劳而担任官职,后又受到哥舒翰的举荐,但是在哥舒翰投降叛军之后,鲁炅并没有接受哥舒翰的劝降。

  B.鲁炅在安史之乱中,受到皇帝的器重。在出征之前,他向皇帝分析进攻和防守的形势,之后不久,他历任多地节度使,还被封爵为岐国公,并实封两百户。

  C.鲁炅作战勇猛,力挽狂澜。他在担任山南节度使时,率领五万军队与叛军在滍水南岸展开肉搏战,虽然战斗失败了,但是最后他仍然召集被打散的军队退保南阳。

  D.鲁炅作战顽强,战功卓著。他兵败退保南阳之后,遭到了叛军一年的重重围困,救兵始终不至,他最终率众突围。但是正因为鲁炅守住了要道,南方才得以保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士不可止,负扉走,贼矢如雨,炅与中人薛道挺身走,举众没贼。

  (2)使者不顾死,致天子命,设为贼获,是亡一使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乐文卿北园

  陈与义

  故园归计堕虚空,啼鸟惊心处处同。

  四壁一身长客梦,百忧双鬓更春风。

  梅花不是人间白,日色争如酒面红。

  且复高吟置余事,此生能费几诗筒。

  8.诗中三、四两句刻画了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5分)

  9.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故逐之。(《左传•曹刿论战》)

  (2)沧海月明珠有泪, 。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3) ,人亦念其家。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流水写意

  彭学明

  ①流水总是这样的,从一个山谷整装出发,满山奔走。流水的步态闪闪妩媚。流水的表情清亮秀美。流水的腰肢柔弱坚韧。流水像一个亦歌亦舞的诗人,以青山为题,以音乐为伴,写一首一泻千里的长诗。

  ②两岸的山谷危崖峭壁,崖壁的树木郁郁葱葱,清新的绿色云诡雾谲,灿烂的花朵儿孙满堂。披红戴绿的流水,犹如一支出嫁的唢呐,踩着宫商角徵羽,一段一段地道白,一程一程地数板,把两岸景物唱得斑斓绚丽,一派温情。花鼓戏的韵律、黄梅戏的节奏、河南梆子的念词,都如飞流直泻的秦腔秦调,在黄土地上高高低低,深深浅浅,信天漫游,这些水底跑动的音乐,常在寂静的山谷哗哗呼啸,清澈的嗓子和音符,成群结队地爬上石壁、挂在树梢。叮叮咚咚的流泉,则让我们想起琵琶、吉他、古筝、古笙,想起这些宫弦里楚楚动人的女人。一曲流水,就是一只长袖,飞动深宫欲海,民间衷情。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其实,流水本身就是女人柔弱无骨的精灵,摇摆的风姿,绰约秀丽,牵动两岸民俗、两岸风情。

  ③莺飞草长的时候,流水丰腴得又嫩又胖。一河一河的新绿,既似一锅划不开的米粥,又似一匹扯不断的丝绸,典雅素丽,流淌着胭脂的芬芳。看山山是绿的,看树树是绿的,看天天是绿的,看云云是绿的,整个世界都在绿水里掠过似的,绿淋淋的,滴!顺着流水的源头,我们看到流水插满了桃花和柳条的,打马过庄。碰到有炊烟的地方,流水打一个结才走。碰到有果实的地方,流水打一个结才走。流水,总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旅人,有打不完的胭脂扣,拧不完的感情结。它恋山,山是它坚强厚实的胸膛。它恋树,树是它灵巧修长的手指。它恋草,草是它飘逸秀美的长发。当然,它也恋村,村是它安居乐业的家园。那些村子与花朵往往就在流水最美的地方绽放着,饭香与落花,飘泊在河床。

  ④剥开一座又一座青山,流水的肩头不仅落满了四季景色,也落满了风雨雪霜。鱼是流水最负盛名的舞蹈演员,飞翔的舞蹈,带动水乡民情。成群结队的鱼群,自由多变的舞型,像一梭子扫来扫去的子弹,击倒我们。蓄谋已久的鱼杆,就在这里纷纷下饵,长一根短一根,诱惑单纯的演员们。跳舞的鱼们被勾引上钩,满街的鱼香,在空中独行。那些船,是一只只远行的鞋子,在流水上面来来回回地跑了多年龙套,此刻歇息了,伴随鱼鹰休生养性;而桨,依然是一支推窗作画的笔,在水中入墨,水中切题,把一河水乡描得温情丛生。

  ⑤顺着流水,一个楚国的三闾大夫涉水而来,高高的个,飘飞的须,一袭长衫,满目苦泪。求索,碰壁,再求索,再碰壁,金质的思想与水质的灵魂,使得他与整个社会格格不入。世俗只需要愚昧,皇帝只需要昏庸,一切权贵都只需要谗言、媚笑、马屁,他只能选择雷电风雨的时候,把清白的良心投入清白的流水,只能以死作一次不朽的抗争。从此,一尾伤痕累累的鱼,总会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游过来,让我们想起楚辞,想起离骚,想起端午龙船和那颗倔强沉浮、永不屈服的心。所有酷似汨罗的流水,就从离骚楚辞里流来,千年万年的端午龙舟,在离骚楚辞里竞渡。方块的汉字,竹制的书简,都密密麻麻地坐在船上,划着桨,擂着鼓,把一页页历史搅得天翻地覆、欢声雷动。屈原的诗与辞,繁茂地包围着我们,珮环叮当,衣裙窸窣,洗涤我们的肮脏与黑暗。

  ⑥无论涉水而过,还是隔水而居,我们都割不开流水的莫逆亲情。我们可以没衣穿没饭吃,但不能没水喝,没有水,我们就不能活。因此,让我们热爱流水,珍惜流水,让流水的光华,世世代代,与人相伴。听!流水的歌声,正从我们面前奔跑而过。

  (节选自《中国作家网》,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开头部分写流水从“一个山谷整装出发”,用抒情的笔调写出了流水的源头。作者从“步态”“表情”“腰肢”三个方面为我们刻画了流水“妩媚”“清亮秀美”“柔弱坚韧”的特点。

  B.“古典的浪花,新鲜的笑脸,千回百转,常转常新”,作者善于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描写灵动的流水,将流水欢快、活泼的形象印在读者的脑海深处。

  C.第③段中作者写流水“恋山”“恋树”“恋草”“恋村”,将流水拟人化,表达出对流水的喜爱之情,极富诗意,让我们读来亲切自然。

  D.“蓄谋已久的鱼杆……诱惑单纯的演员们”,“蓄谋已久”“诱惑”用词准确,把垂钓者阴险、狡诈的丑态刻画得淋漓尽致,同时也表达出对流水中的鱼儿遭遇的无限同情之意。

  E.这篇散文以“流水写意”为题,作者驰骋想象,描绘了流水从山谷出发,流经青山大地的图景,抒发了对流水孕育两岸,世世代代带给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的感激之情。

  (2)第⑤段主要描述了什么内容?这些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6分)

  (3)以第②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方面的主要特点。(6分)

  (4)你认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8分)

951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