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高中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一语文>

高一语文人教版《孔雀东南飞》课文解读(2)

时间: 凤婷983 分享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①。阿母大拊掌②,不图子自归③(兰芝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惭愧,没有脸面。刘母拍着手掌,大为惊讶,没想到女儿自己回了娘家!①颜仪:脸面。颜,脸;仪,容貌。②拊掌:拍手,这里表示惊异。拊,fǔ,拍、击。③不图子自归:古代女子出嫁以后,一定要得到婆家同意,娘家派人迎接,才能回娘家。“子自归”即意味被婆家休婚。下文“不迎而自归”,也是这个意思。子,女儿。古代男孩女孩都称“子”。):“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①。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十三岁就教你纺织,十四岁就能裁剪衣裳,十五岁会弹箜篌,十六岁懂得礼仪,十七岁送你出嫁,总以为你不会有什么过失。你现在究竟有什么过错,没有迎接却自己回了娘家?”①誓违:过失。誓,似应作“諐”。諐,古“愆”字。愆,qiān,过错。)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①。(兰芝很惭愧地对母亲说:“女儿实在没有什么过错。”母亲听后非常悲伤。①悲摧:悲痛。摧,伤心、断肠。)[写兰芝回家,“进退无颜仪”,说明打击之大,“阿母大拊掌”“大悲摧”与焦母“槌床便大怒”“怒不止”形成对比,两人与兰芝血亲关系不同,态度不同,情义厚薄迥异。作者借阿母之口不避重复地再次用一串铺排句叙述兰芝小时所受的教养,既与前面相呼应,表明此前兰芝所言非虚,也再次强调了兰芝的无辜与委屈,又再次为下面描写媒客盈门做铺垫。]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①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②多令才③。(兰芝回家才十多天,县令派了媒人上门来。媒人说,县令家有个三少爷,是一个举世无双的才子,年龄才十八九岁,能说会道,很有才干。①窈窕:yǎotiǎo,娴静、美好,喻指才子。②便言:即辩言,善于辞令,有口才。便,pián,能说会道,言辞敏捷。③令才:亦作"令材"。出众的才华。令,美好。)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刘母对女儿说:“你可以去答应他。”)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①,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②。自可断③来信④,徐徐更谓之⑤。”(女儿含着眼泪回答说:“兰芝才回来时,焦仲卿再三嘱咐我,立下誓言,永不分离。如果今天应婚则是违背情义,恐怕这件事这样做不合适。应当回绝来说媒的人,以后慢慢再讲这件事吧。”①见丁宁:丁宁我。丁宁,嘱咐,也写做“叮咛”。②非奇:不宜、不妥。③断:回绝。④信:使者,此处指媒人。⑤之:它,指再嫁的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①还家门。不堪②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③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④。”(刘母告诉媒人说:“我们贫贱人家有了这个女儿,她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她不能做府中小吏的妻子,怎么配得上县太爷的公子?希望你多方打听访求别家的女子,我实在不能够就答应你。”①适:出嫁。②不堪:这里是“不能做”的意思。③幸:希望。④相许:应许你。)媒人去数日,寻①遣丞②请还,说有兰家女③,承籍④有宦官⑤。(县令的媒人走了几天后,不久主簿派遣出去的郡丞请求回来,他报告说打听到兰家有一个女孩,祖籍是官宦人家。①寻:不久,过了些时候。②丞:郡丞,辅助太守的官。③兰家女:这个“兰”字可能是“刘”字之讹。④承籍:承继祖辈的仕籍。⑤宦官:就是官宦,做官的人。)[这是写郡丞受主薄的委托为郡守的儿子四处打听合适的女子,终于打听到刘兰芝,于是回来把情况向主薄回报。]云①有第五郎,娇逸②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③通语言。(主簿说太守家第五个儿子,娇美俊逸,还没有结婚,请郡丞去做媒人,主簿如此向郡丞传达了太守的话。①云:说。②娇逸:娇美文雅。③主簿:太守的属官。)[这里交代了郡丞说媒的由来,原来是太守的第五个儿子未婚,托主簿说亲,主簿委派郡丞为媒,先行打听合适的女子。]直说太守家,有此令①郎君,既欲结大义②,故遣来贵门。(郡丞径直来到刘家说媒:“我们太守家,有这样一个好公子,既然想和你家结为婚姻,所以派我到你府上来说媒。”①令:美好,放在“郎”前,表示美称。②结大义:指结为婚姻。)[主薄把郡丞了解的情况向郡守报告,郡守认为刘兰芝合宜,于是令郡丞径直上门说媒。对于这段文字,历来争议最多,各家说法不一。本书的解释,与各家说法不同,算是一种探索。]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刘母谢绝媒人说:“女儿先前和焦仲卿有过誓言,老妇我怎么敢对她说再嫁这件事呢?”)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①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②体,其往③欲何云?”(兰芝哥哥听到太守求婚被拒这件事,心中烦躁不安,开口对妹妹说:“你打这样的主意,多么缺乏考虑啊!前次嫁给一个小官吏,这次嫁给一位贵公子,运气的好坏相差得好比天上与地下,足够使你终身荣耀富贵。不嫁给这样的好郎君,往后你打算怎么办?”量:思量、考虑。①否泰:运气的好坏。否,pǐ,坏运气。泰,好运气。②义郎:好郎君,指太守的儿子。义,这里是对男子的美称。③其往:其后、将来。)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①适②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③,渠④会永无缘。登即⑤相许和⑥,便可作婚姻。”(兰芝抬头回答道:“道理确实像哥哥说的那样。我辞别娘家去侍奉丈夫,半途中间又回到哥哥家里。怎么处理完全照哥哥的主意吧,哪敢听任自己作主呢?虽然我与府吏立下誓约,但与他永远没有见面的机会了。现在立刻答应媒人吧,马上就可以结成婚姻。”①处分:处理、办理。②适:适合、依照。③要:yāo,相约。④渠:他,这里指焦仲卿。⑤登即;立刻、立即。登、即同义。⑥相许和:应许他。相,他,代媒人。)

  “还家十余日……便可作婚姻”共七段,写兰芝回家后,县令太守求婚,母兄逼婚。

  县令求婚,“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太守求婚,“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男方才貌双全,门第高贵,一个个求上门来,络绎不绝,这便从侧面衬托出兰芝“精妙世无双”,令许多豪门仰慕。

  母兄逼婚,母亲言词温婉。县令求婚,母亲让兰芝“去应之”,兰芝不应,母亲依顺女儿意愿,婉拒媒人;太守求婚,母亲即便代女断然拒绝:“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这是一个通情达理,贤亲慈母的形象。阿兄则不同,“性行暴如雷”。拒了县令亲事,尚能忍让;拒了太守亲事,“怅然心中烦”,开口便向妹妹质问:“作计何不量!”阿兄怎么替妹妹思量?“先嫁得府君,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阿兄的脑子里只有门第、只有权势,女攀高门,妹妹出嫁无非是为了荣华富贵;他根本不理解,兰芝需要的是仲卿的“区区怀”,是“结誓不别离”的“情义”。因此,他威逼兰芝:“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寥寥数语,就把一个性情粗暴,趋炎附势,不懂情爱的势利小人刻画得栩栩如生。清人沈德潜评论这几句诗道:“小人但慕富贵,不顾礼义,实有此口吻。”兰芝的再嫁,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种小人门阀等级观念酿成的悲剧。

  兰芝对母兄逼婚,也采取了两种载然不同的态度。在仁慈的母亲面前,她直言:自己与仲卿“结誓不别离”,很快得至母亲的宽容。在阿兄面前则完全不同,虽然她也许有过抗争,从“仰头答”三字不难想见兄妹曾经发生过争吵,但最终她只能屈从阿兄。倔强的兰芝为什么会屈服?这是因为,第一、“理实如兄言”,兰芝跳不出传统观念的束缚,她在阿兄面前先就“理屈”!第二、“中道还兄门”,《礼记》规定,女子“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兰芝死了父亲,家中由阿兄作主,“处分适兄意”,这是兰芝无法违抗的封建礼规。第三、对仲卿的允诺心存疑虑,“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由此也便知道,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是不可避免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封建礼教规定“好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再嫁女子是要受人歧视的,为什么刘兰芝再嫁反而那么荣耀?原来封建礼教也有一个逐惭发展完善的过程,所谓“饿死事小,失贞事大”是宋朝以后的事情。唐汉时代,妇女有离婚和再嫁的自由。女子再嫁不受歧视,男子娶再婚之妻也不认为是耻辱。如西汉时朱买臣妻嫌弃丈夫贫穷而力逼丈夫写下休书后便再嫁他人;东汉时蔡邕的女儿文姬初为卫仲道妻,卫死无子,归娘家,后被掠入匈奴,为左贤王妾,相处十二年,生二子;后被曹操以重金赎回,再嫁董祀,恩爱极笃,社会上也没人看不起。汉景帝也把有过婚史的王氏立为皇后,而王皇后即汉武帝的生母。刘兰芝被婆婆赶回娘家后,只十多天,县令就派人来给自己的儿子说亲;县令的媒人离去几天后,太守就以郡丞为媒来为儿子说婚。这固然是运用夸张的手法衬托刘兰芝的貌美才多德高,另外也是当时婚俗的反映。

  媒人下床去,诺诺①复尔尔②。还部③白府君④:“下官⑤奉使命,言谈大有缘⑥。”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太守的媒人从座位上站起来,连声答应说“是,是,就这样办,就这样办”。他回到郡府报告太守说:“我接受您交给的使命,到刘家去做媒,交谈之后公子很有缘份,说媒很成功。”太守听了这些话,心里非常欢喜。①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加违逆。②尔尔:如此如此。③部:府署。④府君:太守。⑤下官:郡丞自称。⑥缘:因缘。)[为下面的婚庆营造了一种喜庆气氛。]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①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郡守打开历书反复查看,吉祥的日子就在这个月内,两人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良辰吉日就在三十日,今天已经是二十七,太守嘱咐郡丞“你赶快去刘家订好结婚日期”。①六合:古时候迷信的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这叫“六合”。干,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 [这六句极写婚事吉祥。]交语①速装束,络绎②如浮云。(太守府里的人互相传话“赶快收拾、准备吧”,人来人往,像天上的浮云一样接连不断。①交语:互相告语。②络绎:接连不断。)青雀白鹄舫①,四角龙子幡②,婀娜③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④青骢马⑤,流苏金镂鞍⑥。(装载婚礼的船绘有青雀和白鹄的图案,四角挂着绣有龙的旗幡,轻轻地随风飘荡。迎亲的车子用黄金装饰,车轮用白玉镶嵌而成,缓步前行的青骢马,套有四周垂着彩缨、下面刻着金饰的马鞍。①舫:船。②龙子幡:旗帜名。幡,fān。③婀娜:这里指旗子轻轻飘动的样子。④踯躅:zhízhú,原意是徘徊不前,这里是缓慢地走动的样子。⑤青骢马:毛色青白相杂的马。⑥流苏金镂铵,马鞍周围垂着缨子,上面有镂刻的金饰。流苏,下垂的缨子,是五彩羽毛或丝线做成。)[这六句写迎亲的船只和车马,极言其装饰奢华。]赍①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②三百匹,交广③市鲑④珍⑤。从人⑥四五百,郁郁⑦登郡门。(赠送的聘金有三百万,都用青色的丝线穿着,各色绸缎有三百匹,从交州广州采购来山珍海味。跟从的人有四五百,热热闹闹来到庐江郡府门。①赍:jī,赠送。②杂彩;各色绸子。③交广:交州、广州,现在广东,广西一带。④鲑:xié,这里是鱼类菜肴的总称。⑤珍:美味。⑥从人;仆人。⑦郁郁:繁盛的样子。)[这六句描写聘礼之隆、队伍之大、场面之盛。这段文字,浓墨重彩,铺排夸张,着力描写迎娶的排场。诗把迎娶的场面描写得林林总总,纷纷攘攘,五光十色,杂彩斑烂,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使诗在冗长的叙述中陡然掀起一道波澜,文笔顿时生辉。沈德潜对此评说:“长篇诗若平平叙去,恐无色泽。中间须点染华缛,五色陆离,使读者心目俱炫。如篇中新妇出门时‘妾有绣罗襦’一段,太守择日后,‘青雀白鹄舫’一段是也。”作者对这个情节如此洒墨如泼,除了使文笔生辉之外,还是为了渲染太守家煊赫的财势,表现兰芝的身价之高,从反面暗示了兰芝不贪图荣华富贵、忠于爱情的高洁品格。]

  第三部分写兰芝抗婚、阿兄逼婚、太守家迎亲,表现兰芝对爱情的忠贞,同时也从侧面烘衬兰芝人品之美、身价之高,用以反衬焦母的无理。

  阿母谓阿女:“适①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②!”(阿母对女儿说:“刚才接到太守的信,明天来迎娶你,为什么还不做衣裳?不要让婚事办得不像样!”①适:刚才。②不举:原意是“不成功”。)

  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兰芝默默不作声,用手巾捂着嘴哭泣,眼泪淌下就像水一样倾泻。)移我琉璃榻①,出置前窗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移动供我坐着的琉璃榻,搬出来放置在前面窗子下。左手拿着剪刀和尺子,右手拿着绫罗绸缎裁衣裳。早晨做成了绣花的夹裙,晚上做成了单罗衫。①琉璃榻:镶嵌着琉璃的榻。琉璃,是一种用铝和钠的硅酸化合物烧制而成的釉料,半透明,类似玻璃。榻:坐具,即上文的“床”。)晻晻①日欲暝②,愁思出门啼。(阴沉沉地天快黑了,兰芝满怀愁思,出门痛哭。①晻晻:yǎnyǎn,昏暗无光。②暝:日暮。)[作者用一个段落描写兰芝备办嫁衣,“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着力表现她被逼再嫁的悲哀,从侧面描写了她对仲卿的爱。兰芝的哀与太守家的喜形成强烈对比,由此可见,作者铺叙太守家喜庆的场面,深层原因就是以喜写悲,以吉写凶,以乐写哀,用他人的欢庆反衬主人公的悲惨,极大地加深了悲剧的气氛。细品这段文字,还能见出作者文笔的缜密。府吏被母逼“默无声”,兰芝被母逼也是“默无声”,有情人“同气相求,同声相应”。兰芝做嫁衣“左手执刀尺,右手执绫罗。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这几句突出她心灵手巧,也照应了“十四学裁衣”。《采菽堂古诗选》曾指出:“凡长篇不可不频频照应,不则散漫。篇中如十三织素云云、吾今且赴府云云、磐石蒲苇云云及鸡鸣之于牛马嘶,前后两默无声,皆是照应法。然用之浑然,初无形迹故佳。乃神化于法度者。”]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①马悲哀。(焦仲卿听到这个变故,于是请假暂时回来。还没到刘家,大约相隔二三里地,人伤心,马也悲鸣。①摧藏:摧折心肝,形容焦仲卿极度伤心。藏,zànɡ,就是脏,脏腑。一说,摧藏就是“悽怆”。)新妇识马声,蹑履①相逢迎。怅然②遥相望,知是故人③来。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兰芝辨识出府吏的马在嘶叫,走上前去迎接他,悲伤失意远远地望着,知道原配丈夫赶来了。她举起手抚摸着马鞍,哀声长叹使人心都碎了。①蹑履:同义复用,都是动词,践踏。“足下蹑丝履”,“履”,名词,鞋。②怅然:chànɡ,失意不乐的样子。③故人:老朋友、旧友,这里指原配丈夫。):“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①,逼迫兼弟兄②,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自从你离开我以后,人事的变化真料想不到啊!果然不能照我们先前的愿望,其中的曲折又不是你能详细知道。我有亲生母亲,逼迫我的还有亲哥哥,硬把我许配给别人了,你现在才来还有什么指望呢!”①父母:这里偏指母。②弟兄:这里偏指兄。)

  府吏谓新妇:“贺卿得高迁!磐石方①且厚,可以卒②千年;薄苇一时纫③,便作旦夕旦④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焦仲卿对兰芝说:“祝贺你得到高升!我这块磐石庞大而且厚实,可以坚持上千年,而你蒲苇仅一时的柔韧,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你将会一天天地富贵起来,我一个人独自走到地府去吧!”①方:pánɡ,通“旁”,广大、广博。②卒:终,这里有坚持到底的意思。卒千年,就是千年不变。③纫:通“韧”。④旦夕:形容时间短。)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①。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兰芝对焦仲卿说:“哪里想到你会说出这种话来!同是被逼迫,你这样我也这样,我们在地府下互相见面吧!不要违背今天的誓言!”①君尔妾亦然:你“向黄泉”,我也“向黄泉”。尔,然,都是“这样”的意思,指代焦仲卿说的“向黄泉”。)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①那可论?念②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他们互相紧紧地握着手,然后告别离去,各人回到自己的家里。活着的人作临死的诀别,心里的悲伤愤恨哪里说得尽呢?他们打定主意永远辞离人世,怎么也不想再保全性命了!①恨恨:愤恨悲伤到极点。“恨恨”是“悢悢”形误,悢悢,liànɡliànɡ,伤心悲痛。②念:念头、主意,这里用作动词。)

  “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三段,这是故事的高潮,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第三次话别,也是他俩的生死诀别。“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但是作者描写这一场生离死别,不落笔于死别的悲伤,而着眼于是什么使生人作出了死别的决定。作者先通过描写马的摧肝裂肺的长嘶,让读者想象焦仲卿“闻变”后的伤悲。马受主人的感染尚且肝胆俱焚,人又何以堪!接着写兰芝对仲卿的絮絮诉说,我们发现兰芝备办嫁衣时“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但见到仲卿后“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反而既未啼也无泪,只是“嗟叹心伤”。原来,人伤心到极处,就无泪可流。杜甫云:“莫自使泪枯,收汝泪纵横。眼枯即见骨,天地总无情。”作者描写兰芝见仲卿正是写出了这种“眼枯见骨”的悲苦。诗极写仲卿和兰芝的极悲,是为了表现他们的极爱,因为极悲源于极爱,极爱才有极悲。最后写仲卿对兰芝的话,仲卿由于对兰芝产生了误会,所以句句尖刻,字字讥刺,全是愤激之语,这是爱的另一种表露。因为爱,所以严厉,所以尖锐,所以冷酷,爱得越深伤得越痛。但是又因为两人爱得深厚,爱得真挚,所以误会很快消除,决心以死殉情。不惜用生命来捍卫爱。“悲莫悲兮生离别”,写生离死别的诗文很多,一般的写法都落在对悲伤场景的描画,这段描写一反俗套,不写死的悲伤,而写爱的深厚。是爱使他们悲,是爱使他们怨,是爱使他们作出死的抉择,让读者心惊,让读者震撼:爱原来如斯,爱竟至于需要用生命来呵护!

  府吏还家去,上堂①拜阿母(焦仲卿回到家里,走进内堂拜见母亲。①堂:特指母亲居住的内室。):“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今天风大又非常寒冷,寒风摧折了树木,院子里的白兰花上结满了浓霜。)儿今日冥冥①,令母在后单。故②作不良计③,勿复怨鬼神!(儿子现在就像快要落山的太阳,使得母亲在今后很孤单。我有意作这样不好的打算,不要再去怨恨什么鬼神了!日冥冥:原意是日暮,这里以太阳下山来比喻生命的终结。①冥冥,昏暗无光。②故:故意。③不良计:“自杀”的隐讳语。)命如南山①石,四体②康且直③!”(愿您的寿命像南山的石头一样长久,愿您的身体永远健康!”南山:即终南山,位于长安以南。②四体:手足四肢,这里指身体。③直:意思是腰板儿硬朗。)

  阿母得闻之,零①泪应声落(焦母听到儿子的这些话,泪水随着说话声一起滚落下来。①零:落。):“汝是大家①子,仕宦②于台阁③,慎勿为妇死,贵贱④情何薄⑤!(“你是世家子弟,又在大官府里任官职,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她哪里算是寡义薄情?①大家:犹巨室﹐古指卿大夫之家。②仕宦:任官职。③台阁:原指尚书台,这里泛指大的官府。④贵贱;贵,指仲卿;贱,指兰芝。⑤何薄:“何薄之有”的省略。)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①,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东邻有个贤慧的女子,她的美貌在城内外是出名的,我替你去求婚,早晚就会有答复。”①城郭:城墙。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泛指城内外。)

  府吏再拜①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②立。转头向户里,渐见③愁煎迫。(焦仲卿向母亲拜了两拜就回房,在自己的空房里长吁短叹,自杀的主意就这样决定了。他把头转向兰芝住过的内房,越来越被悲愁煎熬逼迫。①再拜:拜两拜。再,两次。②乃尔:就这样。③见:被。)

  “府吏还家去……渐见愁煎迫”三段写仲卿与焦母的第二次冲突,也是母子诀别。兰芝临终未与母诀别,为什么仲卿有此一节?对此,晚清评论家陈祚明云:一、仲卿系独子,“子死母何依,能无白乎?”仲卿别母,是他关爱母亲的必然之举;二是仲卿想以死谏,望母有悔,“彼此时,母即悔而迎女,犹可两俱无死也。”然而焦母最终也没有改悔。是什么使焦母如此顽固?这不只是由于焦母残酷,而有其深层的原因。“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由此可见,焦母和兰芝阿兄一样,都是当时门阀、权势观念的顽固崇拜者和奉行者。焦母休遣兰芝,就是嫌弃她“生小出野里”。另外也可能如陈祚明所析,焦母未以仲卿之言为真,没料到仲卿真的会以死殉情,“不过谓此怨怼之言,未必实耳。故漫以东家女答之,且用相慰”。但是,陈祚明的分析也有不切实际之处,因为此时的兰芝已允嫁郡守家,不可能退婚再与仲卿相聚,正如兰芝所说:“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所以,事已至此,仲卿和兰芝的唯一抉择就是以死殉情。

  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①。奄奄②黄昏③后,寂寂人定初。(结婚那一天牛马嘶叫不停,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黄昏时分,天色暗沉沉;人定时分,静悄悄寂然无声。①青庐:在住宅的西南角选一块“吉地”,用青布搭成篷帐,供行婚礼用,东汉至唐北方有这种风俗。②奄奄:同“晻晻”,暗沉沉的。③黄昏:黄昏、人定都是古时计算时间的时辰,黄昏,相当19-21时;人定,相当21-23时。详见前文“鸡鸣”注释。)“我命绝今日,魂去尸长留!”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我的生命结束在今日,魂灵离去,尸体长留!”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了清水池。)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徘徊庭树下,自挂东南枝。(焦仲卿听到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上吊在东南方向的树枝上。)

  “其日牛马嘶……自挂东南枝”两段写兰芝仲卿双双殉情。兰芝殉情,“举身赴清池”,义无反顾,表现对爱情的坚贞;仲卿殉情,“徘徊庭树下”,犹豫不决,反映仲卿对母的挂念。

  第四部分写兰芝仲卿“生人作死别”,最终双双殉情。

  两家求合葬,合葬华山①傍。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②。(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旁边。坟墓的周围种了松柏,也植上梧桐,树林茂密,枝叶互相覆盖,交错相通。①华山:庐江境内的一个小山。②交通:交错相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密树中有一对相伴而飞的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行人①驻足听,寡妇起彷徨②。多谢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出行的男子和独守空房的妇女,白天听见了会停下脚步,夜晚听见了会从床上爬起来,他们的心里都很不安定。多多劝告后世的人,把这件事作为教训,千万不要忘记啊!①行人:指离妻别母出行、出征的人。寡妇指与丈夫分别或与丈夫离异独居的妇人。这里“行人”与“寡妇”对举,合二为一,泛指夫妻离别的人。诗句的意思是,当他们知道焦仲卿、刘兰芝的爱情悲剧后,难免会触景生情,引起心中的悲怆不安。②彷徨:形容惊悸不安或心神不定。③谢:劝告。)

  第五部分诗最后一段,写焦、刘两家将兰芝、仲卿合葬一处,两人魂化鸳鸯,结伴而飞。

  诗采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鸳鸯和鸣,与开头孔雀美禽遥相呼应,象征了刘焦夫妇爱情的不朽,又象征了他们永恒的悲愤与控告,表现了人民群众对自由幸福的婚姻的向往。最后两句劝喻世人,点出本诗旨意。

  诗末尾,剪裁精当。清代诗评家沈德潜评道:“作诗贵剪裁。入手若叙两家家势,末段若叙两家如何悲恸,岂不冗漫拖沓?故竟以一二语了之。极长诗中具有剪裁也。”陈祚明看法更深入:“两家闻二人之死,仓皇悲恸、各怀悔恨,必有一番情事。然再写则沓拖,故直言求合葬,文势紧峭,乃知通篇之缕缕无一闲语也。前此不写两家家势,不重其家势也。后此不写两家仓皇、不重其仓皇也。最无谓语而可以写神者,谓之不闲;若不可少,而不关篇中意者,谓之闲。于此可悟裁剪法也。”

高一语文人教版《孔雀东南飞》课文解读相关文章:

1.高中语文人教版《孔雀东南飞》鉴赏

2.高一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知识点汇总

3.人教版必修二语文孔雀东南飞赏析

4.高一语文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写作特色解析

5.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孔雀东南飞字词整理

6.高一语文必修《孔雀东南飞》教学设计

高一语文人教版《孔雀东南飞》课文解读(2)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①。阿母大拊掌②,不图子自归③(兰芝进了家门,来到内堂,上前后退都觉得惭愧,没有脸面。刘母拍着手掌,大为惊讶,没想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2507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