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初中学习方法>初三学习方法>九年级语文>

中考语文试题带解析(2)

时间: 妙纯901 分享

  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相见欢》)

  ②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③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④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⑤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 , ”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朋友,意境新颖,令人回味无穷。

  ⑥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

  ⑦后值倾覆,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⑧独学而无友, 。(《礼记》)

  六、综合实践(共10分)

  育才中学将举行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社会热点问题研讨会,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各项任务。

  17.【资料我来查】在查阅资料时,你看到下面三则材料,请你对其进行分析,写出两点探究结果。(4分)

  [材料一]4月8日,一场名为“春暖花开”的交响合唱音乐会在广西音乐厅上演。具有浓郁广西特色的民族歌曲与西方交响乐“牵手”,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演绎了民族文化。观众对这样的大胆创新报以热烈的掌声。

  [材料二]近年来,每到节假日,众多游客走进程阳八寨景区,听敬酒歌、跳多耶舞、吃百家宴,领略独特的侗族风情。三江侗族自治县通过民俗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吸引更多游客,显示了民族为文化艺术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力。

  [材料三]“三月三”期间,我市组织“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市民族高中、柳江县壮文学校附属小学、融水苗族自治县民族高中等8所“自治区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开展对歌、传统体育、民族舞蹈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大力宣传民族文化,让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得到人们的重视、传承和发扬。

  你的探究结果是:

  (1)

  (2)

  18.【板报我来做】为了让同学们对民族文化有更多了解,学校要出一期宣传板报。请你参照示例,为板报设计两个栏目。(2分)

  示例:民族音乐知多少

  栏目一: 栏目二:

  19.【专家我来请】育才中学的学生会主席张华,将前往邀请我市民族文化研究专家李晓冬教授参加此次研讨会,假如你是张华,见到李教授后,你会怎样说呢?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在很线上。(4分)

  七、现代文阅读(二)(共16分)

  买面包的小女孩

  马海霞

  ①我准备去做手术时,一个小女孩提着两大袋面包堵在了病房门口。她把面包放在地上,弯腰,然后目视大家,伸出了三个手指,示意她的面包三元一个。我丈夫忙掏出20元钱递给小女孩,然后让她取六个面包放在我的病床上,又对同病房的人说:“这孩子可能不会讲话,大家帮帮她,买点她的面包吧。”

  ②手术结束后,丈夫我已无大碍,便给我雇了个护工,然后回公司忙去了。

  ③下午,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依旧提着两大袋面包,弯腰,然后目视大家,用极低的声音吐出几个字:“帮帮我吧。”

  ④原来她会说话。那昨天干吗打哑语欺骗大家消费?这孩子心术不正,装可怜让大家买她的面包,哼,坚决不再上当。“昨天买的面包还没吃呢,今天就不买了。”大家对她讲。

  ⑤她没有离开,依旧行弯腰礼,目光扫过病房里的每个人,楚楚可怜的模样里掺杂着一股不卖掉面包绝不离开的“黏人”劲儿,让人甚是生厌。我暗自庆幸:幸亏丈夫不在,否则他定招架不住她这可怜见儿。病房里的人不再理会她,也不和她目光接触,大概五分钟后,她提着袋子弯腰退出了病房。

  ⑥第二天,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又来了,“帮帮我吧。”说完便立在原地,这次大家都懒得和她对话,把她当空气一般。我看不下去了,说:“大家不想买面包,你待多久也没用。”她仿佛没有听见,还呆立在那里。“好个倔丫头,越这样,我们越不买。”她退离后,大家一致这样决定。

  ⑦以后的每天下午,小女孩准时光顾病房。她一进病房,大家就假装睡觉,连看都不看她,但也有病人脾气不好,会把她赶出病房。

  ⑧这天,丈夫一早过来,我和他说起卖面包的事情,他竟勃然大怒,对我一顿数落,说我心理阴暗,没有同情心,小女孩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推销面包而已,她没有乞讨,没有欺骗,她卖的面包味道也不错,只是在病房里多待几分钟而已,不买也就罢了,你怎么能够去讽刺她,赶她走……我不想争辩,偷偷把他兜里的钱都没收了,哼,等那个小女孩再来卖面包,我看他用什么买。

  ⑨整整一天,小女孩都没出现。第二天,第三天,她都没来,我反而有点牵挂了,是不是我刺激或伤到她了?

  ⑩第四天办出院手续时,我悄悄向护士打听。护士告诉我,小女孩患有哮喘和先天性脊柱弯曲,医院知道她的情况,特许她在病房里卖面包,为了不影响到患者休息,规定她一个病房最多只能停留五分钟。

  ⑪“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

  ⑫“这几天天冷,肯定是哮喘病犯了。”护士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⑬“那她应该进病房走一圈,没人买就早点回家呀。”我急急地说。

  ⑭ “她有智力缺陷,让她最多停留五分钟,她就停留五分钟,不管人家买不买;或许,她觉得在规定的时间内努力推销她的面包,心里才坦然。”护士笑着道。

  ⑮我走出护士站,丈夫正等着我。“我想给那个卖面包的小女孩留封信。”我的提议丈夫马上赞同,我把信交给了护士,请她转交。出了医院,丈夫问我写了啥,我说,没写,就是把没收你的零花钱都塞到了信封里。

  (选自《读者》2016年第11期,有删改)

  20.为什么人们先前买了女孩的面包,后来却不愿再买了呢?而“我”为什么最后又给女孩留下钱呢?(4分)

  21.结合语境,赏析划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我丈夫忙掏出20元钱递给小女孩。(2分)

  (2)“那她这几天怎么没来?”我怯生生地问。(2分)

  22.文章第⑧段能否删去?请结合全文说出理由。(4分)

  23.你认为谁是本文的主人公?研读全文,说说你的理由。(4分)

  八、作文(50分)

  24.请以“ ,那么珍贵”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文体不限。

  (3)全文不少于600字

  (4)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5)行文中出现城区(县)名用“新城区”,校名用“希望中学”,人名用“小张、小王……”。

  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1. D(“汲”应念“j픓数”应念”shù”)

  2. B(应为“矫健”)

  3. D(“骇人听闻”是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非常吃惊。不和语意)

  4. C(A项 有歧义;B项“杜绝”与“防范”语序不当;D项“弘扬”与“形象”搭配不当)

  5. C()

  6. B(“鲁智深”改为“林冲”)

  7. B(“开花前叶片几乎落尽”是“宫粉羊蹄甲”紫荆的特点)

  8. C(喜阳而非喜阴)

  9. A(文章没有介绍紫荆的花形,只介绍了它的也叶行)

  10. A(布:映照)

  11. C(“之”代词)

  12. A(甲文第二段应为“正面写鱼,侧面写水”)

  13. (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跟游人逗乐。(“往来”“翕忽”“乐”翻译各1分)

  (2)(山中)野味野菜,各种各样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举行宴会。(每个短语翻译个1分)

  14.次(停留)或者“到”“抵达”;书(书信,信件)

  15.思念家乡;时光流逝(时序交替、季节变迁、新旧更迭等)

  16.略

  17示例:(1)以别开生面的形式演绎民族文化,雅俗共赏,获得群众好评。

  (2)民族文化艺术助推当地经济发展。

  (3)民族文化进校园,让民族文化得到重视、传承和发扬。

  18.示例:民族文化大家谈 民族歌舞显魅力 多彩的民族服饰 探寻民间技艺

  身边的民俗小吃

  19.示例:李教授,您好!我是育才中学学生会主席张华。我们学校将举行关于“弘扬民族文化”的研讨会,诚挚邀请您来参加。请问您有时间吗?

  20.(1)因为人们误会小女孩是个心术不正的人(2分)

  (2)因为我知道了小女孩的情况,误会解除。(2分)

  21.(1)“忙”,连忙之意。写出了丈夫毫不迟疑的情态(1分),表现了他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品质(1分)

  (2)“怯生生”,胆怯畏缩(担心害怕)之意(1分),表现“我”对女孩的关心和歉疚之情,担心刺激或伤害到她。(1分)

  22.不能删(1分)(1)本段对人物形象有塑造作用。通过丈夫与众人的对比衬托出丈夫友善待人、富有同情心的形象(1分)

  (2)丈夫的话对友善助人的主题有暗示作用(1分)

  (3)与首段呼应,又为文末埋下伏笔,使全文结构严谨(1分)

  23.示例1:

  “小女孩”是主人公(1分)

  (1) 标题“卖面包的小女孩”暗示了文章主人公(1分)

  (2) 故事情节紧紧围绕“小女孩”来展开,买面包—被拒—被无视—被驱赶—得到帮助,小女孩是误会产生和解决的中心人物(1分)

  (3) 文章通过“卖面包的小女孩”的人生遭遇来表达主题:我们应该友善地对待和帮助身边弱势群体(1分)

  示例2:

  “我”是主人公(1分)

  (1) 人物刻画上,文章对“我”的着墨最多(1分)

  (2) 文章的主旨是通过“我”对卖面包的小女孩前后态度的转变体现出来的(1分)

  (3) 情节构思上,“我”是线索人物,众人的表现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出来的,误会的解除也是通过“我”来完成的(1分)

  示例3:

  “丈夫”是本文的主人公(1分)

  (1)“丈夫”最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和写作中心,他的身上寄寓了作者的美好愿望(1分)

  (2)文章是以“小女孩卖面包”的故事为载体,通过“我”和群众的表现来对比衬托丈夫的正面形象,从而表现出友善主人的主题,文章主题也借丈夫之口暗示(1分)

  (3)从情节构思上看,丈夫是关键人物,他的在场和缺席直接影响到情节的发展变化;丈夫在场,小女好卖出面包;丈夫不在病房期间,小女孩受到冷遇,丈夫出现,数落了“我”,我的意识有所转变才会有后面的牵挂与询问,最终才会留钱给小女孩(1分)

  示例4:

  “我”和“小女孩”都是主人公(1分)

  (1) 两人都是文章主要描写对象,人物形象典型(1分)

  (2) 文章主旨的表现离不开两人的共同作用(1分)

  (3) 情节的展开与推进也与两人密切相关。(1分)

  24.作文评分略,可以参看往年评分标准。

  看了“中考语文试题”的人还看了:

1.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中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

3.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4.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5.中考语文复习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带解析(2)

无言独上西楼, 。(李煜《相见欢》) ② ,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八则》) ③中庭地白树栖鸦, 。(王建《十五夜望月》) ④枯藤老树昏鸦, 。(马致远《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66755